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hiloso
等到李维要开口询问时,他又一次站起身,微微歪着头,在看不到李维双眼的角度吻了下去。
“……”
我只有在和他亲吻的时候才能闭上嘴,不再说蠢话。
——德莱顿花了一晚上时间,意识到了上面这条可悲的现状。
**
“你的形象挥之不去、占据我的脑海~我只想拥有你的爱~我对你的爱超乎想象~啦啦啦啦~想不想留下来~”
清晨,李维小声哼着节奏感强烈的口水歌晃进了卫生间。他唱的是若干年前《滚石》杂志评选出的百大单曲之一,尽管歌词和曲调都很俗,但迷之洗脑,“想不想留下来~你为什么不躺下~永远永远永远永远厮守在一起~”
唱完一段,李维转过头,镜子里的青年双眼亮晶晶的,脸上带着感知到好事将近似的笑容。
真有这么高兴吗?
李维荒腔走板的歌声停顿了一秒。
是的,真有这么高兴。
下一秒,他端正表情,用打着绷带的手举起刷牙杯,仿佛是握着麦克风一般换了首歌唱:“所有人都明白你的美,所有人,但除了你……亲爱的,只有你能照亮我的世界,你轻抚头发的动作让我神魂颠倒,然而在你低头微笑时我却看得出,你不知道你有多漂亮……”
“咔嚓”。
刷完牙洗完脸的李维走出卫生间,给躺在套房的另一张床上思考人生的德莱顿拍了张近景照片。
“你不知道你有多英俊~”这里李维自己修改了歌词,“如果你可以看见我眼中的你,就会了解我为什么会拼了命地喜欢你,我真的不敢相信——你居然不知道你有多英俊!”
“汪汪!”BGM里还有托布的叫声。
李维随着歌声转了一圈,薅起桌上的装饰用假花,抵到德莱顿的鼻子底下,另一只手举着手机又拍了张照,问道:“亲爱的长官,我能将你不露正脸的相片发到ins上留作纪念吗?假如我的朋友问起,我不会告诉他们您是谁。”
BGM暂停,德莱顿在金灿灿的朝阳下仰起头,理智随着李维的靠近飞快消褪,脸上却露出了和昨天轻吻李维时一模一样的、克制中带着情不自禁的微笑。
“随便你。”他不假思索地说。
“谢谢您。”李维放下花,捞起他的手,吻了一下手背,说道,“我去研究待会吃什么。”
德莱顿目不转睛地望着他走到套房的客厅,李维还在唱: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害羞,当我凝视你时,你总是转头避开,除了你以外,所有人都看到了你的美——”
“亲爱的,只有你能照亮我的世界,”
德莱顿下了床,挠一挠托布的脑瓜顶,小声跟着唱了起来,“你轻拂头发的动作让我神魂颠倒,然而在你低头微笑时我却看得出,你不知道你有多漂亮——这就是为什么你如此美丽!”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李维抱着狗从床上爬起来,将头发撩到脑后的一幕。
“你发ins了吗?”
唱完最后一句话的德莱顿抬高声音问。
“发了!”李维回答,“你可以上去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他猜测德莱顿一定调查过他在各个平台上的私人社交账号。
德莱顿调查是调查过,却也不曾了解到详情,只是得到过一句“审查合格”的答案而已。他掏出手机,先下载这个他从未使用过的朋友圈软件,然后注册账号,将昵称修改为简简单单的姓名首字母缩写“W_D”,随后开始在浩如烟海的陌生信息里搜寻李维的账号。
正如许许多多实名上网的联邦人一样,李维的ins昵称是他的大名的拼音:LIWEI。他大概长则半个月、少则三两天会上传几张照片配文或一段短视频,最古早的内容能追溯到大学本科时期——李维发过一张他与几个同学聚会时的合影,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衬衫、毛衣和牛仔裤,在镜头前略显腼腆,和现在对比起来老实得不像话。
德莱顿用新注册的账号给这张照片点了个爱心。
他始终觉得,李维有时对其他人的过度迎合或过度坦率,是防御性低自尊的一种表现形式。换句话说,德莱顿认为李维天生的性格并没有那么活泼外向且浪荡,他为这份讨人喜欢的“成长”付出了很多难言的代价。
因此,大学期间的李维应该是他难得放松下来、展现真实自我的时刻。
德莱顿继续往后翻。毕业后的一年里,李维没有发过一张照片,2023年,也即一年后,李维上传了一张在他上中学时和母亲李秋珊拍的合照,配文是:
“悼念。”
这是什么日子?李维父母的祭日不在这一天吧?
