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间柳
此次院试,高经业的儿子高承望也去了, 因为没中, 所以前天看完榜就回来了, 也因此, 高家也早早得知了沈淮之考中秀才这一好消息。
沈淮之也躬身回了一礼,“多谢师兄,今日来正是来看望老师以及报喜的,不知老师身体可好?”
闻言, 高经业长叹了一声,又轻笑道:“前些天有些不大好,但听闻你中了秀才,这两天好多了, 一顿也能吃下一碗饭。”
沈淮之脸上带了担忧,脚步也快了三分。
原以为是去堂屋,没想到高经业直接带着沈淮之两人进了老高秀才的卧房,房间里有些暗,褪色了的床帐也瞧不出原本的颜色,整个屋子都像蒙了一层阴影,浓重的黑色压在床上白发苍苍的老人身上。
沈淮之脚步一顿,轻声道:“老师,我是淮之,我来看你了。”
床上没有动静,片刻,沈淮之才想起老师耳朵早就不大好了,随即扬声又喊了一遍,终于,床上的老人缓缓地偏了偏头。
“是淮之啊,听你师弟说你考中秀才了,好,好,咳咳……”
高经业连忙上前把老高秀才扶起来,又往他身后垫了个枕头,才退开一步,露出后头的沈淮之。
沈淮之和林樾出门时除了礼物,还特意带了秀才的雀顶蓝袍,梧州府发放的秀才服几十年如一日,知府大人都换了好几个了,这衣裳还是一点儿没变过,刚拿出来的瞬间,老高秀才就看出来了。
他难得的提起精神,含笑道:“快,快穿上我瞧瞧,这私塾开了这么多年,总算出了个秀才了。”
“老师您看,和您的那身衣裳一模一样。”沈淮之也没脱衣裳,而是直接穿在了外面,穿的时候还特意往前走了一步,以免老高秀才看不清。
尽管早就知道了消息,但亲眼看见自己的弟子穿上这身衣裳,老高秀才高兴极了,脸色难得出现了一抹血色,“我那身早就褪色了,还是年轻人穿着好看。”
没说多久,老高秀才就明显有些精神不济,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体不成了,但他心里还算平静,他已经是附近几个村子难得的高寿之人,现在弟子又中了秀才,了却夙愿,此生实在没什么遗憾了,是到去见老妻的时候了。
他朝沈淮之招了招手,又抬手摸了摸沈淮之的帽檐,一字一顿道:“你是有天赋的,可惜老师不才,教你这么多年也没个成就,总算你现在中了,我也不算误人子弟,以后若是有机会,一定,一定要去府城,府城才有名师,为师盼着你中举那一日。”
沈淮之眼眶都红了,连连保证,“老师您放心,您一定要好好的,等我来告诉您我中举的消息。”
老高秀才拍了拍他的肩,:“男子汉大丈夫,做什么这个样子,为师相信你,我也有一点私心,你师兄不成,但你小高师兄勉强有几分天赋,想来再过十余载也能有考中这一天,若是你得空,也指点指点他。”
林樾立马把带过来的书递给沈淮之,沈淮之转手递给了老高秀才,“这是在府城买的“时文”,给师弟带的是我的手抄本,老师您放心,我一定会和师兄弟互相扶持的。”
抚摸着手里崭新的书,老高秀才有些愧疚,实不该在这高兴的日子说这些,给淮之增添压力。
他看了高经业一眼,又瞧了瞧后头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的高承望,最后才看向沈淮之,“这样就足够了,若是他们不成器,你也不用管他们,相处得来就多走动,相处不来就算了,不要为难自己。”
沈淮之和高家父子俩,三人异口同声道:“老师/爹/爷爷,您放心。”
老高秀才最后深深地看了他们一眼,摆摆手让他们出去了。
刚出房门,高承望就朝沈淮之躬身道:“多谢师弟,偏了你的东西了。”
沈淮之摇头,“师兄这是说的什么话,我们师兄弟哪里需要说这个。”
几人寒暄几句,高经业才道:“昨日你赵师兄也来了,爹这里身体不济,我和你小高师兄也没法继续开私塾,你赵师兄打算去县学,你可有什么打算?”
