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进斗金
那人见状,将其中一份合同递给莹娘说道:“这是你家的承包合同,日后西面那三亩沙地就是你家负责了,可要把合同给收好了!之后便可凭着这合同过来领钱。”
说完以后,就让一个中年男子带着莹娘去附近看地。
莹娘连忙把合同收进怀中,与那中年男子一起去了一片沙地。
那沙地离她家不远,走路一炷香的时间就能走到。
那男子在地的边缘上丈量了一阵,插了几根杆子,又用绳子围了一圈,之后才对莹娘说道:“这绳子里的地都是你的,以后你就负责这块儿沙地。至于要种什么,怎么种,你就来问我。”
“我姓尚,是负责码头附近这片沙地的管事,白天就在那码头旁的小屋里呆着,你田里有不懂的事情,就都来问我!”
这姓尚的男子就是沈宣雇来的几个管理种田的老手之一。沈宣给了他一个月一两银子的报酬,让他负责码头附近的一百亩沙地。
这些管事儿的家中也有田产,出来帮着沈宣教导雇农种植水果,就又能多挣一份薪水。
且沈宣给的银子不少,与城里一个大铺子的管事差不多价格,在砂州来说便已经是十分好的差事了!
莹娘起了个头后,之前有些还在观望的渔民们,心思便也活络了起来。
特别是那些家里穷的,孩子多的,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有这么一项额外的收入,对他们来说可是大大好事!
渐渐的,除了莹娘以外,便陆陆续续也有更多的渔民们报名承包了沙地。不过几日,码头附近的一百亩沙地就全承包了出去。还有其他的土地,在更远的地方,就不是由这位姓尚的管事负责了。
不过有跟着莹娘一起承包了沙地的,就有不看好这承包土地之事,与他们唱反调的。
赵宝珠的亲叔叔赵二郎家里就对承包沙地一事挺嗤之以鼻的。
赵宝珠父亲去世后,赵二郎家里就与莹娘他们断了来往,生怕莹娘与赵宝珠母子二人过不下去了,会到自家来讨吃讨喝。
莹娘是个要强的,见夫家兄弟这般态度,不管过的多难也是咬着牙自己一个人撑了下来,绝不找这赵二郎家多要一杯米。
不过这赵二郎家听到了莹娘承包了三亩沙田,却是冷嘲热讽了起来。到处与人说莹娘太傻,被人诓骗了,怕是要白白给人干活还拿不到一文钱。
这一日,赵宝珠按照尚管事的要求在田里翻地,赵二郎家的哥儿,也就是赵宝珠的堂兄赵宝月就带着一群玩儿的好的小伙伴一起走了过来,围观赵宝珠灰头土脸的干活。
“赵宝珠,我看你天不亮就出来捡海蛎子。捡完了就过来翻地,可挣了一文钱么?”赵宝月开口问道。
“这田还没开始种,哪儿来的钱?尚管事说了,要等到明年八月份,地里收了第一批果子以后再发钱。”赵宝珠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说道。
“辛辛苦苦干一年,也不知有没有钱拿?”赵宝月嘲讽的说道:“你们可真笨,万一这地里的果子卖不出去,人家定是不会给你们钱的,你们就白干活了!”
“就是,谁会买这些果子?”
“白给人干一年活,真蠢。”
……
与赵宝月一起过来的那些小伙伴儿们也纷纷说道。
赵宝珠听了面上发烫,心中十分委屈,却是咬牙说道:“肯定会挣钱的。我娘说了,这地是知州夫郞的,官家老爷的买卖,不会骗人。”
赵宝月等人闻言却是哄堂大笑,并不相信赵宝珠的话,只是拍着手将他笑话了一顿,待烈日当头了才四散离开。
砂州的天气是很热的,上午的太阳就已经很大了。赵宝珠找了个破草帽挡住了半边脸,但还是晒的不轻。
种田是很苦的,但没钱吃饭的日子比种田还要苦。
哪怕是只有一丝希望,赵宝珠也愿意相信这三亩沙田能给家里增加一些收益。
他顶着烈日按照尚管事的要求将沙地的土翻了一遍又一遍,又过了几日,待尚管事检查过后,给他送来了一批浸泡好的甘蔗段。
尚管事告诉赵宝珠,码头附近的一百亩沙地,都要用来种甘蔗。
赵宝珠虽不知甘蔗种来能干什么,又要卖给谁,但也听话的按照尚管事的要求做了。
待莹娘下工回家,若是天色还亮,便也去地里帮着赵宝珠干一阵活儿,就这么互相配合着,虽说是辛苦了一些,但三亩甘蔗十天内也算是全种好了。
赵宝珠他们在这边种地的时候,码头附近不知何时竟来了一批壮汉,在沙田附近敲敲打打的开始修起了东西。
赵宝珠看着壮汉们将许多青砖抬了过来,又搭配着黑瓦与白泥灰,才意识到这些人应该是在盖房子。
“尚管事,这房子是用来干啥的?”赵宝珠趁着尚管事过来检查沙田的时候,特地提了一篮海蛎子过去问道。
“修厂房的。”尚管事倒是还真知道,也不客气的收下了那篮海蛎子,笑了笑对赵宝珠说道。
“厂房?修厂房干什么?还用这么好的青砖!”赵宝珠惊讶的问道。
这样的青砖房,一块就要好几十文钱,只有城里有钱的大老爷家里才用,怎么会有人用来修厂房?
