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 第113章

作者:洛娜215 标签: 宫廷侯爵 爽文 灵异神怪 BL同人

想到儿子皱巴巴的苦瓜脸,坏心眼的老爹就乐呵。

哪想到他听到了预料之外的回答:“回陛下,中山王殿下苦恼坏了,一直到臣离国,他都还没派人去开采矿石呢?”

“嗯?”还有拿了矿山却苦恼的?刘启被这个意料之外的回答激起了好奇心,“说说。”

于是袁盎便将中山国内的几番争论给说了,顺便帮着给刘启打了个预防针,将夏安然写信问他的兄长们这事要怎么处理一并也说了。

听完袁盎的话之后刘启久久没有说话,他面上没有太多情绪流露,叫人看不清他的心情。

刘启的涵养功夫和表情管理能力极佳,只要他不愿意,旁人别想轻易搞懂他的心情。

“这小子个子没长,心眼倒是长了不少。”刘启嘀咕了一句,但他没有在这个敏感话题上多做停留。刘启是一个说的不如做的多的人,他看事情也一样,比起别人说了什么,他更喜欢看人怎么做。

夏安然这个思路倒是给他的父亲打开了一道新的窗门,看样子儿子也养到了可以收割一茬的时候了。

小国王自然不知道他在此后就被他老爹注意上啦,事实上不光是他,几个被他去信的皇子们也都被刘启盯上了。自然,他也注意到长沙王那一箱箱缓慢运送来的货物,以及夏安然同母兄长几乎一天一封的书信。

再一听另外几个儿子的反应,嚯,这小子人缘不错啊。

之前他就听到了这个小崽子仗着年纪小,死搅蛮缠拖着他几个哥哥联合起来搞货物运输的事。当时刘启没有表态,任由几个小孩自己搞,没想到后来居然搞得不错。

汉虽有驰道四通八达,但是驰道全天下只有帝王可以走。

这驰道其实是始皇帝修建的,其本身宽广,但是为了安全需要,也为了保帝王威仪,驰道本身筑有围墙,每三丈种一颗树。

哪怕某些路段可能帝王一辈子也不会走上一次,但是当地的官僚也必须年年护理。毕竟谁也不想万一哪一天帝王来了发现这里的路崩了,或者桥塌了,那到时候恐怕就不是杀头那么好解决的了。

除了其实只有象征作用的驰道,还有北部直抵匈奴的直道,但是老百姓们寻常使用的还是大道,或者也能够称为驿道。

这种道路是专门用来传信、运送物资、官员上任。沿途还有官方驿站,基本上每隔三十里就有一个驿站,官员们可以免费歇息喝水吃饭,还可以在这里换马,但寻常百姓却是需要付费的。

驿道有专人维护巡逻,还有官员们来往奔波,自然安全系数高,所以寻常百姓商队多半会选择走大道。

但是大道有一个缺点,它就和如今的国道一样,只负责主要交通。

譬如你从长安到中山国可以走国道,中山国的区域是南北走向,基本上主要的县城都在直道的南北贯穿带上,但是如果你要走东西走向那就只能走中山国本身的土路。

中山国人口密集又以平原为主,情况还好一些,如果是山地丘陵为主的地方则难免会有藏匿的匪患。

若是平民落草为寇也罢,最怕的就是当兵的一整个队一同落草,大商队能够雇佣勇士,但寻常商队的护卫则是完全打不过的。

日子久了便是民间一霸。

也因此,运输成本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型商队的发展。

但夏安然现在联系几个诸侯王搞的这么一个物流链,就是将中山、河间、赵、鲁四个地方串联了起来,而鲁又向其东边连起了胶东、胶西二国,赵向着南边连起了梁国。

说是四国,其实辐射圈内足足有八九个诸侯国,更是一路带上了若干个郡县。

于大商队来说这无甚意义,但是对小商队来说,却很有用。

一来一往可以大力减少物资消耗,而且也能拉动他们本国的税收。这一件事之前梁王和太后说过,言语中一方面是为了夸夸小皇子,另一方面也是向太后彰显一下他是多么的慈爱。

太子虽立,但刘荣被他的母亲栗姬养得有些软和,这种软和还和自家小九那种不太一样,是从上到下都软。

自家小九皮是软的,但是里头的馅却是硬邦邦,戳得狠了一准还能弹回来,但是太子那戳下去那是直接能戳穿。

刘荣的性格不合适,这一点刘启看出来了,窦太后看出来了,刘武自然也能看出。

是以刘武根本没把刘荣放在眼里。

他频繁出入长安城,每次都假借思念母亲,一年中几乎不是在来的路上,就是在回去的路上。

这次他分明下令谁也别来,末了却发现弟弟已经快走到长安了。好在他应对及时,才没酿成祸端。

对于这个弟弟,刘启多少觉得有些烦,故而当他意识到几个儿子这是在薅弟弟羊毛之时心中顿时有些痛快。

小孩们的心理在大人眼中那就是透明的。

作者有话要说:

刘启:我儿砸,棒棒哒,贼贴心,为父解忧。

刘启:我已经看到了未来,定然是两个儿子齐心协力共创大汉盛世。

刘启:光这点我就能吊打很多爹,这一定是朕的优良基因!(指指点点)

陌生人赵祯进入聊天室。

陌生人曹操进入聊天室。

陌生人刘协进入聊天室。

赵祯/曹操/刘协:没事,我们就是来看看这个明明占了儿子光还不自知的。

===

华夏民族的基建之血一定是从祖龙开始的,秦始皇的驰道、直道那是和高速公路一样得在造啊。

最后都便宜了西汉。= =

货物和物价的宏观调控是西汉正式开始的,但之前管子已经提出了。

西汉用的是平准法,道理类似。

但是这个方法在中山国没问题,放到全国就有些难度了,因为这个采购和物价这东西很难有标准。中山国地方小好监控,放到整个大汉就容易发生官商勾结的情况。甚至于调动货物来售卖。

没有制度是完美的,就看谁想得更多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