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大人请留步 第37章

作者:念无卿 标签: 灵异神怪 快穿 爽文 轻松 神豪流 无C P向

崔何平就靠着屏幕“思乡”,感受时间忽快忽慢地流逝,终于过到九十年代,海城的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开售了。

别看九十年代全民炒股,却也是分时期的。初期大家都持观望和怀疑态度,有的铁饭碗工作者因为炒股还被解雇了,新事物出现人们思想总要保守一段时间。

但崔何平无所顾忌,他在相关部门刚放出消息时就做了第一批尝试者,连忙带了现金去委托,再晚两年下岗潮经商炒股的人更多,就要去广场不舍昼夜地排队了。

穿进年代文不利用信息差搞钱那还有什么意思?

与此同时婚纱摄影也慢慢引进海城了,崔何平不打算再等,做第一批吃螃蟹的总能捞到更多。

如今照相馆还没有受到影楼的大幅度影响,生意很不错,崔何平最纠结的就是怎么在店里红火的时候提辞职这回事。

老板和员工只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又不是卖身,来去应该自如;

不要觉得是老板给了你机会,而是你自己有能力胜任了这份工作,有没有你他都要招人;

多谢老板给了我学习和进步的机会,但我对于未来有了不同的规划和展望……

崔何平把以前自己当打工人想要辞职时的心态和网上看到的辞职话术想了几遍,发现他不能和照相馆老板这么说。

他和老板虽然是双向选择,但这些年自己跟对方确实学到不少。倒不是说摄影技术,而是学对方的为人处世,如何积累人脉,把握机会等等。

他和老板就算不是朋友,对方也是他的贵人之一,何况他心里还是把老板当朋友的。

纠结许久,崔何平还是找到老板把辞职的想法表达出来,他说他对未来有了新方向,也想自己试试看。

没想到老板笑着,既没有生气,也没有留他,而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早就看出你的野心不止于此了,我相信你绝非池中之物。”

“年轻人就该闯一闯,多尝试,年轻不奋斗,难道等老了再奋斗么?”

这几年,照相馆的摄影师不止崔何平一个。在老板的建议下,他收了几个学徒教他们摄影技术,几乎倾囊相授。

换言之,崔何平已经不是不可替代,就算他走了照相馆也不会垮,顶多最开始冷寂一段时间。但老板很有自信能再“捧”出一个成名的摄影师,顾客们也不完全冲着他来,慢慢生意会恢复原状的。

老板也不只是鼓励他,也有自己的私心。眼看崔何平穿得越来越风潮,用的东西也越来越好,几年前他羡慕自己的大哥大,后来他也买了一个。

这就好比老板开劳斯莱斯底下人也开着宝马上班一样,总归是让他心里不太舒服的。

老板不确定崔何平是接私活还是用其他途径赚的钱,但很清楚他们之前的关系无法一直保持下去。

在离开之前,崔何平婉言跟老板说了几句自己关于时代的理解,如今的婚纱摄影传入海城,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兴起的浪潮,目的是想让老板早做打算。

他和系统都清楚,等到影楼遍布海城的时候,会有很多照相馆连片倒闭,被时代淘汰。

老板愣了愣摇摇头,他并不否认崔何平的说法,毕竟如果他没有时代敏锐度,也很难赚大钱。

但他还是道:“现在相机都换了好几代了,功能越来越多,以后还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呢。”

“但我始终觉得照相馆会成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在略微昏黄的灯光下拍摄出来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以后的摄影馆真的能够传承下去吗?我不认为。”

“我想要尽量保留这种感觉,直到你所说照相馆不再被时代所需要的那天。”

反正他开照相馆是真心喜爱这份事业,但他和他的子女在别的领域也有做生意。他都快到退休的年纪了,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至于他走一步看一步吧。

几句话说得崔何平心服口服,怪不得老板能成为最早赚钱的人,思想格局非比寻常。

崔何平一直在做创业策划方案,辞职当天就带着弟弟去海城预选的地方看房。

崔文明这些年同样改变很多。刚来海城的时候,他处于完全陌生的环境,整个人畏缩敏感,生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他认为自己没啥拿得出手的一技之长,便脚踏实地从服装店帮工做起,后来慢慢成长,如今气质也与一开始判若两人。

