化雾II 第170章

作者:洗尘的细雨 标签: 推理悬疑

“嗯。”邹清荷想家了。

“明天就走,我们下去跟梁教授说一声。”

“好。”

“哈,哈哈,哈。”还没走近工棚就听到梁教授的笑声,他嚷道:“快去把姚风叫来。”

柳、邹两人停下脚步看着冲出工棚的梁教授手舞足蹈,难道梁教授发现了进入王陵的通道?

“柳下溪、邹清荷,你们来了?”他跑过来,大力地拍着两人的肩膀,连声道:“来得正好,要不然还得派人回蓝县请你们。柳下溪,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行。”柳下溪无可奈何地看着邹清荷,看来,回北京的时间被推迟了。

邹清荷眯着眼睛,记得他们刚到峡谷的时候跟梁教授打过招呼啊,想不到梁教授完全忘记了……“梁教授,有什么新发现?”他问。

“呵呵,进来再说。柳下溪你的观察力强,来看看我的发现是不是正确的。”梁教授抑制不住自己快乐的情绪,一手一个人拉着就往工棚里走。

梁教授住的工棚很大,里面堆满了杂乱的东西。“别动!”邹清荷看不过去,刚准备收拾一下就被梁教授喝住了。

第130章 番外 夏朝王陵-03

姚风和刘持平各抱着一卷纸进来,小心地堆放在角落里。姚风见到梁教授那张笑脸忍不住埋怨道:“教授急着叫我们来干嘛,本想一鼓作气地临完的,被你打断了。”

邹清荷嘴角一弯笑出声来,想不到一向好动的姚风居然能静下心来临字。

“没临完的部分可以用相机拍下来。”柳下溪看着挂在墙上的照相机道。

梁教授愕然地张大嘴,显然想不到柳下溪会说出这样没见识的话,看看他又看看邹清荷,这两名青年都是他器重的人……居然也会有如此短视的看法,身为学者、导师,骨子里流着教化无知者的热血,不由得提高嗓音认真道:“难道你们认为临字是毫无意义的事?”见他们露出迷惑不解的眼神,摇着头继续道:“你们对汉字研究不深,不知道汉字的形成源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中国最早的文字追朔到半坡陶文,但是不少学者认为陶文只是文字的雏形。大家一致认为文字的成熟样版从商朝的甲骨文开始,古人迷信鬼神,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判断其吉凶,然后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自从甲骨文出土以来,发现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你们见过甲骨文吗?”

柳、邹两人同时摇头。

梁教授摊开姚风临的字,接着角落里挖出深埋在杂物堆里的背包,找出几张粗糙的印刷字,两样放在一起,“这就是甲骨文。你们看看石壁的符号与甲骨文有七八分接近,我跟姚风认为这里的古墓属于夏朝。我们不妨这样来看,商侵吞夏之后也继承了它的一部分文化与制度,甲骨文是夏朝文字的延伸与发展。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是中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脱离了部落联盟正式建立王权制度。既然古代史书有详细的记载,这说明古代宫廷有夏朝的文字流传下来。经过无数的战乱与时代变迁,这些文字遗失了。太行山脉地势险要,古代的生产力没能力完全开发,经受的人祸不如富饶的平原那么频繁,这里的古迹才得到幸存……”

邹清荷眨着眼睛觉得梁教授离题太远,这些跟姚风临字有什么关系?

姚风笑着对清荷打了一个手势,邹清荷跟着他走出工棚。姚风笑道:“当梁教授开口说起这些没有半天是停不下的。”

“我不明白,他说的话跟你临字有什么关系?”邹清荷摸着后脑问。

“呵呵,有关系的。我临字也不是随便的照着乱写,每一个字要找到它的结构,字与字之间的运笔联系,篇幅的起势与回收。慢慢地摹写中领悟刻字人的心境。”姚风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梁教授对汉字极有研究,是这方面的权威学者。他总结出一套独特识辩古文字的心得与方法,他认为应该把古文字当成一副极有神韵的图画,带着热情的心来临摹、揣测、理解、推演,理解文字出现的背景,前后贯通才可能正确地识别它。你别认为这些象符号似的文字没有生命力。它们也有天形、神韵和内涵,不真心喜欢上它怎么难认识呢。中国的文字历经数千字的演化到再起的简体字很不容易啊。”

“唉。”邹清荷叹气,他很怕文言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繁体字都不认识,说这个头痛啊。

“姚风这小子一转头跑到哪里去了?”梁教授说得嘴干,本来想吩咐姚风给他端杯水来的,却没见到他的人。

“梁教授,你叫我们来有什么事?”刘持平问。

梁教授拍拍自己的头,不好意思地干笑,“差点把正事给忘了。姚风!”

