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幼崽种田日常 第159章

作者:昵昵儿女 标签: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种田文 爽文 成长 古代架空

吃过粮食后云夫郎脸色缓过来些,低声道:“云天,云风,还不快给两位公子磕头谢恩。”

见俩小子推开碗又想哐哐磕头,魏渝忙拦着道:“不必如此。”

他道:“我们也不是什么公子,更不是幽州城人,你们可想好了,若是真跟着我们走,怕是要从幽州城去远在他乡的凤阳镇茂溪村久居,因着我们也是农家,还伺候了羊庄果园,你们的活计可一点也不轻松,不过吃饱穿暖,无人敢染指欺负你们这是真的。”

云夫郎哭道:“只要能吃饱穿暖,没人敢欺负我们,让我们父子做什么都成。”

“阿叔莫哭,也就是些农家活。”

魏渝道:“等会儿咱们去寻个人牙子再去衙门签个身契。”

“魏大哥。”

大一些的云天轻声道:“您是读书人么?”

魏承看他一眼:“怎么说?”

云天眼眶忽然有点红,小脏手指了指魏承的手:“我爹手指那儿也有书茧。”

所谓书茧不过是常年累月练字磨出来的茧子罢了。

这话一出,云家父子三人又抹泪哭了一气。

见着他们吃饱,魏承又询过路人牙房寺在何处,待问过之后,便带着罐罐和云家父子去寻牙人写契。

因着云家父子是自个儿卖自个儿,便也用不上给谁银钱,死契书上写着供他们吃饱穿暖,每月月钱几何,云家兄弟则要忠心护主云云……

一张契书百文,又去打点官府衙门又花去百文。

见着银钱流水花,云家父子更为局促,连大气都不敢多出,生怕这对年纪不大的兄弟一气之下将他们抛下。

镖局的人没想到这哥俩出门买年礼竟买到太阳落山,回来后大包小包不说,还带着一家三口。

那一家三口眼神虚浮,脸色蜡黄,因着过于瘦削,身上那套厚实崭新的棉袍棉鞋子穿在他们身上,极像偷抢来的一般。

这些自然也是魏家兄弟特意给他们父子添置的,这一路上有的熬,若是不给他们父子多备些棉袍,他们怕是会冻死在半路上。

先前酸他们囤布囤醋的刘镖师抱着双臂看热闹:“这俩小子真不会过日子,家里多大的田产竟还从人牙子手里买人。”

海叔啧了声:“老刘你今儿话可真多。”

“行了,都去看看马车捆得严不严实,咱们明儿天不亮就得出发。”

赵重看了眼跟着魏家兄弟身后的父子三人,好奇道:“魏学子,罐罐,这是生了什么事。”

他们俩便将事情讲述一遍,魏承从腰间掏出个钱袋子道:“这是他们父子跟镖和一段日子的粮钱,还望大师兄给灶叔打声招呼,给他们父子也做口饭吃,这钱您定要收着,省得粮肉对不上,到时候佟管家问过,也是为难灶叔替我们兜底。”

这么多人护着一趟镖,也不是说谁想蹭镖就来蹭的,出力气的汉子不服气也是常事。

不过赵重闻此也心生怜悯,他将钱袋子接了过来,特意扬声道:“行了,咱们镖局走镖向来是拿钱办事,既然魏家兄弟给了这三人的跟镖钱和粮钱,那明儿一早就和咱们一道上路!”

云家三父子又差点跪下来:“谢谢大老爷……”

这可把赵重吓了一跳,他个泥腿子什么时候被唤过大老爷,忙道:“快起来,快起来。”

待海叔带着人进去安顿,赵重扯过魏家兄弟:“怎么想着在这儿买仆从?咱们凤阳镇的牙房也是有做活好手的。”

“这父子三人瞧着已到绝路,而且还识得几个字,亲族死绝,身世也算清白。”

魏承道:“也是赶巧教我们兄弟碰到两三次。”

“算是缘分。”赵重感慨道。

魏承端着两大碗面进来:“罐罐,等会儿拾掇,先用饭吧。”

今儿他们一直在牙人寺和衙门奔波,连晌午饭都没来得及吃。

“哎!来了。”

魏渝放下手里的玩意儿,跑过去一瞧,甚为高兴:“竟然还有鸡蛋?哥哥做的?”

“灶房没剩下什么,也不好再麻烦灶叔,我便去外头买几个鸡蛋,做了锅鸡蛋汤面。”

“鸡蛋多钱一个?”

“比凤阳镇贵上一文,眼下是七文。”鸡瘟过后,这两年的鸡蛋再也没卖出几年前的高价来。

魏渝食指大动,细滑面条裹着灿黄蛋花送进嘴里,咽下之后道:“真是再好的饭菜也比不过哥哥做的一碗汤面!”

又想起什么:“我刚刚把胭脂送给海叔了,对了,云天等人可用了?”

“做好之后便唤云天去灶房端面了。”

魏承搅拌两下面条:“你觉得该让他们父子做什么活?”

“先让云阿叔去羊庄熟悉熟悉。”

魏渝吃得头也不抬:“以后庄子的事还是要交给自己人打理。”

又道:“哥哥觉得云天和云风呢?”

“云天瞧着不像是只识得几个字,我与他说话时,他还懂还礼;云风也不是胆小懦弱的性子,眼珠亮,精神足,还有股冲劲儿,我若是没记错,先给咱们下跪磕头的孩子就是他。”

魏承觉得有些意思,笑道:“这俩兄弟以后无论是帮着管庄子,还是跟着你身边伺候都是成的。”

“我哪用得上俩兄弟伺候?”

