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侯府嫡子 第173章

作者:弓翎 标签: 宫廷侯爵 布衣生活 情有独钟 正剧 古代架空

然后不敢再待在屋内,扭头就朝门外逃去,谁知太过慌乱,竟忘了门槛,被绊了一跤,差点儿扑倒在地。

可以说羞愧、丢人之极。

景璟从未这般尴尬过,感觉后背火辣辣的,不敢回头,捂着脸,差点儿没哭出来。

呜呜呜呜呜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第172章

夏枢从书房里抱着一摞书出来, 正好瞧见他的囧样,顿时无良大笑:“哈哈哈哈……”

景璟:“……”

景璟脸红似血,嗷地一声就朝他背上扑了去, 要捂他的嘴。

夏枢比他高一些, 又常年干农活,力气大,脸一侧躲过他的手, 然后腰一弯便把他半背了起来,一边哈哈大笑, 一边屁股扭来扭去地走路, 拖着人玩。

景璟:“……”

红棉:“……”

两个人实在是没见过比小枢哥哥/王妃还不顾形象、喜欢搞怪的双儿了。

不过相处起来,真的很容易抛开烦心事,跟他一起开心。

红棉本来不喜景璟, 但看着他一个精致的贵双被带的扭来扭去, “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景璟原还窘迫不已, 但被小枢哥哥这么搞来搞去,也忍不住破功, 笑弯了眼,扒拉在他肩膀上,笑的身子直抖。

院子里两个双儿、一个女孩子气氛欢乐的不行, 等汗涔涔地晒完书和衣裳、被褥,将屋里全部打扫一遍,大家还是满面笑容, 忍俊不禁。

“喏, 元大哥给的石头,说是你一个我一个,天贶节这边的习俗, 石头会带来好运。”红棉去侯村长家了,院子里只有两个人的时候,景璟才拿出两块石头,凑到夏枢跟前,说悄悄话:“你瞧瞧喜欢哪个。”

只是虽然只有两个人,景璟还是忍不住红了脸。

“石头?”夏枢有些意外,挠了挠脑袋,看着红布包着的、龙眼大的玩意儿,放下手中的书,接过石头,拆开红布。

然后就是眼睛一亮。

“好漂亮!”他忍不住惊呼。

“嗯!”景璟也忍不住瞪大了眼睛,一脸惊艳。

只见第一块石头莹亮如白玉,玉上却晕染着一副天然山水之色,水波粼粼,山峦叠嶂、山林枝干分明,树叶红黄相间,更秒的是,粼粼水波中竟然还有山峦树木的倒影,细细看来,简直美不胜收。

而第二块石头也是白底,不过却似蒙了一层厚雾,几支绿色桂花枝条穿过浓雾,现在眼前,金黄稠密的桂花附于其上,开的浓烈,让人忍不住想把石头靠近鼻尖,闻一闻,是否有桂花的香甜气息。

“这也太漂亮了吧!”夏枢把两块石头举到眼前,忍不住一一细看,越看越喜欢。

不过看了一会儿,他便把石头放手心里,递向景璟:“他送的,你都收着吧。”

他可没忘景璟可是喜欢元州的,他当然要助景璟一臂之力,让他得到独一份的东西。

景璟却摇了摇脑袋,坚决地推了推他的手,坚持道:“你挑一个最喜欢的,他说是送给你我的,我不要独占,我要你也有好运。”

他的脸蛋红红的,羞的眼睛都水汪汪的,看着很好欺负,但态度却很坚决,盯着夏枢的眼睛,就是推着他的手,让他选。

“好吧。”夏枢看他坚持,无奈地呼噜了一下他的脑袋:“既然这样,我要桂花的这个。”

景璟的目光多次落在第一块石头上,夏枢看的分明,知道他喜欢山水之色的那个,自己就选了桂花的。当然,他也喜欢桂花这个就是了,毕竟山水之色虽然漂亮,但桂花饼可是他做的唯一教褚源赞不绝口的食物了。

景璟可不知道他小枢哥哥挑选理由这般清新脱俗,见他挑选了最喜欢的,就欢喜地把山水之色那枚用红布小心翼翼地包了,珍惜地放在怀中,打算晚上独自一人时,就着灯光好好欣赏一番。

两个双儿开心地分享了“好运”,心也更近了,坐在桂花树下,头对头靠在一起,一边翻看着书,一边说悄悄话。

时光温暖,岁月静好。

清闲的日子少有,时间也过得很快,下午凉快些的时候,三人就开始收东西。

经过暴晒的被褥、衣裳、书籍上都暖烘烘的,有一股很好闻的味道。红棉依旧负责轻一些的被褥、衣裳,夏枢和景璟则把书都收起来,垒成摞,一摞一摞往堂屋里搬。

过些日子,一些贵重的东西要运过来封存在屋子里,夏娘就提供了堂屋,让他们把书搬到堂屋暂存,书房空出来放那东西。

“以后一定要建几间大书房,否则县城那边的书运过来都没处放。”夏枢擦着汗道。

褚源原就有许多藏书,他们出发来封地之前,在京城又买了好些书,离开京城时,先生又把毕生藏书送了他们一份,光运书籍,他们就用了几十头牛,现在他们晒的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大部分都还在县城那里,由高景安排人看守着。

“我觉得我们可以广发帖子,邀请一些附近郡县的读书人过来免费看书。”景璟累的大汗淋漓,抚着胸口,喘着粗气道:“到时候,让他们帮着管理这些书,否则光晒书恐怕都是一个巨大的任务。”

夏枢眼睛一亮:“可以啊!”

