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叔叔 第48章

作者:郁华 标签: 近代现代

周宏远怕极了程毓的电话,到最后,甚至连听到手机铃声都觉得心惊胆战。他不再叫程毓叔叔,言语中也诸多支吾,他不想让谁窥探到自己的家庭与秘密,更不愿再遭白眼,而那本就简短的回复,在日复一日地刻意疏远中变得更加生硬而客套。他说,谢谢你,不需要钱;他说,这里的一切都习惯;他说,我过得很好,你也保重;他却再没说过一句晚安。

赵靖却没因此放过他,各种各样的传言甚嚣尘上,可周宏远却知道,赵靖没说错,他与程毓,与自己的小叔叔,本就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他们开始于一场早被设计好的悲情戏,而悲情戏的高潮,是禁忌。

慢慢地,周宏远不再在寝室里接电话,每每看到手机屏幕上闪烁着的叔叔两个字,他总会皱起眉头,拎着手机站在楼梯里。楼梯口一阵阵的向里灌起风,而风如刀片,每一下都割在周宏远的心口。

慢慢地,周宏远便习惯了,他给不了程毓想要的,而程毓亦给不了他渴求的。他们之间,一开始就隔着千山万水,隔着岁月悠长,隔着永远跨不过的一整代人。周宏远早就对这段绝望的感情没有半分希望了,就像场亘日持久的凌迟,到最后,他想要的只不过是个解脱。

后来,周宏远索性开了静音,而那些错过的电话与问候,都成了从心间剜去的负罪感,他只想要一切快点结束。

不到一学期的时间,他们从每天通话,变成隔天,最后又变成一周一次,渐行渐远渐无书,无论是周宏远还是程毓都知道,他们在迅速的失去着彼此,而这个失去,是各种意义上的。

王远是个极有想法的人,在人人都想进投行、券商、咨询公司的经济学院里,唯有王远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在了商务部、财政部、发改委、审计署及人民银行等部委。他曾不止一次对周宏远说,想进这样的部门都要经过严格的政审,光是学习好可不管用,不说祖上三代,至少父母都要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公职人员,那些家里做生意的、私企外企的、打零工的、种地的,想都别想。周宏远自然没接触过审计署与发改委的人,事实上,他连一个公职人员都不认识,就更加无从得知部委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他懒得分辨王远话中的真假,潦草而敷衍的“嗯”了几声。他知道,王远本就不指望他能发表什么意见,毕竟,在王远和尊父母眼中,自己只不过是个“没什么思考和想法的下层人”。

每个周末,经济学院的校友事务部都会请来知名校友进行演讲,有些是各大院校的知名教授学者,有些是各个行业的领头人、佼佼者,还有一些是企业老板,合伙人。

周宏远很爱参加这样的活动,他总能在这些似是而非、或真或假的故事中寻到几丝共鸣,而正是这几丝共鸣,激起他心中无限的斗志。可他不知道,历史从来都是由成功者书写的,而成功者的故事里,更不会只有努力与勤奋,还有得天独厚与苦心钻营。

北大之外的北京,金融系之外的金融世界,在此时的周宏远眼中,尚是个光怪陆离的未知世界,当他看到宣传栏里赫然出现的“高盛”与“DL公司,明星资本美股上市主导人”的字样时,便再也迈不开腿。

哪怕是顶级名校出身,想进高盛这样的投行亦不是件容易事,以此为目标的学生更是不在少数,是以小小一间礼堂座无虚席。

讲台上的男人年轻儒雅,气质温润,三十来岁的样子,头发上打了蜡,精心的梳在后面,周宏远甚至能闻到他身上那股幽香,不知是喷了香水,还是沐浴露与洗发膏的功劳。

讲台上的赵启明自信而干练,举止投足都精英十足,翻过一页页的PPT,展开的,是他绚烂而多彩的人生。

“人人都在说金融业看重出身,但这句话不是绝对的。跟你们不一样,我本科出身不好,不是北大清华的,而是S大数学系的。后来得到机会,来北大读书,再后来,去了摩根大通实习,最后进了高盛。进入高盛不是结局,而是另一段生活的开始,如果我止步不前,就不会有后面主导DL公司上市的事情了……”

赵启明后来说了什么,周宏远已经听不太清楚了,他唯记得,赵启明说,他是S大的。周宏远飞速地在脑海中复盘着赵启明的人生履历,最后,一个声音在心底嘶喊着,05届,赵启明是S大数学系05届的。

周宏远的心“噗通”“噗通”的跳着,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讲台上这个精英只不过是程毓的大学同学而已,或许连话都没说过几句,自己不该这样啊。可另一个声音却在暗处不断叫嚣着,程毓与他是同学啊,明明是一样的起点,短短五六年,却是全然不同的境地。一时间,周宏远觉得很可悲,也很可笑。他死死地咬住自己的嘴唇,任由心中的野兽脱缰。

讲座结束后,不少学生围上去向赵启明提问,周宏远没凑上去,只是等所有人都离开后,轻轻叫了一声,“学长,请问你是S大数学系05届的毕业生么?”

