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自民国33年 第107章

作者:耶子水 标签: 豪门世家 情有独钟 娱乐圈 甜文 穿越重生

陆承渊的粤语就确实不太可以了些,不过内陆人嘛,正常,周家宗也没有太强求他的原声。不过自从发现了孟亭曈的语言天赋后,他便成了陆承渊的专属小老师,大哥部分的台词基本上都是由他一字一句教的,连专业的语言老师都没有聘请。

陆承渊的角色大多是坐镇后方,他每一句台词的分量都很重,靠精湛的演技和那绝佳的大佬气场撑着场子。因此每场戏的台词并不多,并且陆承渊学得很快,记性也好,孟亭曈不用多重复几次,很轻松地便能完成教学。

就是有些时候,陆承渊可能会借此机会故意去问一些其他词汇用粤语怎么说,然后听孟亭曈说一遍,他在学一遍。

譬如说他会在夜里压在人耳畔,用那副低沉的、略带有些磁性的音色,轻声唤他:“bb……”

“是这样讲吗?”

“……”

这种陌生却又熟悉的腔调,字字勾耳,听得孟亭曈下意识别开头去。

-

在剧组的时光总是忙碌的,鲜少有假期。

好容易凑到了一次两个人都没有戏份要等的机会,孟亭曈在剧组憋闷久了,终于能透口气,两个人严肃武装了一番,行走在港城的街头。

他们路过渝庆大楼,孟亭曈的脚步不自觉加快了些;他们走过一条条道路、穿过大街小巷,漫无目的的逛。

尽管带着帽子和口罩,穿着也随性,可这么两个人行走在大街上,还是引得不少人侧目。

直到来到港城大学,他们在山上沿着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穿梭行走。孟亭曈不说,可每当他视线扫过什么,陆承渊都细心地多留意几分。

他总觉得此刻孟亭曈的神色,不像是初次到来这里、对一切新鲜事物所产生的好奇与欣喜,而是一份在故地重游之后、看到时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追忆。

孟亭曈曾在这里上课下学,和同学读书研讨,那些要去马场赌赛的记忆被刻意封存,象牙塔中的日子相对便没有那么晦涩了。

他像每一个普通的学生那样,在这里认真地读过三年书。

也不知怎的,走着走着,他伸手扯了扯陆承渊的袖口,温凉的手指从人掌心中滑过,他去牵陆承渊的手。

陆承渊反握回去,干燥的热意从人指尖一路传送到人的心口之中。

或许,他只是想来看看,顺便,也带人一起来看看。

萦绕在他鼻尖的那股独属于人身上的香味淡了,陆承渊接到了一通电话,站在不远处讲着。

孟亭曈站在那颗郁郁葱葱的凤凰木下,抬头仰望——

伞状的树冠上窝着一蓬蓬、一簇簇火焰般的红花,像是在燃烧着,烧红了一大片。

流萤一样的红簌簌而落,灼烧在孟亭曈的肩头、发梢,躺在人掌心之中,像一团不肯熄灭的火种。

烫进了陆承渊的心里。

电话里,陆承渊听到那边的汇报,说有关荆先生的信息不多,他应该是没有后代的,而且这个名字在民国29年之后便在没了消息。

可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还有一位顾先生,好像与这位荆先生有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一张模糊的、古老泛黄的照片传送到了他的手机中,照片里的人站在一排挂起的衣物前,指尖拿起其中一件,正低头看,好像是在挑选着什么款式。

“这是在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裁缝店里找到的一张老相片,相片里的人就是那位顾先生。”

卫巍说,“柏老曾经很喜欢去这里做衣服,那里的老板也曾是他的故友。”

陆承渊看着那模糊到几乎什么也辨认不出来的相纸,心口轰然一跳。

他再抬眼,看着那站在凤凰木前,站在一片火红烈焰下,抬手任花烧的人,仿佛有那么一瞬间,和相片里的那个旧影重合。

刚结束的上午的拍摄戏份,有一段对白是那小弟问卧底孟亭曈,说:“到底怎么讲谎话才最为逼真呢?怎么那帮啊sir总是不相信我但是却很相信你呐!”

“很简单的嘛——”

卧底孟亭曈翘着二郎腿,有些痞气地将手中的烟草熄灭在烟灰缸中,压着桌沿扬眉回道:“把真相藏进谎言里去咯~”

陆承渊开始回忆孟亭曈曾经说过的话,心脏跳动的声音似乎震得他耳鸣。

然后他看到一个学生模样的人朝着孟亭曈走去,怀中抱着课本,好像是在找他问路。

孟亭曈抬手,给那学生指了一个方向。

等他再度转身,去寻找陆承渊的身影时,陆承渊却早已来到了他的身后,此时正视线深沉地死死盯着他,连询问他的语气都有些沉——

“他刚刚问了你什么?”

?孟亭曈短暂的怔愣了一下,陆承渊这样子好似是当面抓了他出轨似的,神色十分复杂。

“他说要去孔庆荧楼问我怎么走,我们不是方才刚从那里过来吗?”

孟亭曈的神色太平静了,平静地陆承渊几乎从中看不出一丝一毫不对劲的地方,他仔细回想了一下刚才那个学生的粤语发音,好像确实是什么楼什么的,便没再多说什么。

孟亭曈察觉人情绪好像有哪里不对,“你怎么了?”

陆承渊垂眼,很快地平复调整好神色,恢复了以往那张淡漠的脸:

“没什么。”

顿了顿,又道:“我以为他在向你要微信。”

“……”

孟亭曈彻底失笑,他笑人幼稚,弯着眉眼看向别处,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那个学生方才问是他庄月明楼怎么走。

他不觉得陆承渊会一个字也没有听到。

第70章 “回去试试?”

