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门密室 第157章

作者:微笑的猫 标签: 情有独钟 近代现代

淳于扬指着“杨玉梁”这个名字问:“知道他是谁吗?”

唐缈摇头。

淳于扬又指着“张逆”两个字:“这个人总知道了吧?”

唐缈还是摇头。

“张献忠。”淳于扬说,“你如果还问‘张献忠是谁’,我回去之后必定把你吊在床头一顿好打。”

唐缈赶紧说:“啊啊啊我有那么一点儿印象,他是不是那什么什么反抗明末封建腐朽政权的农民起义领袖?”

淳于扬心想:啊,可惜……

他继续:“明末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年号大顺。你说他是农民领袖也对,只是谈不上是什么反抗封建统治的英雄,此人暴虐残忍,杀人如麻,作恶一方,在蜀地人心尽失,几乎把四川人都杀了个精光,所以后来才有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

唐缈惊道:“呀,那真是吊人王八蛋!”

淳于扬说:“不过呢,他到底杀了多少人,有没有立‘七杀碑’,开‘特科’取仕那一年是不是真把来成都参加考试的各府县生员约五千多人都杀了,是否真的屠尽四川导致千百不存一二,这些都该是历史学家研究的事,我不过也是从史书上读到他喜欢屠杀,史书偏偏又是清朝人编写的,难免有丑化的成分,也不知真相到底怎样。你先看这一句话吧。”

他指着“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百千,半数沉底,半数归我府”那一行小字,问:“懂这句话的意思吗?”

唐缈问:“意思是……张献忠的宝贝归我们家了?”

淳于扬点了点头:“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你们唐家守着张献忠船队里的半数金银,你家里真的有黄金。”

“……”唐缈说,“吹牛吧?”

淳于扬指着“杨玉梁”这个名字说:“这个人是明将杨展,在历史上有些名气,史书记载正是他伏击了张献忠。两相印证,吹牛的可能性不大。”

他继续:“隆武二年清兵应该已经打到四川附近,杨展的军队原本就是南明王朝抗清主力,打仗需要军资,他有充分的理由去截留张献忠的不义之财。看样子唐家不但帮助他大败了张献忠,还替他暂时保管着这一笔钱。”

唐缈问:“张献忠哪来这么多钱?抢的吗?”

淳于扬说:“敛财难道还有别的方法?这人转战的地方很多,包括四川、湖北、安徽、陕西等等,巨额的军费开支从哪里来?唯有抢掠。据说他开始抢藩王、官吏、富户,后来随着战事吃紧,所到之处无论皇亲贵胄或平头百姓一律不放过,连妇女头上的银簪子、耳朵上的银耳坏都强行拉下来,可谓贪得无厌了。”

唐缈点头:“所以这人就是臭不要脸,弄了个短命的小王朝作威作福,不但滥杀无辜,还搜刮抢夺人民群众,把好几个省都抄了家了,最后全用来为自己的野心服务,对不对?”

淳于扬点头:“对。李自成、太平天国等等均是一路货色,什么起义不起义、正义不正义的,就算刚开始是为了反抗,到后来说穿了也就是杀人、抢钱、圈地、享乐、掳掠妇女,可怜普罗百姓的血肉之躯,累累尸骨,都给他们做了垫脚石。你们唐家世代居住在四川,必定期盼物阜民丰,平安无事,所以参加阻击祸害川中的张献忠就顺理成章了。”

唐缈点了点头,又问:“我家祖宗把替杨展留的那部分金银财宝藏哪儿去了?”

淳于扬指着后边一页:“你看这里。”

只见也有一行小字,写得极尽简略:展死,埋宝于地。

“杨展死了?”唐缈问。

淳于扬回想说:“我记得杨展也是四川人,他死是因为赴了鸿门宴,死在自己人手里。这不奇怪的,那时候南明永历皇帝偏安一隅,朝政一团浆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所以这笔钱没能还给杨展?”唐缈问。

“嗯。南明小朝廷混乱不堪,内讧不断,唐家既然无法相信杨展以外的任何人,又不可能去投靠清军,只能将这批张献忠的财宝留下来了,一留便是三百年。”淳于扬说。

“你再看这里。”他将家谱翻到咸丰年间,在这段时间内,唐家从蜀中举家迁徙到了瞿塘峡口。

为了节约时间,他直接将记录内容解释给唐缈听:“这段话的意思是,四川流传一首童谣,叫做: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认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说的就是张献忠沉船宝藏。那些船沉在岷江江口段,百多年来江口附近的村民偶尔会捡到被冲上江滩的银锭、铜钱,应该就是来自于沉船。”

唐缈点头:“哦,这是沉了的那一半。”

淳于扬再指着下方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再而后太平天国战争开启,生灵涂炭,山河千里在,烟火一家无,咸丰皇帝命令成都将军裕瑞在四川查访,设法寻找或打捞张献忠沉船宝藏,以充实军费。”

“唐家得到消息,摒弃异族之见,暗中送去了百金试探,没想到裕瑞及其部属视民间疾苦于无物,居然心生贪念,中饱私囊。一面回复皇帝说打捞无果,一面刑讯逼迫唐家信使,让交出所有财宝,否则屠寨灭族。唐家便连夜迁移,携宝至江岸深山中,建造宅院与库房,从此与世隔绝。”

他总结:“说得很清楚了,你们唐家真有价值连城的宝藏。张献忠不论好坏,总是历史上叱咤一时的人物;大西政权尽管短命,也控制过广阔的西南地区,那些金银不但有本身的价值,还有文物价值。”

“……”唐缈瞠目结舌,隔了半天才问,“好事还是……坏事?”

淳于扬苦笑:“好事也是坏事,几百年前就是拿不出、花不得的烫手山芋,如今也一样啊,石井可不就在上面虎视眈眈地等着么?

“宝库……如果有宝库,会在哪儿?”

淳于扬说:“你再看家谱,咸丰年间唐家的人丁已经开始凋零,直系旁系加起来不过几十个人。”

“那又怎么了?”

淳于扬说:“你还记得离离曾经推测宝库在江边附近吗?她的判断应该是正确的。唐家众人带着巨额财宝迁徙,那么这次搬家其一要保密,其二只能走水路,其三他们从长江水路将金银运到此地上岸后,因人力有限很难再往内陆运,只能就地处理,所以沿着江岸找,一定会找到宝库的入口。”

他笑了一下:“这个消息如果让离离知道了,以她的个性,必定会在江边栈道来来回回走几百遍,把悬崖上的每一棵树根、草根都扒开来看的。”

唐缈把家谱摊在桌上,继续翻动。他突发奇想,从后面往前看,结果第一个印入眼帘的名字就是“唐碧映”。

咦?

姥姥居然被写在唐家家谱上!

有些人家的家谱上只写男性,不写女性;有些家谱里为儿媳留一席之地,却未必收录女儿。但姥姥不是买来的丫鬟吗?她成为唐姥姥是因为唐家绝后了,一个人都不剩了,她原本又不姓唐,说穿了就是个守宅的人,看大门的!

非亲非故,非妻非妾,她怎么会进家谱呢?这本家谱是谁编的?什么时候编的?

唐缈立即翻到家谱首页,只见上面一行小字写得清清楚楚:

——唐竹仪增补誊抄于民国三十五年秋

哦,原来是唐大家主!

淳于扬凑过来说:“民国三十五年就是1946年,那时候姥姥还很年轻。”

家谱记载姥姥出生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是贵州人,其育虫,善蛊,无人能及。

上一篇:他怀了我的孩子

下一篇:天神右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