赵启明转过头的瞬间,精致的香水扑面而来,他神色中先是带了几丝疑惑,几秒后,朝周宏远露出一个完美的微笑,“是啊。”

周宏远藏拙般的没提程毓的名字,反而问,“请问你认识李锐么?”

赵启明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似在思索,片刻后做出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啊,李锐,他是我本科时的室友,我们很熟悉。”

周宏远的心像个泥塑的神像,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迅速风干、开裂,列出道深深的缝来,继而一分两三,最后彻底变作齑粉。

作者有话要说:

少年周宏远不断地“泥塑”着程毓的“神像”,而这座泥塑神像随着周宏远自己见识的增加和性格的变化不断开裂,最后彻底崩塌。

第62章

一月的北京,像大多数的北方内陆城市一样,到处是灰蒙蒙的,刺骨而干燥,给这座繁华的城市添了几分寥落而苍凉的色调。

有时候,周宏远觉得自己就像是穿梭于这做城市的钢筋铁骨中,一个失魂的旅人,他的心比隆冬还多了几分荒芜。他爱不上女人,甚至爱不上程毓以外的任何人,他不是没挣扎过,男的、女的,可一次次的实验,只能一次次加深自己的判断,他爱不上别人了。这单方面的爱情发展到最后,周宏远甚至唯有手举程毓照片时,才能痛痛快快地一泻而下。而感官与肢体的刺激后,是他更为深刻的自我唾弃。他知道,自己有罪。或许,周宏远本质里想要摆脱的不是这段感情中的禁忌与罪恶,而是那种囿于命运又逡巡于绝望的无力感。他知道,这一切都是绝望的。他看不到希望,更找不到未来。程毓接受不了他,而他,也放不下。

久而久之,周宏远便麻木了,麻木到底,是一颗越发冷酷的心脏与愈发生硬的敷衍。

周宏远无疑爱着程毓,爱到排斥了这世上所有的其他人,爱到只对他一个人有欲,望,可这爱却包含了数不尽的杂质,有依恋与熟悉,也有轻视与不解,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周宏远是厌恶程毓的。这些夹杂了太多人性的阴暗的杂质,是草坪中冒出的杂草,起初只是星星点点,最后却霸占了整片草坪。

开学以来,周宏远零星收到了几封秦一鸣发来的邮件,有些只贴了照片,有些却松松散散地写了几段中英文掺杂的话,有故事,也有体会。在秦一鸣不定期的邮件里,周宏远穿过了富兰克林大街,领略了一座又一座的历史文化博物馆,看到了费城的自由钟,观摩了哲学会与大教堂……大洋彼岸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是爱丽丝的另一个梦,是周宏远欲壑难平的人生中的另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

在秦一鸣的诱惑与鼓励中,周宏远心思萌动,他太需要一次真正的逃离了,摆脱这绝望的感情,脱离这无望的人生。他压抑了太久,而这压抑的最后,是决绝的脱缰。周宏远几经咨询,一次次地访问着国家留学网,终于在几千条有关公派留学的信息中找到了合适自己的项目。决定了这一切后,期末考试、托福、SAT,难题一个接着一个劈头盖脸地向他砸来。周宏远是实干家,他没被打倒,反而更加应勇。

寒假到了,宿舍里的人一个个的走了,整座楼变得安静而孤单,只有零星几盏灯,在白皑皑的严寒中,孤零零地闪烁着。

程毓打来的电话带着焦急与心疼,怜惜地问周宏远究竟什么时候回家,更劝慰他不要有太大的学习压力,周宏远却只推脱说北大的学生寒假留在学校的很多,自己唯有更努力,才不被人落在后面。这样一来,程毓也不知该说什么了,叔侄俩在电话两边分别沉默着,尴尬而难堪的气氛跨越了北京与J城,在他们之间涌动着,这安静大概有几十秒,又或许足有几分钟,而这漫长的尴尬与难堪后,周宏远听到了程毓的一声叹息,再接着,是一片尖锐的忙音。

