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醉酒花间
迁都不是小事, 即便今日不是朔望朝参,董卓还是将所有有资格上朝的官员都召至皇宫。
有资格上朝的官员很多,但能进殿的只有三公九卿和食俸二千石以上的官员, 其他官员都在殿外候着。
南宫焚毁之后天子移居北宫, 百官上朝的地方也从南宫嘉德殿变成北宫崇德殿。
破晓时分, 天色尚未大亮, 身着朝服的当朝重臣已在殿中等候, 殿外也满满当当都是人, 只等董卓亲口宣布迁都长安。
光武定都洛阳一百六十余载,吏民商贾各得其所,关东讨董联军是怎么回事大家心知肚明,完全没有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迁都的必要。
昔盘庚五迁, 殷民胥怨,故作《盘庚》三篇以晓天下之民。迫于天灾无奈迁都百姓尚且不愿, 因为董相国的私心迁更会导致民怨沸腾。
天下正乱, 百姓惶惶,贸然迁都对朝廷百害而无一利,董相国不要欺朝廷太甚。
迁都的提议出来后反对的声音很大,然而董卓的拳头也很大。
因为反对迁都而丢官丢命的官员太多,现在就算群臣依旧都不赞同迁都也都不敢再说什么。开口要么丢官要么丢命, 董卓不会因为他们的反对改变主意, 死也是白死那还是苟活着吧。
天子刘协面南而坐, 暮气沉沉神情木然,看上去完全不像不到十岁的孩子。
陈留王刘协机智聪颖敢说敢言, 董卓以此为由将他推上皇位,陈留王刘协变成天子刘协,那个小小年纪便临危不乱的刘协便彻底消失了。
荀爽看了眼沉默不言的小皇帝,无声叹气。
董卓残暴弑杀,崇德殿的柱子不知道沾了多少忠臣热血,整个皇宫都仿佛带着洗不去的血腥味。
天子继位后几乎每天都能亲眼看到董卓残害忠良,如今连曾经贵为天子的弘农王也被毒杀,他整日担惊受怕如何能像以前一样?
造孽啊。
司徒兼尚书令王允眉头紧皱,“卯时已到,袁太傅怎的还未出现?”
不只太傅袁隗,太仆袁基也不见踪影。
有资格进殿议事的朝臣只有他们几个,少一个人都很明显,今天却一下子少了两个,难道袁氏又在瞒着他们搞幺蛾子?
“许是路上耽搁了。”荀爽温声回道,时不时抬眼往外看,只低头时方泄露出一丝焦急。
不光袁隗袁基不见踪影,董卓也没来。
虽然董相国上朝向来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从来不管时辰早晚,而且还提前透了口风说今日早朝宣布迁都事宜,但是在见到人之前还是会感到焦躁。
或者说,只有亲眼看到董卓伏诛,他才能彻底安心。
有资格进殿的官员不多,他不是董卓不能贸然带人进殿,侄孙只能以吕布下属的身份和吕布一同进宫。
吕奉先充任董卓的随身护卫,董卓不到他们自然也到不了。
偏偏是这个时候。
王允捏捏拳头,忍住出去查看情况的冲动耐着性子继续等。
董卓进京后废立天子毒杀太后,广植党羽培养亲信,为了站稳脚跟极力拉拢朝臣。
硬着骨头以卵击石只能白白丢掉性命,他和司空荀爽等人只能尽力迎合来换取董卓信任伺机而行。
太傅袁隗和董卓关系复杂,以防万一诛董之事他们从未和袁氏以及袁氏门生提及,但是偏偏这个时候袁隗袁基和董卓一同缺席,难不成……
两位谋划诛董的主谋对视一眼,眼中是如出一辙的揪心。
时间一点点过去,殿中气氛越发压抑,不知过了多久,姗姗来迟的董相国终于出现。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身后还有威风八面的吕奉先随行,所过之处隐隐有血腥味散开,大摇大摆丝毫不将天子群臣放在眼里。
如此场面并不罕见,董卓每次上朝都是这般,每一次都能让满朝文武咬牙切齿。
想鼓起勇气站出来怒斥董贼列数罪状,又怕和曾经站出来的同僚一样被当场拖出去砍头烹杀,最后还是敢怒不敢言。
