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第45章

作者:小稻饼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科举 无C P向

对于此题,柳大郎、柳三郎趴在书案上一脸生无可恋。其余学子亦是嗷嗷苦叫,“吾命休矣,吾命休矣!……”

秦朝宁对于此题亦是半点头绪皆无,他把自己的书籍纸张收拾了一下,便爬下椅子。

有师兄见他下堂便要往外走,便喊住了他,“幺儿这是要去哪儿?此时若不在此处集思广益,你的课业休矣~”

闻言,秦朝宁不解地看着众位师兄,提醒他们道,“为何不去藏书室找找范文?”

然也!然也!对方激动地抱起秦朝宁,朝其余同窗说道,“我等着相了,若非幺儿机智,我等均忘了夫子所出之题乃历代试题,藏书室内定有经典名篇可阅。”

听罢,众人一窝蜂朝藏书室出发。至于秦朝宁,则被他们轮流抱着快步走。

就这样,秦朝宁没半天便彻底融入了举试班的生活。此后,他每日与师兄们一同被夫子点名考较,一同为了课业烦恼,日日埋头于学业的苦海中。

梁梓稳与柳三郎现下已经少有闹他,这两天见他刻苦到每时每刻都不想浪费的模样,被动地也跟着把自己的课业做得扎扎实实的。

七月半与常假一并休假的当天,秦朝阳大清早就在东篱书院门外等着了。

秦朝宁背着自己的小背篓,刚踏出书院门槛就看见了他大哥,顿时麻利地跳下台阶,哒哒哒就朝着秦朝阳跑去。

“慢点儿,你背篓里的东西可别掉下来了”,秦朝阳见自家幺弟冒冒失失的小模样,自己快步上前接住他。

现在的秦朝宁比之几个月前可是结实了不少,这般连跑带撞的冲击力让秦朝阳脚下都差点儿没站稳脚。

他卸下秦朝宁后背的背篓挂自己双肩上,取笑秦朝宁道,“幺儿你这是在书院里吃啥好东西了,娘要是看你如此壮实如小猪,定会笑得合不拢嘴。”

秦朝宁:“……?!”

东篱书院最常吃的是木薯、芋魁一类……他已经到了喝水都会长胖的年纪了吗?!

他近日太认真搞学习,没留意过自己因为十分有规律的书院生活,譬如早上打五禽戏、八段锦,譬如课业后就去石板练字,去藏书室看书,傍晚回到舍号还会继续看书或者抄书……足够的运动量与身体和脑力的消耗导致他的饭量与日俱增,已有一丝他爹秦石的影子。

他的饭量变化对于钱勤学、柳大郎、柳二郎、柳三郎与梁梓稳而言,则是深感他过于刻苦进学,才会饿得如此之快。

以至于,他们每每在公厨打饭,有好吃的饭菜都会打多一点,待到秦朝宁用饭时就择机投喂,这番不知不觉中,秦朝宁就胖了。

秦朝宁苦恼了一瞬,没想明白,就把这个小烦恼抛之脑后了。

他仰着脑袋对秦朝阳说道,“哥,幺儿需要去集贤堂书坊买些纸张,顺便还要把抄好的两本书给掌柜的。”

闻言,秦朝阳:“!”

好家伙,这才回书院几天,竟又抄好了书吗?还是两本!

他虽然不知道抄一本书要多少时间,但是自己幺弟这般抄书法总让他有股感觉,当真厉害!以后幺儿若是举试不中,岂不是抄书都能养家糊口?

啊呸呸呸,定然中的!秦朝阳莫名嘿嘿一笑。

难怪天底下的人都尊崇读书人,读书人确实能挣银两呀!

此时走在他身侧,任由他牵着小手的秦朝宁,被秦朝阳突然的笑声弄得有些许疑惑,好奇地看了看他大哥。

秦朝宁:“?”

实际上,穷书生,穷书生,大多数读书人还是很是穷困的状态的。

秦朝阳不知道的是,秦朝宁是因为常练楷书,才会不仅字迹工整,手速也比寻常学子快。在此扎实的基础下,才有了空隙时间抄两本书来。

几刻钟后

他们兄弟俩从集贤堂书坊走了出来。

掌柜的给秦朝宁结算了四两零二百文钱,是一本手抄的《中庸》与一本《论语》的价钱。不过,秦朝宁当场就买了两块墨块,花了六十文钱;买了十刀宣纸,花了一两银子。

秦朝阳再次被读书人的挣钱能力所震惊到。他有些神思恍惚,也有点儿怀疑自己想做大将军这个梦想是不是一个穷酸的梦想。

而眼下,秦朝宁身上还有三两零一百四十文钱。他在集贤堂门口站着,把三两银子放进怀里收好后,才把一百四十文钱递给秦朝阳说道,“哥,咱们买些肉归家吧!”

