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福佑幸川
虞九舟笑了笑,看向迟晚,“你想好她俩的小名了吗?”
迟晚干笑了一声,“殿下以为她们叫什么好?”
“嗯……”虞九舟犹豫了片刻,“姐姐叫晨晨,妹妹叫归一。”
今朝也可以通早上,以迟今朝的名字起名为晨晨,而她的名字里面带九,那便取九九归一之意。
迟晚不由得笑了,略带崇拜的眼神盯着虞九舟,还有点儿得意,“很好听,晨晨,归一,不过还是我的今朝好听。”
虞九舟忍不住给了她一个白眼,“嘚瑟。”
迟晚擦了一下脸上的泪水,缓缓靠近虞九舟的耳边,“姐姐,辛苦了。”
她认真地侧颜,引得虞九舟心中一动,扭头轻吻了她的侧脸,“你也是。”
第114章
长公主殿下生下凤凰双胎, 普天同庆。
皇宫流水一样的赏赐送到长公主府,宝安王一系的人,后槽牙都快咬碎了, 陛下不会真的要立皇太孙吧?
长公主的人脸都笑烂了,有了传承, 她们就能争上一争,不然争到的东西以后给谁?只有传一代吗?
这就是古代, 很多人的思想就是这样,立储君也是为了增强天下人的归宿感觉,偌大的王朝后继有人。
储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确保政权能平稳交接, 凝聚统治阶层的一种手段,让他们明确自己的效忠对象,这样一来,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班子,对国家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立了储君,就等于稳定人心,也是象征了皇家传承,皇家的统治能继续下去, 满朝文武就不会乱起心思。
孩子出生第三天,圣元帝就让宗室给她们上了玉蝶。
圣元帝偏爱得很明显, 姐姐没有取名, 乾元妹妹取名虞承昭。
昭这个字的含义是日光明亮,大周朝的太阳只有一个, 那就是皇帝,也意味着孩子以后的前途一片光明。
承昭两个人,承继太阳光明之意, 跟明摆着告诉所有人,归一会承继大周一样。
而晨晨,由虞九舟取名叫昭玥。
归一是太阳的光,那昭玥就是月亮的光,玥不仅是“月”,还意为传说中的神珠,很是珍贵。
虞九舟想表示,哪怕晨晨不受皇帝重视,却受长公主府珍视。
她们对孩子,一视同仁。
虞承昭,虞昭玥。
迟晚念叨着这两个名字,来到皇宫。
她是来代替两个孩子谢恩的,虞九舟要坐月子,肯定没时间过来的。
迟晚的到来在圣元帝看来是应该的,他赏赐了那么多东西,不来谢恩才是狼子野心。
要不是因为圣元帝小心眼,迟晚肯定不能在虞九舟月子里离开。
一个完整的月子需要四十五天,才只是刚开始而已。
虞九舟又不接受别人帮她擦拭身体,只能是迟晚来做这件事,她也乐得去做,给自己老婆擦拭身体,这不是应该的嘛。
她只希望能快去快回,不仅是虞九舟离不开她,她也离不开虞九舟。
到了大明宫,汪海没有领她去御书房,而是到了皇帝寝宫。
圣元帝现在对国事处于不管不问的态度,很回避燕北的战事,就好像他不问,战事就不存在了一样。
自己女儿生了孩子,正需要恢复的时候,还是把国事交给了虞九舟。
还好圣元帝没有过分到惹人恨的程度,他给迟晚封了爵,并让她兼任了兵部侍郎,让她入阁。
于是内阁议事这件事,由她担了过来。
虞九舟现在的情况肯定是不可能见阁臣的,迟晚还代表着虞九舟。
除了部分必须虞九舟做主的事情,她成了内阁的主心骨。
迟晚入阁保持着一个态度,多听少说,有明显问题的地方,她才会开口。
可以说,迟晚现在一堆事,伺候长公主,主领内阁,还好高正归心,为了孙女的爵位,完全站在了长公主府这边。
迟晚只希望圣元帝长话短说,早点儿放她回去。
在进去之前,汪海突然低声说了一句,“陛下想迁都。”
这一句给迟晚雷了个里焦外嫩,迁都?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历史上迁都要么是政治需求,要么是遭遇危机。
唐朝国都九迁,都是为了避开战祸。
哦,还有一个李治,他虽未明确迁都洛阳,实际上已经把中枢移到了那里,为的就是摆脱贞观老臣,特别是他舅舅,关陇集团的束缚。
李治是为了自己能当家做主,所以才把中枢移到洛阳的。
朱棣也不是为了避开战祸,他是因为自己的根基在北边,可以巩固统治,还有防御边患,做到真正的天子守国门,也是想打造“龙兴之地”,证明自己的继位正统。
圣元帝自然不可能跟这两位比,他是为了什么?该不会是因为燕北的战乱吧?
