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 第98章

作者:肥皂有点滑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轻松 古代架空

破坏?范雎都愣了一下,原来一个人一但有了力量,第一想法往往都是如此的直接。

所有方法和工具的诞生,其实都是为了解决力量不足,但一但力量足够,这些东西似乎就变得毫无用处。

若R源真让人类进入新时代,很多东西都将被淘汰。

范雎嘀咕了一句:“哪怕给一个合理的阻止的理由。”

应该没有人会因为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而和全世界为敌吧,更何况也没有与之对抗的能力。

范雎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第二天,精神抖擞。

范雎将一切疑问抛之脑后,因为他现在还得优先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其实想那么多都是徒劳,还不如紧紧地关注现在。

一大早,范雎就开始做铺盖面。

用石磨磨的面粉是做不了面条的,因为没办法去掉麦皮,磨出的面粉显得有些粗糙,做面条的话韧性不够,会断裂。

范雎做铺盖面的材料,是以前在现代带过来的一些精面粉。

铺盖面,加上炒上了面哨子,再加上一个咸鸭蛋,就是不错的早餐了。

公子丹他们一般都是吃过早饭才回来,范雎想了想,多做了三碗,让赵政去叫公子熊公子丹也过来吃早饭。

赵政都惊呆了。

气呼呼,公子熊和公子丹他们这是偷偷做了什么?仙人居然对他们这么好。

至于还多出来的一碗,是给李信的。

李信多次要见范雎,都被拒绝了,估计想法就多了,而范雎他们归秦,一路上还得李信的队伍保护。

就当是贿赂了。

等人到齐,赵政正酸溜溜地道:“这个咸鸭蛋不能用刀切开,要像这样用手掰开才好吃。”

“哎呀,还是个双黄蛋。”

美味的咸鸭蛋下铺盖面,味道棒极了。

而李信充满了疑惑,因为范雎太热情了,完全不将他当外人。

对于范雎,李信通过这几天在邯郸听到的传闻,以及在秦刺客组织那得到的消息,简直惊讶到了极点,同时也愤怒到了极点。

强六国而弱秦,范雎做的一切,都可以用这一句话来理解。

若不是咸阳的命令是将范雎带回去,他估计会竭尽一切可能杀了对方。

范雎倒是像没事人一样,无视了李信目光中的锋利。

李信还疑惑的一点,一个一直对他避而不见的人,如今为何态度大变。

吃过饭,范雎主动道:“听说李将军有事寻我?”

李信:“……”

要不是吃了对方一碗面,他非得阴阳怪气几句,现在才知道啊?

李信冷漠着脸:“借一步说话。”

现在这里还有楚国和燕国的质子,有些话是不便交谈的。

范雎将李信请到一旁,李信的性子莽撞勇直,问话也比较直接:“范大人真是我秦国出使赵国的使臣?为何我咸阳上下无一人知晓?”

“范大人不解释一下么?范大人祖籍何处,在我秦国任何官职?”

结果,范雎直接道:“秦使身份是假,不过是为了便宜行事,李将军就不用在试探。”

李信张了张嘴,冒充他国使臣,无论在秦国还是赵国被暴露,都是死罪,这人居然就这么承认了?

李信还以为,对方早想好了忽悠他的对策,也编造好了身份来历,结果范雎这么回答倒是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李信本来准备好的质问,比如范雎叛国求荣之类的,现在都问不出口。

别人都不是秦人,还能要求对方尽忠秦国不成,更没有什么叛国的说法了。

李信:“那你为何……”

为何假冒秦使,为何又闹出那么多事情,弄得六国皆知,弄得秦国不得不派他冒险前来赵国。

是不是也太能折腾了,这么一想,范雎还真是这天下最能折腾之人,用生命悬于丝上来挣扎给天下人看。

范雎也是叹息,说道:“如若不这样,李将军又如何会到邯郸来接我归秦?”

李信都愣了一下。

范雎继续道:“我虽非秦臣,却是秦人,不过一心想要归秦罢了……”

真真假假,说得李信一愣一愣地,然后看向范雎的真情实意。

这人……没有一句实话,难怪邯郸上下称范雎为奸佞之臣。

实在想不通,这样的人偏偏却有那么大的本事。

范雎放低了声音:“李将军还是快点接我回秦的好。”

李信内心哼了一声,心道,你都承认你不是秦臣了,我为何还要那么积极?这军令即便完成不了,他回到咸阳也能说道一二,在李信看来,像范雎这样两边骗的奸佞之辈,死在路上是最好的结局。

结果范雎回到厨房,将平时切菜用的刀拿了出来:“我怕我在赵国呆得太久,为了自保,将如何冶炼这等神兵利器的方法都交代给赵国了。”

说完,一刀劈在旁边的木材上,也没见多用力,直接一刀两断。

刀之锋利,冷光如链。

范雎将菜刀递给李信,李信接过刀用手一弹,就愣住了,说不出话来。

一种比他秦之青铜还要高超的冶炼技术,作为一位将军,他十分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他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秦国的青铜冶炼技术稍微高于诸国,武器比别人好上那么一些。

范雎还在动之以情地道:“除了新式武器的冶炼,我还有隆田之法,还有沃土之策……李将军,你若不是来得及时,我怕是在赵国的威逼利诱之下,全数交代出去了。”

“我自是不愿这样,但赵国逼迫得紧。”

李信的喉咙都收缩了一下。

至于范雎说的这些是真是假?六国共鉴啊,那天下第一公子的名声,现在都愈演愈烈了,六国都承认不得辩驳的事实,他秦国又有何道理独自不承认?唯一的理由可能就是,六国都得到了好处,只有他秦国啥好处都没有。

当然,李信立马反应过来,他得到的消息不是这样,什么被赵国逼迫,不是范雎赶着将强赵之法送给赵国的?

