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养成计划 第107章

作者:醉酒花间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无C P向

天子毕竟是天子,只要主政的权臣要脸,小皇帝就算不掌权待遇也不会差。

宫室温暖如春,厚厚的帘子挡住门外的风,进来后就得把浸透了冷气的斗篷脱掉。

小皇帝难得这么玩,回来后也坐不住,甚至想着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亲自把禁苑那块地耕出来。

这世道乱七八糟,说不准什么时候大汉就没了,如果大汉没了之后他还活着,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种地也不错。

那样的话,他将是古往今来最会种地的皇帝。

“朕开春先耕两亩地,如果收成好的话等到秋天就耕二十亩。太傅太傅,朕能把读书的时间分出一半来给耕田吗?”

太傅:……

可以是可以,但是十亩地就顶天了。

陛下再怎么说也是娇生惯养长大,还想和民间世代耕种的老农比种田不成?

“此事等开春后再说,陛下先去歇歇,老臣还有话想和荀小将军说。”

小皇帝将三张蒲席拉到一起,“朕不累,朕不打扰太傅和小将军说话,能让朕也听听吗?”

杨太傅无奈。

蒲席都摆好了他还能说什么?

小皇帝倒好热茶坐好,桌上香炉青烟袅袅,宫人垂首候在远处,接下来的交谈天知地知他们知,绝对不会传出去。

他的嘴巴最严实了,太傅信不过谁也不能信不过他。

杨彪哭笑不得,索性殿内没有其他人,便招呼荀晔一起坐下。

荀晔瞧这爷儿俩的相处模式,心道还好有个靠谱的贤臣时刻护着,不然小皇帝的日子还不知道要难过成什么样。

指望王允?算了,不如指望天降陨石。

三人依次落座,杨太傅抿了口热茶,语气沉沉,“朝中虎狼相争,陛下年幼容不得半点疏忽,老夫年迈体弱,也不知还能撑多久。”

小皇帝超大声,“太傅长命百岁!”

荀晔猜到杨太傅这是为后面要说的话做铺垫,不过也不妨碍他跟着附和,“太傅长命百岁。”

朝中的确是虎狼相争,但是京城外面的虎狼更凶。

等京城之外的虎狼自相残杀到只剩下金字塔尖尖那几位,他们小陛下就会变成抢手的工具人,到时要是无人看护,天知道他们小陛下会被欺负成什么样。

荀小将军看看可怜巴巴的小皇帝,不存在的良心有点痛。

陛下放心,等臣一牛当先解决掉外面的虎狼就接您和太傅去颍川享福。

颍川有个种田种上瘾了的贾校尉,贾校尉生平最爱躺平,为了能让那家伙安心躺平不搞事他也是煞费苦心。

不敢说一定能过上空调WIFI西瓜的好日子,但是日常生活肯定能比现在便利的多。

再等等,陛下再等等,回头找到合适的机会臣一定把您和太傅接走。

荀小将军在心里碎碎念,面上不敢表现出分毫,他怕杨太傅知道他的想法后吹胡子瞪眼把他赶出去。

好在杨太傅不知道对面的少年郎在想什么,有精装书和曲辕犁在前,太傅现在觉得这是天底下最最忠良优秀的少年郎,优秀到让他有种大汉还有救的错觉,“慈明在并州可好?”

一句话出来,小皇帝的注意力轻轻松松被转移,“荀公在并州还好吗?听说并州羌胡横行,那些家伙可难管了,荀公没有被他们气到吧?”

“劳陛下和太傅挂念,叔祖身子骨依旧硬朗。”荀晔回道,“并州羌胡欺软怕硬,早先我等去并州时便着手重建并州各郡官署,如今并州九郡尽归,只是接下来的治理依旧要费些功夫。”

那些羌胡部落欺软怕硬不是假话,入冬之前还有云中、五原两郡没有收回来,因为天气冷的太快打了所有人个措手不及,长辈们为求稳妥已经放弃今年内彻底掌控并州。

就是吧,云中郡和五原郡的汉人百姓看到官府接收后的隔壁邻居能安稳过日子都开始搬家,胡人小部落发现官府不在乎是不是汉人只要去就接收后也开始搬家,搬着搬着一不小心就把两个郡都搬回来了。

不排除有些部落想趁机薅他们羊毛过冬等开春就叛逃的可能,但是那是开春后的事情,反正现在并州九郡都回来了。

至于开春后能不能跑掉,呵,能跑掉算他们有本事。

荀晔不觉得一个冬天过去家里长辈还掌控不了归附的郡县,如果一个冬天掌控不了,那就再来一个冬天,他们有的是时间和胡人耗。

并州的近况他都是从信里得到的,朝廷应该也有送过来的奏疏可以查看,近几个月的情况他不清楚,回来之前的政绩却能好好给陛下和太傅说道说道。

写在纸上没有当面说直观,不管是屯田还是招降贼匪都是政绩,多在陛下面前夸夸家里的长辈没坏处。

于是乎,接下来就成了荀小将军的专场秀。

他们家叔祖老当益壮夜夜伏案至天明,他们家父亲竭诚尽节和蔡中郎一起努力提高并州的教育水平,他们家叔父鞠躬尽瘁天天埋头书简堆处理政务。

应夸尽夸。

古有举贤不避亲,今有夸贤不避亲,干的好干的出彩干的出众就是要夸。

小皇帝:!!!

哇!不愧是颍川荀氏!就是厉害!

