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是国之大事 第75章

作者:宣蓝田 标签: 近代现代

  这千叟宴晏回没出席过几次,最近的一回是大前年来的,席上不少老人都激动落泪,更有一些老者是从别的地方千里迢迢赶到京城来的,有幸能一睹天子真容都激动得不得了,甚至还有两个给笑得背过气去了,直接抬到了太医院。

  打那以后晏回就不敢再来了,只交由朝臣赐酒。

  这会儿晏回带着唐宛宛走到前面几桌,唐宛宛凝目四下望了望,在第一排就看见了唐家老太爷坐的席位,忙带着晏回往那桌走。

  两人到了地方刚落座,还没跟唐老太爷说上话,便见同桌的老人吹胡子瞪眼:“年轻娃娃们来蹭什么吃喝,没规矩!跟我们一群老叟同坐一桌也不怕折了福气?”

  这个年纪的老头儿耳朵背,很多时候都意识不到自己的说话声音有多大,他这么一声,周围好几桌人都听到了,纷纷扭过头来。

  唐宛宛身上穿的是太监服,而晏回穿的是一身玄色常服,衣上绣有暗龙纹,前襟与袖口之上都是滚着赤边的。若是宫里的人,一看这身衣裳上头的暗龙纹就清楚这是陛下了。

  可这会儿同桌坐着的都是老头老太太,又明知陛下不会来,谁会贴到他身上仔细瞅瞅衣服上头绣的是什么暗纹?一看他俩是年轻人,其中还有一个小太监,除了来蹭吃喝再不作他想。

  听到这么一声“蹭吃喝”,远远跟在后头的侍卫差点给跪下。待要上前将几人驱离之时,又看到陛下做了个手势,只好停下动作。

  唐宛宛脸皮薄得很,飞快地涨红了脸,忙唤了一声“太爷爷”。

  她这么一叫,一桌老头都怔住了,左看右看问:“这是谁家重孙?”

  其实这桌坐着的都是唐家老太爷的几个兄弟,都已年过八十,几人模样还有许多相像之处,唐宛宛见过一回半回还有些印象,老头们却认不出她来。

  唐家老太爷从袖兜里摸出老花镜仔细将人瞅了瞅,待看清了人立马“哎唷”叫了一声。看到唐宛宛这身打扮,心知她是不想暴露身份,话到嘴边硬生生改成了:“你怎么过来啦?”

  他再瞧宛宛旁边坐着的年轻人,虽然从没有见过,可一眼便看出气度不凡。唐老太爷心思一动猜出了来人身份,再想想方才兄弟说的那话,额头直冒冷汗。

  唐宛宛笑眯眯:“没事,我就是过来跟您打个招呼,这就要走了,还有别的事做呢!”

  唐家老太爷生怕兄弟们多说多错,忙说:“好孩子,快走吧。”

  等到牵着晏回走开了,唐宛宛放慢了脚步,竖着耳朵听身后的人说话,还听到后边几个老头说:“哎呀老四,这是你哪个重孙啊?”

  “咋把重孙送宫里当太监去啦?造孽呀!”

  “咱再穷也不能把娃往宫里送啊,这么一大小伙子,这辈子就毁了呀!”

  唐老太爷听得眼皮儿直跳,他自己清清楚楚的,偏生不能解释,只能耐着性子听兄弟几个教训。看见宛宛跟陛下走远了,总算松一口气。

  唐宛宛都快笑傻了,她是几天前才明白太监是什么意思的。

  年底的时候有那么一晚,唐宛宛睡到半夜的时候被晏回弄醒了,那处滚烫抵在她手心磨蹭。唐宛宛睡眼惺忪之际随手一抓,晏回倒抽了一口凉气,咬牙切齿说了句:“你是想一爪子下去让朕做太监么?”

