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幼崽种田日常 第241章

作者:昵昵儿女 标签: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种田文 爽文 成长 古代架空

魏渝欢喜接过来,深深嗅闻一下:“好香,好香!”

这肉饼铺子因着酥香多汁,味道一绝,在京城很是火爆,据说是位礼部官员的娘子开设的食铺子,因着这层关系,铺子也只紧着供应文职衙门和武职衙门,故而寻常百姓想吃就要排上许久了。

穿着小肚兜的小人参吭哧吭哧着在爬箱子。

魏承曲指轻轻将它弹下去,在小人参抱头装哭之前,从箱中摸出一小兜鲜黄的果儿。

小人参飞扑到布兜里:“好多果果!”

“枇杷?”

魏渝有些惊讶:“我在明州倒是见过有人用枇杷干泡茶喝,京城冬日天寒,留不住花,这时节怎么会有枇杷?”

“商贩在枇杷结青果的时候就将树移栽到木桶再带上船运来京城,京城世家贵族多,不看金银多少,只讲究新鲜滋味,故而这些商贩的妙招巧计也应运而生。”

魏承拿着一旁的帕子擦擦手,轻笑道:“我也是听到有人在衙门附近叫卖,稍稍打听才知晓此事。”

最后,大的吃上肉饼,小的吃上枇杷,一派其乐融融。

第166章

端午过后, 魏渝不得不收拾行囊返回明州。

魏承向侍学大人告假半日与他一道前往永通港。

分别在即,兄弟二人都是十分不舍。

马车上,魏渝故意说些趣事想要冲破别离前的沉默, 可连说几个笑话, 哥哥面上笑着,眸中还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他心中难免酸涩起来, 轻握住哥哥的手:“哥哥。”

魏承垂眸看一眼他们相握的手, 低声道:“无事。”

“哥哥哪里像没事的样子?”

魏渝伸出指尖点了点哥哥的嘴角, 又学着哥哥的样子重重垂下唇角:“你这分明舍不得我, 在心里偷偷难过呢!”

魏承瞧着魏渝的灵动憨态,他唇角微动, 过了一会儿才轻叹道:“明州漕运部院的刘参政和马总督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你回到明州无异于与虎谋皮,哥哥虽做了官, 可身在京城,却护不得你,我心中时时憋闷,神思不安。”

“我当是什么事,原是因为这两个奸|人, 哥哥别担心,这两个人我能对付得了。”魏渝扬眉笑道, “这盘棋我许久之前就在布局, 你且看着我如何谋了他们的鼓楼又将他们下狱!”

魏承心中也有了旁的成算,轻笑道:“我自是知晓你的能耐。”

码头人来人往,拥挤不堪,魏家兄弟也不好太亲密,只久久看着彼此又低语嘱咐起来。

明明在马车上已经说了许多话, 可他们还觉得有许多未尽之意。

直到仆从来报粮船将开,魏渝才依依不舍上了船:“哥哥,回吧。”

魏承目送粮船消失在海面。

魏渝临走前特意赁买不少丫鬟婆子在东桥门的宅子服侍,可魏承每日从翰林院下职回来,还是觉得整个府邸空空荡荡。

静得让人心慌。

于是接连几日他都恨不得在翰林院长住,办事效率亦是极高,连着侍讲大人都惊动了,连忙劝他要仔细身子,莫要贪夜做事。

一个从六品修撰这样卷,你让摸了几十年鱼的老五品怎么活?

翰林院自古是个清贵之地,想要在不攀附不站队的情况下出人头地,也只能凭借在修纂史书上下功夫,从中提炼出醒世理论或是编修于民于国有益之书册,才能受到圣上的重视赏识。

譬如说赵朝名辅祝之阳曾任职翰林院修撰时,就从前朝史书中提出“权臣制衡”之论,从此平步青云,入阁拜相,极受前朝开国圣上的爱重……

眼下是太平年,首辅次辅又都是百年难遇的贤能之人,故而翰林院的风气便是得过且过,你再厉害你也得熬,内阁拢共就几个位置,你想上,那旁人是不是就得下来?

就说翰林院上下四十来人,个个都是两京十三省的一等人才。你若是在朝中有人脉,你就能早几年入阁,无人脉但有机遇之人要等上十余年入阁,而在朝中无人脉又无机遇的人怕是只有老死在翰林一条出路。

无论是魏承的顶头上司还是翰林院大学士似乎都不喜欢过于拔尖之人。

魏承知晓张侍讲的敲打,也只能放缓做事节奏,不再过于勤奋。

可他心中却打定主意要离开翰林院。

这一日,他又早早来到翰林院,没一会儿便听到周显徽和莫如海小声蛐蛐:“你有没有觉得魏大人好像变了。”

“怎么说?”

“才上任那几日,魏大人踩点来,踩点走,像是家里藏着美人,半刻也离不得他。这两日魏大人来得比打更的都走,走得也是最晚,你说,魏大人家的美人该不会是跑了?”

“莫要乱说,魏大人身姿清正,哪里像沉溺美色之人?”

“也是,上次咱们去他府邸拜访,听说魏大人没有娶妻更没纳妾,怎么会因为这些事情失神?”

周显徽想到什么,叹了口气,小声道:“你有没有听说邬州兵变一事?”

莫如海神色大震,左右看看:“慎言,慎言,你我哪里能议此等朝事!”

魏承握笔的手一顿。

他在朝中无人,自然是不知晓此等大事。

他起身低声道:“周兄,邬州兵变一事,你可否与我说说?”