“这是知州夫郞吩咐的,说是要建糖厂。”尚管事听了,便有些神秘的对赵宝珠道:“悄悄告诉你,传说新来知州老爷是京里的世子,家里家财万贯!他一来砂州,就把之前拖欠的衙门里的俸禄给平了。”
“他家的夫郞,自是舍得用青砖的,说是青砖扛风,不怕遇上台风天。”
赵宝珠没想到这些房子竟然是要建糖厂的,再想想自家地里现在种的,可不就是甘蔗?正好可以用来制冰糖,顿时心中也期盼了起来!
既然有了糖厂,那这些甘蔗定然是有销路的,也不怕没人收了!
一想到之后便能拿到合同里承诺的一千五百文钱,赵宝珠就充满了干劲,这几日浇水浇的也比平日里更勤快了!
第112章
厂房不似自家住的院子,里面不需修的那么细致,只需搭建出一个外框架就行。
那群壮汉每日吃的不错,浑身是劲干活又快,不过一个多月,一大排青砖厂房就盖了起来,厂房上面还铺上了漂亮的瓦片。
厂房建起来以后,墙外糊上了一层薄薄的白泥灰。
白泥灰干了以后,一片白墙黑瓦,整齐的矗立在沙田旁边。与远处的碧海蓝天相映,就显得十分漂亮。
这日,那群壮汉将许多机器抬入厂房以后,便领了酬劳四散离开了。
倒是尚管事与赵宝珠熟识了,最近又吃了他不少海蛎子,因此便特地过来找他说道:“此事还未公开,我前日得了个风声,便想起了你与莹娘母子,特地过来告诉你们一下。”
“这糖厂近日里便要招工,要十五到五十岁之间的劳力。因着这片的甘蔗都没长出来,也要不了那许多人,就只先招十个。”
“我听说这糖厂里的差事待遇不错,有些管事的家里还有闲散劳力的,都先去打了个招呼,想要把人塞进去。你与你母亲说说,若是有条件的,就去找一下那日与你们登记合同的何管事,报上个名字。”
“万一被挑进去了,这干活离家也近,总比每日往城里奔波,给人浆洗衣服要好些。”
尚管事家中本就有五亩田地要种,自家还另外承包了沈宣的五亩沙田。因此已经没有多余的劳动力入厂了。
他见莹娘与赵宝珠母子老实勤勉,见他们过的困苦,对他们也有几分同情,因此才将这事情提前透漏给了他们。
赵宝珠得知消息,自是没少感激尚管事,又将家中晒好的海兔干分了一些给他。
待莹娘回家,他将此事告知莹娘。莹娘想了想,便拿出准备过年买肉的二十文钱,去买了一只老母鸡。第二日一早就将那何管事请到了自家喝茶,又把老母鸡塞给他道:“这进糖厂的事情,还请何管事你帮忙疏通一二,只要能给我个机会就好。”
那何管事闻言皱眉,把老母鸡又塞回莹娘手中说道:“我是能帮你报上名字,但各家想来的人不少,现在已经有十多个了,谁能保证一定能被选上?”
