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我今天夺嫡成功了吗 第124章

作者:孜然咩 标签: 宫廷侯爵 爽文 成长 正剧 无C P向

薛瑾安对此并不意外,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赫连城会在安静两天之后突然直接找上掌柜的,要求他给幕后老板带话,“仰慕薛七公子许久,盼见面一叙。”

薛瑾安稍微分析了一下, 就知道赫连城想跟他见面是为什么了,“他想回祁州。”

崔醉颇为疑惑:“现在朝中本来就没多少武将能用,他早晚都能回祁州的,慌什么?反正他回不回去师父你的位置都是稳的,他现在跑回去忌惮你跟你夺权,这才会让西北军动荡吧。”

薛瑾安不置可否,他虽然不懂人类感情,却能通过数据对人类都得行为逻辑进行分析,赫连城想回祁州不是慌也不是怕,只是放不下。

赫连城镇守边关快二十年,西北军和祁州已经刻进了他的本能里,想要他彻底放手,只有两个可能,要么戎狄亡国灭种,要么他战死沙场。

再一个,赫连城极度不适应京城的环境,他已经快要忍耐到极限了。

崔醉觉得自己这样卑劣的,没有信仰的人是永远都不会懂赫连城的这种无私奉献的,他问薛瑾安:“那师父你见他吗?”

“不见。”薛瑾安并不觉得有和赫连城见面的必要,他道,“告诉他,很快皇帝就会求着他回祁州的。”

“哎!”崔醉眼睛晶亮的应声,知道师父肯定在其中有所设计。

崔醉是很相信他师父实力的,说赫连城很快就能回去就一定很快,但他没想到能有这么快。

当天夜里,薛瑾安叫人刻意压后的战报终于入京,皇帝惊怒交加,直接将怀里的温香软玉掀下龙床,京城不知多少大人府邸灯火通明,多少大人大半夜的穿衣洗漱匆匆进宫。

皇帝对西北军擅自出兵一事大为光火,想要治罪那叫龙傲天的将领,被及时赶来的内阁首辅姜汶拦下,在姜汶的极力传说之下,皇帝只能咽下这口气,并对西北军击退戎狄大军进行大肆赏赐嘉奖。

然而早朝上,皇帝尚未开口,太皇太后突然就此事发难,怒斥戎狄野心昭昭,并发落数位保和派大臣,将戎狄使臣入京以来与其交往过密的臣子大为通敌叛国的乱党,这大帽子盖下来,朝臣们瞬间安静如鸡,无一人敢在这时候跳出来为被点名的人申诉,就连素来头铁的右都御史都缄默不言。

皇帝原本以为这件事到这里就差不多了,毕竟太皇太后掌握的证据只能证明有些大臣心太大太野,什么贿赂都敢收,但也没有能被直接定性为通敌叛国的铁证,却不曾想太皇太后远比所有人以为的还要雷厉风行,她竟然直接就叫人将几个被查出收受戎狄使臣贿赂,透露朝中消息的官员拉出去砍了。

人甚至都没被拉到午门,刚出勤政殿就掉了脑袋,甚至有血溅在了门槛上,站位比较靠后的小官们目睹这鲜血淋漓的一幕,有一个胆子小的眼睛一翻竟然直接晕了过去。

勤政殿内鸦雀无声,只听到太皇太后用平静的声音任命了几个人,将朝中刚空出来的位置填补上,算是彻底在朝堂站稳了脚跟。

皇帝脑子一片空白,好一会儿才被脑中小X老师的声音拉回了神。

被误认为小X老师的薛瑾安发弹幕:【干得漂亮!】

【早就受够了朝堂磨磨唧唧的办事效率,终于被整治了】

【老祖宗威武霸气!】

【皇权正统在太皇太后!】

……

薛瑾安今天特意来看早朝直播,就是为了等这一刻,他是真的很烦朝堂那三天干不好一件事的处理速度,果然还是太皇太后行动果决痛快,有太皇太后整治,想来他以后接手的朝廷班底会少很多只会说废话的家伙。

薛瑾安心满意足。

太皇太后终于再次拿到了朝堂的主动权,她的风格和皇帝是完全相反的,她属于掌控欲较强的类型,会直接将需要完成的任务安排下去,而不是等朝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吵得没完没了吵出个结果来才跟着他们的结果做安排。

当然,这也不代表太皇太后就独断专横不听纳谏,只不过她不喜欢无谓的争吵,她要听的纳谏是朝臣直接将要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这三条说清楚明白,至于用不用,不是朝臣们你驳倒我我驳倒你能左右的,全然看太皇太后觉得哪边更有价值。

