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孜然咩
然后第二日当真和必勒格耍起了嘴皮子,第一次没有落入下风。
看着必勒格铁青的脸,在语言方面向来输一筹的赫连城腰杆都挺直了,很不客气的笑了两声:该!你也有今天!
两人见面最开始还维持着表面的和平,说起来还是必勒格先开腔阴阳怪气的。
他道,“自从西北军有了小龙主帅之后,大将军的作战方式倒是改变了不少,重心都转移到后方了……想来赫连大将军这也是提携小辈,避其锋芒呢。”
必勒格这话乍一听没什么毛病,实则大有文章,从第一句话就在有意挑拨龙傲天和赫连城的关系,最后一句更是带着刺,变相的讥讽赫连城人老了没有了冲劲,正面作战都不敢玩了,尽整一些不入流的小手段,想来是自认比不过龙傲天,走了偏路,所做一切都是临死前的反扑。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赫连城就是那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
被怼着脸好一番嘲讽,赫连城却半点都不见动怒,眼中甚至还闪烁着些许兴奋。
——兴奋??必勒格定睛去看,对上赫连城幽深含着冷光的眼眸,哪里有半点雀跃。
看错了?必勒格收敛视线,心情莫名沉重了一些。
并没有看错,赫连城确实挺兴奋的,因为他押中了题目,他表面平静内心很是激动,只觉得七皇子当真有些神异,竟然连对方会用的词都猜对了。
赫连城按照圣书上写得给出反应和回击,连步骤都老老实实的遵照上面所写的来,先表现出皱眉的隐忍,再掩饰一般的脸上带起笑容,唇角却要微微耷拉一下泄露自己的不满,最后才笑着说,“师徒同心,其利断金。”
“正是有他在,本将军才敢放心的在外出征。”赫连城说的是真心话,但搭配上他那皮笑肉不笑的脸色,必勒格根本不信,只觉得他在强行挽尊。
赫连城说完之后顿了顿,不留给必勒格反应过来的时间,转移话题到了翁天信身上,询问必勒格打算花不少钱赎回翁天信。
必勒格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没办法,翁天信对他实在太过重要,他无法不去了解他的处境。
“他挺乐不思蜀的。”人都已经乐没了,思不思蜀国已经不重要了。
赫连城想到什么,说道,“他倒是留了一件礼物给你,同带给戎狄可汗的礼物放在一起,等去了你们王都西京之后再再拿给你。”
必勒格在听到有礼物的时候,心脏猛地收缩了一下,他将那些不好的预感全都压下,强打起精神继续同赫连城周旋。
然而无论必勒格是挑拨大启和沙俄大帝国之间薄弱的关系,还是就西北军名为护送实为进犯,如今还强行霸占他们的地盘不走的事实拿出来说,都没有得到预期的反应。
他一提起大帝国伊琳娜公主外出征战被偷家,多年心血毁于一旦,被迫带着军队扎根于边关,对他们这些邻国虎视眈眈的事儿,赫连城就提戎狄夹在两国之间的尴尬位置,比起进犯同个量级的大启来说,显然是说服大帝国合伙一起吞并戎狄更容易。
“昔日戎狄为草原之狼,尚且需要耗费巨大的代价才能说服大帝国的女皇合作南下,而如今的戎狄,又能承受多少代价?”赫连城问的相当直白。
也就是这样的直白,让必勒格避无可避答无可答,被噎得不清。
十万大军西北军大败戎狄的那场经典战役,给那位主帅“龙傲天”增添的光环,全都是践踏在戎狄尊严之上的。
不败则已,一败整个形式便如山石滑坡,再也拉不住了,不仅外部威慑土崩瓦解,内部也有了嫌隙,对可汗的服从度再不如先前那般。
戎狄,已经没有退路了。必勒格闭了闭眼,压抑住内心的情绪,面上还带着笑容。
之后他又说起西北军占据的城市迁移走的百姓的事儿,赫连城一口咬定他们是好心帮忙的,这都是戎狄百姓和荣养汗太子求到了他们头上,正直善良的西北军不忍看百姓受苦,这才一帮到底。
必勒格气极反笑:什么一帮帮到底?最好是帮个一百年,然后等知情者都死了,这些地方就自然而然不费吹灰之力的被划分到大启领土了是吧?
