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家实录 第50章

作者:梨花树下梨花酒 标签: 种田 爽文 甜文 古代架空

  但是故意过来占便宜的,那就会觉得这里的生活苦不堪言。身上穿的衣服虽然整洁,布料却算不上特别柔软。吃的食物烧得很烂,味道也很淡。他们呆了两天就受不了了,刚好家里的后生给他们一个台阶下,很快就从慈善堂里搬了出来。

  对于隶属于京城的村户人家来说,慈善堂算是个好去处,能吃饱,能穿暖,比在家里享福。可就算如此,大多数老人还是愿意在自己家里住着,因为天伦之乐比一切身外之物都要让人觉得满足。

  不过也有许多不愿意孝敬老人的后生,将自家爹娘送到慈善堂去。老人们也会帮忙隐瞒,毕竟是自己的后代,哪怕对自己非常过分,也会原谅他们。

  慈善堂对于这类老人,当然也不会说不养,可是毕竟不是真的孤寡老人,所以一旦查到这些老人的亲子还在,就会找衙役上门讨要赡养费。一个月五百文钱,不给就从交的赋税里扣,不补交就算没交齐赋税,要去服徭役。

  久而久之,就没有老人被赶到慈善堂去了。京城范围内倒是没出过虐待老人的丑事,所以沈黎不担心将这些老人家送回家会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

  孤儿院的孩子们,也得做工。女孩子们编织一些毛线制品,男孩子做肥皂,做香皂。每个月还有三十文月钱。不管男主女孩,都要学本事,算术认字样样都得学。学得好还有奖励,不过奖励不算多,就是个荣誉。

  这些孩子没想要这么多,顶多希望有个安稳的住所,温暖的床。他们每天睁开眼睛,看到干净整洁的孤儿院宿舍,都觉得以前挨过的打,受过的饿,仿佛是一场梦一样。噩梦醒了,就能吃到孤儿院和善的婆婆们给他们做的甜饼。他们一些人,曾经在雨夜中相拥而眠,中途会因为发烧死去几个小伙伴,但是连伤感都成为一种奢侈,一年一年如同畜牲一样活着。

  不过也许是苦日子到头了,他们来到孤儿院。虽然这名字不好听,可是他们的的确确是孤儿,反而产生一种异样的归属感。

  沈黎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不关心功德,不关心别人是否觉得自己沽名钓誉。他看到了结果,这是最重要的。

  得之自己的工作地点改成了工部,沈黎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但是没想到自己变成了工部侍郎,官位升了一阶,这倒是出乎他所料了。不过太傅本身是二品,所以他到底是五品上阶,还是从二品官,他也是糊涂的。

  不过大家面对沈黎的时候,根本不会关注他的官阶,而是发自内心的恐惧。

  就是这个人,一手“安排”了所有新任官员,靠着那一手出神入化的出题技巧,和各种刁钻的考法,将大家吓得瑟瑟发抖。恨不得叫他一声:“爹!求你在工部发光发热,不要再掺和吏部考核官员的事情了!”

  不过这些人天真的以为沈黎不在吏部就没办法干涉到官员考试那可真是太单纯了。

  只要书坊还开着,只要沈黎没有被套麻袋,那些题目还是会源源不断出现的……

  沈黎一到工部办公的地方,就发现自己的同僚们一个个热情地不行,比当初在吏部仿佛还要受人欢迎些。

  “我们工部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乃是颜家的嫡孙颜星汉在任;侍郎一人,正四品下,就是您,掌山泽、屯田、工匠、诸司公廨纸笔墨之事。部下有四:一是工部,二是屯田,三是虞部,四是水部。

  工部、屯田、虞部、水部郎中各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各一人,从六品上。

  工部郎中、员外郎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咸经度之。屯田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屯田之政令。虞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虞衡、山泽之事,而辨其时禁。水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工部主事三人,屯田主事二人,虞部主事二人,水部主事二人,从九品上。这些人常年都在外奔波,大人或许很少见到。”

  “大人,我是工部郎中章维,今日特地来跟您介绍我们工部的职责任务所在。不过大人在吏部或许已经有所耳闻了。”

  沈黎想,岂止啊,出卷子的时候确实都记住了。

  不过这位郎中既然愿意跟他讲讲,他也愿意听着,毕竟同僚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培养的。互相通知不知道的事情,互相辱骂上官(不是)。

  “大人,您打算做什么?”

