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导演 第181章

作者: 标签: 爽文 娱乐圈 业界精英 穿越重生

  而且评分标准也十分的具体,并不是一个主观的判断,主要剧情、任务设定、拍摄难度、市场吸引力等数十个方面都有详细的标准。

  而且还得对其打分理由进行说明,这些详细的内容看起来好像流水线生产商品一般,对于艺术创作的限制过大。

  然而一个很残忍的现实是,电影市场也是商品市场。

  很多人始终把这事情给搞混了,以为所有电影都是艺术,答案并非如此。

  如果是艺术,就不会去考虑到底有多少人会喜欢它,到底能不能够赚钱。

  既然剧本要成为一个能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它就必须要满足市场上某些观众的需求。

  秦砚当初提出这些想法的时候,并不是有意在为那些垃圾的影视作品进行辩护。

  他只是想告诉更多的人,同样是提供商品,我可以提供以质量取胜的商品,而不是精美包装的垃圾。

  果然和赵广仁所想的一样,学习班的所有编剧没有任何一个例外,每个人都递交的作品,总共有26份。

  而赵广仁需要评审25个剧本,这是一个极其浩瀚的工作。可正是庞大的工作量、详细的评审规则,保证了最后结果的客观性。

  当赵广仁开始阅读这些剧本,他立刻感觉到了来自于同行的压力,有好几个作品实在太出色了。

  有人写的是历史题材,有人写的是悬疑题材,甚至还有人给出了科幻剧本!

  以赵广仁的感官来说,每一个剧本都在及格线之上!绝对比绝大部分的大陆电影和电视剧要出色。

  毕竟一整年的安心学习,足够让这些编剧们有一个明显的进步,一整年的积累全部体现在剧本上了。

  甚至有好几个剧本,赵广仁看完之后内心都佩服不已。

  这完全就是秦砚最擅长商业片的剧本。哪怕他仅仅是看着文字表达,他也能感受到起承转合、三幕式、剧情冲突的魅力。

  赵广仁感觉自己的情绪完全被剧本文字调动起来,连他这中有着不少经验的编剧都会如此着迷。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剧本放到市场上去会被多少人喜欢、追捧。

  在感慨的同时,赵广仁心中更多则是焦虑。

  因为这些剧本和赵广仁构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这些剧本写得越好,赵广仁自己落选的可能性越高。

  所以完成剧本评选之后,赵广仁依旧没休息好,每晚睡觉都是截然不同的梦境。

  有的时候半夜在床上笑醒,有的时候惊出一身冷汗。

  今天就是剧本评选结果公布的日子。赵广仁昨天晚上根本没睡着,早上迷迷糊糊起床,洗漱完后便直接来到了华砚公司。

  只能说华砚公司对于他们这些编剧的待遇是真的好

  一方面公司从来没有要求编剧一定要在办公室内坐班,另一方面又给编剧们在公司内准备了相应的工位。

  保证编剧们如果来公司工作,有自己的专属工位。

  有的时候赵广仁也会来公司晃一晃。毕竟一个人待在家中,很有可能会松懈下来,回到集体的工作环境中,也有利于激发他的创作灵感。

  赵广仁看到平时和他一起学习的编剧们,不出意外所有人都来得很早。

  平时大家见面都谈笑风生,他们这些编剧虽然不至于说每个人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表达能力肯定是一流的。

  肚子里没点东西,他们怎么创作剧本?

  所以每一次见面、上课,编剧们总有聊不完的话题,从世界各国的历史聊到现代政治理论,吵架什么的更是常态,他们根本安静不下来。

  然而今天,每个人看到对方只是淡淡打了一个招呼,没有任何人主动挑起话题。

  有的人把玩着手中的钢笔,有的人甚至不断的在整理着自己的穿着。所有编剧都知道,这是人物角色焦虑的表现。

  今天不只赵广仁一个,绝大部分的编剧们都特意梳妆打扮了一番。

  平时一个个邋遢到不行,充满了后现代的艺术家气息,今天虽不至于西装皮鞋,但起码都洗了头,刮了胡子。

  没办法,他们对于今天的结果实在太看重了。这很有可能是他们事业新生的机会。

  很快会议室就坐满了,很快他们就目瞪口呆。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今天走在最前面的人居然是秦砚,后方则是包括丁畅在内的华砚公司中高层管理。

  公司这一次是玩真的!

  这个认知让他们更加紧张了,他们这些玩世不恭的编剧都下意识直起了身子。

  秦砚看到所有人都正襟危坐的坐在这儿,露出一个安抚性的微笑。

  但是他的笑容之中又有一点点的心酸,为什么大家会如此的紧张,因为所有人都太重视这个机会了。

  秦砚没把这些想法说出来,他和大家闲聊了两句春节祝福之后,便直接说起来今天的正事。

  “我想大家今天来最关注的还是剧本创作的结果吧。”

  “首先我很感谢大家每一个人都创作出了极其优秀的剧本。”

  “如果这一次没有能够入选公司的拍摄计划,那公司也会尽力帮助大家把剧本卖给其他的公司。无论是价格还是其他权利,公司一定会尽力去谈。”

  “我当初给大家的承诺,是绝对不会改变的。”

  赵广仁他们当然知道这些“失败者福利”。

  不得不说,秦砚是真心想要给公司编剧们更多的好处。

  举行剧本评选的时候,秦砚便承诺了,就算这次编剧们所提交的剧本没有被公司选上,他们依然是自己著作权的所有人。

  他们可以选择自行出售,公司只是在三个月内有优先购买权而已,绝对不会像一些公司,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购买剧本后,死死压在仓库里。

  因为对于影视行业这中典型的寡头市场,让对方没有好剧本可以拍,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些条款让每个编剧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拼经全力创作剧本。

  说实话,如果能够卖给华砚公司,谁愿意卖给其他公司呢?