一碗汤面下肚,罐罐浑身暖烘烘的,他用帕子擦擦小油嘴,也笑道:“不如云天就跟在哥哥身边做个书童,云风若是足够机灵,我就让他给我做个小跑腿。”

魏承倒是没想过要给自个儿寻书童,不过想到日后要去考学,总不能让罐罐时时刻刻帮着他守书笼,遂点头道:“成,且先让他们父子养好身子吧。”

次日天还未亮,城角一处宅院的十来匹车马便鱼贯而出,待日头渐渐升起,浩浩汤汤的镖队已经在尘土飞扬的官路上奔驰了。

云家父子掀开布帘瞅一眼外头,心里满足又带着隐隐激动。

漂泊半生,终于有个地方能让他们父子安心落脚了。

.

镖队在路过四海客栈时又休整两日,这两日魏家兄弟也用羊奶酒方子与玉娘子商谈,这玉娘子是一点也不好糊弄,双方谈了才达成约定。

其一,羊奶酒的方子第一年不必给他们兄弟银钱,待过往兄弟尝过后,若是叫好,第二年起秋时给魏家兄弟四十两银子,次年过后每年给他们三十两。

其二,母羊要从他们魏家羊庄买,每年最少也要买下五只。

其三,客栈卖羊奶酒时要说这酒是从魏家商行传出来的。

“魏家商行?”玉娘子皱了皱眉:“我可没听说过什么魏家商行。”

魏渝小脸带笑:“现在不知晓,以后便知晓了。”

玉娘子想明白什么:“好啊,你这小子是利用我给你自个儿铺路呢。”

“所以这第一年也给娘子省下二十两方子钱。”

魏渝道:“咱们互惠互利,娘子喝酒,让罐罐沾沾酒香就成!”

玉娘子冷哼道:“没见过你这等狡猾的小娃子!”

待镖队离开四海客栈时,一向不爱早起的玉娘子却忽然出现在人群中。

难得见玉娘子不施粉黛,清汤挂满,她随手将一黑物丢向魏家兄弟,魏渝一手扯着缰绳,一手利落接过,还未看清这是何物,就只见着玉娘子冷傲婀娜的背影。

“这是什么?”

魏渝翻开那黑布口袋,就见着里头有本泛黄又破烂的手书,这是……?

他圆眼一亮,冲着玉娘子兴奋喊道:“师父,徒儿改日再来看你!”

他脚底下的黑狼好似能感受到他的开怀,也跟着仰头嚎了两嗓子。

玉娘子自然是听着那小娃子的动静,有些嫌弃也有些想笑,心道:“谁要认滑头小子做徒弟!岂不是成天只知道坑师父?”

大雪下了两日,镖队车马攀过一座又一座山峰,众人怕被困在山中,冒着风雪连拉带拽,快马加鞭改路在官道疾驰,如此这又耽误了四五日。

然而在看到不远处巍峨雄厚的茂溪山一角时,众人便一鼓作气,连歇都不歇,只想着赶紧回家陪着老婆孩子热炕头。

腊月十八,一队满载而归的车马终于到了凤阳镇。

“可算是到家了!”

第112章

一到凤阳镇, 镖师们归心似箭各回各家,就连小黑狼都顺着山路一溜烟先行往茂溪村跑。

如此,魏承先行赶着驴车去卖红香醋, 罐罐便带着云家父子直奔镇上的薛记布行。

“小东家, 我来搬!”云夫郎麻利的将一匹包裹好的滑布往外抬,又吆喝道:“小风小天, 帮爹抬着那一头!”

罐罐闪开身道:“先一样抬出一匹, 等会送到布行里。”

“好嘞!”

云风云天跳下马车就来帮忙。

从幽州城到凤阳镇一路上风餐露宿, 折磨得大家伙人不像人, 可云家父子却是比刚来时好上许多,他们脸颊逐渐丰腴, 棉布衣裳也没那么晃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顿顿肉粮管够管饱。

魏渝见此便先一步来到布行里,张望一会儿:“薛掌柜可忙着呢?”

“哟。”

布行伙计招呼三三两两的客人, 那老掌柜手臂撑在柜子上往外瞅,眯眯眼睛道:“这不是聚源典当的魏小掌柜,听闻你去到府城,这是发财回来了?”

罐罐颊边笑出小旋窝:“对啊,发财的事总是想着薛阿爷呢。”

还记得罐罐第一次随哥哥来镇上时他觉得凤阳镇忒大, 大到他要紧紧贴着兄长的腿才能不害怕。

可长大后他又发现凤阳镇是那样小,小到这镇上有几家布行, 有几家杂铺, 最大的如意酒楼里灶人拿手好菜多盐还是多醋,最不起眼的面铺老板娘喜爱往汤面里多加野葱还是香荽叶,或是从镇上到茂溪村家中,他骑马要路过几棵光秃秃的柳腰树……诸如此类,魏渝都能如数家珍。

也是在罐罐熟悉凤阳镇时, 凤阳镇的老铺面老掌柜们也慢慢认识这打得一手好算盘又极其聪慧的魏小掌柜。

薛掌柜来了几分兴致:“你这是陶腾回来什么了?”

“自然是顶好布货,先拿来给薛掌柜瞧瞧,若是您看中了,旁的布行我可就不送了。”

这功夫云家父子也已经将那两匹包好的布抬进来了。

薛掌柜忙推开柜门走过去,拿着裁刀割开外头黑布一角,上手摸了摸布,哟了声:“这布料摸着不错,不像是剑麻和黄麻,幽州城来的新奇货?”

“这是柳木染的冬麻,我打听过冬麻生于邺城苍狼山,咱们茂溪山可是没有这等麻草的。”

魏渝没多费口舌,在染布上面薛掌柜是行家,他上手一摸就知道这玩意是好是坏。

“你多钱收的?”

上一篇:我在大周模拟经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