因此太皇太后昔年当权之时的早朝普遍都时间不长,而且纯粹就是汇报,连说话的格式模板都差不多。

对于大臣来说,这样“刻板”的规则限制了他们的发挥,这样的早朝太过压抑,但薛瑾安作为代码生命,是更喜欢这种没有温度就事论事的早朝氛围的。

果然,太皇太后即便退了这么多年,上早朝的习惯也还是没变,她就像是在组装一样,将大臣们当成零件放进国家机器的运转中。

皇帝全程都保持沉默,只有脸色越来越难看,直到太皇太后安排到赫连城,说要让他接手御林军并对御林军进行整治之时,皇帝开口了:“祁州刚经历战事,正是需要人镇守之时,赫连爱卿该回去了。”

“祖母,祁州不能丢。”皇帝死死盯着太皇太后的眼睛,拿百姓之命来压她。

太皇太后深深看了他一眼,似乎是对他的行为不满,却又只能妥协的样子,她沉声道,“那便依陛下所言。”

皇帝当场让李鹤春去传旨,让赫连城连夜奔袭赶赴祁州——赫连城先前触怒皇帝,被要求好好休息享乐,他已经好几天没有上朝了——他生怕自己传晚了,赫连城就要被太皇太后扣在京中,成为太皇太后的左膀右臂。

然而实际上,太皇太后对赫连城的离开十分满意。

太皇太后现在最差的其实是军权,御林军、奉衣处这些武装力量都是掌握在皇帝手里的,至少明面上是这样,太皇太后现在掌握的,只是一部分奉衣处的探子,而这些探子再怎么厉害,也是比不上正式军队的,若非御林军内部也被腐蚀的一团糟,太皇太后不可能在这时候对一个大权在握的皇帝发难夺权。

也正是御林军内部一团糟,太皇太后才不能让赫连城留下,赫连城就是军队的镇山石,只要有他在京中,军队的人就会收敛起来,一旦赫连城接手御林军,不出三个月必然能将御林军整顿出模样来。

太皇太后对能凭借名字就震慑边关这么多年,戎狄想要对大启开战还得先把他调开的赫连城的能力很自信。

只不过太皇太后知道,皇帝很忌讳她沾染军权,其他事情上皇帝还有可能忍,但一旦涉及到军权,无论她提出什么,皇帝都会第一时间反对驳斥。她如果说要赫连城回祁州,皇帝就会让他留在京中,反之亦然。

于是太皇太后就利用了这一点,让皇帝马不停蹄地把赫连城送了回去。

没有了赫连城,之后太皇太后用奉衣处渗透军权的事情会顺利很多。

只不过太皇太后到底也是有些失望的,尽管经历过那些事情之后,她对皇帝的能力有了一些看法,却没想到皇帝的能力比她所以为的还要不堪,偏偏太皇太后知道,皇帝纵然不是多么惊才绝艳的皇帝,但当一个守成之君是绰绰有余都,偏偏为了一己私欲,将朝堂弄成了这样子。

是的,太皇太后看出来了,皇帝对朝堂大臣的放纵,是想要竭力抹去她的印记,于是不顾任何代价就是,走了和她完全相反的执政模式。

“当官是为国为民,并非为一己之私,还望诸君谨记。”最后散朝之时,太皇太后如是说道。

薛瑾安知道她这话不止是说给大臣听的,可惜最该听的那个一脸愤恨,完全听不到。

第127章

太皇太后和皇帝的争权夺势摆在了明面上, 朝堂风声鹤唳,后宫都肉眼可见的变得安静祥和起来,各宫主子们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福禄收到的消息都少了很多, 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安分。

就连来贺寿的别国使臣团们也大抵闻到了这风雨欲来的味道, 两日时间就都撤了个七七八八, 偌大的驿站内,最后只剩下了戎狄使臣和沙俄大帝国的使臣。

当然,这两方也都不是自己愿意留下的,又或者说戎狄使臣是想走走不了,他们的两位领头人三王子葛尔丹和相国之子翁天信,早就被太皇太后很有先见之名的抓了起来关在了慎刑司中, 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放出来,他们所有的请求放人的奏疏都被无视,如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半点回应。

如果说最开始还有臣子看在金钱的份上帮他们传递个把消息,给他们一些方便, 然而在太皇太后直接以叛国罪处置掉一批人后, 朝臣们就人人自危, 上街都恨不得绕着有异国特征的人走。

毕竟太皇太后只是雷厉风行地处理了犯事儿的本人,而没有迁怒家人,没有赶尽杀绝,已经是网开一面了, 在这之后要是还有人敢顶风作案,那就真的是抄家灭族的惨案了。朝臣们都是很识相的,有再多的小心思这会儿也会好好藏起来,绝对不让人发现,有不少人甚至心底还暗暗庆幸感激, 感激太皇太后给他们留下了回头的余地。