再说,即便是赵国逼迫得了范雎,但其他楚燕齐魏韩又怎么解释?

这里是赵国邯郸,其他六国质子还能强迫得了范雎不成?

但看看,什么麦两熟,鱼苗育种,白雪瓷,染布,科举,每一项都声震邯郸声震天下的强国富国之术,好像范雎一点矜持都没有,一股脑儿全赶着给别人了。

范雎也有些尴尬,以前为了保命,的确做得太激进了,他这不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得让所有诸国都舍不得杀他不是。

但无论如何,他现在要表达的就是,他还有更好的留给秦国,相信李信也听懂了他话里的意思。

带他顺利归秦,先前教给赵楚燕齐魏韩的都是毛毛雨。

李信估计也没有想到,怎么也不愿意见他的范雎,居然一心归秦。

积极得比他还要心急如焚的样子。

无论范雎的话里几分真假,带范雎回秦是必定的,至于如何处置范雎,这就是咸阳的事情了。

范雎问道:“李将军的国书可有送达赵王偃?”

李信点点头:“赵王偃应该已经知道我等来意,只是不知道为何并没有松口。”

范雎心道,还不是他在赵王偃面前的工作做得太好了,赵王偃一时间都舍不得他走。

不过,很快邯郸的大臣会劝解赵王偃放他离开的,说不定范雎走的时候,那些大臣恨不得敲锣打鼓。

范雎说道:“如此甚好,还请李将军多加照拂,以便早日归秦。”

李信:“……”

他本以为要带范雎回去,难度很大,范雎回秦前途难料,远不如他如今在赵国混得这般风生水起。

范雎:“想必李将军已经和秦国在邯郸的情报组织有所接触,为了能够顺利归秦,我这里有一个十分有利的消息,若能借助秦国的情报组织帮忙散播,定能更加的顺利……”

范雎所说的消息,自然是赵王室为了研究周幽王迎亲队伍所记载的地母长生术,将这支不腐的队伍尸体的血液注入城外百姓体内,导致大面积死亡,却安了一个白霜感染的理由这件事。

若邯郸上下人心惶惶,倒是怕是没空管范雎他们了。

李信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范雎将归秦路都铺好了,这人一早就安排好了退路,甚至包括他的到来?

这人猜到了咸阳会派人来接他,甚至咸阳的安排都是这人一手促成的。

李信心中有些不安,也不知道接这人回秦后是好是坏,这人明显就是商君,悝侯,苏秦,张仪之流,一张嘴能言天下兴亡,能搅动乱世风云。

李信是武将,最厌恶这等颠倒黑白挑拨是非只知动嘴皮子之辈,前提是这些人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但好处就是,范雎还算配合,他这一次的任务就会简单很多。

范雎将李信说服,让他们安心护送范雎归秦,至少在路途上别起杀心,范雎的价值杀了就太可惜了,估计李信自己都不知道,这个想法已经开始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为秦国兴,范雎必须顺利归秦,不管对方是秦人还是其他哪国的人,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人得在他秦国,即便无用,也不能落在他国之手。

没过多久,魏国齐国韩国的公子也到了。

本是像以往每天做的那样,帮范雎将生计鼓弄起来。

范雎抽了个空,将几人聚在一起聊了聊。

范雎先对公子熊道:“听说你的麦已经抽穗了?”

一听到这,公子熊眼睛的精光再也遮挡不住,是啊,他的麦子抽穗了,虽然颗粒并不如秋麦,但他的土地也仅仅是在院中随便开垦的,加上为了防止外界窥视,他将院墙修高了很多。

根据他学到的,这样影响了光照,收成会差很多。

如无意外,他的麦还是能有不错的收成,这已经十分让他满意了。

他只需要将技术带回楚国,楚国的百姓很快就能有足够的粮食吃。

范雎看着公子熊激动的表情,不是想打击公子熊的积极性,而是让楚国百姓人人都有粮食吃,这太困难了,基本等于……异想天开。

并非麦两熟的技术有问题,而是……

范雎想了想,拿出纸笔,在纸上写下一段文字,撕下来交给了公子熊:“影响百姓吃不吃得上饭的问题很多,粮食只是其中之一。”

公子熊疑惑地接过纸张,心中想着,粮食都足够了,为何还有百姓吃不上饭的问题?

只是看向纸张上的内容,身体却是一震。

只见纸上写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