“况且这次我听说,知州夫郞也会亲自过来参观修好的厂房,怕是当天就会把第一批工人给定下来了。”
莹娘一听,也是有些灰心,但还是对那何管事笑笑,把鸡又塞回去道:“这鸡何管事你就收下好了,也就帮我先报个名字,成不成另说。”
何管事听了,神色微动,便收下了母鸡,把莹娘的名字提报了上去。
再说沈宣修建好糖厂以后,便准备先招几个工人进行小规模的试生产。
一是想熟悉一下炼糖的程序,二是除了普通的冰糖与白糖,他还想试验制作一些特别的糖制品,再卖到大些的城市去。
这些时日,他在外招了不少能手,分工管理各处,将沙田种植与制糖工坊一事开展的仅仅有条。
糖厂的管事,是薛凤麟特地找来的,以前在京中管着他母亲陪嫁的庄子,庄上有一百来号人口,又是可靠又是能干。
有了这得力的人手,沈宣也是放开了把糖厂的事务交给他来管理。
果然不负沈宣的期待,这管事很快就按照要求把糖厂修建好了。之后便邀请沈宣亲自过去验看,再顺便定下第一批的十个工人。
选了一个天气不错的日子,沈宣便带了金枝金桂出门,去了新修好的糖厂。
简单的验收过了一番以后,便来到了厂房的院子里。
只见院子里大太阳下,正直挺挺的站着十八个人,一见到沈宣进来,所有人都挺直了腰杆,脸上露出一丝紧张的神色。
这些人都是这一次报名来招工的工人,全是各方管事打了招呼塞进来的。因着只要十人,招工的管事连告示都没来得及贴出去,便已经报满了人。
莹娘也在这些报名的人员里面,今日特地换了一身最干净的素衣,头发也梳的整整齐齐。
只是除了她外,其他人基本都是各家管事的亲戚,自是比她条件要好,穿的也更干净细致。莹娘站在里面,就显得十分寒酸,有些格格不入。
她看着传闻中的知州夫郞,也就是糖厂和自家沙田的老板大步流星的走入院中。
那哥儿年纪很轻,瞧着不过十八九岁,身量高大,容貌俊秀。
与她在城里见到过的那些富家哥儿不同,这位知州夫郞整个人虽贵气非常,但神色和善可亲,一举一动自带风流如谪仙一般。
他走到那糖厂的管事面前,与他低语了几句,便见那管事立马拿出一本册子递给他看。
那哥儿翻了几页以后,目光才在众人身上扫射了一遍,接着便停留在了莹娘的身上,又低头看了看册子后才道:“你是莹娘?记录上说你家丈夫过世,只有你与一个哥儿相依为命,可是真的?”
莹娘没想到这知州夫郞会突然问到自己,当下心里一慌,面上涨的通红。
在大晋找个差事不易,若是好的差事,一般还需要有人担保。
大多数时候,家中条件优越,家庭和美的人更易被人留下。而莹娘这样的身世,不太稳定,穷到极处就容易做些偷鸡摸狗的事情。因此除了些没什么钱的苦力,好差事一般都是不要的。
她有些诚惶诚恐的看着沈宣说道:“这……这……我丈夫几年前的确去世了。但我在外给人做浆洗的活计,也能挣到口粮。我家哥儿大了,也能拾些海贝海螺的,还承包了三亩甘蔗地耕种,也是老实的良民。”
“嗯。”沈宣听她说完点了点头,面上看不出什么神色。
之后他又转而问起了另一个人,莹娘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只是她心中也不知那知州夫郞特地询问自己一番到底是什么想法,便只能惴惴不安的等着。
又问了几个人后,沈宣在册子上圈画了几笔,之后才将它还给那管事,与他说了几句以后,便转身离开了。
莹娘还有些呆滞的站在原地,看着那管事恭敬的送走了沈宣之后,才咳嗽一声道:“好了,现在我念到名字的人,都往前一步,过来排队。”
莹娘有些局促的站在原地,等着那管事念名字。管事念了一个又一个,待所有名字都念完了,都没有听到莹娘的。
莹娘心中一坠,心道这次怕是不成了,结果还白送了一只老母鸡出去。
她正心灰意冷的准备离开,突然便又听那管事说道:“我念了名字的人,现在可以走了。剩下的人留下,你们都被录用了。”
莹娘一愣,有些不敢置信的睁大了双目,心中一阵狂喜。
待只剩下了十名工人以后,管事才带了他们进入了一个房间,开始交代起了工作时需要做的事情,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沈宣的糖厂工作,每天有十文钱的工钱,还包一顿午饭。
一个月有四天休息,可以自行与管事调换安排,还每人都发放两套统一的服装,上班的时候都要穿着。
这样好的待遇,在整个砂州打着灯笼都难找!莹娘听完管事的介绍,整个人都有些傻了,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毕竟一个月能挣二百多文,这比出海打渔的收入还高!再加上那三亩甘蔗地的收益,她与宝珠也能过的松快一些了!
待管事准备离开,莹娘才连忙走了过去,对那管事说道:“多谢管事提携,不嫌弃我一个孤儿寡母的,能让我得了这么好的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