  沈黎道:“做一个神奇的东西,叫做水泥。”

  水泥在现代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像建造的桥梁、房屋、道路等都有水泥的功劳。那水泥是怎么做成的呢?

  水泥由石灰石、粘土、铁矿粉按比例磨细混合,这时候的混合物叫生料。然后进行煅烧,一般温度在1450度左右,煅烧后的产物叫熟料。然后将熟料和石膏一起磨细,按比例混合,才称之为水泥。不过古代条件不足,大约做出来的东西也许会差许多。因为这个温度,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只能勉强做出来半成品,不过沈黎觉得,差不多能用就行,毕竟古代对路的要求不需要这样高。

  作者有话要说:  赶上了!

  水泥内容,工部职责来自百度。

  感谢在2020-04-21 23:56:24~2020-04-22 23:58:2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俞夏未满、41098827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昕寧、小月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4章

  “工部最近在干什么?一阵风吹过来, 那边都扬了老大的沙尘过来。”

  户部侍郎道:“尚书大人有所不知,沈黎被调动到户部之后, 开始做一种叫‘水泥’的东西, 据说有大用。”

  户部尚书郭道玉心说,大约又是与农事有关的东西, 他们户部这些年税收收入相当不错,跟沈黎可脱不开关系。

  他大方道:“若是工部来人要银两,那就记录在册, 然后给钱吧,只要别超过预算, 有多少给多少。”这可是个大才, 不可得罪。

  “是。”

  户部侍郎原以为沈大人会要很多钱, 结果通共才要了一百贯, 跟工部以前动不动就要上几千贯铜钱修水利的架势真的不一样。户部侍郎觉得自己大概已经扭转了对于工部的观念, 不至于见到工部就心里抽抽了, 甚至大方地多给了几十贯钱。

  沈黎在火房烧制了半天,脸都烧红了, 温度还是不够。烧制的水泥, 看起来还算将就,其实一旦铺成水泥路, 遇到太阳曝晒, 估计会裂开,到时候一样不能算作是好路。

  要做水泥,就得做水泥窑, 这种水泥窑的温度勉强可以到一千多度,再多就没有了。如今沈黎也没找到煤矿,若是找到露天煤矿,倒是可以利用一下,搞个高温煅烧,这样打铁也不会如此费力了。

  不过要让沈黎发明黑火药炸山,那不可能。首先,黑火药本身确实没这么问题,但是好战分子得到了,恐怕大昭这边的战斗狂连欧洲都想占过来,更不用说周边小国。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不能考验人性。

  再者,挖煤矿不是一件安全的事情,连现代的煤矿洞还总是出问题,就更不用说没什么防护措施的古代了。最后,这是封建社会,人命大多还不如贵族的一张皮草值钱,一旦让掌权者知道煤矿的利润,拐卖人口,逼良民为契奴的事情一定不会少。

  然而露天煤矿真的可遇不可求,没有煤炭,那沈黎只能用窑洞凑活一下。沈黎苦思冥想,只好再改良一下现在的烧制瓷器的窑洞,再加上木炭和风箱,终于将温度调控到约莫可以放一支铁剑也能让它融化的温度,盲测大约最高可有一千五百多度。

  工部的人看了,大吃一惊,立马上报给工部尚书。工部的匠人,有的会冶铁,有的会烧瓷,大多数人都掌握一手烧窑烧炉的好本事。但是他们本事再高,也没法做出质量这样好的窑洞。

  “大人,您是怎么做到的?”

