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第123章

作者:小稻饼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科举 无C P向

秦家的几人都没明白他的话,怎么多见面???

他们的儿子/大哥,对于黄家小姐而言,可是外男!

想不明白,只得把这事当成黄大人的玩笑话。

宴席期间,陆家的陆老爷子和陆父带着陆杰修来给秦家这一桌敬酒了两次,可谓是给足最大的体面。

末尾,他们还叮嘱秦朝宁和陆杰修,明日起可得好好准备殿试,切莫因小失大,在当下松懈。

陆杰修和秦朝宁皆乖乖应下。

翌日开始,秦朝宁除去过去韦府以及刘府请教学问以外,就没参与过其他活动了。

殿试是在四月中,他需要让自己对宣朝的朝堂动向,各地的地理志,近年发生过哪些大事等资讯尽可能地多搜集,多分析。

韦之贯和刘阁老都对他指点颇多。他们对于秦朝宁日益可见地,更熟悉民情和宣朝的情况,皆是心感欣慰。

在这段时日里,陆杰修面对府里给他安排了不少京中闺秀的相看画像,把自己心属秦晚霞的事,对陆父、父母说了。

陆父、父母:“……”

心情很复杂。

殿试这重中之重的大事渐近,他们眼下不想让这事使得陆杰修分心,便安抚他道,这事他们会考虑,并且先谈谈陆老爷子的意思。

他们还明言,倘若陆杰修能够一甲登科,那么他在府里争取大家同意此门婚事的可能性还大些。

闻言,陆杰修听懂了。

现下,他的爹娘并无此意。但是,如果他更有担当,能够证明自己,那么他们可以考虑一下。

他抿了抿薄唇,收起儿女心思,更加刻苦温习书籍。

而秦朝阳和秦晚霞,自从陆府那场宴席后,几乎就天天能够在明和堂看到黄瑾。

黄瑾性格爽朗大方,秦晚霞和她熟了后,心里可喜欢她了。

于是,她便时常把他大哥喊来跑腿,给他们俩人制造见面的机会。

待到了四月中,所有新科进士迎来了殿试。

陆杰修和秦朝宁俩人,是在放榜后都没出去和其他同年聚会,比文弄墨的。所有新科进士里面,他们唯一熟悉的就是彼此了。

而会试第一的黄致远,则和他们两人恰恰相反。

他在这段时日里,已经在同年里混熟了,也和不少朝廷命官走动得频繁。

传闻,他去得最多的是副主考官曹明洋的府上,但是很多时候都被拒之门外。

然后,他就经常去房师,某翰林的府上了。

实际上,他自己能够在春闱里考了第一,他个人的才学是不俗的。

为此,他现下是大家呼声里面,状元的最佳人选。

此时此刻,天还未亮,他们这一批新科进士都在右掖门排着队,等候着闱官的到来,把他们带去保和殿应试。

黄致远排在陆杰修的前面,是新科进士队伍里面的第一位。秦朝宁则是在陆杰修的身后排着队,是队伍的第三位。

忽然,黄致远转过身打量起了陆杰修和秦朝宁,这么细看,他便心下有些忐忑。

由于陆杰修和秦朝宁今日之前都没在同年之中出现过,他此前还没有过眼下如此直观的感想:年轻,实在是太年纪轻轻了。

春闱第二、第三的学子,这相貌也取巧了。

探花郎本就是取的殿试前三里,长相最出众的那一位。黄致远在心里不满地想到,反正他对状元志在必得!

第126章 126.殿试结束

闱官匆匆来到后, 朝在场的两百名新科进士笑吟吟地行礼问好,然后才温声让大家跟上他的脚步。

黄致远昂首挺胸,活像只抖擞昂扬的大公鸡, 意气风发地走在最前面。

陆杰修有些许紧张,但是面上依旧镇静。

而秦朝宁, 再次来到皇城内,没有户部抽调生员那时候的好奇心了, 安静地跟在他们身后。

[1]保和殿是外朝三大殿之一,它的空间很大, 主要用途是殿试、赐宴等。

等这些新科进士踏入保和殿时,殿内已经有数名朝廷大员,陪同上座那一抹身着明黄色配以金丝线钩织衣衫身影的天子,皆是等候在堂上。

闱官领着所有进士跪拜当今天子, “恭迎圣上, 万岁圣躬万福。”

天子起身,目光扫视底下跪成一片的今科进士们,“起身。”

他朝站在右侧的杨首辅吩咐道, “首辅大人把考题安排下去吧。”

杨首辅行作揖礼接下圣上口谕,便示意底下的闱官们安排众位进士按序入场落座。

待所有今科进士们都落座后, 秦朝宁坐在了第一排的第三张案桌后方。

他忍不住抬眸朝堂上的朝臣和当今圣上看了看。

待刘阁老和韦之贯都和他的视线对上, 并且神色严肃,他立马敛下了眼眸。

刘阁老、韦之贯:“……”