先不说北宁还没有突破燕北防线,就算突破了,还有护龙军,还有京营,等于战争刚开始,主帅跑了。
皇帝要迁都,率先逃跑,那让天下百姓怎么想,简直是荒唐。
迟晚看到圣元帝的第一面就知道,他命不久矣。
脸上多出了许多的老人斑,明明挺胖的一个人,脸上的肉却赘下了,整个人都透出一种死态。
现在是一月,按照时间线,圣元帝就剩下了两个月的时间可活。
一如往常,圣元帝先是打压了她一番,又给了一些奖赏。
给一棍子再给一颗糖果,以为这样人家就能全心地为她效忠。
跟虞九舟相处了这么久,她对御下也有了自己的一套见解,规则之内需有温情,不能冷冰冰地按照规则来,也不能脱离规则之外,这是一个度,身为一个上位者,需要做到这些,才能让对方死心塌地,当然了,那种反骨仔除外。
就在迟晚以为要告辞的时候,圣元帝突然说了一句,“朕要迁都江宁,你如何看。”
要迁都南方啊,相比于圣京,江宁确实是一个好去处,距离东海算不上太远。
但有徐家在,倭寇肯定打不了进来,在海域附近嚣张点儿,想进入江宁,倭寇还没有这个实力。
只是江宁跟东海的距离,徐国公想要过去,快马加鞭一天一夜就能到,这个距离圣元帝都肯去,看来是铁了心要迁都了。
圣元帝可太讨厌徐国公了,为此不惜靠近徐国公,甚至是依靠徐国公,只能说明他怕了。
他是真以为北宁能打进来,肯定有人在皇帝面前说了什么。
迟晚故作惊讶,“迁都?”
她假装缓了好一会儿,这才道:“迁都是重中之重,还请陛下三思。”
“你不同意?”圣元帝的眼睛冷了下来。
这不是同意不同意的事情,迁都不是说决定就决定的。
如今国库空虚,皇帝勋贵大臣甚至有军队南迁,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户部现在肯定承担不起。
先不说银钱的事情,南迁这件事,会给北方战斗的将士心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皇帝都走了,他们在为谁卖命,这场仗还有打的必要吗?
军队百姓都会恐慌,恐慌之下会做出什么事情?这些皇帝想都不想。
军队无心保卫家国,很有可能造成投降,逃兵的情况,这些逃兵会变成兵痞,转过来抢夺自家人,也有可能占山为王,成为一地的祸害,总之,信仰崩碎的将士,会掉转矛头对准自己人。
都不是无心打仗的事情了,那是会为祸一方的。
还有百姓,他们开始逃难,逃难过程中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抢夺,杀人,卖子卖女等,甚至是易子而食,自己不忍心吃自己的孩子,于是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换一下,自己吃别人的,人家吃自己的。
百姓的死活,根本不在圣元帝考虑范围中。
迟晚想了很多,若不能改变圣元帝的主意,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如果陛下已经决定,臣等自然遵从。”
她连劝阻都没有,对圣元帝这种人,劝阻是没用的。
圣元帝打量着她,“你先回去吧。”
他没有多说,但迟晚能看明白他的坚定。
这件事若跟虞九舟说,虞九舟又要劳累心神了。
迟晚想了想,还是道:“陛下,迁都不容易,先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再是军心崩离,百姓逃窜,迁都之前,臣觉得,还是得先想出稳定军心,大周百姓之心的办法。”
圣元帝蹙眉,语气不耐起来,“你想说什么?”
“立储君。”
“放肆!”
迟晚毫不畏惧,皇帝要走就走,但军心民心不可乱。
并且,虞九舟肯定不会走,那她自然也不会离开,就算皇帝怪罪,她也要说,“陛下可以去江宁,但不能是以迁都的名义,得以身体不适,去江宁休养的名义,大臣军队不宜带得太多,国都还是圣京,江宁绝不能是国都,中枢留在圣京,那必须有一个储君,长公主殿下正在月子中,孩子还小,她们都不能离开京都,依然由长公主领中枢官员在京都,有长公主在,军心民心暂时不会乱,但长公主毕竟不是储君,时间一久还是得乱,所以臣请陛下立下储君,留在京都。”
圣元帝眯起眼睛,他面上不悦,却明显把她的话听进去了。
这是最好的办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京都依然是圣京,依然是中枢所在,那大周就不会太乱,因为大周未来的皇帝在这。
只是因为现任皇帝身体不好,所以他去到了南边,并非放弃了燕北,京都,甚至是整个北方。
找一个借口,面子上好看一点儿,也好对百姓将士交代。
将士在外面打仗,总不能是皇帝先背刺了他们。
圣元帝只是被燕北的战况迷了眼,听说事关自己的名声,便清醒了过来。
他的清醒不是因为百姓跟将士,而是因为自己的名声。
“此言有理,朕兢兢业业一辈子,绝不能在此时坏了名声。”
他还想做名垂千古的明君呢,绝不能就此翻车。
得亏了还有一个名声困着他,还不算那么不管不顾。
迟晚微怔,这才反应过来,圣元帝改变主意的原因是为了名。
上一篇:清冷对家她好像喜欢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