  沈黎将图纸拿了出来,他还准备整理几份其他用途的窑洞的图纸。本来沈黎对这方面也没什么了解,不过是现代有幸和朋友一起参观窑洞的时候,多看了几眼科普的宣传册。里面有砖窑,水泥窑,烧瓷器的窑洞的专业介绍。结构还有使用方法都解释地非常清楚。沈黎现在回想起来,只能想起其中几种,毕竟当时没那么多时间看完。

  “这,这烧出来的是灰白色粉末,看着跟草木灰差不多。”

  “这就是水泥?看着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

  “大人,这就是您说的神物?难道是用来施肥的?”还能有比这东西更像草木灰的吗?

  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沈黎将新做出的水泥和水混合在一起,再掺和一定量的沙子。

  沈黎使劲地搅拌,水泥颜色从浅一点盗文灰色变成了深灰色,看着跟浆糊差不多,粘性比较大。

  沈黎摸了一点点放在手指尖,捻了捻,满意道:“这就是水泥砂浆了,可以用来砌墙。”

  说着,他将早就准备好的青砖拿了出来,用批灰刀将青砖朝上的一面涂上水泥砂,用梅花丁砌法就这样砌好了一面低矮的青砖墙。

  众人面露惊奇,“没想到此物还能做粘合砖块的东西用,真是好物。”

  沈黎一笑,这才哪到哪呢?做水泥出来,建房只是顺带的,最主要还是修路。

  五年内,长安通往任何一个府城的路若是都能做出来,大昭将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沈黎砌完了墙,也不管这些过来凑人闹的人,旁人想看就看,想摸着试一试就上去摸。

  等差不多到了下午,墙体差不多干透了。章维还惦记着这面墙,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在一旁守着。作为工部郎中,本身就和那些能够建造城池的工匠接触比较多,很快就意识到沈黎做出来的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一旦水泥出现,水坝,城墙,路面,都会应用到这个材料。

  而且,目前看来,水泥的造价不高,比目前用的所有材料都合算。

  章维稀罕地看着这面墙,时不时用身体撞击一下,墙体依然坚硬无比。

  因为混入的石子份量不对,沈黎尝试了许多次才将一条硬度和质量都非常合适的水泥地做出来,总长不过百米,底面平整,如同平整的石面一样!

  “此物铺在地面,居然还能这样平整。”章维看到这条漂亮的路,激动地手都在抖动。

  “像一整块的青石。”

  “这下自行车和三轮车又得卖得更好了。”

  谁都知道沈黎的自行车三轮车在各个府城还有富贵之乡卖得极好,因为越富足的地方,路面越平整,百姓手里的余钱越多。如果水泥地铺到每家每户的门口,那么沈黎的那些自行车三轮车,可以卖得更多……

  刹那间,所有人都将仇富的目光投向沈黎。

  沈黎淡定道:“是啊,但是就算没有卖得更好,我也比在座的各位有钱。”

  这是真的,大家没法反驳。就算是世家子弟,私房都是有数的。除非家里有人在盐司为官,否则论家底,沈黎不会比工部任何人差。

  想想沈黎家乡的几个大厂,还有在燕回县的几个大厂,以及陛下设立的版权律法,让他通过卖商用版权赚的一大笔银子,都叫他们这些世家子眼红……

  不算沈黎的田产,单独拿出一个厂,都够赚一般人几辈子的花用了。

  现在又出了个水泥……

  “这水泥的版权……”

  沈黎笑道:“明面上是我的,但是私底下,七分归国库,一分归工部研发经费,剩下两分,才是我的。”这是说,凡水泥赚得的银钱,得利后的分成,都这样分。当然了,若是没有利甚至是倒贴钱,风险也得这样承担。只是陛下需要多出点血,将工部那部分承担下来。

