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后世子求着我做他夫郎 第75章

作者:日进斗金 标签: 强强 生子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基建 古代架空

薛凤麟正坐在宿舍里等着宫中传召。他这几日答题自是没有问题,但却也并不觉得自己殿试的成绩能有多么优秀。

大晋自晋武帝十二年后,每年科举前三就再未有过勋贵世家之后。

这一方面自然是不少名门世家子弟只求荫官,不求上进,另一方面也是因着晋武帝有意对朝政的把控。

又过了一会儿,晋武帝身边伺候的苏公公拿着一张皇榜走了过来,开始宣读起了这次入围三甲的进士名单。

这名单是从三甲最后一名倒着往前开始,优先听到自己名字的人,自是又是欣喜又是遗憾。而随着名次越来越高,被报到名字的人就越来越激动。

原本薛凤麟倒是一脸淡定,只是听到那榜单报到一甲前十了,却仍然没有自己的名字,心中便也有些打鼓了。

这几年他们这样的勋贵子弟,最好的成绩也就是一甲前九。

再加上自己父亲避嫌,舅父叶将军又是武将。在晋武帝身边参与阅卷的钱大人则是大皇子一脉的重臣,应当是不会让自己有个好成绩的。

只是眼看着这榜单已经从一甲前十报到了一甲前六,仍然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难道是因着额外的原因,自己落榜了?

薛凤麟心中一重,一次落弟他倒是不怕,只是原本他想借着这授官面圣的机会求晋武帝赐婚,若是不成,便只能再找其他机会了!

“一甲第四……”苏公公念到这里突然顿了顿,之后才道:“薛凤麟。”

薛凤麟闻言一愣,之后才见苏公公看着他挑了挑眉道:“薛家世子,还不快过来谢恩?”

薛凤麟心中大喜,这才起身去磕头谢恩。待前三甲的名字也念完以后,苏公公让三甲换上了红色吉服,之后所有进士才跟在他的身后,随他一同进入大殿面圣。

第88章

大殿上,晋武帝端坐龙椅,一脸威严之色。

状元、榜眼、探花三甲并排走在第一排,进殿后跪下。

后一排右手第一位的便是一甲四名的薛凤麟了。

薛凤麟容貌一直是出了名的俊美,晋武帝曾经见过他数次,自是也不会忘记。

此时举目扫过大殿上,见众新科进士们都低着头跪在地上,一副十分谨慎的模样。就只有他一个虽跪在地上,脑袋却高高抬起,正看向自己,便开口问道:“薛凤麟,你一直看着朕,可是对自己这个一甲四名的成绩有所不服啊?”

晋武帝之所以会问薛凤麟这样的问题,其实也是因着这次殿试薛凤麟的笔试十分不错,若是按照卷面来排,拿个新科状元也是名正言顺。

他心中有自己的计较,故意顺着钱大人的话语,把薛凤麟的名次挪到了后面。虽说最后还是给了他一甲第四,但心中却是有些可惜。

以薛凤麟对庶务的见解,若是他并非世子身份,而是平民出身,那便更加得用。

若是一般人在大殿上被晋武帝这般问话,那必然紧张的话都要说不出来了。

但薛凤麟闻言倒是不慌不忙,只对着晋武帝拱手磕头行了一拜礼才道:“回陛下,以臣的才学,能得到一甲四名已经是陛下的恩泽。臣只是心中有事想请求陛下,所以才忘乎所以,无意中瞻仰了陛下天威,还请陛下宽恕。”

今日是新科进士登科的大喜之日,晋武帝当然不可能在这样的日子随意处罚什么人。

薛凤麟的回答虽然冒进但也算过关,晋武帝点了点头,倒是好奇起薛凤麟到底有什么事情想求自己。

只是此时还有更重要的登科大典与授官之事,这事儿倒是也只能先放一放。

晋武帝这才给了身边的苏公公一个眼色,他便立刻从旁边拿来一张空白的皇榜,又使小太监们准备好了笔墨,伺候晋武帝给殿中的几十名新科进士授官。

这授官之事,也是先从三甲最末的开始授起。

首先是择期形貌,身有残缺、面容有瑕者或是年纪太长者,只赐进士称号,却不可做官。这样就一下子淘汰掉了四人。

剩下的人里,从最末开始往上授官,先从一些博士、县尉等从九品下等的芝麻绿豆的小官开始。

这等官职压根都用不着晋武帝亲自安排,只需要旁边的大臣们辅助定下即可。

那些京中有关系的进士,家中早就提前找人疏通过了,自是被安排到了京中国子监录事、书学博士等一些闲杂岗位。而没有什么关系的外地进士,则就被安排到了各地去做县尉、主薄等小官儿。

