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醉酒花间
荀晔再次叹气,“兄长可知北海管氏?”
荀攸点点头,回道,“知晓,是东莱管府君的家族。”
荀晔继续说,“先前在青州作乱的黄巾贼中有一支的贼首名叫管亥,也是北海管氏的子弟。”
因为青州境内宗室皇亲的封国多,所以其他世家发展的都不太好。
豫州世家林立,基本上每个郡金字塔尖尖上那些都是大汉知名世家;青州也是世家林立,但却是出了郡甚至出了县都查无此人。
青州六个郡国,知名度高的世家一个是东莱刘氏,还有就是北海国的几个世家。
经过一轮清洗,没怎么受损失的只有北海国朱虚县的管氏和北海国高密县的孙氏。
管氏能倾举族之力培养管亥那支私兵,还有一个在东莱当太守的管统,朱虚县也没有管氏子弟欺男霸女的传闻,说明这个家族的政治觉悟很高。
交易不是旱灾来临后才提的,也不是他主动提的,而是管太守亲自到临淄和他谈的。
管氏养不起更多兵,这些年的战乱也让他们明白他们没有能力割据青州,而以青州的位置不管将来是谁占据北方都不会放过这里。
覆巢之下无完卵,打起仗来再多家产都守不住,青州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州牧,管氏也需要自保,他们这是双赢。
刘氏的主力在东莱郡,正好东莱郡的太守是管统,管太守好歹在东莱郡干了三年多,各家各族都有他安插的眼线,刘氏那所谓的密谋从最开始就不成立。
吕布搓搓下巴,“就这么简单?”
“计谋本身就不需要太复杂,只要有用,再简单再明了的计谋也是好计谋。”荀晔喝口水润润嗓子,然后反问道,“大哥打仗的时候会精心制定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吗?”
“战场上更重要的是随机应变,制定那么详细也用不上。”吕布懂了,这是只敲定第一步和最终目标,中间的过程不重要。
荀攸若有所思,等旁边俩人说完才继续问道,“那逃入扬州的那些人怎么说?别说是不小心出了疏漏才让他们逃走的?”
吕布抹了把脸,再次发出茫然的声音,“难道不是?”
虽然他们能保证每座城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但是百密一疏,会有几条漏网之鱼也很正常。
别说不是!那样显得他像个二愣子!
在吕大将军悲愤的目光中,荀小将军错开视线,“先前和徐州交战时孔融也南下扬州,没有意外的话,袁术应该会在今冬称帝。”
吕布睁大眼睛,“等等?称帝?称什么帝?袁术称帝?”
不是,他们这连诸侯争霸都没进行到高潮,这时候称帝是不是有点没脑子?
荀攸不清楚豫州那边在袁术身边的安排,但是听荀晔的语气也知道袁术称帝肯定有他们的推动,“袁术称帝,然后呢?”
荀晔笑的不怀好意,“青州逃犯逃入扬州,我麾下将士奉州牧之名入扬州讨要,他袁公路会是什么反应?”
荀攸缓缓颔首,“以袁公路的脾性,到他嘴里的好处没有再吐出来的可能。”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他甚至怀疑那些逃走的家伙也是这小子特意安排过去的细作。
“双方交涉的不愉快,接下来不管是直接开战还是屯兵边境都不会引人注目。”荀晔抬眼,“兄长觉得袁术的兵力能撑多久?”
荀攸:……
“攸只想问,若要夺扬州,为何非要等到袁术称帝再夺?”
如果没有记错,之前袁术刺杀陈王时乌程侯就已经点好兵马准备南下,扬州是乌程侯起家的地方,真要打起来袁术占不了上风。
两边明明已经剑拔弩张,但是又莫名其妙的没打起来。
既然还是要打,为何非要等到他称帝之后再打?
荀攸感觉自己问了句废话。
为何非要等到袁术称帝之后再打?自然是要袁术冒天下之大不韪开这个头。
荀攸无声叹气,只当刚才什么都没有问,“现在离入冬还早,会不会耽搁太久?”
吕布听的有点懵,刚才不是说为什么非要等袁术称帝之后再发兵马?怎么还没解密就换话题了?
什么会不会耽误太久?入冬要干什么?
一直待在青州的是他不是荀公达,怎么听着那么不对劲呢?
荀晔敲敲脑袋,“兄长的意思是袁术称帝可能要等到冬天,现在派兵过去变数太多,而等到袁术称帝再派兵又隔的时间太长,而且到那时候想出兵也没必要再找理由。”
虽然袁术称帝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什么时候称帝还是袁术自己说了算,这时候和他起冲突可能会让他一气之下立刻称帝,也可能一气之下只顾得打仗不管称帝。
以他对袁术的了解,前者的可能更大。
吕布不耐烦听这些弯弯绕绕,他只想知道到时候谁去打,“逃出去的那些家伙应该已经在扬州安顿了下来,也可能是被袁术吃了个干净,青州的事情也处理的差不多了,什么时候派兵过去?”
荀攸轻咳两声让俩人回神,“二位,青州的事情并未处理完。”
就算青州的事情处理完,刚打下来的徐州谁去管?
荀晔眨眨眼睛,故作不解,“诶?兄长大老远的过来难道不是为了坐镇徐州?”