周显徽先是一愣,又知晓魏承的为人,他小声道:“下职之后咱们再说。”

下职之后,三人来到周显徽的宅子。

酒过三巡,就听周显徽将邬州兵变一事细细道来。

邬州军常年驻守西北,以防止索真部落侵犯边疆,其中邬州军又分为东邬州军和北邬州军,此次正是东邬州军哗变。

东邬州军本就不满粮饷拖欠,军粮陈腐,尤其在知道朝廷的粮饷年年优先发给北邬州军后这引得东邬州军上下积怨已久,最后爆发也是因为今冬粮饷来得太迟,索真部落又在这个时候试图入侵东境,虽说东军守住了边疆却死伤惨重,东邬州军便再也不想忍耐了,斩杀了贪污的头领,自拥为城!

“可恶!可叹啊!”周显徽摇摇头。

莫如海顿时觉得眼前的鱼肉不香了,他有心为东邬州军说话,可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

这东邬州军犯得可是死罪!

他叹气道:“明日朝廷应该会议论此事,你我也不必多言了。”

次日上朝,朝廷果真议论了此事。

文武百官讨论得热火朝天,可无一人献出有用的计策,因着几十年来的举国安定,大康朝亦是重文轻武,能派出去的武将都在固守重要城池,眼下有围剿之力的武将几乎没有!

再者谁都知道邬州军的强大凶悍,这个时候谁去谁就是送死!可若是不去,东邬州军与索真部落里应外合……大康危矣!

最后顺真帝被吵得头疼,只让首辅和内阁大学士以及太子留下。

回到府中后,魏承在书房枯坐良久。

他读书的初心是什么?

为了护着弟弟不受人欺负,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

而今日朝中以次辅钱征为首的文官,大多进谏想要南调军队诛杀东邬州军……

东军驻守边疆多年,风沙肆虐,饥寒交迫,还有蠢蠢欲动的索真部落频繁侵扰,他们也是大康的子民,他们只想要自己该有的军饷,他们只是想吃饱肚子,何故落到如此地步?

南调军一旦与东军交手,最受牵连的还是边疆无辜百姓……

终于他提笔书信一封,又特意叫来亲信云天,道:“务必亲自将此信交到慕先生府上。”

云天也紧张起来:“是,大人。”

待云天走后,魏承又提笔给罐罐写了一封信。

若是真到了西北,也不知何时能再与罐罐写信了。

.

今日朝堂上仍旧因着东军哗变一事争吵不休。

忽然听到江大伴喊道:“宣,翰林院修撰魏承。”

一声接着一声,响彻太极殿内外。

一时之间朝堂大静,吓得站在魏承身边打瞌睡的老官差点跳起来。

魏承心中早有准备,神色冷静,目不斜视,手持笏板来到大殿前。

“微臣参见陛下。”

“起来吧。”

“谢陛下。”

魏承听到上方传来顺真帝威严低沉的声音:“索真部落近年频繁侵扰西北,你以为朕该不该将其杀而后快?”

魏承低垂眉目:“回陛下,索真部落乃是游牧族群,骁勇善战,百年来赶之不尽,杀之不绝,若是常年征战进攻,必然会使两岸百姓民不聊生,臣以为应当以守为攻。”

“如何以守为攻?”

魏承铿锵道:“屯田戍边,军屯,民屯,商屯,三路汇合必然使得边境安稳无虞,部分屯田可保证邬州军粮食充足,削弱对朝廷军饷过分依托,又能充裕人口,使得边疆更为稳定。”

顺真帝心中大赞此子有贤能,不过面上不显,又问:“军屯,民屯倒是不稀奇,你如何说得动西北的商人帮着边疆屯田?”

魏承抬头正色道:“以盐引为利,必定能使邬州临近的西北商人心甘情愿帮着邬州屯田运粮。”

此话一出,朝堂人神色各异,首辅冯兆贤赞赏惊喜的目光落在魏承身上。

冯兆贤连忙激动道:“陛下,若是能有商人帮忙运粮,想来东邬州军的怒火也能有所削减。”

次辅钱征皱了皱眉,没有作声。

大康朝的盐引生意多把握在明州徽州京城等重地,临近邬州的商人哪里能轻易碰得?也正是因此让他们尝到盐引带来的富贵滋味,想来商屯运粮一事定然能成。

顺真帝看向一旁的太子李赫,帝大笑道:“太子以为呢?”

太子李赫恭谨回道:“远水解不了近渴,若是不想继续激怒东邬州军,的确可以用盐引从西北商人那儿换充足粮草,以此也能让东军安心驻守,的确是上乘之策。”

顺真帝龙颜大悦,赞赏道:“魏承,你言之有物,替朕解了忧愁,你想要什么赏赐?”

魏承跪地道:“能为陛下解忧,乃是臣之幸事,臣是大康子民,理应为君效力,臣恳请去邬州安抚东军,还望陛下应允!”

文武百官都没想到魏承竟然会提出这样的请求。

眼下他献良策得到了陛下的赏识,就是他谦虚不讨赏,陛下也会重重嘉赏他,想来今日之后就能从殿外来到殿内上朝了,可他却偏偏要亲去那凶险万分的邬州!

冯兆贤心中对此子的才能颇有怜惜,刚想上前一步就听到向来低调的太子忽然道:“父皇,魏修撰胸有沟壑,可到底是一介文人,东邬州军暴怒之情形,想来……”

万万没想到顺真帝摆手打断了太子的话:“好,魏承,你不愧是朕亲点的状元郎,有勇有谋,既然你有如此胸襟才能,朕今日封你为邬州府安抚使,官升正五品,待你从邬州回来,朕还有嘉赏,准你随明家军一同前往邬州安抚镇压东军!”

刚刚还在惋惜魏承命不久矣的朝臣顿时大惊。

上一篇:我在大周模拟经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