  七分归国库,表面上收益是归国库,其实还是归到了皇帝的私库。宣帝听户部尚书在他耳边算的一笔帐,简直要将沈黎当成招财童子对待,不,不是招财童子,而是专门造钱的神仙。

  但是户部尚书道:“沈黎此人,多智近妖,水泥一物继出,路面不可能不修缮,沈黎让利,也是在提醒陛下您出钱修路。”

  宣帝想了想如今国库的余钱,觉得修路的钱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他毕竟不是冤大头,只打算修建京城范围的路面。

  至于其他地方,他就算掏空国库,也修不完的。

  户部尚书担忧地将自己的小钱袋子捂好,他是真怕工部一言不合闯入户部抢钱。修路,这是几百贯能解决的事情吗?

  沈黎知道修路得讲究基本法,虽然有些地方非常贫困,非常需要修路,那也不能先修那些地方。首先修路得循序渐进,而且,无视经济效益高低随意选地方修路,害处也大,造成成本投入后,获得的效果很淡,对于修路的积极性培养不利。

  大多数人都是无利不起早,没让大多数人意识到修路的好处,水泥地不可能普及。

  荣王殿下屁颠屁颠跑过来,一脸肉疼地将自己的一个金扑满拿出来,对沈黎道:“太傅听说你要钱修路,被户部尚书赶出来了,我没有很多钱,我的钱都在母妃那里,这是我偷偷攒下来的,这下都给你了。”

  沈黎摸摸荣王的头,一脸欣慰道:“为何要给太傅银钱?”

  荣王不假思索道:“我父皇说,您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大昭,我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帮您,就拿钱出来,给您凑个数。这个够修路吗?”

  沈黎又问道:“真的只是为了给太傅凑钱,而没有别的原因了吗?”

  荣王小脸红扑扑的,他不好意思道:“太傅,我去你庄子的时候,屁股被颠得好疼……”

  沈黎一脸无语,只听这欠揍的小胖子补充道:“连本殿下我坐在轿子里都觉得路不好,那穿着破草鞋走路的行人更是这样觉得,所以修路是好事。”

  沈黎问道:“殿下觉得,是平坦地路好走对吗?”

  荣王点点头。

  “若是农人运送一堆果蔬,在当地卖不掉,如何才能不让果蔬换成银钱?”

  “自然是卖到别的地方去。”荣王很快答道。

  “那若是路面颠簸,马车运送果蔬去别的地方,果蔬也会烂掉。而且,路面不平坦,去一处地方的时间也很长,运送成本非常高。”

  荣王点点头,“所以修路可以加快运输。母妃要想吃南边的荔枝,如果路好,就可以不走水路,这样会快些。”

  “殿下聪慧,就是这个道理。大昭要想富,交通必须发达起来。使得物流畅通无阻。要让许多本地产品,流通出去;也得让外界产品流进来,形成商品流通渠道。”

  “商业越发达,大家手里的钱就会越多。”

  荣王道:“可是京城商贩颇多,我出宫逛一逛,兜里就没钱了,而我手里的钱没有增多。大臣们说,经商的商人都是与民争富的人。”

  沈黎摇头道:“商业事关商品的流通,大家用钱获得自己想要的事物,首先需要赚钱。而且,近年来大昭的国库收入,有五分之一都来自商业税收。重视商品的流通,能让国库越来越丰盈。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就业问题。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种地和读书,因此许多百姓靠着手艺过活,如果有一门手艺可以制造商品,商品卖出去,他就能获得银钱。在这个商品生产和卖出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很多活计,这些活计需要人做,做这些活计的人就能获得报酬。”

  荣王补充道:“我懂了,赚了钱,百姓又能买东西,朝廷收税,商人赚钱,就形成了一个圈。”

  沈黎满意地点点头,十二殿下虽然看起来憨憨的,其实性情和智商,都是一等一的好。难怪宣帝如此喜爱荣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