荀攸只是笑笑不说话。
荀晔:……
一点面子都不给吗QAQ~
接风宴吃的荀小将军心累不已,吕大将军听的也是心累不已,只有荀攸一个人心满意足的成就达成了。
荀小将军觉得这个苦不能他一个人吃,于是抽空带他们家攸哥去城外验收水利工程,顺便和贾校尉聊聊,带他们家攸哥去北海国查看屯田,顺便和周郎聊聊,带他们家攸哥去……
就在荀小将军带着他们家攸哥熟悉青州试图让过来管着他的兄长大人明白青州一切都好徐州更需要他时,扬州忽然传来消息,袁术大会群臣建号仲氏、祀南北郊、立妻为后、立子为东宫。
而这时候离荀攸到青州才过去不到半个月,准备派去扬州追逃犯的大军也没来得及出发。
他们甚至没商量好到底谁去。
荀晔:???
荀攸:???
青州所有人:???
“失策失策,没想到他和孔融见面能产生那么大的化学反应。”荀晔捂着心口仰天长叹,“我说什么来着,计划就是用来完不成的。”
这下可好,估计连汤都喝不上热乎的,只能眼睁睁看着乌程侯全军出击。
……
幽州蓟县,公孙瓒听到消息也有点懵,“称帝?这袁公路怎么比袁本初还疯?”
袁绍当初也不过是把刘虞推到风口浪尖上,袁术可好,他自个儿上赶着当这个众矢之的。
南边的事情暂时影响不到北边,但是称帝那么大的事情会带来多大的动荡谁都说不准,公孙将军还是赶紧召集谋臣议事,“快把屋里的酒收起来,再烧点艾叶去去味道,务必一点味道都闻不到。”
荀治中特意写信叮嘱过,戏先生一天只能喝一小盅酒,多了就会头痛心慌万病齐发,想让他头脑清醒的干活必须严格控制酒水供应。
他身边能运筹帷幄的谋臣不多,好不容易来了聪明人得好好珍惜。
这是以前不知道戏先生爱酒,鼻子还灵的跟什么似的,且等着,他改明儿就换个没进过酒水的议事厅,一定不会让酒水坏了大事。
第162章 沸浪骇奔鲸
*
袁术的想法时常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是这次猛不丁就建号称帝还真不是他一个人的锅,逃奔九江的孔融也“功不可没”。
各方势力得到消息后都很震惊,袁术身边的谋臣武将同样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阎象等人嗔目切齿, 只恨不能回到孔融进城之前将人赶走,不然就算拼着不要名声也得将人赶的远远的。
他们家主公本就没什么自知之明,孔文举自己举兵耀武与群贤争功失败, 干什么撺掇他们家主公冒天下之大不韪做这种人人得而诛之的事情?
当初董卓擅行废立把持朝政便惹来关东十八路诸侯征讨, 他们家主公这比董卓当年还要过分, 接下来他们要面对的可能不止十八路诸侯。
夭寿啊!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鬼事情?!
议事厅中, 大部分刚被加封的“从龙之臣”脸色都不怎么好, 但也有几个觉得他们家主公地广粮多完全可以将汉室取而代之。
天下已经乱了那么多年, 朝廷龟缩在京城那一亩三分地儿不敢出来,他们家主公四世三公显赫非常,合该顺天应人正位九五。
风水轮流转,这皇位怎么就不能落到他们家主公家?
以韩胤为首的部分人觉得他们家主公完全有资格称帝, 再说了,这事儿又不是第一次提, 之前主公就给他们提过不少次醒儿, 合着在场诸位全都没往心里去啊。
就那个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
他们家主公早就说过他字公路正应其谶,且袁姓出自陈,陈乃大舜之后,以土承火也理所应当。
都说的那么明白了还有什么不懂?他们家主公就是想当皇帝, 就算没有孔融过来撺掇他也还是想当皇帝。
阎象气的手都在颤抖, “昔日周有累世之功, 到文王时三分天下周有其二尚且臣服于殷商,主公家世虽贵却也不似周人显胜, 汉室虽然衰微但天子也不曾暴虐伤民,此事绝不可行。”
他们现在别说三分天下有其二,连三分扬州都没能得其二,汉室也没作孽到天下尽反的程度,这时候称帝不是胡闹吗?
如今的天下已然是群雄相争,但是没有哪个会在现在这个局面放话要称帝。
看看之前自号天子造反的都是什么人?是毫无根基打出旗号就被剿灭的山贼野匪!正经诸侯谁这么干过?
是他们都不想吗?错!他们在等第一个出头的傻子!
“天子不曾暴虐伤民,但朝廷失职惹得民怨沸腾总是真。”刚被封为卫尉的韩胤嗤笑一声,扫了一眼在场的同僚,誓死维护他们家主公的权威,以及他好不容易得来的官职,“主公说了,他意已决,多言者斩。”
杨弘脸色黑沉,拦住想要驳斥韩胤的阎象。
做决定的是他们家主公,韩胤只是个跳梁小丑,主公不在场他们吵的再激烈也没有用。
角落里,默默降低存在感当透明人的田野摸摸脑袋,不知道那孔融是特意过来帮他的还是真的阴差阳错,总之就是局面和他预想的大不相同。
按照他的计划,先潜移默化的让袁术有称帝之意,然后再在合适的时机劝他昭告天下。
此计虽有被拖出去砍头的风险,但是风险也没多大,只要袁术本人觉得他是个忠臣,需要防备的就只有来自真正的忠臣的暗杀。
他都敢孤身一人来到敌人的大本营,还怕小小的暗杀不成?
能活就活不能活就算,反正再差也不会比以前更差了。
万万没想到就在他已经做好舍身成仁的准备时还能从天上掉下来个大聪明帮他拉走了所有的仇恨。
这孔融……当真不是小将军派过来的?
荣升为侍中的田大人满眼茫然,不确定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
孔融和他们小将军是仇敌关系,为小将军所用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可能的话那家伙应该更乐意撺掇袁术攻打徐州给他们小将军添乱。
可是现在,孔融上来就把他的活儿给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