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昏君抽卡系统后我成明君了 第64章

作者:西门乱玉 标签: 基建 成长 爽文 系统 无C P向

明成玉三人还第一次听这种事,安俞亮闻言意外道:“官府不管,不会死人吗?”

曹顾瑞笑道:“不过是几个百姓拿着耙子吵嚷几句,况且前朝至今,汉云城人一代又一代,早就慢慢变得相似了。”

进了城中街道,果然如曹顾瑞所说,城中有商贩卖小吃食的,明成玉定睛一看,有卖饼的,有卖米糕的,倒是有不少花样,不过毕竟是百姓日常的吃食,卖相都是比较粗糙,价格也不贵。

相比于这三位公子,曹顾瑞显然更忌惮那位似乎成了隐形人的“考核大人”,但看他一进城中便嘱咐了几句独自去了,曹顾瑞这才放松下来。

“这位大人也是锦衣卫的吧?”曹顾瑞试探着问。

孔砚摇头:“我们也不知晓。”

三人跟随曹顾瑞前往太守府用午膳,曹顾瑞特意找了汉云城最好的厨子,让整套席面既不过分铺张,又让人看得赏心悦目,吃起来滋味更是一绝。

然而明成玉三人在食堂吃习惯了,食堂讲究味重分量大和香,比如那咬一口满口香的酥皮肉夹馍,安俞亮一次能吃三个;还有那肉丸汤.....如今再吃这些精致的膳食,虽美味至极,却总感觉吃到嘴里缺了点滋味,但是三人顾念着这是在太守府,又能看得出菜肴都是精心准备的,心里想法自然半点不会露出来。

这画面落在曹顾瑞眼里,让他心里不由暗想,不愧是世家出来的公子,不但礼节挑不出错处,吃相也是一等一的好!

用过午膳,明成玉提出想去汉云书斋看看,曹顾瑞自然欣然同意,但他尚有公务在身,便让身边一小官陪同他们前去。

“来到汉云城,就意味着考核开始了,你怎地一点也不着急?”孔砚问。

明成玉微微摇头,“不急于一日,对于考题我尚且没有眉目,不如在汉云城转转,适才听曹大人说起,我也十分好奇书斋到底是何模样。”

孔砚挠头,“这书斋是陛下在大周各城都建起来的,京城自然也有,且比其他地方大上不少。”

“行了,那京城书斋再大,咱们在军校里也没去过啊,正好去汉云书斋见识见识。”安俞亮一向心大,他笑呵呵地揽过两人往外走。

...

汉云书斋里已有不少人,他们找了个角落的空木桌坐下,发现对面坐着一个男子,身上穿着打着补丁的棉袍,坐在桌子前正用毛笔在纸上认认真真写文章。

“普通百姓别说作文章了,有多少认字的?不知读过书没有?又无纸笔,他们会写字吗?”安俞亮悄声问,他这话没什么恶意,因为如今嘛....他的身份也和平民之身差不多了,他只是单纯好奇,因为知道普通百姓家中连温饱都难以做到,买纸买笔?那更不可能啊,所以他们怎么认字,又怎么去写字?

他一向有什么说什么,这回自然也说出来了,不过安俞亮还记得把声音放到最小。

明成玉刚想示意他别出声,书斋安静,安俞亮自以为声音小其实还能被离得近些的人听到。

果不其然,坐在明成玉正对面的那个清瘦男子停住笔,抬起头来看向安俞亮。

明成玉连忙小声道:“这位兄台,抱歉,我朋友性子太直了些,说话未经斟酌,但他并无恶意。”

那清瘦男子脸上并无恼意,看这三人穿着便知并非普通人,他点点头,随即声音带着淡淡笑意道:“无妨,在下可为这位公子解惑,怎会无纸?黄沙黄土皆可为纸,怎会无笔?树枝稼杆皆可作笔。”

三人俱是一愣。

尤其是安俞亮,听了这话更是羞愧难当,小时候他爹让他练字,他可从未好好练过,夫子布置的课业经常谎称找不见,最后气走了三位夫子,他爹从此不再过问他学业了。

安俞亮也向清瘦男子道了声歉,告罪打扰了他的清净。

不过对于明成玉三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小插曲,他们将几个书架走了个遍,惊讶地发现有不少感兴趣的藏书,纷纷拿到木桌前坐下看了起来,不知不觉时间过去,竟然已经到了书斋该关闭的时候了。

他们这才将书放回原来的位置,待都到齐后结伴意犹未尽地往外走。

“此处真是个好地方,清净,也干净,最重要的是还有如此多藏书,当真是好地方。”孔砚高兴地说。

明成玉三人走出书斋时恰好又遇到了那名清瘦的穿着补丁棉袍的男子,对方也看到了他们。

明成玉走过去拱手道:“方才在书斋里不便于出声,还没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男子回礼,摇头笑道:“不敢当,在下唐兴。”