大哥想要开影楼,崔文明二话不说辞职跟他一起干。

两兄弟四处转悠看了好几天,货比三家各种分析,终于确定了影楼选址。

在海城近两年兴起的商业街里,崔何平知道过不久这个地方会成为更加繁华的百货场所,客流量巨大。

他看中的店面虽然只有一层却十分宽敞,唯一的缺点就是贵,月租金上千,租一年就要几万块。

崔何平咬咬牙租了,之后由崔文明联系装修队,把原先的店面风格都拆了,重头按照摄影用途装修。

那段时间崔何平忙得没空吃饭睡觉,都是随便对付。他不仅要盯店面装修,回家后还得研究设计装修图纸。

没过多久一个年轻小伙仿佛生生熬老了十岁,可见创业耗费人的精力元神。

同时崔何平仍在关注股票,积极购入,看情况抛出。说实话他对股票的走势升降无法捕捉,以后回到现实世界他是不敢碰的,现在他无非是吃时代红利,以及从系统资料上已经了解九十年代一些未来注定上涨的股份,可以说是稳赚不赔。

经过长达数月的房屋建设,工作室终于装修完毕。崔何平和弟弟在室内一步步走着看着,心里皆是无比激动。

他们挂在摄影室展览墙上的第一张照片,就是多年前充满温情的全家福。

或许是家人都还在身边,崔何平看着过去的一张张脸感触不深,直到他的手顿在自己揽着肩的小孩脸上,突然说道:“如果二两还在就好了。”

要是二两还活着现在也有十七八岁了,那他们所做的事业肯定也有他一份。

崔文明看着崔何平叹了口气,他知道二两的悲剧在大哥心里一辈子过不去,想起来都是痛。

搞定住址,接下来就是招聘合适的员工。一家初具规模的摄影工作室,至少需要一定数量的摄影师,服化和道具师,财务文员,以及一些杂工。

想到将来得给每个员工发工资,崔文明一个头两个大,忍不住问自家大哥:“哥,咱们的钱够用吗?”

崔何平想了想:“撑一段时间没问题,但影楼开业后可能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回本盈利。我们的存款肯定是不够的,钱只能多不能少。”

崔文明:“唉。”可是钱从哪里来啊?

正当弟弟为后续资金发愁时,他突然发现自家大哥之前低调搞的股票,突然间成了全民风潮,从他的视角里看就是一夜之间改变了。

俩兄弟枯坐排队时,崔文明只能感慨改革春风吹满地。

他不懂但他信任哥哥,时间久了他也对相关术语有了了解。然而他还是在每次回去之后忍不住问崔何平购了多少股,要等到什么时候抛出。

每次大哥给出的数据都会把崔文明吓一跳。

“是不是太多了点?”

“这股市有涨有赔的,咱们胆子是不是太大了?”

“大哥,你真不怕赔吗?”

然而一次都没赔,他们越赚越多,崔文明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激动得抱着崔何平都要哭了,“哥,你也太厉害了吧!”

崔何平干笑两声有点心虚,谁能想到一开始看不惯他的弟弟现在成了哥控。

他们又有钱了,很快开展了员工招聘,一步步都由崔何平严格把关。

海城人才济济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他还是招到了想要的员工,跟他们签订了劳动合同。

一切准备就绪后,影楼开业了。

崔和平思索再三,将影楼取名为星光摄影店。

第36章 黄粱一梦,那又如何

星光摄影店开业伊始, 并没有像崔何平想象中那样门庭冷落。

有一些他在照相馆接触的老顾客和其他人看着他的名气前来捧场,就连他的前老板,照相馆儒雅小老头也来恭喜他了。

对方背着手四处看了看, “不错。和平啊, 你真的敢想敢/干, 之前才跟我说起未来风向变迁, 这么快你就付诸行动了, 我没看错你。”

“加油, 我看好你。”

