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稻饼
“微臣想在有生之年里,看得到国富民安,百姓幼有所养、老有所依。”
……
“微臣想通过开海禁,能为宣国的后世打下坚如磐石的根基。”
随着他的话音落地,文武百官皆是瞪圆了眼:“!!!”
圣上让你说实话,可没让你说出此等惊世骇俗的话呀!!
海禁可是从弘明年间就一直延续至今的!!那可是太祖在位期间立下的政法!!
你这小子年纪不大,口气倒是大得很!这话倒是太平盛世由你创造是吧???
这话里话外还不忘拍圣上的马屁!
河清海晏,国富民安,字字踩在陛下的心头上!算盘珠子都要崩我等官吏一脸了!
历帝与秦朝宁对视着。在他凌厉的眼光看过去,秦朝宁半点不退缩,他的字字句句都带着坚定的意志,目光毫无犹豫。
半刻后,历帝:“……”
这小子,胆子恁大了。
说实话,他是心动了的。
秦朝宁表达出来的愿景,就是他想要达成的太平盛世。
历帝的手指轻敲着龙椅的扶手,他问文武百官,“众位卿家,怎么看待此事?”
“尔等不妨畅所欲言,让朕听听你们的想法。”
顿时,大殿上就有御史出列,“陛下,臣有话说。此事万万不可呀!祖制不可废!”
“这可是太祖定下的政法!”
“小秦大人实乃不知天高地厚,贪功冒进!居心不良呀!”
“陛下,臣也有话说。”另一位官吏出列,“微臣赞成小秦大人开海禁一事!我朝海事积弱,经年受倭贼所害,正是刮骨疗毒的时候呀!”
“小秦大人多有巧思,不妨给小秦大人一个机会!”
“哼,多有巧思?此等大事夸大海口,不是胆大妄为,不是罔顾社稷安稳,不是只求自己表现,是什么?!”
“就是,海禁这事倘若一开,到时候岂不是全海岸线都裸露于外敌?!”
……
众人原本还只是发表意见和想法,可是随着个别官吏逐渐言辞犀利,遂激得别的文武官员们都波及到,登时都加入进来这场辩论了。
在文官与武官本来就水火不容的情况下,现下在开海禁一事上更是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没一会,太和殿上已经闹得不可开交,所有人皆口若悬河,吵得面红耳赤。
眼瞧着文官们还有愤愤不平到挽起官服袖子的,发起提问的历帝:“……”
底下的“始作俑者”的秦朝宁:“……”
第154章 154.出具开海禁
历帝直至下朝, 都没给众人一个明确的答复。
至于秦朝宁,他让其接下来这几日都到太和殿参见朝会。
在诸多官员们看来,这就是历帝默认了秦朝宁肯定会升迁。
宣朝的惯例是, 五品以上官吏才需要上朝。
而秦朝宁外放时的官职就已经是正五品的都水少监,接下来他的官职大概率只会比五品高。
就是不知道, 这位小秦大人会高升到哪儿去。
下午,在戊字号房准备编写些国史片段的秦朝宁, 被内阁的几位阁老喊了过去。
杨首辅如今的精力大不如从前,他今年又再次向历帝请求致仕了好几次。
历帝对他的诉求看在眼里, 言语间难得开始有所松动。
今日在太和殿上,看着仍旧无畏向前的秦朝宁,杨誉良的思绪飘回了四年前,在杨府上和秦朝宁的会面。
他还记得, 他曾允诺过秦朝宁, 只要他能够成功治理黄河水患归来,他不会亏待他。
如今,这小子当真成功归来, 他却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触。
杨首辅阖目沉思,坐在长案桌的首座里不发一语。
其余几位阁老则互相, 针对海禁一事轻声议论着。他们比起说明自己的想法和立场, 更倾向于摸清楚内阁几位同僚的真实意图和主张是什么。
秦朝宁时隔几年再次踏入内阁,恭恭敬敬地朝几位阁老行礼,便安静站在他们面前, 等候他们差遣。
刘旭、马子生看向他,问他在朝堂上提出海禁一事, 是否已有可行性的计划?
