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养成计划 第200章

作者:醉酒花间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无C P向

“张将军是常山人,我还没去过常山,不过听子龙说过常山这些年的情况,是个民风彪悍的地方。”荀晔走在最前面,远远朝书院门口的郑益招招手,然后继续说道,“民风彪悍有好处也有坏处,怕是不太好治理。”

张燕撇撇嘴,“将军多虑,常山的官署除了收钱抓劳力会出现,其他时候根本不在乎百姓死活。”

赵子龙从小天真到大觉得官署还有好官,他可没那么好糊弄。让他来处置常山的官署,把里面的官吏全都拉出来隔一个杀一个都还能有不少罪大恶极之辈成为漏网之鱼。

天下乌鸦一般黑,不只常山官署,大汉十三州所有的官署都是这样。

当官的一个个的风光无限,粮仓里的粮食发霉发臭都不愿意放出来赈济灾民,遭灾的百姓把树皮草根都吃光了,连树皮草根都抢不到的就只能饿死。

凭什么?

张燕眸中戾气横生,不过很快又恢复如常。

那什么,他说的是前些年的情况,现在和以前还是有那么一丁点儿区别的。

别的不说,他这一路上看到的就和以前不一样。以前出趟远门遇到的贼比路人多,这次他从邺城到临淄那么远的路愣是没遇到多少不长眼的贼。

他是贼匪出身他最清楚,山里的贼饿到一定程度不会管过路的是平民百姓还是官,他们只知道再抢不到粮食就会饿死,就算遇到有护卫的车队也不一定会落下风。

他这次出门只带了几个亲信,一路上都没有遇到劫道的说明山里要么没有贼要么山里的贼日子过的还行。

啧,十年前常山要是有这么个主官他还会落草为寇吗?

什么见鬼的世道。

吕大将军抱着手臂,“要说民风彪悍还得看我们并州,并州汉胡混居,一个月能打三十场仗,现在不也安安生生的该种地种地该放羊放羊?当官的没本事不要拉民风下水,百姓要是能活下去谁会上赶着跟官府过不去?”

张燕下意识想反驳,但是转念一想这家伙骂的是常山的官不是他,于是又收回没有扎出去的刺,“温侯说的对。”

吕布搓搓胳膊上冒出来的鸡皮疙瘩,一瞬间以为耳朵出问题了。

这犟种还会说好话?

荀晔摇摇头,不管俩人之间那若有若无的不对付。

反正短时间内见面的机会不会多,相处不来也没什么。

人都是有脾气的,有的天生磁场不合,总不能强迫两个处不来的家伙当好朋友、诶?你们俩什么情况?

荀小将军刚还想着不能强摁牛头喝水,和郑益说了几句话再一扭头跟来的俩人就勾肩搭背去了,这和好也是和的莫名其妙。

只要能入吕大将军的眼,吕大将军就是个很好相处的人。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熬过被董卓使唤的苦日子后他这两年过的是顺风顺水,日子过的太顺的后果就是老爱找人炫耀。

找己方阵营的同僚炫耀效果不好,他有的其他人大部分也有,顶多就是多和少的分别,有羡慕也不会太多。

找别的阵营的人炫耀就不一样了,他可以尽情的享受那种“看不惯他又干不掉他”的乐趣。

现在,张燕成了他的新玩具。

荀小将军长出一口气,熟练的将即将被拽进“羡慕嫉妒恨”情绪中的张将军解救出来,“郑先生就在后面凉亭,待会儿让他老人家说一说考试的细节,张将军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直接问。”

还没到拉仇恨的时候,大哥你悠着点儿。

吕布咧嘴笑笑,“也可以问我,考场的守备是本将军安排的,除了考题之外老爷子知道的本将军也知道。”

张燕:???

选官考试那么重要的事情荀青州敢交给吕布?交给吕布竟然还没出什么幺蛾子?这正常吗?

……

幽州蓟县,公孙瓒刚把给他添乱的官吏骂了个狗血淋头,这会儿正气的在书房原地打转。

也就是他最近杀人太多要修身养性,放到半年前那些欺上瞒下的家伙都得风干挂城墙。

“纪常,飞燕那儿有送信过来吗?”

严纲摇头,“没有。”

“他都去了那么些天,怎么还一点消息都没有?”公孙瓒咬牙切齿,“你看看这些东西,非逼着老子和隔壁公孙度一样杀他们全家是吧?”

旁边众人:……

没人逼着您也杀过了啊。

现在以武力镇压豪族的不是一家两家,辽东有公孙度,中原有荀小将军,还有刘表、袁术等人基本上都是到任先以杀威慑地方豪强。

众人在心里嘀咕着,法子血腥但好使,他们家将军也特别爱用。

“老子就不明白了,刘虞有什么好的值得他们念念不忘?说了多少遍外族只能靠拳头打服,那些都是豺狼,年景好的时候可以用钱粮去让他们老实,年景不好的时候呢?把他们养的膘肥体壮然后让他们来劫掠咱们?”

“府库的钱粮不是大风刮来的,老子养兵的钱还不够用,哪儿有那么多东西给乌桓人?他们自己没手没脚吗?”

“刘虞刘虞成天就知道刘虞,行,老子马上再给他们请回来一个‘yu’。”

第156章 豫州荀治中

*

在真正见到荀氏这位小将军之前, 张燕一直觉得所谓“生来不凡”“旷世奇才”之类的名号是特意找人宣扬出来的。

包括民间传的神乎其神的诛杀董卓,都是事后为了扬名才编出来的桥段。

吕布本人为荀氏所用,荀氏又是筹谋诛董的最大功臣, 当时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还不是靠人家一张嘴?