这是程毓第一次主动挂断周宏远的电话,周宏远想,程毓大概是愤怒的,又或许,他早就后悔收养自己了吧。

千山万水将他们远远隔开,而两个人的生活与命运,就在这七载春秋的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节点中,分道扬镳。他们都明白,只是却谁都没有刻意点破。

腊月二十七,周宏远带着北京的雪花与疲惫,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恰逢春运,周宏远买不上卧铺,缩在硬座上,整整过了一宿,他知道,这是近乡情怯,更是羞愧难当。他更知道,自己对不起程毓,又或许究其一生,他都无法给予程毓应有的偿还,有时候,他甚至觉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回到家,程毓挺激动的,断然没提那天电话里的矛盾,他接过周宏远的行李箱,为周宏远脱掉羽绒服,挂在玄关处,紧接着,便拉着周宏远的手,说,“手冻得那么凉,快去暖气片那边暖暖。”

周宏远低下头,他不敢看程毓的眼睛,更不敢直面程毓的温柔与坦然。他“嗯”了一声,随后便一言不发的坐在沙发上。

程毓不许他动手,他便安静地看着程毓在家里忙前忙后的身影,这是他肖想了无数年的人,在这温暖的家里,为他洗水果,为他倒水,为他拿零食,然后他坐在自己身边,对自己说,“累不累?要不要去房间休息一会儿?”

周宏远在火车上熬了一整夜,此时坐在沙发上,被暖气一烘,困意便立刻卷了上来,他眼皮酸涩,几乎要睁不开了,点点头,说“好”。

程毓没跟他一起进卧室,周宏远推开门,才发现房间里面的摆设,连同书桌上惯常放的几根笔,都与他离开时别无二致。周宏远眼睛一酸,情绪复杂。他知道程毓有多想他,又有多在乎他。可他却不想继续这样下去了。他还有自己漫长的人生,他还有自己梦想与未来。

周宏远换上程毓洗好收在一边的睡衣,头一沾枕头,便沉沉地睡了过去。程毓在厨房里忙忙活活的,洗菜、择菜、切菜,最后是下锅出盘,虽关了门,声响却一缕缕钻进周宏远耳朵里,说不上多吵,却听得见。周宏远却意外地在这嘈杂中睡得很熟,也很踏实,没有梦,更没有烦闷。

周宏远起床时,已经下午一点多了,程毓坐在餐桌前,拿了本杂志看,周宏远对着程毓的背影,心里酸酸涩涩,最后变成苦,顶得他胃里泛起恶心。程毓听到声响,回过头,瞧周宏远走出来了,便温声问,“吃点东西吧?”随后,没等周宏远回答,便自顾自地把锅里的饭加热,然后娴熟地端出来。

两个人坐在餐桌前,静静地吃着,周宏远没怎么说话,唯有程毓不停地说,“这个好吃,多吃点。”

周宏远在家呆了十天,初七一早,便乘火车回了北京。程毓不舍得他走那么早,却劝不住。他知道,自己的这个侄子向来有主意,决定的事情,哪怕是自己都无法改变。

在这点上,程毓与周宏远有着天壤之别,他们一个感性,总为爱的人改变自己的原则甚至是底线,而另一个却理智,在“自我”与亲人面前寸土不让。

春寒料峭,柳树抽芽,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或许悄无声息,却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人们生活着的世界。周宏远形色匆匆,他有着数不尽的工作与任务,而心中更有着无穷的力量与抱负。

整个半年,周宏远都忙得焦头烂额,繁多的课程,标准量化考试,个人陈述、信息公证,推荐信……但他却从未想过放弃,相反,这复杂而繁琐的工作,让他越挫越勇。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像个孤勇的战士,一个人做着无人理解无人支持的伟岸事业。终于,在暑假的前夕,周宏远接到了纽约大学商学院的offer。

收到offer远不是个结束,从收到offer到真正飞往美国,还有着无数繁琐的工作。周宏远没有疫苗本,学校要求的疫苗都需要补打,而他虽然走得是公派留学的渠道,签证仍需要资金证明,数额虽远小于自费留学,但近十万块钱亦是他拿不出的。他不能找程毓要,便只有到处借,在银行开到资金证明后,再一一归还。他遭受了数不清的白眼与拒绝,可他都一一忍受了,他心里有竿从不来不会出错的秤,所以他知道,自己忍受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程毓打来的电话,周宏远几乎已经不接了,一来他着实忙,忙着考试,忙着办材料,忙着签证,忙着逃离,另一方面,他不知该如何与程毓讲话了,他不想一次又一次的欺骗程毓,却更不敢将实情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