海禁一事,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了。
首当其冲, 是会触及漕运的利益,同时会涉及部分南方地头蛇私自出海的官商们的切身利益。
这些都不是秦朝宁这样一个贫寒子弟出身的官员能够处理的。若是单凭秦朝宁自己想开海禁,无异于犹如蝼蚁撼大象。
几位阁老看问题比大多数官员看得长远,想得也会更多。
对于太祖祖制禁海,他们没想象中那般固执坚守。至于秦朝宁是否离经叛道,在他们眼里也无关重要。
对于一个政法是否决定要去推行,他们唯一衡量的标准是其对于宣国而言,是否有利。
其次的话,就是这件事对他们这些人,有没有得益。
像秦朝宁这样的小辈是不是拿海禁一事,企图野心勃勃往上爬这类,在内阁这些已经把官位坐到了天花板的人来说,真不是什么事。
他们还没眼皮子浅到看不得后辈自强,看不得后来人有能耐。
闻言,秦朝宁诚实应道,“禀告阁老们,下官确实有初步的规划思路。只是,现今计划仍然粗糙,还需逐步细化。”
听罢,杨首辅和几位阁老都盯着他看了过去。
秦朝宁对上一次对内阁提供相关计划思路的时候,是如何对付外邦朝贡一事。
而那一波应对外邦诸国使臣团,朝廷当时可是狠狠出了一口气,并且震慑住了那些番邦使臣们。
连这几年宣国难得的民生休养生息,也全赖那一次朝贡事件的余波威力。
所以,他们这会儿是把秦朝宁的话上了心了的。
无他,这小子这几年做过的事,每一件都是漂亮至极,靠谱万分的!!
“小秦大人,你把相关计划做出来,递呈上来内阁先?”其中一位阁老建议道。
“这里面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你花时间好好想想,不急着交奏折。”马阁老提醒道。
甭管这事能不能推下去,单论秦朝宁究竟是打算怎么做的,他们这些老家伙是真的好奇。
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秦朝宁以前做出来的件件大事,他们这些老人是真的做不出来。
“下官领命!”秦朝宁应道。
随后,历帝就在内阁这边的通报里得知了秦朝宁开始做开海禁一事的规划。
他面上说秦朝宁还是太年轻了,有什么想法都一目了然。
闻言,几位阁老纷纷说,这还不是小秦大人赤子之心,是陛下和朝廷的福气呐。
陛下当年实在太有眼光了!阁老们接连说了好些褒义的话语,让历帝心里舒坦得不行。
在阁老们看来,历帝哪里是真心觉得秦朝宁年轻藏不住事,纯粹是口嫌体正,惜才得很。
所以,他们都很上道,在乾明殿这里一派君圣臣贤的模样。
接着后面几天,秦朝宁就每日上朝旁听,等下朝后他就去文渊阁找资料来辅助写开海禁一事的规划书。
礼部那边,作为同样是来自盐边县的官吏,卢忠贤自从秦朝宁回京后,就老是被同僚们拿他出来和秦朝宁作比较。
那些官员还会经常调侃他,作为大红人小秦大人的老乡,卢大人是不是要去和小秦大人拉拉关系?
对于这些声音,卢忠贤总是维持着温和待人、心胸开阔的人设来应付。
实际上,他心里对于秦朝宁本人妒忌到都快生恨了。
两人当初在盐边县和临聿府城就不对付,结果连会试、殿试的考运都能相差这么大。
他并不觉得自己的才能比秦朝宁差许多。可是,这些年过去了,两人的官途确实相差十万八千里。
秦朝宁当初十三岁的小状元郎一举成名天下知,而他还在临聿府城蹉跎岁月。
等他好不容易碰上了朝廷开恩科,无需再等两年才能下场春闱,谁料他的京城经营的好名声、人脉,都落得一场空。
待他熬过了二甲进士在翰林院的散馆考核,挤进了礼部,又好不容易升了官,结果秦朝宁外放就做出了轰动朝堂的政绩。
对方一回京,等待他的就是别人求不来的升迁!
他心里怄得很,觉得自己的人生仿佛被秦朝宁压制了一般,一直摆脱不了活在对方的阴影之下。
只是,他如今压根没有能力与之比斗,也无什么机会与对方产生交集。
于是,他当天放衙后,就去找了一趟当初他同年的一甲三人。
毕竟,那三人在朝堂上,官途比他顺得多了,他们能做的事情也比他多。
正历十五年三月底,秦朝宁终于把开海禁的计划写了出来,呈上给了内阁。
杨首辅与几位阁老便特意安排了半天的时间来研究秦朝宁递上来的开海禁规划。
他们几人对于开海禁一事的想法还未统一,大多还处于观望的态度居多。
“建立我国的水兵兵营,重新建造海船,打造海上军事”,马阁老笑了笑,“年轻人果真还是敢想敢拼。”
“朝廷以发放船引来吸引原始发展资金,然后沿海建立多个港口,定制海外船只靠岸后的税收明细制度,分明别类增加国库税收。”刘旭刘阁老也笑了。
还当真是那小子的风格。
每每遇到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境地,秦朝宁就会想出些“空手套白狼”的法子来。
真有他的!
刘阁老对秦朝宁的满意溢于言表。
杨首辅抬眸看了一眼刘旭,继续往下看秦朝宁的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