——人性似乎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做九十九件好事只做了一件坏事,得到的只有唾弃和辱骂,会被指着鼻子怒斥“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肮脏的小人,我看错你了”这样的话,然而当一个坏人做了九十九件坏事,突发奇想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又会得到“这人还有救,还没有坏得彻底,原来也有这样的软心肠”之类的评价。

这一套理论在被薛瑾安身上适用,在太皇太后身上同样适用。

戎狄使臣现在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安分的待在驿站里等待宣判,包括那些接到了大汗命令准备让三王子葛尔丹死得其所的人——嗯,要杀人也得能接触到人不是?他们也只能等葛尔丹被从里面放出来了。

不过大抵到时候也就是他们的死期了,薛瑾安和太皇太后想法一致,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将葛尔丹放回戎狄搅乱戎狄朝堂,但其他的戎狄人,包括翁天信都只有死路一条。

他们得为刚经历过的战争,以及自戎狄使臣入京以来对大启的屡屡挑衅付出代价。

太皇太后可不是皇帝,她是不会因为不想开战就向敌国示弱的,相反,越是不想开战,她只会咬得越狠:“鬣狗只有被打痛了才能学会夹着尾巴逃跑。”

薛瑾安深以为然。

要说戎狄使臣留京是因为朝廷不放人,那么沙俄大帝国使臣留京,就纯粹是因为他们的伊琳娜公主不愿意走。

伊琳娜是所有留京的使臣里,唯一一个真心想留在京城的。福禄从九添一中收集的信息,有不少零碎谈到她的消息,说她近来一有空就会去找长公主,由长公主作陪参加了京中不少宴会,还留宿过雍春宫,就连小泰乐都对她熟悉了起来,不会看到她就躲了。

薛瑾安知道伊琳娜这位异国公主并不是什么好相与之辈,只是到底是别国的,他原本并不在意,直到他发现这位公主似乎在有意无意地挑拨皇子们的关系。

能往长公主府送请柬的宴会,自然不可能是什么稀松平常的宴会,多是权贵世家子弟攒的局。其实长公主原本是并不怎么出席这样的宴会的,她有心想要维系和世家权贵们的关系,但她知道别人上赶着来追捧,是因为能从她身上获得足够的利益,一旦没有了这个利益,不落井下石的就是好人。

长公主从来不觉得权贵世家里有什么好人,在这个圈子里,好人只有被吞吃入腹的份,根本就活不长久。长公主擅长算计,可不代表她喜欢时时刻刻都处于你算计我我算计你的环境中,所以在非必要的时候,她一贯是拒绝这样的宴会的,只是那些必要的宴会,长公主也不会带着一个外国公主去参加。

伊琳娜参加的宴会多是一些休闲娱乐的局,赏景作诗聊风月,多是一些权贵世家们的小辈,这样的宴会对已经在京城中有了地位的长公主来说可有可无,但是对于诸位年龄上小的皇子们来说,却是好机会。

长公主带伊琳娜参加的最有分量的一个宴会,是康泰郡主举办的赏春宴,说是赏春宴实际上是相亲宴,她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内阁首辅姜汶为亡妻守孝了三年,如今终于出了孝期,康泰郡主自然也就迫不及待的找机会举行了这个宴会。

宴会不仅邀请了世家大族,还邀请了一些颇有才名的会试举子,办得很是盛大热闹,除了还在禁足期的七皇子之外,所有有名有姓的皇子公主基本都到场了。

康泰郡主办得宴会,众皇子们不管有多少龃龉,都该是不会表现出来的才对。

大皇子本来就不是主动惹事的性格,近来因身世问题更加低调谦和,而且他也有意树立起自己的靠谱大哥的形象,就算真的有人惹到头上,他也会尽量和平收场。

二皇子更是一心想要贴上姜汶,为此时常跑到康泰郡主府里卖乖讨巧,处置楚文琬和萧姝的那天,御林军曾将整个皇子所都翻了个底朝天,二皇子当时不在,就是跑来给康泰郡主的郡马祝寿来了。

三皇子的话,敢在长公主的宴会上直接殴打兄长,还敢带人堵两个皇子家门口让他们挨饿受冻好不狼狈,确实是比较无法无天的性格,但他此次出来被娴妃耳提面命,让他不要冲动。

娴妃有心想要给三皇子找个好媳妇儿,然而三皇子性格暴虐已经传了出去,还废了一条腿,无缘于皇位,找好皇子妃多少是有些难上加难了,娴妃为了让儿子顺利找到对象,只能尽量给她维持一下外在形象,为防万一,还特意要了几个御林军侍卫跟在三皇子身边,一旦三皇子被刺激要暴走,那些侍卫们会直接把三皇子打半死拖回宫的——这是娴妃从薛瑾安那里学来的,她发现了,打轻了对她这儿子根本没用,想要拦住她这憨批儿子干傻事必须下重手。