作揖告别,那人的身影慢慢在巷子尽头隐去了。

第67章 村中冬日

秋去冬又来,京城骤然冷了下来。

晏玄钰让人在承天殿重新修了暖阁,这暖阁修起来并不费事,就像他前世北方地区家家有的火炕相似,不过是改成了地下火道,宫人在外面的炭口放上炭火,连通里面的暖阁就会暖和起来,还能保持殿内空气清新,而且相比于之前处处放置的炭火炉,炭火用量也大大减少。

不仅如此,外面的宫人也可不当值时在炭口处取暖,李忠贤去偏阁时看到有几个宫人围在那里小声闲话,往里面扔板栗烧了吃,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没看见。

“李总管,您怎么来了?”偏阁的太监小珠子“哎呦”了一声,赶忙小跑了过来。

李忠贤道:“无事,如今天儿也冷了,来看看别少了炭。”

小珠子连连应是。

就算李忠贤不来,他们也不敢啊!炭口可从没缺了人。

小珠子将李忠贤送出去,才笑眯眯地回来,坐在偏阁炭口的宫女塞给了他几个已经烤得开口的板栗,他放在手里来回倒了几下:“香!”

几个宫人嘻嘻哈哈完又小声聊了起来。

这些板栗也是今年内侍府给宫人的,还不时会发些糕点吃食,在宫里可不就是都想过得好一点吗?从前吃不上穿不上,现在只要做好本分的事这些就都有了。

期间有宫女说起来到了年龄出宫的事,另一个宫女说:“你们有想接着留在宫里的吗?我若是出宫,就要被家里嫁给一个鳏夫换礼钱了,还不如在宫里自在。”

此话一出顿时有几个宫女附和,她们都是家里养不起,走投无路送到宫里来的。现在吃的住的都越来越好,宫人们也被当作“人”来看待,就算是宫里最累的浣衣局,现在每月份有内侍府发的手油,其他地方都没有呢。

...

晏玄钰正在暖阁里看昨日送来的京城军校众人的消息,大周各城他并未全都熟悉,大周从前官书上内容未必可信,他虽然派了不少人,但调查也需要不少时间。晏玄钰借着信中由考核人员详细记录下的内容,不仅能看到那些学子都做了什么,还对当地的某些情况做了个大致了解。

听到轻微动静,晏玄钰知道是李忠贤回来了,他放下手里的信,听李忠贤说了几句宫人在炭口烤板栗的事。

晏玄钰随口道:“不必拘着他们,让他们烤着吃就是。”

要是现在有红薯,还能在炭火炉上煨几个红薯热乎乎地吃。

只可惜现在他还腾不出人手来去其他地方找穿越必备的红薯、土豆、玉米等能丰富百姓餐桌的高产作物。之前晏玄钰就发现,大周更像是几个朝代杂糅的架空朝代,他又想,一有了人手一定要派出去找这些作物,毕竟它们可太重要了!

正想着,殿外来了个小太监,李忠贤出去了一趟,回来道:“陛下,韦石从宫外回来了。”

“让他进来。”晏玄钰坐直身体。

韦石原是宫中的工匠,晏玄钰在发现他能力出众又为人老实后,又考察了他一段时间,这才把他派出去做了件事。

韦石已经换上了宫中工匠的衣服,进来先给晏玄钰行礼,晏玄钰一抬手:“不必多礼,快说说让你办的事情怎么样了。”

韦石赶紧回道:“回禀陛下,您说的事已经办成,现在不少百姓都学会了盘炕的手艺。”

大周北方寒冷,从前每年冬天都有大批冻死的百姓,前世他就知道北方最冷的地方乡下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火炕,由此就能知道火炕对于冬天来说有多重要。盘炕说难也不难,晏玄钰大致和韦石说了之后他琢磨了一段时间就弄出了大概,因为是要在普通百姓家使用,所以现在做出的是土炕。

晏玄钰刚开始让韦石定价六百文,土炕不难弄,但凡在旁边看上几遍就可以自己琢磨着弄出来,于是他便让韦石收了很多“徒弟”,允许他们用这门手艺赚钱,但是定价不能超过六百文,原材料稍微费些力气就能得到,会的人越来越多,到时候价格必然就会降低,最后成为真正普通百姓家家都可用的东西。

晏玄钰又叮嘱韦石:“你一定要和他们说清楚其中利害,切不可偷工减料。”

“还有,让那些盘了炕的人家都看着些,若是发现有什么不对及时修补。”