人家拼上全族的身家性命去和董卓硬刚,事成之后只是让一个小辈扬名而已,没有人会在这时候和荀氏过不去。

世家子扬名都是这个流程, 他是平头老百姓也懂。

这是运气不好碰上了董卓这么个杀人不眨眼的主儿, 所以扬名还得冒着生命危险, 以前太平年间连一点险都不用冒, 随便做场戏就能名扬天下。

什么“母亲生病舍生忘死进山采药”, 什么“父亲去世悲痛欲绝骨立形销”, 什么“夜读小憩误入仙境”,什么“打猎途中猛虎跪俯”,只有想不到的故事没有那群想扬名的世家子编不出来的传奇。

荀氏放出来的传闻才哪儿到哪儿,好歹他们推出来的那位小将军还是个人而不是天上下凡的神。

想当官得先出名, 出了名官府那边才好光明正大的征召,之后不管是拒绝还是应召各有各的想法, 只要第一步出名能够完成后面干什么都不成问题。

这不, 荀家推出来的那小将军第一步出名,然后就从白身一跃封候拜将,甚至短短不过三年就成了一州牧守。

他以为他当年逼着朝廷封他为中郎将已经很出格,没想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高官显贵玩弄起权柄来才是真正的肆无忌惮。

全天下一共才几个州牧?让十几岁的毛头小子来主政一方真的没人反对吗?

可惜他当时不在京城, 他要是在京城的话乔装打扮也得混进朝堂看看满朝文武到底是什么反应。

来之前张辽劝他直接一步到位连自个儿的退路也找好, 说什么虽然荀氏人丁兴旺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跟着小荀州牧最有前途。

有没有前途暂且说不准, 小荀州牧是荀氏一族里最容易相处的才是真。

年岁在这儿摆着,十几岁的少年郎肯定没有六七十岁长辈那么老谋深算, 不跟他跟谁?

真正见到人之前张燕都是这么想的,甚至见面之后他也是这么觉得。

都是两个胳膊两条腿儿,除了模样俊了点儿、气势足了点儿、见面的难度大了点儿和寻常人也没什么区别。

然而从府邸转移到书院,再从书院回到驿馆,忙活了一天准备收拾收拾睡觉了才意识到不对劲。

他虽然没打算到青州来找茬,但也是带着怀疑过来的,怎么一天下来净顾得感慨小荀州牧待过的地方有多好了?

他承认小荀州牧很厉害,但百姓安居乐业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没有上上下下那么多官员的付出就算有个靠谱的主官也没用。

虽然主官可以起到主心骨的作用,虽然厉害的主官可以乾纲独断,虽然……

总之就是,小荀州牧也就那样吧。

眼神飘忽.jpg

……

“那家伙来青州到底想干什么?”吕布抱着手臂问道,“如果只是询问考试之事,沮授大可以直接写信询问,不用特意派个没读过书的家伙过来,所以肯定还有别的事情。”

荀晔笑的不怀好意,“大哥想想最近幽州的情况,以张燕和公孙瓒的关系,他找到这儿还能是为了什么?”

吕布啧了一声,提到关键字眼很快反应了过来,“不敢去并州就直说,怎么到了青州还遮遮掩掩?”

“大概人家要评估咱们值不值得投效。”荀小将军摇头晃脑,“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张将军起家不容易,思量的多也正常。”

吕布想想张燕的起家过程,没再说话。

为了当好贼头子连姓都改了,如此魄力他甘拜下风。

他现在还叫吕布,不叫丁布不叫董布也不叫荀布,能在保住姓氏的情况下平步青云,这么一想还是他更厉害。

……

城里的各位将军明里暗里力争上游,城外的贾校尉却没那么好的心情。

青州这边流传“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如果这两个月过的太太平平,接下来的冬天大概率也能太平。

但是现在,七月还没到,贾校尉已经能预料到接下来的日子太平不了。

他是第一年来青州,不知道以前的青州是什么样,反正和之前待过的地方比热了不只一点儿半点儿。

夏天热的出奇,好在青州水系发达,勤快点儿多从河里取水灌溉总算没让夏粮减产,然而夏粮收获之后情况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

夏粮收获之后贾校尉一座城一座城的巡视粮仓检查水道,越检查越觉得不妙。

青州境内的两条大河淄水、潍水水位一天比一天低,支流已经出现干涸的情况。

前些年青州乱的民不聊生,原有的诸多水渠要么年久失修要么在战乱中毁坏,能直接用的寥寥无几。

这半年来他们屯田安民忙的热火朝天,耕种之余也在加紧修复水渠,只是开荒修渠非一年之功,半年的时间远远不够。

他们是屯田耕种,不是把百姓当奴隶让他们没日没夜的干活。

淄水岸边,贾校尉看着隐隐露出的河底心情沉重,接连召见了十来个经验丰富的老农后终于还是接受了马上要面临大旱的事实。

前些日子只是支流小河干涸,如今连滋水这等入海的大河也开始露出河底,形势已然不容乐观。

这是大旱,几十年难遇的大旱。

贾诩从干涸的河沿上掰下一块泥土,没有水分的土块稍一用力便变成尘土被风吹走。

夏日炎热,河边原本应有凉爽的水汽,然而现在什么都没有,只有扑面而来的热浪。

侍从站在旁边大气儿也不敢出,生怕弄出什么动静把本就半死不活的河神吓死。

众人在河边站了许久,直到天边日头落下,贾校尉才拍拍手转身离开,“回城。”

问题有点大,他得回去找上头商量商量。

种田是看天吃饭的活儿,风调雨顺的年景少有,总得有点水水旱旱的才算正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