这么不要脸的话到底是怎么说出来的?必勒格审视起赫连城来,很快就反应过来:不,不对,这不是赫连城的风格。
赫连城是以稳健出名的主帅,他深耕于战场,政治嗅觉约等于无,要不然也不会差点被押在京城回不来,这样环环相扣到处是陷阱的语言风格,绝对不是赫连城能说出来的。
赫连城这半点思考都没有的脱口而出,倒像是背下来的……等等,这种被看透一切不管做什么都在他们预料之中的风格——是那位龙傲天!
必勒格悚然一惊。
心中对龙傲天的戒备更上了一层楼,已经直接越过了赫连城。
在别人看来赫连城才是西北军真正的掌权者,龙傲天这个新来的,每个十年坐不稳这个位置,所以要警惕的还是赫连城此人。前面的说法,必勒格是同意的,龙傲天还是太年轻了,而赫连城还能再战个十年,十年之间,西北军的权利交替都会是平稳的。
然而后一种说法,他向来持相反的意见,今日之后更是如此,以前只觉得龙傲天太过年轻,少年成名,一战封神,未来不可限量,但到底还会有经验之差,可是今日隔空交手,他却领悟到了,龙傲天这人到底是何等可怕。
一个战无不胜的将军是叫人敬畏的,却并不可怕,只要略施手段,人屠白起也得亡于君王猜忌。
赫连城便是这样的人。
必勒格面对这位大启战神也能剑指京城,说出我戎狄来日可期的话。
可面对一个战术卓绝,政治手段高明,且料事如神,仿佛满天神佛都站在的他那边的龙傲天,必勒格只觉得前途一片晦暗。
不,不,天命不可能只站在一边,龙傲天一定有别的弱点!对,对了,他的身份,他无父无母无亲朋好友,定然是个平民军户出身!
大启那些权贵世家,不会愿意看到一介平民凌驾于他们之上,现在还没出事是因为有赫连城挡着,一旦赫连城出事,龙傲天再有能力也护不住这个位置。
他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乖乖交出军权,要么起兵造反。
不管是哪一种选择,西北军都将不足为惧。
必勒格心里的焦灼稍微被抚平,视线望向王庭所在的方向,心中不由叹了口气。
大启先有赫连城后有龙傲天,传承从未断绝,而他们戎狄明明有最骁勇善战的骑兵,怎么就出不了一个厉害的名将呢?
而且谁知道弄下去一个龙傲天,后面又会不会还有个李傲天张傲天?——事实证明必勒格想的没错,原文中他好不容易把赫连城困死小城,以为有赫连庸这么一个蠢货夺取祁州那便是如探囊取物一般简单,谁承想,凭空杀出一个反王崔醉。
这反王都造反了,却还是个老实人,不想着去跟大启拼杀报仇,反而死守在祁州,将戎狄夺取中原之心狠狠折断。
必勒格病死的时候,脸都是不甘地朝着大启的方向。他死后没两年,崔醉被杀西北军再度易主,成为了八皇子薛琉光的势力。
而继承了必勒格相国之位的翁天信,拜服于八皇子的学问,是大启和戎狄的和平使者,一力主张与祁州通商,鼓励两族通婚融合……后因与新可汗政见相左,被罢免相国官职,砍头示众。
现在完全不知的必勒格只心中不忿:大启不愧天府之国之名,果然人才济济,何其不公!