沈淮之沉默了一瞬,他脑子里有个念头一闪而过,但他最终没说出来,只道:“乡试前一年许是会去府城官学,现在暂时还没有别的打算。”
“也好,愚兄等你三年后高中的好消息。”
沈淮之面露难色,现在说到乡试,他真是一丝把握也没有,“那就借师兄吉言了,三年许是有些难,六年吧。”
“哈哈哈,我倒是觉得三年足够了。”高经业说,“你嫂子在做饭了,今儿和樾哥儿一起在家里吃饭。”
沈淮之摇头拒绝了,“多谢师兄,只是今日我泰水大人留了饭,我和小樾出门前就在准备了,实不好拒绝,改日再过来。”①
“那也好,总归我们两家就在隔壁,下次回来一定要来家里吃饭,走走走,来都来了,总要喝杯茶。”
“师兄盛情,请。”
林樾和沈淮之又在高家待了半个多时辰,直到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家飘起炊烟,才告辞离开。
林家灶房里正忙得热火朝天的,周问兰在桌上揉面,准备蒸麦饭,林杨坐在灶台前烧火,林远在门口杀鱼,左边锅里是飘出香味的板栗炖鸡,右边是刚煮上的米饭。
林樾刚进院子,就小跑着冲到灶房,围着灶台溜溜达达转了一圈,再回头,林杨已经给他倒好热茶了。
“哇,今天怎么这么勤快?”
林杨没理他,等把手里的另一杯茶递给沈淮之,才回头道:“哥你说什么呢,我一直很勤快好不好。”
难得回来一趟,林樾也没再揭他的短,走到墙角把今早带来的礼物一一送了,又找了个盘子把月饼装上,“爹,娘,你们快尝尝,我觉得我今年做的月饼更好吃了,还有几个是淮之弟弟做的,也很好吃。”
周问兰一时不知道该说他乱花钱还是说他吃饭前不许吃零嘴儿,最后看在几个月没见的份上硬是忍了,“等会儿再吃,马上饭菜就好了,现在吃了月饼等会儿该吃不下饭了。”
“知道了,娘,就这么大一块儿,哪里就吃不下饭啦。”林樾拿起一块就塞他娘嘴里了,最后被他娘锤了一下,心满意足地转身给林杨递了一块,又给他在门口忙碌的老父亲也喂了一块,才挽起袖子准备帮忙做饭。
“行了,一边儿玩去吧,带着淮之去外头走走,等饭熟了叫你们。”周问兰说。
“那我就出去咯。”林樾眨巴了两下眼睛,背起手,又凑过去转了一圈,才和沈淮之一起出去了。
“走,我们去我房间看看。”
沈淮之还是第一次进林樾的卧房,上次回门的时候一直待在堂屋和灶房,也没机会看,走到门口的时候他突然有些紧张,站在原地深呼吸了两口才往里走。
一直没住人的卧房依然干净整洁,床上的被褥也还在,只是盖上了一层防尘的麻布,林樾怕自己哭,便一直和沈淮之说话,“你饿了吗?咱们今天吃了晚饭再回去吧。”
沈淮之声音放低了一些,柔声道:“不饿,都听你的,两个村离得不远,我们可以等太阳落山再回去,等年底我们再回来多住两日。”
“好啊,那我们过完年就来。”
两人没说多久,林杨就跑来了,“哥,沈哥,吃饭了!”