这三位打头的皇子不搞事,跟着大皇子一起来的四皇子,小结巴六皇子,跟在三皇子身边的八皇子自然也不会擅作主张,哦,倒不是说皇子中没有想搞事儿,五皇子和九皇子就都不是什么安分的主儿,不过五皇子不会自己强行出头,在没有人跳出来的时候,他也会暂时蛰伏下来,而九皇子就纯粹是空有恶毒的心思,没有恶毒的手段,庄妃或许是早就防着他,叫自己的大宫女青叶一直跟在身边。

按理说,这样的情况下,皇子们都该是安安分分的才对。

偏偏伊琳娜就是这么厉害,三言两语就能打破这勉强粉饰的太平,也得亏是康泰郡主的场子,皇子们面色不好却没有真的砸场子,三皇子都是等散宴之后,扑过去揍了二皇子一拳。

打在腹部,二皇子当场就吐了出来,吃进去的佳肴美食算是全白吃了。

当然,伊琳娜的挑拨其实并没有很过分,她也没有故意捏造什么事实,又或者说她只是把他们做过的事情陈述了一遍,比如只是同大皇子聊蛮夷风俗,同二皇子谈三皇子堵门,同三皇子商讨治疗残疾……全是雷点。

福禄形容了一下这些皇子当时的脸色:“大皇子看不出什么,只是同沙俄公主聊完之后没有再主动找人攀谈,一直坐在角落自斟自饮到散宴,二皇子一听三皇子的名字表情就维持不住了,说了没几句就找借口结束了这个话题,三皇子反而是看起来最淡定的,一直到宴会结束前都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

嗯,然后在宴会结束后,御林军侍卫放松的那一瞬间,直接窜出去就给了二皇子一拳,他本来还想打前后脚一起出来的大皇子,奈何这位很是鸡贼,在发现三皇子没走的时候就留了一个心眼,刻意走在二皇子之后,二皇子被打,他立刻就后退到侍卫身后,没让三皇子逮着机会。

三皇子回宫之后自然被娴妃骂了一顿,随后就被以自请禁足的名义拘在了永和宫,娴妃这招以退为进倒是玩得不错,她这边先罚了三皇子,其他人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三皇子知道娴妃也是为他好,也没有反抗。

这整件事中,没有人觉得是伊琳娜在挑拨是非,他们只认为是这三位皇子的矛盾不可调和。

要不是薛瑾安点出三人都跟伊琳娜谈过话这件事,福禄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福禄忍不住沉思:“总觉得这位沙俄公主行为做事的风格很是熟悉……”

“完全版的五皇子。”薛瑾安为他答疑解惑。

“是哦!”福禄豁然开朗,然后开始担心起来,“主子,她不会也来挑拨你吧?”

薛瑾安觉得他想多了,理所当然道:“我没有什么好挑拨的,我和他们关系都不好。”

福禄:“……”

转眼三月,即将会试,伊琳娜再想待在京城也必须得离开了,敏皇贵妃在雍春宫设宴,为伊琳娜饯别,长公主再一次亲自到昭阳宫送请柬。

薛瑾安本不打算去,长公主却提出了一个他很感兴趣的事,“戎狄刺客的尸体在废宫发现的,你去过那里了吧?慧贵妃的消息,你想知道吗?”

“哦?”薛瑾安没有表现出强烈想知道的欲望,只是撩起眼皮看了她一眼。

长公主笑容柔和,语气轻轻飘飘地如风一般飘入薛瑾安耳中,“慧贵妃当年其实有机会活的,当时有一位神医说有一蛊能救她……”

薛瑾安抓住了关键信息,不动声色地道,“神医?”

长公主点头:“神医张景华。”

第128章

“蛊神医张景华?”薛瑾安向长公主确认。

长公主神情一顿, 她几乎是立刻就意识到薛瑾安对于张景华此人都得在意,她眯了眯眼笑容看不出丝毫端倪,“看来七皇帝对这位神医很感兴趣。”

薛瑾安没有否认。

长公主将眸中的深思掩盖, 摇了摇头道, “很可惜, 当年他自请入宫救治慧贵妃无果后便消失无踪了, 当初泰乐受到惊吓性情大变之时,驸马请遍了天下名医,就是不知这位张神医的去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