他想吃娘亲做的油渣腌菜拌米粉了!

“买!”秦朝阳咯咯磨牙说道,心里有一点儿想哭。

他爹当士卒这么多年,还这般穷得明明白白……此番对比下,怕不是当真只有读书人才有钱途!

远在临聿府城军营的秦石打了个大大的喷嚏。他抬手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总感觉痒痒的。

第051章 51.盐边县众士卒们

秦朝阳俩兄弟回到家时, 秦柳氏与秦晚霞正在给家中的几人缝制着衣衫。

她们俩坐在小凳子上,襦裙下摆侧,则是摆放着两个箩筐。一人一个箩筐是用来放置布料与服饰的, 随手从其中拿起来便能裁剪与缝线。若是遇到有事需要停一停手中的活,直接把针线与布料放回箩筐内即可, 甚是方便。

当看到秦朝宁回来了,秦柳氏与秦晚霞才放下手中忙活了半天的针线, 起身喊她们兄弟俩的名字,让秦朝宁、秦朝阳过去量量他们身量。

登时, 兄弟俩脸上挂着一模一样的粲然笑脸,大声应道,“嗯!”

秦朝阳放下背篓就跑了过去,秦朝宁哒哒哒也跑了过去。

一会儿后

“这光阴当真无声无息地溜走”, 秦柳氏眉眼带笑地看着自己指腹捏住的量衣绳, “你们三人皆长高了。”

家中两个儿子比之上一年,都长高了一寸有余,二女儿则是长高了半寸有余。对此, 她的心里甚感欣慰。

子女们都在茁壮成长呢。

“娘,幺儿无需新衣裳”, 秦朝宁靠近秦柳氏乖巧地挨着, 抬手比划自己的脑壳与她的身量差距,信心满满地告诉她,“指不定幺儿过年前就能长到娘的手臂这里了, 现下给幺儿做新衣裳的话都穿不了多少天。”

“此番岂不是不美了?不若年后再给长高后的幺儿做。”

闻言,秦朝阳“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他没忍住伸出双手揉了两把秦朝宁的小脸蛋, “对对对,幺儿年底就能长多七寸了。”

这是, 夜里梦会周公才能成真嘞。

闻言,秦柳氏与秦晚霞也跟着掩嘴笑了。

秦朝宁瞬间意会,此刻被他们打趣得脸颊微红,便跑去抄起挖蚯蚓用的竹筒、竹片,朝屋子外落荒而逃。

待他跑出屋子后,秦朝阳伸了伸腰,把他的背篓放回他的房间里。随后,他挽起袖子就去打扫家里的两个鸡笼。

而秦柳氏与秦晚霞把箩筐收好后,才坐在天井这,开始清洗他们兄弟俩带回来的白肉、五花肉、猪大骨、猪下水。

“……怎么买回来这么多肉?大哥,你莫不是把幺儿上次给的铜板都花光了?”秦晚霞不解地朝她大哥的背影问道。

好家伙,这当真吃两日都吃不完。

听罢,秦柳氏不由得放下手中切肉的菜刀,看向秦朝阳规劝道,“朝阳,切莫花钱大手大脚的。”

“你若是这般惯常花银子,日后可如何娶媳妇过小日子。”

这话让秦朝阳听得耳郭都红了,他转过身解释道,“这是幺儿抄书所得,他自个要买的。”

二虎他大哥过完年就十五岁了,他们家近日里就在给他相看对象。秦朝阳现在是知道媳妇是什么了的。

“娘、二妹,这些肉你们就放开手脚可劲地造!幺儿可会挣银子了!”他转移她们俩的注意力说道,“咱们家,怕是做得最正确的一桩事,就是送幺儿去进学。”

话说到这里,他突然心灵所至想了想,自己幺弟至今给家里的那些营生点子所挣的银两究竟合计有多少了?

等秦朝阳回忆了一遍,他才蓦然发现,年仅五岁的幺弟,至今已经给家里挣了七百多两银子!!还是短短几旬赚出来的!乖乖哦,这莫不是财神爷座下的招财童子命?