韦石连连点头,这些他都知道的,但是由陛下再说一遍,他总觉得心头有一种异样的情绪。饶是给他一千个一万个胆子,他也不会把陛下和“土炕”联系在一起,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是陛下向他大致说了何为土炕,又该怎么使用,他在琢磨时便想到了其中巧妙,也瞬间懂得了陛下的用心。

而现在,陛下更是特意召来他详细询问进展如何了。

他想起在村落里看到的百姓们和他们手上厚厚的茧,想起泥泞的土路,想起他们和他说起,这两年收成好啦,官府又少收一成税,他们家里竟然能有点过冬的余粮了。

他想起盘炕时听到他们的闲聊,说明年开春要多种一点,攒点粮食.....

韦石家里那年收成不好,实在要饿死人了,养不起了,他爹不得不把他送到了宫里,好在他被宫里一个工匠看上收了当徒弟。

那时候,他们再怎么劳碌,一年下来竟然也攒不了几捧粮食。

而现在,看着百姓们虽然仍旧沧桑,但是明显有了丝光亮和期盼的眼睛,一时间心里情绪翻滚。

...

小石村。

大壮就是那最开始跟着庄子干活的农人,后来他才知道那庄子主人来头不简单。

他们这些最先跟着庄子用了施肥法子的,今年地里收成比去年第一次施肥还好,尤其是今年大周又免了一成赋税,大壮家里第一次有了这么多存粮。

是从什么时候,他开始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的呢?大壮农忙闲下来的时候粗略想过,记忆里浮现出他在庄子上第一次吃到粗红糖的滋滋甜味,带着舌尖似乎都重新泛起甜味了。

这日,他在外头听说附近村子里来了个叫韦石的手艺人,会盘炕,那人又问大壮知不知道土炕是什么,大壮就回答他,当然知道啊,家里睡觉的不就是土炕了吗?

那人和大壮一样在庄子上干过活,和他也稍微熟络点,听完他的话就笑着给他说了,这土炕下面放上柴火,一晚上炕上都暖暖的咧。

大壮就也动了心思,他们家现在有了一些粮食,而且今年他娶了新媳妇,总不能像往年一样硬生生挨过了。

晚上,他和爹娘说起这件事。

大壮爹有些不愿意:“大壮啊,咱们家就这些粮,明年你媳妇要是生了孩儿,也要花钱咧。”

大壮娘在旁边揣着手,半晌说:“他爹,就依大壮的盘个炕吧,大壮有主意。”

大壮也犹豫着,第二天又找别人打听,回来给家里人说道:“爹,娘,俺听说了,那手艺人还有不少徒弟,去找他们盘炕只要四五百文。”

此事就这么定下了。

那盘炕的人来得快,大壮家本来就是土炕,那人用排车推来不少碎石头,在屋里鼓捣了一阵,最后让大壮试试先烧点柴火。

来盘炕的人穿着破袄子,将手上的土一抹,却没急着要钱;“要是不好使,俺再给你弄弄。”

大壮照他说的烧了点枯树枝,那人扒着土炕看了会,又上手摸摸:“得再往上弄点土。”

于是他又在土炕上忙活了好一会才算弄好。

大壮娘给他端了碗茶:“来,喝口茶。”

那人连连摆手,“大娘,俺还赶着去下一家。”

待那盘炕的徒弟走了,大壮娘对大壮爹说:“这四百五十文就没啦?”

一家人还是有些肉疼的。

直到晚上烧上炕,一家人坐在炕上暖和才发觉这土炕真是个好东西!晚上睡觉前往里头多加点柴火,土炕就能热上好几个时辰。

又过了一阵子,庄子上发了工钱,大壮又找来个人在另一个屋盘炕,这回盘炕用的钱更少了,总共用了三百文。

虽然粮食还是要省着吃,只不过比往年宽裕多了,家里柴火也有数,大壮爹娘只在晚上烧上炕,但是这个冬天比起来往年都不算太受罪。

相比于其他百姓,大壮家过得大概已经算好些的了,他们也算是最早盘炕的一批人。不过,随着知道土炕的人越来越多,会盘炕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有盘炕的钱比三百文更低,还有若是亲戚邻里有个会的,拿上点礼去坐一坐,人家也愿意帮这个忙。

今年过年,大壮给媳妇和弟弟都扯了布,一人做了一身新衣裳,又进城买了点豚肉和下水,豚肉留着过年,下水洗洗干净给家里吃的菜加了点荤腥。

大壮娘今天没再省,蒸了一锅饭热腾腾地端上来,一家人在炕上热热闹闹吃了一顿饱饭。

今年,明年.....以后的年,他们一定会过得更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