原本只是客套几句的杨太傅:……

在年轻人面前还是不能有太多弯弯绕绕,一不小心就把自己也绕进去了。

但是看他们家陛下听的津津有味,那就让他俩先说着。

杨彪无声叹气,继续默算将曲辕犁推广到各州郡后一季能多耕多少亩地。

近些年天灾频发,他相信接下来可能依旧多灾多难,却不信天上有神仙会关注凡间的争端。

东西都是好东西,神人入梦是假,这小子自个儿琢磨出来的是真。

荀仲豫于颍川隐居多年,隐居就得耕种自给自足,父子俩都不是不通农务的人,年轻人脑袋瓜灵活为求省事儿琢磨出好用的新犁也不是不可能。

世家颜面重要,养活兵民的钱粮更重要,少年郎还没被礼教影响成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地步,一书千金拿去卖钱他也能理解。

可是曲辕犁如果真的和他说的一样好的话是真的能造福天下苍生,如今各路诸侯拥兵自重,这时候造福天下苍生也就意味着他没法凭借曲辕犁带来的好处压其他人一头。

他信得过荀慈明的人品,也信得过荀氏的家风,但人总是会变的。

地方牧守都在想法子壮大自身,荀氏在局势的裹挟下为求自保也不得不跟着壮大自身。

太守不是那么好当的,州牧更不是那么好当的。

他只问一句,这小子琢磨出好东西要分享给全天下的事情并州知道吗?

杨彪一边想着百姓苦甚能救必须救,一边又想若各路诸侯都能有此农具提升实力必定打的更厉害,心中天人交战越想越纠结,实在不知道到底怎样该更好。

天下乱成这样,如果必须要选出一个权臣来辅政,他私心更偏向此人出自荀氏。

袁绍袁术之流他已经看透了,之前讨董联盟中的其他人也是,要么空有勇武没有谋略要么运势输人一筹,如果非要从那些人中选,他宁肯让眼前这位行事莽撞却有赤子之心的小将军站到台前。

看他一书只卖千金还能把曲辕犁献至朝堂就知道这小子被荀仲豫教的极好。

父子二人皆为君子,至少在人品上就比那些乱七八糟的家伙强的多。

杨太傅心情复杂,最终还是决定尽人事听天命。

就算没有曲辕犁也挡不住诸侯混战,有了曲辕犁好歹能让能耕种的百姓多留些粮食,能让民间少些饿死的人。

只要有一个人因为曲辕犁活下来,让官府去推广曲辕犁就值得。

旁边,小皇帝听荀小将军侃侃而谈满心都是飞去并州看看,可惜他不会飞,“荀公大老远过去还将并州治理的那么好,真是太辛苦。”

荀晔替他们家叔祖谦虚,“都是为臣者分内之事,当不得陛下如此夸赞。”

其实心里:当得当得,继续夸继续夸。

杨太傅耐着性子听俩小家伙聊,等他们聊尽兴了才放下茶杯温声道,“曲辕犁足以造福天下百姓,小将军进京前可曾和家中长辈商议?”

“商量了,没有意外的话信件这两天就能送到叔祖手中。”荀晔重重点头,顺便把准备好的曲辕犁图纸奉上,“太傅您看,这就是新犁的所有部件。”

杨彪:???

这能叫商量?

说你莽撞还真不冤枉。

杨太傅被这话弄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看着手里详细的找个工匠就能复刻的图纸又是一声长叹,“小将军心怀苍生,真乃大汉百姓之幸。”

虽然已经决定揽下和王司徒交涉的活儿,但是还是觉得要写封信快马加鞭送去晋阳,总得让老伙计知道他们家傻小子孤身在颍川有多好欺负。

兵强马壮不意味着不好欺负,那吕布武力天下无双,照样被董卓使唤的不像个武将。

他知道这么说不太好,但是为了老友着想,还是派个能智斗的来坐镇颍川吧。

不是说他们小将军不好,而是被教导的太好了,好到和这污浊的朝堂格格不入。

唉,怎么就生在了这个世道。

也就是荀晔没有读心术,不然他、他有读心术也不会和当他是小傻子的杨太傅分析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颍川有能斗智的谋士,他们颍川现在的谋臣团队不比并州差,肯定是分析过利弊确定此举没坏处才让他带着东西进京。

这不,杨太傅现在觉得他人傻好欺负,以后他和别人起冲突的话太傅肯定下意识觉得错的是别人。

他只是个愣头愣脑的冒失鬼,他能有什么坏心?

定是旁人要欺负他!

小皇帝不明白他们家太傅为什么心情低落,身为一个好小辈不能让气氛变冷,于是再次勇敢的扛起和荀小将军寒暄的重任,“天色不早,小将军路上辛苦,明早还要上朝,快回驿馆歇息吧。”

刚才说的已经差不多了,他的应对之策便是让小将军回去歇息。

王司徒不是个好人,必须养足精神再和他吵架。吵输了的话他会气的好几天吃不好睡不好,为了他能吃饱睡饱长成大高个儿小将军也不能输。

别问他为什么会觉得上朝就会吵架,问就是肯定会吵,没有理由。

就王允现在的行事作风,没事儿也得揪出点事情来好显得他那个司徒当的好。

哼,他已经摸出规律了。

荀晔进宫的目的已经达到,听小皇帝这么说麻溜儿的起身告辞。

带来的两张犁都给陛下留着,陛下这两年人小力弱用新犁,过两年长大了想练力气就用旧犁。朝廷的工匠手艺更精湛,要是有更好的改进记得和他说一声就行。

当然,他觉得他给的已经是最佳方案,再改也改不出更好的版本。

小皇帝目送期待了好些天的荀小将军走远,等到看不到人了才依依不舍的回来坐下,“太傅怎么了?小将军有哪里说的不对吗?”

杨彪摇摇头,将曲辕犁的图纸和那摞精装五经放在一起,然后才低声叹道,“说的没有不对,错的也不是他。”

是这世道不让好人当好人。

第79章 一女嫁二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