吕布不着痕迹的朝面容肃穆的荀司空点点头示意计划照常,然后握着锃光瓦亮的方天画戟侍立董卓身后。
中郎将秩比二千石,他本有资格光明正大的站在崇德殿参与朝会,而不是现在这样被所有人都当成董卓老贼的附庸。
耐心点吕奉先,苦日子马上要结束了。
董卓老贼的性命他来了结,殿外候着的老贼亲兵交给他将军府的亲兵,有张文远在殿外守着保证没有一个漏网之鱼。
殿内皆是位高权重之辈,能搞事儿的已经没了,剩下的这些生不出乱,外头的朝臣中倒是有不少老贼拥趸,有明光在也不用担心。
司空大人安心,一切按原计划进行。
吕大将军躁动的舔舔虎牙,已经快要控制不住蠢蠢欲动的方天画戟。
荀爽收到来自吕布的示意悄然松了口气,没事就好,没事就好,真要在事发前夕出差池他们一个都跑不掉。
朝堂上董卓一手遮天,只要董相国到场,人员不齐也不妨碍朝会进行。
天子年幼,朝会早已变成走过场。
董相国懒得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关东逆贼作乱,洛阳危在旦夕,远观关中地广人丰,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更有潼关天险可避逆贼兵锋。诸位且做准备,三日后迁都长安。”
在洛阳干什么都束手束脚,将都城迁到长安谁都别想再忤逆他。
小皇帝握紧双手,恨不得将拿刀将董卓砍成肉酱,可是他人小力弱,就算豁出去性命也无济于事。
迁都。
呵,迁都。
他虽年幼,却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无知幼童。
周平王将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迁都之前政令出自天子之手,迁都之后天子大权旁落皇室威严尽失。
董卓迁都长安什么意思?要直接给大汉江山改姓?
是可忍孰不可忍!
小皇帝咬紧牙关,指甲几乎扎进掌心。
早先他还奢望有不惧董卓淫威的汉室忠臣能力挽狂澜,在经历一次次忠臣殒命之后,现在宁可心怀汉室的大臣低头不语也不愿他们一命归阴。
冷静,稳住,近百年来倚势挟权者如窦宪、邓骘乃至何进无不横死暴亡,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董卓老贼早晚也要遭报应。
天子一言不发,耳边也没有响起讨人厌的反对声,就在董卓觉得大功告成之际,越骑校尉伍孚愤然出列,“光武皇帝营建东都重兴汉室,洛阳乃天之所启神之所安,岂有妄自迁动之理?”
此话一出,小皇帝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儿,生怕这位正气凛然的大臣下一刻就被董卓拖出去烹杀。
出乎意料,董相国没有像往常一样听到反驳就暴跳如雷,反而仰头哈哈大笑,好似听到什么天大的笑话,“来人呐,将东西呈给诸位大人一观。”
殿中众臣不知其所以然,然而紧接着看到卫兵端上来的“东西”,所有人都目眦欲裂脸色煞白,小皇帝甚至仓皇惊叫起来。
一排六七个卫兵每人手中一个托盘,托盘上全都放着血淋淋的人头,为首两个正是一直不曾出面的太傅袁隗和太仆袁基。
贼子尔敢!!!
荀爽差点晕过去,这就是吕奉先说的没事?董卓上朝之前灭了汝南袁氏满门能叫没事?
无脑武夫!
董卓对众臣的反应非常满意,挥挥手让卫兵退下,然后装模作样说道,“我曾派大鸿胪、少府、执金吾等人前去关东诸贼营中劝解,不料绍、术二子执迷不悟竟将我派去之人斩杀。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故诛其叔父隗、长兄基及宗族在京师者五十余口以儆效尤。”
殿中安静的掉一根针都能听见,所有的声音都消失的一干二净。
董相国假惺惺的看向就站在卫兵旁边的伍孚,“伍校尉,不知你家在京师者有几口?”