运气好的,或许能被分派到一处富庶之地,也算是能做个地头蛇,只要有了政绩,还有回京升官的一天。

运气不好的,那就被分到了穷乡僻壤,又建不了什么功业,一辈子也就磋磨在那里了。

三甲的进士都安排好后,二甲进士基本就都是由晋武帝亲自安排了。

排在二甲的那些进士,基本都被晋武帝授以了正九品以上的官职。当然京中主要还是校书郎、太祝等闲官儿,而京外则是县丞和监丞这种有些实权的职位。

待二甲进士们都安排好后,才是一甲进士与前三甲。

晋武帝先一一安排了排在薛凤麟后面的那些进士,轮到了薛凤麟时,却想了想后问道:“薛凤麟,我看你的策论,提出种种决策,说想为大晋百姓做些实事,可是有此决心?”

薛凤麟闻言倒是毫不犹豫的点点头道:“却是有此想法。”

自上次见了沈宣为京郊灾民们出谋划策之后,他心中也有所感悟,的确是对这民生之事上心了不少,也有意入仕作出一番功绩。

晋武帝听后便又问道:“那若是我此刻给你两个差事让你挑选,你又会选哪个?”

晋武帝说着拿来两张白纸,再每张上面写下了一行字。

一旁伺候的苏公公此时便将那两张纸条拿到薛凤麟面前,请他过目。

薛凤麟一看,那纸条上一张写着砂州府五品知州、一张写着翰林院七品编修的差事。

咋一看那五品知州品级更高,但砂州地处大晋南方,是十分荒僻贫穷之所。而翰林院七品编修的差事不仅能留任京中,且在往年一直都是状元、榜眼和探花这样的前三甲才有的好差事。

翰林院这地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皇上的秘书处,所有进入了翰林院的进士都有机会成为晋武帝身边的近臣。

之前凡是入了翰林院之人,有不少升官都是一路平步青云。就算混的不好的,只要不出事,也可靠着熬资历做到六部尚书。

这等好事,新科进士们只要不傻,自是人人想要进去的。

只是这翰林院的位置一向都是由朝中清流一派把持着,里面的官员也全都是清流一派,薛凤麟这样的勋贵世家子弟进去了,在他们手上定是讨不着什么便宜。

且这差事就是文职闲差,与薛凤麟方才说到的为大晋百姓做些实事的想法又有不符。

薛凤麟愣了愣,看着两张纸条思索了一番。

晋武帝这是在故意考验自己?

他回想着今日发生的一切,仔细揣摩着晋武帝的用意。

晋武帝本可以随便给了他一甲十名的名次作罢,再安排他一个京中闲职。然而最终却给了他一甲四名的名次,还两次主动向他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

这二选一的难题虽然让他难以抉择,但翰林院编修的职位绝不是什么差劲的差事。而砂州再穷再偏,那也是五品知州,正符合薛凤麟想要为大晋百姓做些实事的想法。

他闭目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后才睁开双目说道:“我选砂州知州。”

说罢便拿了那张写了砂州知州的纸条。

大殿上的朝臣们见状倒是面露惊讶,忍不住交头接耳议论了一番。此时晋武帝才笑着说道:“好,你倒是有志气。只是你若是外放,没有功绩可是回不了京的,你父亲若是知道了,还不知会如何作想。”

“我能为大晋效力,回报陛下恩赐,父亲自当是深感荣耀。”薛凤麟此时又开口说道。

“既如此,那朕便如了你的愿,封你做砂州的知州吧。”晋武帝说着在皇榜上落笔,最终订下了薛凤麟的差事。

之后才依照惯例,将前三甲授官了翰林院编修之职。

待授官结束以后,登科大典也算是正式结束。苏公公这时才走到薛凤麟身边说道:“世子请跟我过来。”

薛凤麟连忙跟在苏公公的身后,一路走到了御书房,在门口等了一会儿以后,才见晋武帝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他以后才道:“薛凤麟,今日你说要求朕一件事,现在倒是可以说了,到底是什么事啊?”

“谢陛下成全。”薛凤麟闻言连忙跟了进去,刚准备要下跪,便见晋武帝摆了摆手道:“算了,不必拘礼,你坐吧。你也算是朕看着长大的后辈,这种场合倒也不必那么多规矩。”

薛凤麟听令坐下,此时才十分郑重的对晋武帝说道:“陛下,我想求您赐我一桩亲事!”

晋武帝听了抬头看他一眼,顿了顿后才皱眉道:“我记得京中一直传你与沈家哥儿有亲,难道你是看上了什么别的人,所以才过来求我?”