德莱顿仔细看了看照片,记住日期。
再往后,频繁出现的就是打了码的工作现场照——李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犯罪现场清洁工;同朋友们去酒吧喝酒——小梅女士不愧是好闺蜜,每一次都会出现;偶尔去其他娱乐场所,或孤身乘车去公园等自然风景秀丽的地方散步。
总体而言,李维的记录欲和分享欲还蛮强的,难怪他今天早上忽然决定上传德莱顿的照片。
这张照片也是他的ins上最独特的存在。
德莱顿翻了半小时历史记录,没有找到任何一张目标明确的个人人像,似乎比起人类,李维更习惯拍摄风景和动物,哪怕是在与朋友聚餐时,他发的也是酒杯或酒吧环境。
而今早他近距离俯拍德莱顿坐在床头的照片,露出了德莱顿的下颚、身穿浴袍的上半身、和放松地搭在被子上的修长手指。
没有配文,没有提起德莱顿的名字。
但某种蕴藏其中的亲密和暧昧已不言自明。
德莱顿的账号成为了第一个给这张照片点赞的人。
而后他收起手机,走去换衣服、洗漱、喂狗、吃早餐。期间聊了一些无趣的工作。上午,无趣的工作在持续进行,李维扔下他去追踪黑沙,德莱顿坐在酒店大堂的咖啡馆里,拿着平板电脑处理邮件。
他在阅读邮件时拿耳机放了歌。
歌词唱道:“他整天温暖我,对我微笑。我可以对他说‘我爱你’吗?真希望我能确定自己该说些什么。
“我感觉到的是爱吗?如此强烈、如此深刻、如此真实。
“如果失去你,我是否能痊愈?”
“……我感觉到的是爱吗?”
他问自己,我感觉到的是爱吗?
“总归不是诅咒。”
德莱顿合上电脑,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接着之前的聊天内容,在手机屏幕上敲完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点击发送。
“Miss you,too.”
收信人:拉克·李维。
作者有话说:
剧透小剧场:
另一边不知为何拿着李维手机的A3:(看到德莱顿的信息)这是谁???
本章三首爱情小曲(……)一是《can't get you out of my head》二是《What makes you beautiful》三是《could this be love》可配合bgm食用,体会当事人的快乐心情[比心]
第74章 不就是圣妓吗(十)
李维的心情大起大落。
他以前从来不知道,看到一个人明显地喜欢自己是这么快乐的一件事,毕竟收到表白又不稀奇(咦),A3对他说“我爱你”的时候,李维心知诅咒占大头、A3的个人品德占小头,因此什么感觉都没有;
以前也有人宣称爱他的方方面面,假如这份表白是正面且真诚的,他多半会在断定两人不合适后礼貌拒绝,起初年纪尚小时,心中还会有些惊喜、自得和羞涩,后来这些情绪起伏也不见了,就只剩下公式化的应对方式。
他也曾经在冲动的驱使下热烈地追求过几个人——否则一开始欺负他的孩子们根本不会发现他是个同性恋。这些人有好有坏,贯穿了他人生的各个阶段,但无一例外的是,李维或是被拒绝了,或是在对方回应以后、经过短暂的交往、热情迅速冷却。
最后同样是李维主动提出分手。
问题究竟出在哪呢?早年互联网上关于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测试特别火,李维跟风了解了一点,然而他脸皮很厚、很少害羞、没有社交障碍、也从不忽略自身的优点。贴标签失败了以后,他想,他可能只是不够喜欢。
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投入太深的感情,那些由灯红酒绿和热烈的气氛烘托出的爱大抵掺了点真心,可是他从来畏惧一锤子定音的买卖。“爱”是个多么沉重的单词啊!排除掉灵魂深处的虚荣和无聊,这世上哪来的一见钟情?