今天林家的饭桌上,一如既往全是林樾喜欢吃的菜,一家人轮流给他夹菜,一直到吃饱,他的碗还是满的,最后还是沈淮之帮他吃了一些。
下午,林樾不肯待在家里,愣是拉着沈淮之一起去了稻田收水稻,一下午收了大半块田,晚饭也是林樾做的。
等两人回到家,天已经擦黑了,沈家三人还在灶房里忙碌。
明天要开祠堂,香烛纸钱都是要提前准备的,不仅如此,他们还把自己最好的衣裳都拿出来了,见林樾两人回来,宋寻春催促道:“灶台上还有热水,你们俩洗漱完早些睡,明儿还有得忙呢。”
林樾挠了挠头,“是我们回来晚了。”
“不晚不晚,要不是明天有事,这次回去该多住两天才是,亲家他们肯定也想你了。”宋寻春说,“下次你们回去就多住两日,家里也没什么急事。”
林樾笑着回道:“谢谢娘,那我就先去洗漱了。”
“去吧,记得把明儿穿的衣裳也准备好,免得明早忙不过来。”
翌日,晨光熹微,临水村就热闹起来了。
开祠堂是整个村子的大事儿,村里出个秀才也是对整个村子都好的事儿,别的不说,有秀才主持的婚丧嫁娶那都要更气派一些,甚至在有的地方,一个村子里有个秀才,那这个村子的都年轻人说亲都要容易一些,所以除了那等和沈家不睦的,大多临水村人都是高兴的。
外人都高兴,那自家人就更别说了,昨晚林樾两人回来得晚,也没注意,今早起来才发现整个院子都焕然一新,墙角的杂物也不知道收到哪里去了,不仅如此,菜地,鸡圈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比过年还隆重。
刚吃过早饭,沈广初就来了,“淮之,可准备好了?”
沈淮之点头,“广叔,你放心,我都准备好了。”
沈广初不是第一次见这秀才服,但穿在沈淮之身上明显异常顺眼,他笑道:“那就好,等会儿咱们直接去祠堂,村里还有两个敲锣打鼓的,咱们也热闹热闹。”
不多时,沈家一行人就收拾好东西出门了,不仅换了新衣,宋寻春和林樾,沈凌之还戴了首饰,头上是银簪绢花,手上是银镯,腰上还挂着簇新的络子。
临水村的祠堂门口更是热闹,锣鼓声,说话声,笑闹声不停,等沈家人一到,声音更喧闹了。
“来了,来了,可算来了。”
第70章
临水村的祠堂是上任村长牵头建的, 至今已有几十年了,因为祠堂里不只供奉着一姓人家,所以平日里看管祠堂的都是村长, 祠堂附带的两亩祭田也由村长负责,每年的出息一部分是村长的酬劳, 一部分负责祠堂维护和供奉,剩下的则用来照顾村里的孤寡老幼。
祠堂的正屋是日常供奉之所, 左侧的屋子空置着, 右侧则是一个简单居所, 一张木床,一套桌椅, 平时也是空着, 偶尔村里哪户人家发生意外, 火灾, 房屋倒塌等就暂时住到祠堂里。
平日的祠堂是安静,甚至寂寥的, 但今天却喧闹异常, 窗明几净, 人声鼎沸。
沈家一行人刚到祠堂院门就被围住了, 恭喜声不断,“咱们村还是第一次这样开祠堂呢,了不得啊,淮之光宗耀祖了。”
“这就是秀才服吗?瞧着比棉布的还要好嘞, 颜色也亮。”
“下回是不是就要考举人啦?咱们镇还没有举人呢,这要是咱们村出一个还了得,这出去都得把腰杆子挺直啊。”
……
“多谢各位叔伯婶子,兄嫂弟妹。”
沈淮之难得的红了脸, 倒不是害羞,而是赧然,秀才功名只是一个读书人的开始,甚至换一句话说,只有考中秀才,才能称为读书人,这样的夸赞,实在受之有愧。
除了沈淮之,沈家一行人都被夸得天花乱坠的,这个说沈正初和宋寻春有远见,当年咬紧牙关也要送沈淮之去读书,那个夸林樾有眼光,有福气,刚嫁过来几个月夫君就考中了,还有打趣沈凌之以后是不是也要嫁一个读书人的。
当然,也有那等另辟蹊径的,不夸沈家人,而是说沈老爹,因为沈老爹和沈奶奶今天也来了,不仅他们,连沈大伯一家都来了,毕竟在他们眼里,这也是他们的荣誉呢。
“要我说沈老伯真是没眼光,把宝当草,沈大哥明显就不如沈二哥,小一辈就更别说了,淮之没中童生之前那也是干活利索勤快的大小伙子,不像他堂哥,说要读书就没下过地。”
“哎呦,你快声音小点儿,他们就在前头呢,不过你说的也对,谁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沈老爹和沈大伯现在注意力全在前面的沈淮之身上,沈老爹还好,常年皱着的眉头这会儿也没松半分,沈大伯倒是笑得牙不见眼的,活像考中秀才的是他儿子。
沈奶奶看着他们的嘴脸只觉厌烦,这家父子俩真是一模一样,当时小二怎么分家出去的,合着他们做爹做哥哥的都忘记了,这会儿想沾光,也不看小二一家会不会答应,还以为是当年任他们拿捏的时候吗?