  两人深入交流了两刻钟,唐宛宛就明白了太监是什么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

  千叟宴是真实的,实施于清朝康熙年间。

第54章 初二

  大年初二一大早, 宫里头好些人都注意着长乐宫的动静。

  因为这一日也叫“姑爷节”,若放在民间是出嫁女儿带着姑爷回娘家的日子。可民间的规矩不能往皇家身上套, 何况如今中宫无主, 本不该纠结这事。

  然而最近四个月陛下夜夜宿在长乐宫,竟没有一日去别处的, 言官参的折子被晏回压下来的没有一百, 也有几十。

  陛下独宠贤妃的事还没人拿到台面上来说,一来是因为陛下从不耽误正事, 朝会从没缺过一回;二来是因为唐家规矩,还没有那仗着贤妃娘娘的名声寻衅滋事的。

  三来却是因为陛下登基八年, 后宫之中竟没一人传出过喜讯。朝中但凡是心系社稷的老臣, 这会儿都指着贤妃娘娘的肚子, 心中琢磨着:独宠就独宠吧,能生个皇嗣出来再叨叨别的……若是陛下真不成事,雨露均沾也没半点用处。

  是以私底下参折子的不少, 却没有把陛下独宠贤妃的事拿到朝堂上提。晏回原先想好的说辞都没派上用场,对此十分满意。

  那么这大年初二陛下是否会陪着贤妃娘娘回娘家?宫中起码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听着动静。早上天刚亮就有人报回去了:陛下跟贤妃娘娘用过早膳, 去御花园散步去了——德妃暗暗庆幸。

  半上午长乐宫安安静静,又听闻陛下去了养心殿跟臣子下棋去了,贤妃娘娘一人留在宫里——钟昭仪也放下了心。

  晌午时仍没有动静, 陛下连午膳都没回去长乐宫吃——冯美人笑了足有一刻钟。

  等到用过午饭之后,听闻长乐宫行出了一辆双骑马车,车上只有贤妃娘娘孤零零一人——众嫔妃都暗暗得意:哼,一人回娘家吧, 还指望陛下陪你去,想得倒挺美!

  德妃和钟昭仪这日惯例是不回家的,家中姐妹都是拖家带口回去的,自己回去了虽然能被全家人敬着顺着,却总有些许莫名的难堪梗在心中。

  她们却不知道马车刚行到城东,唐宛宛就换乘了宫门口等着的大黑马车。她窝在晏回怀里打了个呵欠,不满地絮叨:“都说了我自己一人回就行了,陛下偏偏要跟着来,跟做贼似的!”

  “小没良心的。”晏回在她额头上曲指弹了个脑崩儿,不跟她一般计较。简简单单出个宫,他心中思量确实不少。

  宛宛此时还未入主中宫,她这会儿风头正盛,宫里宫外多少双眼睛盯着,什么事做得什么事做不得,晏回必须得拿捏好分寸,不能再撩拨御史和言官脆弱的神经了。

  这日天挺冷的,又是半下午了,走亲访友的都已经到了家,偶尔看到几个路人也都是裹着棉袄匆匆行过。百姓家里的年货备足了,这会儿没什么人买东西,就连路两旁的小贩都瞧不着了。

  到了唐家,只见大门紧锁,静悄悄的无人来迎。唐宛宛回家之前没打招呼,想来家里压根没想到她会带着陛下上门。

  侍卫上前敲敲门,门里一个小厮探出头来,待瞧清了来人立马喜上眉梢:“快去告诉老爷夫人,小姐回来啦!”

  又一次被无视的晏回默默叹了口气,寻思着自己还得再来几回,唐家看门的人才能记下他的脸?

  两个女婿上午就来过了,这会儿家里只接待晏回,倒省了不少事。几个男儿在外头说话,唐夫人又带着宛宛去了自己屋子,娘俩关起门来说悄悄话。

  唐宛宛刚坐下还没喘匀气,就被自家娘亲伸过手来摸了摸肚子。唐夫人小声问她:“有动静没有啊?”

  “娘你怎么见我几回,就问我几回?”唐宛宛无奈极了:“哪有那么快的?”

  因为唐夫人总是发愁啊。如今小两口好得蜜里调油似的,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唐夫人巴不得一辈子都这样。可她不知道太上皇和太后娘娘是怎么想的,总怕宛宛一年半载怀不上,到时候太后做主给陛下往宫里添人,宛宛岂不是要难过?又听说陛下是个大孝子,唐夫人心里更没底了。

  她叫丫鬟都退出房去,这才从枕头底下翻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来,只见书封之上只写着《黄赤之术考究》六字。

  “这是什么呀?”唐宛宛好奇地翻了两页,只见里头画着好些穴位图,什么涌泉穴、膈俞穴、关元穴、天柱穴……唐宛宛什么也认不得。却是一行一行的正楷字,配的穴位图也是简单的墨线勾勒的,看起来是一本十分正经的册子。

  唐夫人白了她一眼:“你看不懂的,回头拿给陛下看,陛下知道该如何的。”

上一篇:神魂颠倒

下一篇:剩者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