安县太缺人了,特别是有用之人。

他们现在人太少,各项事务其实都有些混乱,一个人要干许多人的活儿,忙起来简直昏天黑地。

不过夏枢有些怀疑:“他们会过来吗?”

“当然会啊。”红棉在旁边听的哭笑不得,同时脸上也带着些骄傲:“京城世家大儒的藏书哪里是这偏远郡县能看到的,若是有机会,不说西原郡,恐怕南边的南原郡,甚至定南郡都会有读书人跋山涉水过来。”

“那就好。”夏枢舒了口气,说道:“我还以为都像晋县的生意人那般,避我们远远的,连赚钱的生意都不愿和我们做呢。”

说到晋县,景璟和红棉也很无语。

他们需要大搞建设,也有计划买几万石储备粮,明明是几万两的大生意,对一个县城来说,是少有的好买卖,然而晋县的商户们竟是直接把砖瓦价提高了四五倍,粮食价提高到十倍,连讲价都不让讲,否则就赶他们离开。

想想询价那日的经历,景璟和红棉都觉得晋县人叫他们长见识了。

“小枢哥哥,灾民宿舍的地基马上就要打好了,砖瓦该怎么办?”景璟问道。

夏枢也在为这个事情头疼。

主要是安县南边和西边是山,北边和东边被晋县包围,若想去其他县买砖瓦,就必须穿过晋县。晋县别的不说,占地面积倒是不小,境内的路据元州说,比安县的还差,这么一折腾,运费再加上路上的损耗,褚源算过,从别的县买砖瓦比在晋县买也便宜不了多少。

而且,虽然在灾民里面找到了一些先前有制砖瓦经验的手艺人,但那几个手艺人在绕着安县看过一遍后,却说安县的土质没有适合制砖瓦的,若想建砖瓦房,必须得从别处买。

元州倒是说他可以带人去晋县砖瓦商户那里走一趟,不过这个提议没被通过。

一个是伤筋动骨一百天,元州若想好起来,没个两三个月是不可能的,二则是现在这个时间段不合适搞一些威逼利诱晋县人的事,汤余的事还没结呢,三则是褚源需要一个好名声招揽人才或者是普通百姓过来安县定居,千万不能叫人抓住把柄大做文章,坏了好不容易好转的名声。

“唉,再想想办法吧。”夏枢也很无奈:“实在不行,咱就统一盖土胚房。”

不管怎样,他不可能拿出一半积蓄去建房。房子必须在秋收之前盖好,要是在没办法,就只能土胚房,不然天一冷,不说灾民们,就是现在还在住帐篷的禁军们估计都要有意见。

当然,夏枢一点儿都不在意他们的意见就是了。

夏枢在意的是灾民们的意见,毕竟灾民们才是他们的衣食爹娘。

提到砖瓦,三人情绪难免低沉。

不过谁也没料到,不过半个时辰之后,让他们头疼不已的砖瓦的事情就有了转机。

那个时候夏枢他们刚把书籍、衣裳等东西归拢整理好,侯村长就带着一个老头儿过了来。

那老头儿经侯村长介绍,原是安县原来某个村的村长,名字叫钱富,他岳家在晋县,颇有些身家。当年□□的时候,安县以及附近县的人几乎都跑光了,钱富的岳丈因为小时候经历过前朝末年的战乱饥荒,特别爱积粮食,这一爱好在年成好的时候显得怪异,但在荒年却救了一大家的命。

钱富跟着老婆,投靠了岳家之后,虽然保住了一家老小的命,但他不是入赘,难免就要受些寄人篱下之气。钱富原也都习惯了,但最近几个月安县来了个王爷,带着几千人过来开垦官田的消息在晋县流传,他的几个大舅子就开始频繁赶人,让他哪来的回哪里去。因为岳丈年事已高,初春病倒到现在都没好,眼看身子越来越不好,大舅子们怕岳丈临终时会给他分遗产,就生了心思,要赶他们一家子走。

钱富气不过,再加上寄人篱下气短三分,手中积蓄早就贴进了大舅子们腰包,他没钱再在安县置业,就不愿离开岳家。只是大舅子们为赶他们一家走,在县里抽调劳力服徭役的时候,竟托关系把他两个儿子给报了上去。

钱富原还想再扛一扛,但儿子们服徭役遇到的事情却直接吓破了他的胆,再加上大舅子们知道他儿子们跟着汤县令干了什么之后,直接以不想与罪人为伍做借口,将他们一家人扫地出门。