崔何平陪着一起笑,心里充满感激和豪情万丈。

不过很快他的摄影店还是出了问题:他底下的那些员工一上来就挑重担子,虽然经过了岗前培训,却还是彼此之前不太兼容,默契不够导致了一些问题, 损失了一些新客。

这种时候崔何平作为老板只能把他们聚集在一起,跟他们科普一个事实。

他知道在他们心里, 摄影行业是神圣又充满意义的事业。但从顾客的角度出发,他们也算服务业的一种。

顾客来到摄影店里拍照自然是信任他们,作为专业的工作者, 最重要的是要让顾客满意, 要给顾客解决麻烦而不是制造麻烦。

他们不仅要专业技术过硬, 还要让顾客感觉到宾至如归。只有他们把本职工作做好, 顾客才能获得成品的同时又获取满意的情绪价值, 以后想要拍摄照片就会想到他们。

崔何平说的话比较新奇, 不过底下人都能听懂理解到, 后期经过不断磨合和合作, 团队慢慢专业默契起来。

但也有偶尔几个刚入社会的青年心高气傲,和同事发生矛盾, 崔何平作为老板得去调解。

当了老板要管理的各方面多了起来,就像一个班的班长作为班委老大似乎没有固定职能,其实什么都得管着管好。

崔何平还对付钱较多,要求较高,指定他来拍摄的顾客亲力亲为,久而久之他付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比起别人只多不少,总有操不完的心。

崔文明算是外行人帮不上什么忙,他主管道具组和后勤工作,看到崔何平劳心劳神的时候很心疼,脑子突然灵机一动:“大哥,话说咱们私底下都炒了几十万资金了,干嘛还要自讨苦吃创业啊?”

九十年代的数十万可不得了,够一家子好好生活,买车买房过好日子了。

崔何平:“……”

这……也不是没有道理。

崔何平叹气:“可是文明,靠山山会倒,你能吃一时红利不代表能吃一辈子红利。人活在世总要有个立身之本吧,趁现在尚有余力抓紧搞钱才是正道,当然也可以换个说法叫实现梦想。”

他以前当打工人时也跟崔文明是同一个想法,要是有钱了他才不工作,他要好好享受,胡吃海喝一辈子。

摄影行业对他来说虽然是兴趣爱好,但变成工作后他也没那么喜欢了。他如今所做的其实就是为了赚钱、赚大钱,没什么崇高梦想。

“再说了一个人啥也不做很可能搞事,你能保证你暴富后守住初心而不是任意挥霍,奢靡无度把钱败光?咱们家的资金还没有积累到子孙后代都用不完的程度,做富一代难啊!还不如把钱拿去继续发展呢。”

崔文明:“……听起来像歪理,仔细想想竟该死地有道理。”

开影楼、抓住时代特色炒股、建设家乡三管齐下,崔何平终于发迹了!

随着时间过去,影楼的生意越发火红,这时海城连片影楼群起,但星光摄影店占据先机,早就发展成型,有了成熟的班底和模式,即使在同行备起竞争扩大的市场环境下,仍然占据一席之地。

他们主营婚纱拍摄,却也接个人写真等其他方面的摄影,还可以让顾客私人订制,选择自己想要的风格。即使价格比市面上贵了点,顾客也愿意买单。

每次完成一份单子,顾客还可以挑选照片制作成册,拿回去纪念。也有人愿意授权,把好的摄影作品挂在展示墙上,渐渐上面的相框越来越多。

星光摄影店的服装同样走在时代前沿,这时牌子货渐渐兴起。走进影楼里,顾客能够看到当下最时兴的服装,甚至有一些市面上稀有的牌子货。

他们的化妆组和道具组也十分专业,态度热情良好。

口碑和专业性都经过了市场验证,新客旧客想要拍照第一反应会先光临他们的影楼,生意当然很好。

儒雅小老头经营的照相馆被多方冲击,撑到再也撑不下去的时候,还是停业了。小老头欣然接受变故顺势退休,每天下下棋溜溜鸟,养老生活怡然自得。

九十年代前中期的几年,是崔何平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刻。

生意俱佳,钱财翻倍,成功暴富,声名鹊起。

他创办的影楼能接触到各领域的人,也接待过影片里的明星。见识了不少世面,几乎把那个时代的特色都体验过了。

什么房子小轿车新型电话全都买了,还把家人全都接到海城,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他们家最小的妹妹春花也转到了海城读书,她的学习能力和成绩都很好,以后考上高中,乃至原主崔和平向往了一辈子的大学,皆是指日可待。

崔何平富养妹妹,小姑娘几年时间蜕变成大姑娘,从一开始腼腆自卑,到后来落落大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