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醉酒花间
荀晔是半路上知道皇甫嵩去世的消息,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接下来凉州肯定得生乱。
他不怕凉州兵打到关中,他怕王允听到凉州兵打到关中的消息后应激发疯要带满朝文武一起死。
那些不用上朝或者不在宫里当差的人可能会幸免于难,他爹既要上朝又要在宫里当值,不管是上朝的时候摔杯为号开杀还是不打招呼就火烧皇宫他爹都逃不过去。
连他爹都逃不过去,小皇帝就更不用说了。
人家南宋陆秀夫背着他们的小皇帝投海算是殉国,他王允也想来个与帝同生共死以殉大汉?
别啊,好歹问问小皇帝本人的意见呢!
皇宫之中,小皇帝久违的找回了当初董卓掌权时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
王司徒的反应太不对劲,太傅私下里已经找他吵了很多次,如今的皇宫戒备森严,也不知道防备的到底是外敌还是宫里的人。
卫尉张喜和执金吾何斌都是王允的人,京城的兵力都掌握在他手里,就算他学董卓废立天子都没人能说什么。
天有日蚀,天子失德,这时候废掉皇帝比董卓当年废掉皇帝更加名正言顺。
更可怕的是,王司徒好像没打算废掉他。
不是,这到底要干什么啊?
小皇帝慌的不行,杨太傅也难得的感觉心神不宁,为了防备王允忽然发难,他甚至直接搬到宫中日夜守卫天子。
宫里的卫兵不可信,安排多少人都不放心。
可惜没法把天子接到宫外,不然他更想让天子到他府上、哦不、到隔壁荀侍郎府上小住。
他府上的护卫只能算是一般,荀侍郎府上的护卫绝对是京城最令人安心的护卫,连皇宫都得屈居第二的那种。
所以王允到底要干什么?关中因为皇甫嵩老将军病逝方寸大乱,他不说派人去稳定关中局势反而把皇宫围的里三圈外三圈,这是要造反吗?
卫尉张喜和执金吾何斌也不知道王允到底要干什么,但是他们能感觉到王司徒的不正常。
谁家权臣在大难临头的时候还不紧不慢?谁家权臣在外敌当前的时候把全家老小都关在家里?谁家权臣在百姓都要闹翻天的时候还平平淡淡的说没事儿?
怎么没事儿?事情已经火烧眉毛了还能教没事儿?
说句不好听的,他们甚至感觉王司徒这些天说话都带着淡淡的死意,和之前那个满脑子都是掌权的王司徒判若两人。
真的要死吗?不再挣扎挣扎了?司徒大人您再考虑考虑呢?
张喜和何斌的关系算不上好,他们两个一个是卫尉一个是执金吾,职能重合必定会有冲突。
但是现在,俩人也没心情管以前那些小冲突了,他们怕王司徒发起疯来拉着他们一起死。
朝廷还没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他们更没到走投无路的境地,司徒大人何至于此啊?
小皇帝也想问,出现亡国凶兆最该慌的应该是他,怎么王司徒的反应比他还大?何至于此啊?
于是荀小将军混进皇宫后看到的就是个宛如霜打的小白花的小皇帝。
四目相对,然后就是爆哭。
当然,哭的是皇帝不是将军。
“小将军,你怎么才来啊~~~”
荀晔连忙躲到杨彪身后,“臣救驾来迟,还望陛下赎罪。”
嘴上说着救驾来迟,心里说的却是他已经尽全力的赶路,再快就只能超越人体极限让阿飘陛下带着他飞过来了。
从寿春到洛阳,他日夜兼程只用了两天。
跑的踏雪乌骓都不搭理他了。
不是累的,而是急行军一人四马,他把最喜欢的四个老婆都带出来了。
没办法,不赶时间的时候可以让马儿休息好再跑,这次赶时间实在不能独宠。
还好还好,还好赶在了王司徒发癫之前到了,天知道他感觉他再晚一天看到的都可能是皇宫的废墟。
小皇帝忍了好些天终于敢放声大哭,哭的严厉的杨太傅都舍不得再苛责他。
他们家陛下命途多舛,不能再把整个大汉都压在他肩膀上,这对他不公平。
杨太傅叹了口气,示意荀晔和他说说外面的情况。
这些天皇宫进出困难,他甚至不知道城里变成了什么样子。
小皇帝泪眼婆娑,听到他们家太傅的话后吸吸鼻子止住哭声,“小将军,外面是什么样子?城门没关吧?”
皇宫戒备森严,百姓不敢靠近自然也不在意皇宫能不能进出,但是城门每天都有大量百姓进进出出,一旦城门到点不开全城的百姓都要陷入恐慌。
荀晔看看眼前的一老一少,回道,“城门没关,只是盘查的更加严格,不过出城的百姓非常多,现在的京城已经不安稳了。”
他来的急,进京后确定他爹的安危后就进宫了,不出意外的话王允很快会知道他已经到了京城。
王司徒最近的精神状态太不稳定,稳妥起见陛下和太傅得和他出宫。
颍川那边已经准备好随时接应京城,但是大军不能离京城太近,他只带了一队亲兵,之后和王允交涉可能会有伤亡,陛下和太傅还是避开为好。
京城太乱,还是颍川更安全。
小皇帝擦擦眼泪,起身跑去床榻上抱出一个小、额、一个大包裹,“小将军,朕已经准备好了,只等将军带朕和太傅离开。”
荀晔愣了一下,转身看向旁边的杨彪,“太傅?”