“来了。”姚风推开门板门进来了。“教授,难道你完全破译了石棺上的文字了?”

梁教授笑了,搓着手道,“没有完全,只有一部分,石棺上的文字是祈祷风调雨顺的祭文,石棺里埋放着祭器,石坑里还有活葬的六牲。这个发现给了我启发,我爬上山顶往下一看,你们猜猜我发现了什么?”

“教授,您能不能一次性把话说完,猜来猜去很辛苦哩。”姚风不满道。

柳下溪等人笑了起来。梁教授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多动动脑,不用会生锈。”

“劳逸结合才是正确的。”姚风诡辩道。

梁教授决定不理这个专门拆自己台脚的弟子,他从木架下拿出用土堆出的缩小版小山模型,让大家都集在他身边,一边指指点点一边中气十足地说着:“我发现了整座山的造型象一只灵龟。七座石棺埋在灵龟伸出的脑袋上。我们扎营的凹壁前面延伸的坡道就是龟尾。你们看这四个突出的位置分别是龟脚。我想当初选择王陵的理由就是看中了这座龟山,古人认为万年灵龟是吉祥之物,为了镇住龟山建造王陵之后在顶部堆积了岩石,形成高峰,经过岁月蹉跎,完全看不出昔日的人工痕迹。”

“梁教授认为山上的岩石是人工移山造成的?”柳下溪惊奇地问。

“你认为办不到?”梁教授反问他。

柳下溪觉得这种事难以想象。

“古人有愚公移山的传说,近代人有沧海桑田的创举。古代王陵的建造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不亚于建造他们的都城,只要人多在绝对权威的无理要求之下,移山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刘持平中肯地回答。

“他们就不怕山上的石头把王陵压垮?”邹清荷提出自己的问题。

梁教授等人笑了起来,“你觉得这座山的外形是什么形体?”

邹清荷看了看相片,道:“类似圆锥体。”

“这就对了。根据重力学最坚固的结构就是圆锥体。许多大山内部都有天然洞穴,岩洞、溶洞比比皆是。岩石结构的山峰,有许多空隙的地方。邹清荷同学,你要知道,山,不一定是实心的。你是湖南人吧,想必知道黄龙洞。洞内拥有1库、2河、3潭、4瀑、13大厅、98廊。有天然迷宫、响水河、天仙水、天柱街、龙宫等等。洞底总面积为10万平方米,全长15华里,垂直高度140米,内分两层旱洞两层水洞,洞中有洞,洞中有河、山重水复、峰回路转。”

“嘿嘿。”邹清荷傻笑,他没去过张家界,对黄龙洞一无所知。

“我们现在要怎么做?”柳下溪问。

“打洞!”梁教授指着模型上插了小红旗的部位道:“姚风,你跟刘老师分别带着几名武警用探铲(洛阳铲)对这几处的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各种包含物进行分析。我会根据你们的分析情况决定下一步在哪里打洞进墓。”他拿出一张大白纸用铅笔在上面写写画画,“王陵的规模不会小,你们需要横向往山中间探测,探铲最深只可以打到二十几米,深度可能不够,选准位置让人先挖掘几十米的土洞,再使用探铲。”梁教授的目光突然一张相片上,柳下溪跟着他的视线看过去,是一张正面拍向石洞洞口的相片。“我们进洞去看看。”梁教授搁下笔,站起身就走。

洞内每隔十多米装有百瓦的灯泡,用的是本地旧式的小型柴油发电机供电。姚风他们离开石洞电就停了。梁教授一说要进去,需要重新发电。乘着这个空档,邹清荷低声对柳下溪说:“柳大哥,我记得你说过石门后面可能是陷阱,千万别开它。”

姚风耳朵尖听到了他们的私语,嘲笑道:“清荷,你的胆子太小了。你想一下,假若你兴致勃勃地朝前走,突然有道门挡住了路,能忍得住好奇心不去推开吗?”

“我忍得住!”邹清荷肯定地回答。

姚风嘟嘴,“柳哥能忍住?”

柳下溪笑而不答。

“我忍不住。”姚风叹气,只不过石门打不开才阻住了他的好奇心。唉,那扇石门横在洞里太勾人了,一边临字一边分心想象着门后可能有些什么。

“柳下溪,你来看看这里。”梁教授站在洞口朝柳下溪招手。

柳下溪一动,邹清荷紧贴在他身后只有半步的距离。柳下溪嘴角一弯,伸手抓住清荷的胳膊两人并排走在一起,小声笑着安慰道:“没有充足的准备,梁教授不会冒然开石门。”

上一篇:化雾III

下一篇:化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