俩人哪怕立场是不对付的,此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 这臭小子。

当今圣上,原来和他大哥年岁相差不大, 秦朝宁低头的时候默默想到。

实际上,在场两百名今科进士里面, 就他一个人这般大胆,直面圣颜,还把朝堂上的各个重臣都看了一遍。

而历帝,是看到了秦朝宁的。

不过,他倒不介意此子的冒失。

实际上,秦朝宁在春闱里面考了第三的事,他是知情的。现下,对于今科前二十的进士,全部都是在四十岁以下的学子,他面露满意之色。

一旁的杨首辅余光瞥到圣上的神色,瞬间状似不经意地感慨,“圣上,您看我们朝的这些英才,倒是一届比一届年轻有为了。”

此话一出,有眼色的官员纷纷附和。

闻言,历帝的眼眸间难得更柔和了些。

他不是第一次站在保和殿监考底下新科进士的殿试,但是以往他都是站在母后身侧。

而且,他抽看过几名学子的春闱答卷,此届新科进士确实比以往的更富有朝气和灵气。

这不就是天佑他这个天子的一种现象吗!

所以,他哪怕知道此时底下的人都是拍马屁的多,也是好心情地全盘接收。

待辰时一到,闱官们便给各个新科进士分发考题。

随即,所有新科进士就开始全身心地应对这场殿试。

是一跃龙门亦或是错失机缘,全看眼前这一仗了!

秦朝宁拿到考题看过后,他坐着沉思。

殿试的题目只有两道,一道八股文,一道策论。

题目一:文教兴邦否?礼法兴邦否?

题目二:论海禁的利与弊。

这两道题目在殿上所有新科进士看来,都属于完全的开放题目,和春闱、秋闱、乡试等都对比下,当真风格差异过大。

眼前的考题,很贴切国情和俗务。

几乎是所有新科进士都没提起笔,俱是一脸思考状。

对于秦朝宁而言,文教兴邦否?兴。礼法兴邦否?兴。

只要是兴文教有度,行礼法有度,国邦何愁不兴?

文教促生产力,礼法行约束与管教,二者结合得当,宣朝的生产资料何愁不上一个台阶?

至于论海禁的利与弊,利大于弊。

闭关锁国带来的危害,他脑海里有一堆历史教训的资料。

海禁一开,对于本朝产能过度的物品不仅有了去处,对于本朝缺少的资源也都可以输入。

这是能够探索这个世界,能与时俱进,还能及时掌握到海外各国的生产力发展情况,把危险的苗头扼杀在源头的机会。

秦朝宁能够想到的海禁相关的方方面面太多,从白银、黄金的输入,番薯、土豆等高产粮种的输入,到本国的丝绸、陶瓷的输出,海岸的关税带来的民生消费端的刺激盘活……

改变一国的经济现状,是要先让底层民众的收入提高,让他们有活可以做,有银钱可以消费。

这才是死水变成活水的关键,本朝的经济就有了很好的流动性,随之所有生产出来的商品才有了去处。

接着,商户们能够挣到钱,商业盘活。随后,朝廷能够收到的税增多,边境和基建能够投入的银两也会增加,整个国家上下才会进入良性循环。

他脑海里的信息很多,但是他在犹豫,在斟酌他应该把文章的内容把握的度应该到哪里。

近日在韦府和刘府上看了那么多邸报,又得到了两位先生那么多的朝政时事的指点,他是知道朝堂上目前主张海禁的官员居多的。

在这些官员们看来,从弘明年持续至今正历年的倭寇之祸,都是因为海岸线不禁的原因。

他们的想法是,禁海,就是从根上杜绝百姓投倭,能解决倭贼对于本朝觊觎的狼子野心。

但是,秦朝宁从这两道题目里,看到的是新帝的欲望、野心、愿望。

新帝年轻,有抱负,他有自己的宏愿。

由于秦朝宁思考的时间过久,殿上其他新科进士除他之外都提笔书写一阵子了。所以,不少官员,包括圣上都在想此子该不会是被难住了吧?

不怪他们这么想,是秦朝宁的军户户籍,按照寻常的认知,他们都会觉得此子学识是有,天赋也好,但是局限于出身,大抵上眼界有限。

加上,秦朝宁不过十三岁,没有阅历的沉淀。

等到秦朝宁终于提笔,开始奋笔疾书,那些打量的目光才移开。

历帝在殿上再呆了片刻,就离开了。

一同离开的还是杨首辅与其余官员,只留下了翰林院的几名官员在此监考。

酉时一到,闱官们便走下去开始收答卷。

所有新科进士无论写完与否,都得停笔缴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