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 第101章

作者:肥皂有点滑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轻松 古代架空

其他人也会投来古怪的表情,对一块石头用刑?这已经不是运不运输一块黑石的问题了,总觉得范雎脑子有些问题。

不过,那个一直转动的武器还有剧//毒,着实太可怕了,一想到这些东西用到人身上,他们脸色也不怎么好。

范雎此时在他们眼中,估计就和那种阴暗牢狱里面以拷问犯人为乐的变态差不多。

看上去身体单薄,做出的却是最狠毒的行为,更加可怕。

估计范雎也没有想到,他的无心之举,倒是给他省去了一些麻烦,至少没什么人敢提着灯来找范雎的一些问题。

怎么说呢,范雎又不是赵政,没有显赫的身份,还是一个假秦使,叛国求荣那种,如今出了邯郸,没有了任何顾虑,加上范雎非得运那块黑石,总会有人看不惯范雎的。

至少目前,李信带的那些兵痞,对范雎的态度是不闻不问。

范雎认真用现代的方法“开棺”,这已经是他们出邯郸后的第四次尝试了,反正一有空他就试试,正如范雎想的那样,在古代无人发现地母智慧物种的存在,或许真是因为工具的限制,古人或许发现了这些棺材,只是他们打不开而已。

范雎的电钻还是有些作用的,特别是辅以硫酸,一个小裂缝已经被范雎钻了出来。

唯一的问题,这种电钻持续不了多久就没电了,需要找周宥更换电源。

但没关系,只要看到了希望,持之以恒总能将黑石打开。

“咔嚓”轻微的脆响声。

范雎都愣了一下,以目前的进度不可能将黑石打开,但黑石上刚才突然出现了一条大一点的裂痕,像蜘蛛网一样由内向外扩散。

这可不像是从外向内攻破,而像是从里面有什么巨大的力量,硬生生地将黑石弄裂了。

仔细看,这块黑石如今像摔在地上的玻璃,条条裂纹出现在石头里面。

范雎的电钻也没电了,硫酸也用完了。

检查了一番,虽然疑惑,但似乎大功将成,范雎也颇为期待:“只有等下次让周宥换上电池购买点硫酸再试试。”

这时,赵政甩着小腿跑了过来,手上拿着干瘪的军用饼:“仙人,吃饭了。”

那饼都快发霉了吧,还是几天前李信他们赶工弄出来以备路上之需的粮食,这个时代的士卒吃的饼,哪里有什么油,容易变质是肯定的。

范雎接过,啃了一口,果然一股子霉味。

赵政笑呵呵地:“他们说,饼就是这味道。”

就像他没有吃过饼一样,他们家豆沙馅饼可比这好吃多了,可惜他们的石磨等没办法带走,不然他都能磨点麦子做点饼。

“仙人,我们还有多久才能到秦国?”赵政一脸期待的道。

范雎都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才刚离开邯郸,范雎也知道赵政为什么这么问,因为路上的艰辛已经感受到了。

这个时代赶路,可不是一件什么愉快的事情,很多人死于路途也不是奇怪的事情,风霜寒露都有可能让人感冒,这可是一个小感冒也会死人的年代。

范雎正要回答,这时李信的那个副将蒙武走了过来,阴沉着脸催促着上路,蒙武对范雎的态度可就不怎么友好了,他觉得范雎是秦国的罪人,关键还不自知,没有罪人的自觉,一路上事儿贼多。

讨厌一个人,干什么都是让人憎恶的。

范雎点了点头,抱着赵政上了马车,队伍开拔。

他们现在的路线开始重新回归主道,专走偏倚的小路也不行,主要是补水补充粮食等问题都需要解决,比如这四天他们的水就消耗得差不多了,赵国多平原,平原中的小河小溪不是那么好找,基本需要有百姓的地方才能有水源。

马车上了主道,如今正是春耕时节,佝偻的老人,还有将孩子绑在背上的妇人正在幸苦的劳作。

至于为什么没有什么壮年?此时离长平之战没过多久呢,当初赵国征兵,这个区域就是征兵的重点区域,十室九空无男儿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形容词。

赵政推开马车的窗帘,看着主道两边劳作的百姓:“赵国的老人和妇人也太辛苦了,不像我们秦国……”

护卫在车外的李信,蒙武:“……”

狠狠地瞪了一眼范雎。

范雎就当没有看到,他要给赵政上一课,什么叫眼见为实,免得以后也被“信息战”蒙蔽了双眼,范雎记得不错的话,始皇帝会因为假消息被人骗至河上,差点被烧死在船上,就当提前给他练习一下了。

暖日之风从窗子外吹来,还挺舒服,赵政原本的小棉袄早就穿不住了,范雎给他换上了一件保暖内衣和一套运动卫衣,看上去又暖和又机灵,不过被蒙武斥责过奇装异服,他斥责也没用,赵政喜欢得不行,他以前的衣服都没有这么好看的。

这个队伍,人心不齐啊。

范雎也在看着窗外农作的赵国百姓,多是妇人和老者。

范雎看着看着,眉头却皱了起来,对李信说道:“情况好像有些不对,这些农妇和老人……太强壮了一点。”

赵国可不像秦国,农兵一体,闲时候为农战时为兵,以这个时代老百姓的生活条件,长得强壮的可不多。

但这些农妇和老人,在体型上,过于“富裕”了一些,一两个也就罢了,但目所能及皆是如此。

李信眼睛都眯了一下,看了看周围耕地里面的情况,似也发现了什么不对劲,不动声色地道:“继续前进。”

此时转道,必定引起猜忌。

心中却沉了起来,难道赵国人当真不会轻易放他们归秦,他原本以为这次任务在赵王答应让他们离开时就变得简单了。

李信朝蒙武使了个眼色,蒙武看了一眼范雎,什么人会在最悠闲的时候还注意到农夫的体型是否合理?