“本是没脸再在贵人们面前出现,但是……”钱富佝偻着腰,哀哀地叹了一声:“孩子们都说王妃仁慈,他们犯了那么大的错,都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我寻思着做人不能知恩不报,就厚着脸皮上门了。”

都说家丑不外扬,老头儿把家丑仔仔细细地抖落出来,夏枢就知道他心中的打算,因此没说话,静等他的下文。

“听说贵人想购买砖瓦,老头子岳家就是做砖瓦买卖的,别的可能还无能为力,但在岳家的时候,岳丈曾把从小散户采买的这一部分买卖交给老头子。”钱富道:“若是贵人需要,老头子这就把散户信息告知贵人,当然若是贵人愿意相信老头子,老头子也可以代贵人从散户中采买砖瓦。”

夏枢心中虽然狂喜,但面上还是不动声色,他没有说不用老头子,问道:“砖瓦什么价?”

钱富一听有门,瞬间激动起来:“砖的成本是四块一文,瓦是五片一文,若是老头子去拿的话,砖是三块一文,瓦是三片一文……”

说着,他发现不对,忙又紧张地补充道:“老头子没、没有吃回扣,是那些砖、砖瓦小户也……”

他太过紧张,以至于说话都结巴了。

夏枢摆了摆手,示意他别紧张:“我知道,他们也得养家糊口。”

“哎。”钱富紧张的汗都下来了,不过夏枢愿意接话,叫他还是松了一口气。

夏枢问他:“那若是从你手上拿,砖瓦又是什么价?”

钱富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是什么意思,慌忙摇手道:“就是出窑价,三块一文。”

夏枢和景璟对视了一眼,都有些意外:“外面砖瓦都两三文一块了,你不趁这个机会赚一些?”

钱富汗颜道:“砖瓦原也没那么贵,普遍都是两块一文,是我那大舅兄们自知道有贵人要在安县落户,便提高了砖瓦的价格,想要利用贵人大兴土木建设王府和安县的机会,从贵人这里大赚一笔。他们一带头,整个砖瓦行业都跟着涨价。”

夏枢心想,怪不得晋县的砖瓦商户们态度那样,连价都不让他们讲,原是吃定了他们。

不过钱富岳家能带动整个砖瓦市场价格往四五倍翻,看来买卖的规模不小,那么从他们的散户手中买砖瓦,倒是不用担心小散户供不上他们的需求了。

“老头子此次冒着和岳家决裂的风险来寻贵人,主要是为感谢贵人对孩子们的恩情……”钱富停顿了一下,似乎有些难以启齿,但最终咬了咬牙,还是躬着身子,垂着脑袋说出了心头事:“老头子自知厚颜无耻,没有资格请求贵人,但王妃仁慈,还是想请王妃看在老头子有点儿用处的份上,允许老头子请求一件事。”

夏枢自听他说了家里那些林林总总,基本就明白他想求什么了,只是有些不解:“你若是不和我说那么多,我其实也不知道你两个儿子参与了什么。你找我做生意,价格合适,我自会同意,到时你拿了中间人所得,带着家人到一个远离晋县、安县的地方重新置业,岂不是比待在安县更安心?”

不仅不用担心岳家以及晋县整个砖瓦行业的怒火,还不用担心安县这些贵人心血来潮,追究起他两个儿子的责任,远比定居安县要省心的多。

钱富没想到贵人竟然早已知悉他的心思,心里顿时一阵紧张。

不过话已经说了出来,已经没有后路,他硬着头皮道:“孩、孩子们的朋友,他、他们的家人也、也想……”

一句话说的哆哆嗦嗦、语无伦次,可见他已紧张到了极点。

侯村长看不下去了,想着和钱富相识多年,王妃又心善,一般不会怪罪,就站了出来,替他说道:“那些和钱家小子们一同服徭役的,甚至还有几个月前因为不想服徭役、逃到晋县的三百户安县人,都找到了他,让他借着砖瓦之事帮忙向王妃求情,准许他们回来安县定居。”

夏枢难以置信:“……逃徭役的那三百户竟是去了晋县?不是说逃进山林了吗?”

侯村长这个倒是不知。

主要是安县人穷,基本上不出安县,晋县那边的人也不会过来,两边消息不通,他也是刚刚才从钱富口中听到那三百户人的消息。

钱富尴尬道:“他们被汤县令的手下骗了,以为逃离安县,去了晋县就是汤县令的‘自己人’,就不用服徭役,谁知去了之后,却全部被变成黑户,拉去做苦役。汤县令失踪后,守卫的人跑了,他们才得以逃出来。老头子在晋县小有些名气,他们就找上门了。”

夏枢:“……”

景璟:“……”

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不过他们刚来安县,汤余就算计着送他们一个“痛失三百户”的豪礼,也是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永康帝的“厚爱”。

夏枢虽然无语,但看在钱富即将给出的砖瓦帮助上,他也没为难这个老头儿,说道:“既然想回来,就回来吧,和其他村的人一样,两成田租,田种的好,一成半田租,免徭役,免赋税……”

顿了一下,他道:“这一季过去了,契约就从下一季开始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