  虽然现在华砚公司正儿八经拍过大电影的导演,只有秦砚一个人。

  但所有编剧都参与了之前两只奥运宣传片的拍摄。

  别看宣传片只有10来分钟,场景拍摄地也只有几个。但是在整个拍摄过程之中,华砚公司所搭建起来的拍摄班子,已经让他们心动。

  这还真不是这些编剧们吹嘘,宣传片的拍摄班子拉出去电影可能还不够,但用来拍电视剧完全是绰绰有余。

  他们听到秦砚话的时候,每个人都越发的紧张。赵广仁甚至下意识吞了一口口水。

  秦砚收起了笑意,语气也越发的严肃:

  “公司今年的计划是拍摄三部电影。具体的评审规则大家都知道,根据大家的评审意见以及我个人的主观评价,最后确定了三个剧本。”

  所谓的“导演项目组”,其实就是秦砚和他所签约的几位年轻导演。

  虽然这几位年轻的导演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独立掌镜,但谁都看得出秦砚对这几个导演的培养有多上心,就像是师父在带徒弟一样,甚至有很多人说这几个年轻导演才是秦砚真正的嫡系。

  “这一次评审,我还是参考了导演项目组的意见。”

  “结果不能保证让所有人满意,但我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平常心态,华砚公司里还有很多机会。接下来,我就宣布结果吧。”

  秦砚说了一大通,很多规则之前都已经阐述过,赵广仁他们早就牢牢记在心中,没有人觉得这些规则过于繁琐。

  如果是他们年轻时候,给别人投递剧本,知道剧本的评审环节会这么的复杂,他们肯定会特别的头痛。

  写个剧本还管这管那!你当我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呢?

  但对于现在的他们,他们都希望剧本评审有更准确的标准,起码这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剧本在哪一个环节被卡了下来,是题材不够新颖,剧情张力不够,还是拍摄条件达不到。

  让他们心里有一个数,不至于比被别人否决了,只换来一句“你的剧本不太合适”,这中毫无价值的评价会让他们彻底陷入迷茫之中。

  秦砚也没有再浪费时间,直接给他们说起了最后的评审结果。

  “第一剧本是,李维成编剧的《新新时代》。”

  虽然第一个剧本并不是自己作品的名字,但赵广仁对于这个结果倒没有任何的意外。

  这个剧本他也看过,绝对是参评的商业片剧本之中最为精彩的那个。

  编剧李维成添加了大量时下新颖搞笑的剧情,让这个剧本绝对是老少皆宜的合家欢题材。

  更重要的是虽然笑点很时髦,但特别贴近生活,把年轻人和上一辈之间的矛盾、不理解彻底的展现出来。

  虽然说《新新时代》的定位是商业搞笑片,但是如果拍的好,绝对能够让人边笑边哭的电影。

  属于口碑、票房两手抓的优秀剧本。

  只要演员、拍摄不出意外,这部电影肯定不会亏钱。

  甚至赵广仁也承认,如果自己公司的决策者,肯定也会拍摄这样一部电影。

  当秦砚公布结果后,每个人都由衷地鼓掌,他们把目光投向李维成。

  而李维成已经彻底愣住了,他刚刚才毕业,是编剧学习班里最小的成员。

  也正是因为他年轻的视角,才能够深刻的发现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恐怕李维成也没有想到过自己第一个剧本就能够立项拍电影吧。

  回过神后,李维成脸上露出了完全没有办法控制的傻笑。

  作为一个刚入社会的年轻人,他还是不够圆滑。如果是一个中年编剧知道自己被选上,肯定会笑得更含蓄。

  但没有任何一个人去责怪李维成,因为他们太理解李维成的感受了。

  如果一个没有资本、没有背景的编剧,想要卖电影剧本,不论他有多少的天赋,他也得一步一步慢慢爬。

  现在的剧本是一个没有统一评判标准的市场,编剧们也没有办法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像李维成这样的年轻编剧,写出了一个特别优秀的剧本,拿到大公司去推销。

  就算被对方看上,如果对方愿意直接花钱买你的剧本,让你当个枪手,这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赵广仁曾经在业内多次看到过,许多年轻的编剧拿着剧本,然后就满怀信任,把剧本交给了影视公司,但最后公司说你的剧本不符合我们的要求,退了回来。

  结果一年半载之后,却在电视机上看到了和自己剧本完全一模一样的作品。不说有任何的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赵广仁看着他突然觉得有一点羡慕,如果自己当年也能够拥有这样的机会,自己可以在编剧这条道路上少走多少弯路呢?

  但是想到这儿赵广仁又觉得壮志满满,无论怎么样自己以后还有机会不是吗?

  秦砚很快的就让场面冷静下来,因为秦砚站在上方,所有人都突然发现他们取得的这一点点成就在秦砚面前根本就不值得炫耀。

  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看着秦砚一脸从容的样子,他们内心的亢奋和激动也消散了不少。

  “第2个立项的电影,是王长勇编剧的剧本《生于泥泞》。”

  这个结果一公布,不仅仅是赵广仁,在场很多编剧的表情都发生了变化,因为《生于泥泞》这个作品的入选真的很让他们意外。

  《生于泥泞》这个剧本是的确很精彩,但是更加偏向文艺片。

  虽然王长勇编剧是学习班的成员,但却是少数没有和秦砚签约的几位编剧之一。

  因为王长勇知道自己并不是特别擅长写商业电影,甚至一开始甚至没有想过要参加这一次的剧本征集。

  后来还是秦砚亲自给王长勇打了一个电话,做了很久的工作,王长勇才决定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