蒙武也随意地瞟了一眼周围田地里面的百姓,虽是春耕,且符合赵国现在老人妇人较多的情况,但地里的人是不是稍微多了一些?

蒙武手里的武器都握紧了,然后向队伍前面走去,小声说着什么,原本有些放松警惕的队伍将武器牢牢地拿在了手上。

这时,前面的一个兵头,突然扬了扬手:“有路障。”

是一个泥坑,里面水浆浑浊,马车过不去,需停下来填土。

但近日并无雨水,这泥坑出现得太奇怪了。

是担心拼斗时有人驾马逃跑!

众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看似平平无奇,很可能是设伏。

“嗖!”

果然,马车才停下,破空之声传来,几只利箭直射马车之中。

范雎抱着赵政缩成一角,看着射穿车厢的利箭,这些人不是来活捉他们的,而是想他们死。

无论是范雎或者赵政,在他们眼中都是击杀的对象。

范雎苦笑,他原本以为,怎么也算和赵王偃有一点交情,且颇得君心,但如今看来,赵王偃的杀伐相当果断,也不知道是谁给他出的主意,能让赵王偃这样性格的人这般决绝,出主意的人身份定不简单。

即便赵王偃现在麻烦事缠身,也依旧能分出心来要范雎和赵政的命。

说不得事后还要推得一干二净,将截杀变成,赵国百姓对秦人的憎恨。

死在愤怒的赵人手上,再正常不过。

外面已经乱成了一片,刀戈拼杀的声音。

也亏得范雎他们绕道走了几天,让追赶的敌人变得分散,李信他们才能有一搏之力。

李信带的人都是大秦精锐,战斗力都十分不错,还有那些战俘为了回家,也在拼死奋战。

鲜血的味道在空中扩散。

范雎以前其实是幸运的,至少他可以靠脑子解决很多危机,还没有真正遇到这般不要命的搏杀。

狭路相逢,任何的语言,再高明的计谋都没有了任何的用处,这或许就是文人的悲哀。

范雎通过马车窗户的缝隙观察着战况,李信的确堪称勇猛,三重甲在身,几乎不管不顾地一戈能戳死一个。

那个蒙武也异常骁勇,身上都是敌人的鲜血。

范雎松了一口气,或许仅仅是行踪暴露,至少这一战还是有胜利的希望。

也是这时,外面一片哄乱。

范雎一惊,难道赵人的支援来了。

向外看去,范雎的瞳孔都缩了起来,只见那些被杀死的农妇和老人,居然又从地上爬了起来。

秦国那些士卒也在惊恐出声:“长生术,赵国王室的长生术!他们是王室死士。”

“砍下他们的脑袋,不然杀不死他们。”

但在混战中砍下脑袋和普普通通杀死,难度差距太大了。

范雎是惊讶的,赵国王室的长生术?

他是知道赵王室在研究这些,但已经有如此成效了吗?

还是说,赵王室除了研究周幽王的迎亲队伍,其实老早以前就在研究这些地母生命科技了。

想想也对,若人类的祖先也是地母造物,只不过是人类爬到了地面生活,也就是说在人类还是四肢爬行生活的时候地母文明就已经存在了,那么人类这么漫长的岁月,对地母科技有所研究,也在情理之中。

范雎也无法多想,外面的战况逆转,那些被杀死的赵人,一次又一次的爬起来,就像根本杀不死一样,秦兵在被迫后退。

范雎对赵政说道:“你趴在这别露头。”

赵政赶紧点点头,吓得他小心肝砰砰的。

范雎下了马车,正在搏杀的李信和蒙武一脸恼怒,此时本就困难,还得分心护卫范雎,这人没事下马车干什么。

也是这时,范雎戴上了青铜面具,巨大的青铜翅膀展开,扑向敌人,如同狩猎的怪物。

李信都忍不住喊道了一声:“韩国的地母器皿,青鸟?”

怎么会在范雎身上?

范雎从未在春秋战国使用过这件地母器皿,知道的人很少,加上公子安给范雎青鸟的时候,用盒子装着,也没什么人看到。

地母器皿是十分稀少的,一个国家估计也就那么点,范雎之所以能见到那么多,因为他身边都是必须持地母器皿被质押在他国的质子。

若用周边即世界来看,看上去地母器皿的确很多的样子,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商周之战时候,那时候的地母器皿颇多,基本由地母器皿来左右一场战争,但商周之战也损坏了太多的地母器皿,让剩下的更加珍贵。

李信已经顾不得范雎为什么拥有韩国的“青鸟”了,他们这一方拥有一名拥有地母器皿的白霜感染者,在这样的小型遭遇战中,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信大喊道:“赵国王室的死士并非杀不死,每杀死他们一次,他们都会老上一岁,直到老死。”

人的寿命并没有增加,依旧是那个上限,只不过让寿命和生命进行了置换,一年寿命换取一次濒死复活。

“又或者直接斩了他们的脑袋……”

李信的声音才落,鸟戾声响彻四野,那天空的青铜大鸟扑下,每一次都有一人四五分裂,整个人都被活生生撕开。

残肢,鲜血,满地,血雾模糊了人的眼睛。

这就是白霜感染者!

不仅仅是现代人对这样的存在感觉恐惧,春秋战国时的人对白霜感染者的态度也差不多,不过后者已经习惯了经常做出点逆天行为的白霜感染者的存在。

鸟吠阵阵,撕裂的残肢在空中抛飞,内脏等一地都是,若这样都能复活,应该称他们为神而不是人。

一种惊恐的情绪在所有人心中蔓延,连李信都不由得舔了舔嘴唇,握紧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