“若是如此,此事我不能答应。那沈哥儿毕竟是你生母之前订下的人,你作为亲儿子,还是要信守承诺才是,也免得落人话柄。”

晋武帝年纪大了,这些时日见过了沈宣以后,自是又想起了沈国公的好。

他心中本就对沈宣有些愧疚,自是觉得将他许给薛凤麟这样的才俊也算是补偿他了。

薛凤麟闻言却是连忙说道:“陛下误会了。臣这亲事并非是求的别人,反而正是这沈哥儿。”

“只因沈哥儿家中没有父母,娘家无人撑腰。臣怕就这样娶了他,会因他的身份让他在臣家中受委屈。所以才想来求陛下亲自赐婚,也好让他风光体面的嫁过来。”

晋武帝倒是没想到薛凤麟过来求他的竟是此事,他愣了愣后,又仔细打量了薛凤麟一番才道:“你对那沈哥儿倒是真用心,你二人身份差异巨大,他对你又毫无助力,还是个不易生养的哥儿,难道就因你生母之前订下了亲事,你就能对他如此?”

薛凤麟这时才目光灼灼的说道:“臣不敢欺瞒陛下,沈哥儿品行俱佳,人品贵重,是臣心中敬爱之人。臣不在乎其他凡尘冗事,此生只愿也只会娶他一人,还请陛下成全。”

晋武帝怔住,沉默了许久,才长叹了口气,面上露出一丝欣慰之色道:“往日里见你时觉得你一向是个八面玲珑的沉稳之人,没想到倒是还有这性情中人的一面。”

“你是个好孩子,那沈宣也是不错。他能与你结为夫夫,倒也是他命里带来的福分,你可要记住你今日的话,好好待他。你的要求,朕允了。”

说到这里,晋武帝便招了那苏公公过来,让他拿了一张皇榜过来,准备给薛凤麟和沈宣写一封赐婚书。

“谢陛下隆恩!”薛凤麟得偿所愿,自是满脸欢喜,直接起身跪着地上磕头谢恩。

晋武帝见了,倒是摇摇头道:“瞧你这般神色,倒是比做了官还要高兴,实在是不成样子!”

嘴里虽这般说着,但面上却露出一丝喜色。

一是沈宣有靠,他心中也放下了一个包袱。二是知道了薛凤麟这样的年轻才俊有软肋,反而让他更放心了,这样的人用起来才好拿捏,日后也好将他培养为大晋未来的肱骨之臣。

“沈宣的生母蒋氏年幼时也是时常入宫,太后看着长大的。”晋武帝开口说道:“既然要让他风光出嫁,那我便赐他从宫中出嫁吧。如此荣耀,也只有宫中公主才有,想必他日后也不敢被人看轻了去。”

晋武帝说完,苏公公便连忙在一旁记下。之后又赏赐了他百两黄金,并一套黄花梨家具,不少御用的碗盘和器具,还有衣服、料子干货酒品等等……

这等丰厚的赏赐,已比得上一品朝臣嫁女时御赐的贺礼。薛凤麟便也替沈宣一一谢过。

待那赐婚书写完以后,晋武帝才摆了摆手,心情不错的说道:“行了,你去吧。这婚书今日就会送到薛家去了。”

“谢主隆恩!”薛凤麟又磕头拜谢了晋武帝一番,才兴高采烈地转身离去。

薛凤麟早就知道晋武帝必会同意他与沈宣之间的赐婚。

晋武帝最烦臣子之间结党,他提出迎娶沈宣,便少了一份结党的可能,晋武帝自是求之不得。

薛凤麟这边一出宫就径直去了沈宣那里报喜,而另一边宫中的婚书与授官的皇榜却直接送到了侯府。

薛凤麟还未回家,他在宫中自请去做砂州知州的事情就已经传的沸沸扬扬,早传到了薛侯爷耳中。

听到他放弃了选择翰林院编修一职而要去砂州做知州的时候,薛侯爷就已经差点心梗。

只觉得薛凤麟实在是太蠢,竟放着前途大好的翰林院的差事不选,挑了个看起来品级虽高,实则前途无望的苦差事!

而他还未来得及调整过来,便又迎来了宫中内监送来的婚书。只说是晋武帝赐婚薛凤麟与沈宣二人,让沈宣从宫中出嫁,待两人举办好了婚事以后,薛凤麟再去砂州赴任。

薛侯爷两眼一花,差点晕倒。幸而被一旁伺候的下人扶住,坐在了椅子上。

待领旨谢恩,送走了那内监以后,薛侯爷才忍不住的抖着手,一脸愤怒的对身边的管家说道:“快去!薛凤麟人现在到底在哪里?还不快点把他给我叫回来?”

第89章

上一篇:契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