“你作为兄长,也劝着幺儿些”,秦柳氏与秦晚霞俩不认同道。

可不能因为幺儿要买便不拦着些,幺儿才五岁能有多少成算,还不是小稚童一名。

作为话题中心的秦朝宁,此时此刻在离家不远的地里和大胖、二虎一块玩泥巴,顺便挖蚯蚓。

两个小伙伴多日不见秦朝宁,热情得不行,一见到他就拉着一块玩。这会,他们三人打打闹闹玩得不亦乐乎。

待玩累了,他一身泥地抱着一竹筒的蚯蚓归家,秦柳氏这才逮着他说教,明言不许他花太多精力在抄书一事上面。

秦柳氏的话语里,意思大差不差就是,让秦朝宁专注做学问,莫要为了银子分了心神,家中存的银子够他们家一家子用好些年了。

何况,待家里的母鸡们再过四五日,孵出了小鸡崽们后,家里迟些日子又能赚些卖鸡的银子。

听完她的话,秦朝宁乌溜溜的眼睛眨了眨,用沾满泥的小手从怀里掏出三两银子放入秦柳氏手中一两。

接着他又跑去给了秦晚霞与秦朝阳分别一两,才跑回来告诉秦柳氏,“娘,幺儿是为了更好地记下书籍内容并理解书中其意才抄的书。”

他给秦柳氏拍了拍自己的小胸脯保证,自己没有过分辛苦劳累抄书拖垮身子,也没有为了挣银子就荒废学业,“娘您放心,幺儿并未占用做学问的时间。”

为了增加说服力,他还让秦柳氏抱起他,掂掂手里的重量。

他在书院里可是一点儿没瘦,还结实了!

“幺儿的抄书不过是顺便而为,娘、大哥、二姐你们请放心。”

他只是想做学问期间,顺带地给家里人攒点私己钱,让他们有一点想买什么便买什么的自由。

家中的银钱都归公中,算是一家子的银钱,他们三人平日里压根不会给自己花点银子买点什么。

秦朝宁希望他们手头宽松些,遇到喜爱的小物件不必再三衡量后,依旧空手而归。

经过他的解惑与保证,秦柳氏才放下心来。

他们三人把秦朝宁分别给的一两银子反复把玩,一整晚下来,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老秦家的几人就这样无甚波澜地过着小日子,一直持续到了九月底。这时候的宣朝南方境内,田地里的稻谷开始成片成片地熟成了金黄色,枝枝稻穗沉甸甸弯下。

九月下旬的倒数第三天,盐边县的众百姓如常地重复着自己的小日子,忽然被驻扎在临聿府城的盐边县军营众士卒拔营归来赶秋收的消息,给惊讶得一哄而起,继而纷纷抛下手里的活计跑上街去围观这些士卒们。

不看不知道,多日不见,当真刮目相看!

今日拔营归来的士卒们与之当日脚踩草鞋、衣着破烂、身背箩筐家当的可怜模样完全不一样!眼下的他们,各个精神抖擞,手持长.枪,脚踩皮靴,身上统一服饰,甚是有气势。

整齐划一的队伍,让围观的百姓们都仿佛感受到了那股热血澎湃。

盐边县军营的士卒们途径盐边县县里的主街道,整个队伍走了几刻钟才离开的县里。

而另一边的军户营区里的百姓们,现下对此毫不知情。他们是直至这些士卒们下了半坡山,一行人走至田边,大家才发现他们的家人归来了!!

于是乎,各家各户都停下手里的事情,纷纷从家里跑了出来。整个营地里人声鼎沸,无论老少,都跑去队伍里寻找自己家的亲人。

众士卒们与家属们四目双望,大多数人均是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士卒们悄悄告诉家里人,让他们且先行散去,他们晚些便归家去。

这些家属们听话至极,自觉离开队伍。

盐边县众士卒此趟之所以得以归来,还是军营的贾廉贾军师的功劳。

这事还得从贾廉翻查临聿府城倭寇入侵的事件记录簿说起。他有一日挑灯夜读中发现,在记录簿中,临聿府城以往的倭寇们来犯事件竟然均集中在三、四、五月为主。

这使得他心下既震惊又怀疑。

怎会如此有规律呢?

经过翻找各类地域志,他才得知,原是在这三个月中,沿海多刮东北风。只有在此条件下,倭寇们的海船才能够顺着东北风,无惊无险航行至宣朝海岸线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