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相 第92章

作者:若花辞树 标签: GL百合

  她坐在舟中,垂首沉思,想得有些入神。

  再过上半月,天气寒冷,太液池结了冰,舟船便不能行了。得快一些才好。她看似一步一步走得稳稳当当,其实等了这么多年,她多一刻都不想浪费。

  “陛下,到蓬莱了。”胡敖入内,温声禀道。

  刘藻站起身,想起李闻受了无妄之灾,须得安抚,便吩咐胡敖道:“你亲去廷尉府上,让他勿将今日之事放在心上,丞相之位,是他应得的,除他之外,无人可担此大任。”

  胡敖恭敬道:“诺。”

  刘藻下了船,胡敖则乘另一艘小舟快速返回。

  岛上的人早已看到皇帝的大船了,岸上十余名宫人相迎。刘藻登岸,问道:“谢相在何处。”

  她称谢相称了十五年,一时间也忘了改口,岛上众人消息不通,也不知丞相换了人做,依旧称谢漪为相,道:“回禀陛下,丞相正在池边垂钓。”

  在垂钓吗?刘藻下意识地笑了笑,笑意温暖,语气也轻快了许多,道:“领我去。”

  蓬莱岛四面环水,岛上草木山石,皆有意境,故而并非临水之地都可垂钓,而是专门划出了几个地方,用以取乐。

  刘藻跟着宫人,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便看到了谢漪的身影。

  谢漪背对着她,一身青衫,发丝柔顺,身形温婉,专注地望着池面。

  刘藻加快了步伐。

  谢漪听到声响,转头看过来,像是早料到来人是她,与她笑了笑,道:“怎么衣衫没换就来了。”

  刘藻这才发觉她还穿着大朝的衮冕,累赘得很。

  “忘记了。”她如实道。走到谢漪身旁,往池中看了看,鱼篓中已装了一尾鱼,正探出水面,大口大口地呼吸。

  谢漪放下钓竿,朝她招招手。刘藻笑眯眯地弯下身,谢漪替她解冠,将那笨重的平天冠取下。刘藻觉得头上一轻,舒服多了。

  宫人上前,在谢漪身旁新置了一张榻,又双手接过平天冠,退到一边。

  刘藻在榻上坐下,玄色的衮服庄重威严,与垂钓这等闲云野鹤的风雅事极不协调。可她却津津有味地望着池面,看谢漪钓鱼。

  池面微漾,水草都已枯萎,软软的斜在池面上。刘藻看了一会儿,又转头看谢漪,然后就移不开眼了。

  不知是多了一人惊扰鱼儿,还是别的什么,过了许久,都无鱼儿上钩,想是今日就这点收获了。谢漪放下钓竿,刘藻握住她的手。

  身后还有宫人,谢漪总不习惯在人前亲近,她微微挣脱,刘藻却不松手,于是谢漪也就不坚持了,只道了一句:“这么大的人了。”

  刘藻悄悄地往她那边靠,直到靠到她身上。谢漪便不动,由得她靠着她的肩,以作休憩。

  这几日必是极难,大臣们哪有这么容易松口。谢漪在岛上心中也挂念,因而方来垂钓,以此静心。

  “你这几日都钓鱼吗?”刘藻问道。

  “嗯。”谢漪答。

  刘藻皱了皱眉,问:“那钓来的鱼呢。”她在未央宫,一尾都没吃到。

  谢漪弯了一下唇角,道:“皆散与宫人了?”

  刘藻哼了一声。

  谢漪转过头,笑意更浓。

  “不许给宫人,都是我的。”刘藻闷闷地道,“让他们把鱼还给我。”

  谢漪轻拍了一下她的手背,问道:“可是出了事?”