必勒格心情不好,垂眸看着地面上薄薄的一层积雪,忍不住讥讽了一句,“都说西北军骁勇善战,如今一见却是名不副实。”
赫连城九月就把军队开进了伽罗城,然而一直到十一月,都以大雪封路难以行军为借口,始终驻扎在此地,既不继续向前推进,也不退回祁州,大有要把伽罗城当驻地的意思。
——嗯,不是要,是已经。必勒格已经知道,大启这群该死的兵匪们已经私底下称呼伽罗城为罗城了!简直可恶至极!
什么大雪封路,根本就是借口。
九月份确实下了一场大雪,之后的十月也纷纷扬扬下了一些,可绝对没有到封山封路的地步。
这样的雪下在南方或许会被谨慎对待,但在北方这种雪深到可以将人掩埋的地方,这点连马蹄都没没过的雪,常年生活在边关的人都不当一回事儿。
赫连城这么煞有介事的对待,根本就是故意的。
顺便一提,被西北军端掉的那些什么沙匪、叛军、刁民……实际上都是戎狄为了阻拦葛尔丹回国做出的计划。
现在的戎狄就是两年前的大启,戎狄暂且没有余力开战,所以面对赫连城的挑衅行为,根本不敢动大部队给予雷霆回击,以免真的全面开战。
戎狄能做的,只有破坏掉大启进犯的完美借口,也就是三王子葛尔丹。
只要干掉葛尔丹,现在的困境就能迎刃而解了。
戎狄可汗自葛尔丹被抓之后,无数次愤怒葛尔丹非但不自裁,还给敌军带路的行为,有不少部落首领都觉得可汗的做法虽然没错,但也实在有些冷酷无情。
虎毒尚且不食子,三王子是在替国家出使试探敌方的过程中出事儿的,他应该是英雄,他应该被嘉奖。
那些部落首领们嘴上这么说,可真等到屠刀悬在了自己的头顶的这一刻,他们骂得可比戎狄可汗厉害多了。葛尔丹在他们的嘴里,已经成为了会带给草原灾难的瘟疫之神。
一旦葛尔丹落单不小心被抓住,他面临的将是烧死的刑法。
在这种时候,反而是戎狄可汗最先冷静下来,或者说他不是冷静,而是清醒了,他甚至心底还挺兴奋,并且觉得葛尔丹活着也不错。
葛尔丹活着造成了这样的局面,让这群散沙一样的部落首领生出危机感,终于不再没事找事,重新回归到他的英明领导下。
而他将剑指西北军,为戎狄讨回公道!
——戎狄可汗大概是在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败仗之后,唯一一个依旧坚持坚定坚决主战的人。
可惜戎狄虽然认同可汗的统治,朝廷却并不是可汗的一言堂,戎狄王国是由各大部落联合在一起的,如同当初西周的分封制,诸侯王拥护周天子,而戎狄的军队亦是如此。
诸侯王的自主权太大,一旦戎狄可汗镇不住,便是如战国那般诸侯争霸,天子沦为吉祥物,只能可怜兮兮的握着象征权力的九鼎债台高筑。
戎狄不是散沙胜是散沙。戎狄可汗心中大恨却也无济于事,改革并非易事,他终究不是秦始皇,没有扫六合鲸吞天下的魄力。
于是他的主战思想也终究不是主流。
除可汗之外,戎狄朝廷上下一致同意走和平停战路线,他们决定杀了葛尔丹。
“三王子是西北军的大义和正当理由,只要没了他,西北军就没有理由再继续进犯了。”部落主们如此天真的想着。
必勒格却远没有这么乐观。
葛尔丹就算死了,西北军也可以以查找凶手的名义继续闹个天翻地覆,他们既然开始了进犯,就没有那么好打发了。
然而他地位崇高归崇高,却终归只是个臣子,徒有智者虚名身后却没有部落支撑——说白了,他和“龙傲天”的处境是一样,寒门终究抵不过世家权贵。
必勒格想到这些事,心中也难免有些悲凉。
在上层那群人怀抱着解决了葛尔丹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想法时,必勒格的所有劝诫都被当做杞人忧天,众人只觉得他啰嗦令人烦躁。