但她半句话也没提,只当今日是来看大孙子的,她半只脚进棺材的人了,说了一辈子也没人听,现在自然也不会提,或许这世上就是有那等没缘分的兄弟,她这个做娘的管不了他们,也不会再管了。
沈淮之也瞧见他们了,和林樾一起过去喊了一声沈奶奶,沈淮之就径直进了祠堂,林樾也扶着沈奶奶跟了上去。
如果说之前,林樾还担心亲近沈奶奶会给她带来麻烦,现在却完全不担心了,沈淮之这个秀才功名,在外面可能没什么用,但是在临水村,在姓沈的这一大家子里还是很有用的,就算沈老爹想做什么,其他人也会拦着他的。
“奶奶,您走慢些,我扶着你。”
沈家人一进去,外头站着的村人也跟着进去了,沈广初已经换了一身衣裳,面容严肃,将手里的香点燃后递给了沈淮之。
“淮之,过来给祖先上柱香,也告诉他们,咱们临水村,咱们沈家出秀才了。”
沈淮之恭敬地三跪九叩,才将线香插到香炉里,“感恩祖先之德,今仲秋之际,后裔沈淮之,承先人之志,传扬家风,读书十余载得中秀才功名,特沐浴斋戒,三跪九叩,祭祀先祖,三牲齐备,五谷俱全,敬祝祖先在天之灵,永享安宁。”
至此,今日的祭祖就算完成了,随着人群的离开,祠堂重新恢复了安宁。
沈广初一路把沈家人送到了家里,才告辞离开,“时候不早,我就不多留了,等忙完这一阵记得来家里坐坐。”
沈淮之拱手道:“今日之事,劳烦广叔了。”
沈广初哈哈笑了两声,才开口道:“这样的忙,我真是恨不得多来几回啊。”
两人寒暄了几句,沈淮之才提起了另一件事,“广叔,还有一事想拜托您帮忙。”
“哦?什么事,你直说就是。”
“从县城回来那日得知秀才能免五十亩田地的税,因知县大人赏了几两银子,所以想托您问问村里可有人要卖田地的,上等田最好,别的也成,另外,若是有荒地也想购置几亩。”沈淮之说。
沈广初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原来是这个,他笑道:“这事儿你不说我也是要问的,放心吧,我给你们留意着,只是现在田里的稻子还没收,近半个月估计没有卖的,等月底交秋税前后应该会有。”
“至于荒地要简单些,等去县城交税的时候你也跟上,到时候寻县衙里管土地的官员写个地契,再把银钱交了,这地契就归属你个人了,咱们村后山那片有不少荒地,到时候给你挑两块方便开荒的。”
解决了买地这个头等大事,沈家人都很高兴,一想到家里即将会多几亩田地,宋寻春都坐不住了,当年分家他们就几亩薄田,后面陆续买了几亩,也不过八亩田,八亩地,就靠着这十六亩田地养活了一家四口,那个时候一年到头吃饱饭的日子都是屈指可数的,现在总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