回到酒店, 陆承渊看着那张泛黄的旧照片,觉得他或许有必要亲自再去一趟申城。

荆先生和顾先生确实有不少相似的地方,而且这两个人出现在申城的时间中间又隔了三年。在那个年代, 不排除是同一个人后来隐姓埋名转换身份隐于市的可能性。陆承渊在去找柏老谈论时, 柏老的话也印证了这个观点。

柏老说, 他曾听他父亲提起过,好像有一次在永平饭店的门口见到过那个人,不过当时并未相认。

柏家亏心, 想给与人多一些补偿,可顾先生当时已是申城小有名气的人物,他们也没什么脸面旧事重提。

顾先生说是留洋回来的,家在渝中,父辈经商, 有意将家里的生意往南边扩展, 这才先让他来这里观望观望市场。

“是小少爷, 应该是顾家的小少爷, ”柏老回忆着,“都说他那副做派不似作假的, 出手很阔绰的, 据说他曾经还为了博得冷美人一笑, 在泠廊楼里砸了万金,这才有了个和人吃酒的机会。”

“哦, 那冷美人,还算是半个岳维平导演故事中那个戏子的原型呢。”

陆承渊端茶的手一顿,“原型?”

“半个原型吧,他这次的剧本,是走访了很多老一辈的人家听来的当时的故事, 这才有了这么一个无名之辈也是英雄的灵感。”

“那个名动一时的冷面小生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一名地下工作者,他靠着泠廊楼和他戏子的身份作掩护,实际上是在帮组织上运送药品等之类的军需。”

柏老说到这里便没了下文,只轻轻摇了摇头,似乎不愿将那惨痛的结局宣之于口。

陆承渊也明白,沉默地陪了人一盏茶。

“顾先生是从渝中来的,可荆先生说是宛城人……”

陆承渊垂眸,似乎还是有些没办法将这么两个身份迥异的人联想在一起。

柏老浑浊的视线茫然了片刻,“谁说荆先生是宛城人?”

陆承渊平静抬头。

“你记错啦,荆先生是南陵人,怎么会是宛城人?”

陆承渊捏着茶杯的手都在用力,一直以来卫巍查到的所有有关荆先生的资料,都说他生在宛城,家里从事的是布匹锦缎的生意。后来生意不好做,家里的绸缎庄也逐渐没落,他此次来申城是要替荆家另寻出路的。

“荆先生不是荆家二房所出,后来生母早逝,这才被大太太找了个由头送了出去,不愿管他死活的吗?”

柏老浑浊不清的视线并未因此变得清明,他像是沉思了一会儿,去开启那份尘封的记忆,语气也有些不确定起来:“宛城荆家是有这么个二少爷……可荆先生不是宛城的荆家,是南陵荆家的呀?”

顿了会儿,柏老又笃定起来,“是南陵的,不会有错,我们就是打南陵城外的地界上遇到他的,若是从宛城北上,走的不是这条路。”

“南陵荆家……”

几日后,卫巍发来消息。

南陵,根本没有一个做绸缎生意的荆家!只有一个卖桂花米酒的老师傅一家姓荆,家里有个能对得上年岁的小儿子,后来南陵城乱,他们一家舍下摊子提前出逃,最后不知道逃去了哪里,也没了什么音信。

陆承渊看着文件,荆先生和顾先生若真的是一个人,那中间空白的这三年,他是谁,他又去了哪里?

那张泛黄的旧照片虽然看不清五官,只能依稀辨别出一个少年身形的轮廓,可不知怎的,陆承渊脑子里总有一个连他自己都觉得疯狂的念头,这个照片上的人,一定和孟亭曈有着特殊的联系。

太像了。

陆承渊看着照片,脑海里却总是出现那日凤凰木下站着看花的人,两个人影似是能完全融合到一起,仿佛是跨越了时空,将那个百年前的人的身影投射到眼前人的身上一样。

如果那个冷美人的故事是有着类似原型一样的存在,那那份剧本中的其他人呢?

陆承渊仔仔细细回忆起剧本里出现过的每一个人物,就连孟亭曈当时在初稿上做过得批注,他也曾翻看过多遍,一字不落地都记在了脑子里。

——[将军战死子在腹。]

——‘他不知道……他若是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儿子……’

陆承渊指尖一顿,他猛地回神,将那份初稿又拿出来重新翻看确认,终于找到了一个他一直以来没有抓到的、却总觉得哪里有些违和的困惑——

剧本中,并没有过多着墨那位青楼女子的后续,也没有提及到那个孩子。

岳维平笔下的那名女子,在着重描写着她虽身在小楼,却不自怨自艾,在那一方小天地中守护了她想守护的,还供养资助过不少女学生……

他在写那女子的前半生,从未交代那孩子是男是女。

所以,他为什么会脱口而出,将军有一个儿子?

——[他有私心。]

——[他和那个学生没有系。]

——[永平饭店门口的小乞丐,有人会故意丢钱给他。]

永平饭店。

有什么东西好像快要抓住了。

-

陆承渊看着正骑着机车狂飙的孟亭曈,打戏动作是那么干净利落。他单手持枪在机车上回身扣动扳机再飞越障碍物,一套下来动作行云流水。

风挟裹着人脸侧的碎发,嘴角的伤口以及身上的血渍将人衬得愈发野性,修身的黑色长裤勾勒出那双长直的腿,此刻正踩着地上闹事的小喽啰,神色嚣张。

孟亭曈撩起衣摆,胡乱在自己脸上抹了一把。

额头上的血迹却还是止不住地往下留,顺着眼角滑落,映出那双冷冰冰的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