直到现在,对葛尔丹的几次刺杀全都失败,戎狄损兵则将,他们隐藏在山上伺机而动的一支骑兵都被“打猎”的西北军做掉了。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才愿意坐下来,听必勒格好好说道说道。
必勒格看得明白,或者说太皇太后和皇帝的争斗给了他足够的底气,这代表着大启内部政治环境也并不稳定,分为了两个派系。
援外必先安内,大启如今也并不是打响对外战争的好时机。
也许之前还有所异动,但在发生了隔壁沙俄大帝国的伊琳娜公主的事情后,就得多掂量掂量了。
有关这件事,还得从伊琳娜离开大启说起。
先前和薛瑾安的交谈之中,伊琳娜便透露出想要对外扩张积累战功稳定位置的想法。她选择发动对外战争扩大内土地缓和国内矛盾,来大启试探过一番之后,又和薛瑾安达成了口头约定,他彻底放弃了对东边的扩张,将目光放下了西方那片大陆。
不得不说西边的人武力值和军队水平真的远不如大启,短短一年她就快横穿半个大陆了,她成为了大帝国的女战神,民间对她封皇太女的呼声越来越高。
就在这时,女皇生了场大病,她的情人借故把持朝政,她的便宜妹妹在女皇病床前当了好一段时间的孝子,终于在她班师回朝的路上,那对父子忍耐不住,千恩万秋拿到了皇太女的位置。
不过很可惜,这皇太女不仅不受百姓爱戴,也并不被顽固腐朽派接受。
那群老东西见女皇好像要死了,又跳了出来,天天叫嚣着要把她那个屁用没有的昏君爹请出来重新继位,双方互相拉扯菜鸡互啄,谁也说服不了谁——当然,这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女皇只是生病,人还没死,脑子也还清醒着。
伊琳娜自己都没想到,她会有感谢她敌人的这一天,要不是这两边互相扯后腿,怕是根本等不到她回来,就已经改朝换代了。
女皇到底是撑过来了,精气神却一下差了好多,整个人苍老无比,而无论是男是女,当权者老了之后似乎都会染上同样的毛病,看到底下羽翼渐丰年轻气盛的女儿就犯红眼病。
伊琳娜被刁难几次后,摸清楚了其中关窍,最后以退为进,主动退居边关。
当然,面上她还是表现得像是被那些手足情深的妹妹们逼上梁山的,也正是她这神来一笔,把女皇放在她身上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人身上。
无他,纯粹是那位情人大臣和她的便宜妹妹跳得太欢,一心想要趁她病要她命,两边针锋相对的时候,如今掌握着军权的她会非常碍眼,而一旦她退下来软下来,将这场争锋变成单方面的挨打,跳得越高的那边就会越碍眼。
老情人被免职,便宜妹妹被发配流放到最寒冷之地挖土,就算明面上女皇没有说取消她的继承权,可距离太远,真的出事儿那边收到消息的时候,新帝估摸着都登基了。
那下场,可比伊琳娜惨多了,至少伊琳娜手中的军权并没有被要求交出去。
外面传得很是不堪,似乎对她的未来已经判了死刑,然而实际上伊琳娜心情还不错,还一直给薛瑾安写信,让他分析一下她现在的处境。
薛瑾安直接给她寄了一本《秦史》,把目录公子扶苏那一篇章给圈了起来。
伊琳娜如今的处境可不就跟扶苏一样一样的?都是被当皇帝的亲妈/亲爹发配边关,同时又都手中握有军权。
伊琳娜拿着《秦史》如获至宝,只觉得这就是她的预言之书,为此她还决定给薛瑾安送一份神秘大礼。
上一篇:米花刁民团
下一篇:漫画Bking自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