  她正是忙的时候,匆匆登岛,必是有事。刘藻的心还在鱼上,也就有些漫不经心的,说了众臣请辞,说了她已顺利化解,倒未讲如何化解的,只令谢漪不必忧心。

  谢漪听罢,静默半晌。

  刘藻待不了太久,见差不多了,便站起身,道:“我先走了,过两日再来。”

  谢漪道:“我与你同行。”

  二人一同往岸边走。

  来时心上装着事,与谢相相处时,心中踏踏实实的,什么烦忧都没了。眼下要走,刘藻又觉心像空了一般,难受得很。

  谢漪取了冠冕,重新为她戴上。

  刘藻暗自叹了口气,道:“我走了。”

  谢漪握了一下她的手,亲密之语在人前难以启齿,她以轻柔的目光注视刘藻。刘藻便懂了。她登船离岸,站在船头。

  谢漪在岸上目送。

  直至谢漪的身影看不到了,刘藻方走入船舱。

  一进去,便看到一小小的鱼缸,其中有鱼,鱼却不多,七八尾而已,在水中轻轻摆尾。

  作者有话要说:  李闻:我站了一对cp,宇宙第一冷,可能只有我一个粉,有没有人要跟我一起站?

  群臣:没有。

  李闻:嘤、嘤、嘤。

  李闻真可怜,既然他这么可怜,那么欢迎大家收藏我的新坑《秘密》,《秘密》又名《走近科学之谁动了我的尸体》。

  反正好看,不要错过。

第125章

  谢漪匿居蓬莱,非因逃避,而是当下这关头,她不出现比出现要好。她若大大咧咧地仍居庙堂,必会惹怒群臣,致使他们更加激烈反对。

  刘藻去了一趟蓬莱岛,归来之时,主意更定了。

  孙次卿回到府中,却是坐立难宁。今日朝上之事,使他与皇帝绝难善了。

  立后一事,绝不能成。他开始畏惧皇帝的报复。

  次孙自外归来,一脸惊魂甫定,见他立在厅上,唬了一跳,忙俯身下拜:“孙儿见过大父。”

  孙次卿蹙了下眉头,淡淡道了一句:“又野去何处了?”

  他在家中是一严厉长者,儿孙皆畏他。孙次孙将身子站得笔直,微微垂首,低眉顺眼道:“孙儿与二三好友结伴,去城外跑马了。”

  又是跑马。孙次卿心下不悦,忽想起他这次孙与谢文交好,谢漪不见踪影,不知谢家是什么态度,便又问:“这几日可见着汾阴侯了?”

  次孙一脸茫然,回道:“不曾见他,他许久未露面了,听闻是在军中锤炼。”又忍不住议论一句,“都已经是万户侯,骠骑将军了,也不知有甚可锤炼的。”

  有甚可锤炼?自然是德不匹位,恐有灾殃,故而以勤补之,以图名副其实。

  孙次卿见孙儿一副迷糊样,心下暗恨,正欲令他退下,好来个眼不见为净,又想起他方才那一脸惊魂甫定,终归关切,又问道:“在城外见了什么?回到家中还这般惊怕。”

  次孙倒吸了口冷气,回道:“孙儿与友归来之时,遇见数十名农人掘地埋一婴孩。那婴孩生有二头,极是可怕,孙儿吓着了。”

  孙次卿一怔,急问道:“婴儿有二头?”

  孙次卿点头:“正是,两颗头颅长在一个脖子上,还会喘气。”

  孙次卿以手加额,道:“天助我也。”真是想什么便来什么,这回皇帝可要绝民意了。

  “大父何以……”

  孙次卿神色正肃,与他道:“令你父速来见我。”

  次孙是孙次卿长子之子。

  孙次卿有七子,底下六子皆入朝为官,唯有长子未曾出仕,在家侍奉父母,并做父亲的智囊。长子名适,性情温和,孝顺友悌,很得父亲看重。

  他匆忙赶来,见父亲立于庭前,面有喜色,也不由一笑,上前道:“阿父何事欢欣?”

  “城外有农人生子二头。你说,这是不是喜事?”