杨太傅沉默。
小皇帝拍拍他的大包裹,“太傅的包裹也在这里,朕都准备好了。”
他年纪小力气却不小,不能让太傅扛行李。
荀晔:……
怎么说呢,离谱中透着一丝丝的合理,是他们小陛下能干出来的事情。
“陛下莫急,臣刚到京城还没来得及安排,请陛下再等半日。”
小皇帝眼巴巴的看过去,“没关系,朕不着急。”
荀晔:……
陛下,您这真的不像不着急。
场面诡异的没眼看,杨彪按按眉心,让他们家陛下矜持一点,然后询问荀晔接下来要如何安排。
虽然只来了一个臭小子,但是看到臭小子的那一刻是真的很安心。
所以荀仲豫一点都不担心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动乱,荀氏一直盯着京城的局势,以他们的行事风格肯定会把动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没想到有朝一日朝廷还得沾百姓的光。
荀晔瞥了眼殿门,他进来这么长时间外面也没什么动静,看守皇宫的卫兵并没有预料中的多,“我稍后去找司徒大人谈一谈,太傅放心,太阳落山之前一定会有人来接您和陛下出宫。”
进城时城门守兵知道他的身份后立刻请来了执金吾何斌,看何大人出现的速度就知道这是一直在等他。
如果不是掌管京城兵权的执金吾和卫尉主动配合,他也不会明目张胆的进宫。
癫人只是少数,京城还是正常人多。
他待会儿去找王允面谈,不管谈成什么样,天子都要随他离开。
第170章 骂死王允牛
*
事到如今, 不和王允谈谈实在说不过去。
但是以王允现在的精神状态,荀晔也不敢什么准备都不做直接莽上去。
老东西连天子的人身自由都敢限制,万一拉着他同归于尽怎么办?
他还年轻, 还有大好的青壮年没有享受,休想让他任务失败当犁地的老黄牛。
于是乎,荀牛牛把深入敌后探查敌情的重任交给来无影去无踪的阿飘陛下, 等一切都安排妥当了才一副不在意生死的壮烈形象出现在京城朝臣面前。
里子他要, 面子他也要, 鱼与熊掌可兼得, 他就是这么贪心的小男孩。
始皇陛下:……
总之就是, 在某人隐秘又刻意的宣传之下, 全京城都知道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荀小将军挺身而出赶回京城救全城于水火之中。
不对,是拯救整个司隶。
也就是他们不敢去直面疯疯癫癫的王司徒,不然他们真的很想去问问:这还没到十死无生的地步,他要死要活给谁看?
现在朝廷面对的难题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连下了两个多月都没有停的雨,还有就是随时可能、不对、应该是已经打到关中的西凉乱军。
首先, 大雨引发的洪涝。京城那么多官, 司隶那么多官,他们以前经历的水旱蝗疫少吗?何况赈灾的时候有周边各州的帮忙,人家都看在百姓的面子上没有趁火打劫他们先自暴自弃了真的好吗?
其次,西凉乱军。别的不说,他们就问一句, 司徒大人是真的不知道荀氏如今有多少兵力吗?不能因为他看荀氏不顺眼就当荀氏全族都不存在。
最后, 自暴自弃也要有个限度, 能不能让底下的官做好分内之事再自暴自弃,京城乱起来真的很要命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天狗食日怎么了?出现亡国的凶兆怎么了?大汉这不是还没亡吗?
谁爱殉国谁殉国, 反正他们不殉。
就算没有天狗食日这种深入人心的亡国凶兆,大汉也是肉眼可见的要亡。
朝廷是什么情况他们这些朝臣最清楚,还需要天狗把太阳吃掉才能看清现实吗?完全不需要。
王司徒也不是没见过大场面的人,怎么一下子心气儿全没了?
日蚀之后人心惶惶,有人自暴自弃也有人不肯放弃,奈何王司徒不理政务朝中乱成一团,就算想正常抗洪救灾也进行不下去。
赈灾需要钱粮需要人力,所有的调动都需要往上打申请,主政的大臣不管不问,底下人也都慌里慌张,最后就是没人能做主也没人敢做主。
天狗食日至今已有大半个月,除了少数几位敢担责任的官员还在继续赈灾,司隶大部分官署都瘫痪了下来。
一部分是和王司徒一样觉得前路无光躺平等死,但是更多的还是想赈灾又下不了决心,不管不问良心又过不去,只能一天天的挣扎苦等。
连官府都变成这个鬼样子,民间只会更乱,现在外头到处都是拖家带口逃离司隶的百姓,四面八方朝哪儿去的都有,反正不能留在司隶等死。
司隶的官员:QAQ~
要么死要么活,别让他们再这么半死不活的折腾了,正常人真的受不住这个良心的谴责。
荀小将军快管管呜呜呜呜呜呜。
万众瞩目之下,脚踏七彩祥云前来救急的荀小将军连休息的功夫都没有,当天下午便带上亲兵勇闯司徒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