他们面对他,轻易地说出爱恨,将来漫长的时光又该怎么过下去呢?
不过和毫无道理的恨不同,深厚的爱可以慢慢培养,所以李维不介意仅凭一点肤浅的喜欢同人在一起,甚至为了掩盖自己内心深处的对爱的怀疑,他总是更配合、更迁就,竭尽全力寻找对方身上那份令他悸动过的优点。
他的某一任临时交往对象(交往时间过短,因此不足以被称为前男友)在分手时指责李维,说他喜欢的只是一份华丽的衣裳,而不是披着这件衣裳的人本身。李维恍然大悟,在分手第二天去听这位临时交往对象的哲学课,并买了一堆板砖似的大部头。
和文明人谈恋爱的好处是,即便分手也足够体面。
可是放在德莱顿身上,一切又有所不同了。
他能理智地接受分开,若无其事地继续生活吗?如果是德莱顿脱下李维所爱的衣裳,证明了他完全是另一种人呢?
李维稍微设想了一下,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无法接受德莱顿失去“衣服”。那无异于亲眼目睹宝珠蒙尘、圣徒自甘堕落,李维得亲手将自己心中寄托在德莱顿身上的一部分挖出来,才能痛苦地承认,时移世易,那件衣服已经不在了。
他爱的依旧是衣服。
但他的爱真的不包括穿衣服的人吗……?
若答案是否定的,在明知道德莱顿收到诅咒影响的情况下,他干嘛要高兴得又唱又跳?难道他只是愿意看到一个冷漠傲慢的人为他低头——那么德莱顿和A3有什么区别?
李维不知道答案。
他不知道的还有,他本来从不期待别人对他说“爱”,太过简单乏味的爱让他难以自控地生出轻蔑,就像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听到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死亡。
但假如是威廉·德莱顿一直也不说,且心中去掉诅咒后、就不存在哪怕一丁点值得炫耀的爱了呢?
李维不确定他能忍受多久。
……
前往工作地点的路上,李维差点在脑内编写完一本《论爱情》。他的心情不像早上那样高兴到反常了,一半在为黑沙烦恼,另一半在怀疑德莱顿清醒后会不会讨厌他——毕竟理智的人通常会厌恶令自己失控的东西。
但是。李维心想。这又不是他的错!
是德莱顿自己要来的,而且来之前又不是不了解诅咒的存在!
公正的人不会因此迁怒李维,然而李维恰恰希望对方受到感情支配变得不公正。“爱”果然是一样矛盾的事物,他怎么能一边要求一个人走出既定的程序,一边却奢求他不犯任何错误?
很好,《论爱情》有了新的一卷。
李维用力拍拍额头,恳求他的脑子干点正事。
不过他的大脑有着不同的想法,大脑说:
“我只是想偷个懒。你发现没有,烦恼爱情要比烦恼现实轻松得多,因为爱情与生活不兼容,你思考爱情就能逃避生活,在爱情面前,当你难过时,你有正当的理由自怨自艾、借酒消愁、像个精神病人一样发疯,当你快乐时,你同样可以发疯,旁人永远会理解你、支持你,这比需要理性的工作强多了。”
所以它不肯去处理更复杂的内容。
“问题是我还在工作!!”李维冲他的脑子大吼,“你难道要我在工作时发疯吗?”
“……”
为什么不呢?
于是李维戴着头盔、护目镜和军用面罩,穿着装满弹匣的战术背心,犹如龙卷风般狂暴而情绪不定地在安全局给出的一众情报线人间掠过,每当被他一顿胖揍的受害者指责他为何不按套路行事时,李维视情况用被变声器改变过的冷冰冰的声线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