  孙适神色一变,惊道:“生子有二头?”

  孙次卿捋须道:“是啊,天无二日,人无二首,今有农人生子二头,这岂不是个征兆,是在说,民将有二主。”

  孙适大惊,压低了声,急道:“阿父!”

  孙次卿瞥他一眼,道:“你怕什么?”到了这一步,皇帝必然容不下他,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搏一搏。

  孙适竭力镇定,道:“阿父如此行事,委实过头了。”又道,“十余年清闲日子都过下来了,家中也无甚不足,阿父何必去触陛下的霉头,以致见恶君王。”

  在他看来,皇帝行事还算公允,虽有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意味,但遇贤者她能提拔,献媚过头的,她也会讥讽,遏制献媚求官的势头,也称得上明主了,何况而今天下大治,诸侯臣服,实在不必闹到这地步。

  孙次卿叹了口气:“我在,的确无甚不足,一旦我去了,便未必了。”他的儿孙成器的不多,重孙也有两个,皆已六七岁,都未显出资质来。

  “三代不上朝,则与君王疏远。咱们家往下三代,可没什么能人。”

  孙适便无话可说了。

  “你随我来。”孙次卿说罢,往外走去。

  他们去了书房。

  书案上是现成的笔墨,孙次卿取一绢,写下几笔,加印,晾干了,交与长子。上头所书,是游说济阳王起兵。

  “济阳王封地被削,对皇帝不满久矣,得我此信,纵然惧皇帝之势,也不会出首检举我。”孙次卿解释了一句。皇帝压制诸侯压制得太狠,宗室皆有怨言,不过是不敢发而已,若让他们寻到了缺口,势必不会手下留情。

  孙适接下了绢书,垂下眼睑,看着那绢布,颤声道:“这是要弑君……”

  “不过是杀一独夫民贼,何来弑君?”孙次卿不以为意,“她要立后,便势必要失民心,受万民唾骂,到时振臂一呼者,便是民心所向。”

  济阳王若不能成事,还有梁王、济川王、长平王……天下诸王近百人,不论是谁,攻到长安城下,他都愿为内应,打开城门,挣得这首功。

  孙适无言。

  “你亲去一趟,顺便探一探济阳王的口风。”

  孙适领命,他离去前,有些不解地问了句:“陛下为何要行此事,使得她断绝于民,断绝于天下。谢相一向贤能,为何不劝阻?”

  十来年的习惯,哪怕谢漪如今不是丞相了,位卑者提起她,还是习惯称一声谢相。

  阴阳交合,亘古便有,从未有改者。男女相合,繁衍子嗣,方是正道,皇帝不行正道,自然有人反她。众臣皆以为此事断断成不了,陛下虽坚决,可到头来会如当年的为戾太子议谥那般,只能各退一步。既然不能成,陛下又为何要做,谢漪为何不劝止。

  这疑问,不单孙适有,满朝文武皆有。李闻虽站在了皇帝这边,可他也不解,更不赞同。

  谢漪都是丞相了,且握有实权,已是封无可封,进无可进,何必要争一个皇后的名头,且她还不能生子为太子,连一般的皇后都不如。文帝宠邓通,武帝幸韩嫣,刘家素来就有这习性。可文帝武帝再如何宠幸男宠,都无给他们名分的念头,说到底只是个玩物。故而二帝虽有小疵,无损他们的英明。

  陛下与谢相若不争这名分,偷偷在一处,纵然被人发觉,也只私底下议论嘲讽两句,明面谁敢多言?后世提起来,也多以为是小节,无损大德。岂不是比眼下这般弄得朝堂不宁好得多?

  众臣百思不得其解。

  刘藻非要争个名分不可,怕的就是这种轻飘飘的“无损英明”。她若不争,在世人眼中,谢漪便与那些男宠没什么区别,提起来只会是“玩物”二字。

  她不能忍。

上一篇:鱼龙符

下一篇:中年恋爱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