言下之意,现在杀一个人已经不能让他消气,之后谁再惹他不快就屠戮满门,骨头硬的尽管来试。
伍孚脸色铁青,掩在袖子里的手已经握住偷偷带进来的短刀。
说时迟那时快,司空荀爽老当益壮挡在天子面前,然后转身面对群臣疾首痛心,“贼臣董卓倒行逆施残害忠良,虐流百姓祸加至尊,天子殒命忠臣罹难,罪行累累罄竹难书。今满朝公卿俱在,为免江山倾覆社稷沦丧,当齐心住贼以全臣节!”
年过六旬的老臣金声掷地字字铿锵,参与计划的臣子怒视董贼欲与之拼命,连不明所以的臣子也听的热血满腔,恨以前懦弱踌躇不能和同僚一同赴死。
小皇帝吓傻了,反应过来后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老司空平时最是和善,甚至不曾和王司徒一样和他说什么“老臣拼死保陛下无虞”,先前秘密寻他讨要诛董诏书时他还以为是开玩笑,没想到竟真能在满朝文武面前发难。
问题是,董卓膘肥体壮,身侧还有英武无双的吕布护卫,老司空年迈体衰如何打得过他们啊?
天子看着眼前的乱象眼泪流的更凶,仿佛已经看到荀氏在京族人的头颅也出现在托盘之上。
苍天、苍天待他何其薄也呜呜呜呜呜呜。
不说小皇帝,董卓本人也惊呆了。
他想过今天不会太平,也想过诛袁氏满门后会有袁氏门生和他拼命,但是他怎么也没想到身边说话最好听的司空荀爽会忽然翻脸。
“荀司空莫非今早忘记服药导致神志不清胡言乱语?”
他出行带有精兵护卫,崇德殿外皆是他的心腹,就算这群所谓大汉忠臣齐心协力又能耐他何?垂垂老者和他肉搏?
自找死路也莫过于此。
然而……
“吾儿奉先何在?”/“吕奉先何在?!”
两道声音同时响起,董卓难以置信的瞪大眼睛,“吾儿……”
话音未落,闪着寒光的方天画戟已没入身躯,董相国死不瞑目,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明白为什么迁都在即却忽然变成这样。
不明白也没关系,死人不需要明白。
逆转来的太突然,殿中群臣呆若木鸡,不敢相信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董卓就这么死了。
荀爽只觉脸边一道腥风吹过,要不是挡在天子面前不能露怯必须撑住,只怕已经坐在地上捂着心口缓和情绪。
吕大将军宛如杀神降临挥戟将董卓扎穿,为了确保神仙来了都救不活还多扎几下直接将那具肥胖的身体扎成一摊烂肉。
这一下是为了他自己!这一下是为了并州军!这一下是为了……总之老贼该扎!
荀爽:???
武夫!说词!
老司空要被这不服管教的无脑武将气出好歹,看他戳了一下又一下愣是没有要说话的意思只能亲自开口,“董贼无道,都亭侯吕奉先奉诏诛杀董卓,除贼之功当留青史。”
吕大将军听到这话终于想起来还有台词,于是利落的抽出沾满血迹的方天画戟,煞有其事的跟道,“布奉命讨贼,不敢居功。”
说完,大步流星的冲出殿外通知殿外的张辽和亲兵动手。
小皇帝虚弱的眨眨眼睛,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掐掐胳膊,嘶,疼。
是真的,不是做梦,董卓真的死了,还是被他身边那个助纣为虐的义子所杀。
不不不,吕将军不是助纣为虐,是忍辱负重潜伏在董贼身边伺机行动的大忠臣!
崇德殿染过那么多忠臣的鲜血,今日终于轮到董卓遭报应,皇兄你看到了吗?董卓下去陪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