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导演 第184章

作者: 标签: 爽文 娱乐圈 业界精英 穿越重生

  王长勇短续断断的说起了一段往事,其实这个往事也很简单,大不了就是当年有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穷到没有办法上学罢了。

  “那个时候国家刚刚实行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他才初三,家里就让他必须都退学。”

  “但这孩子是真的想读书,真的想学习,而且他也很聪明,年纪第一呢,能甩第二名十几分。”

  “不过他家里出了点事情,没有成年劳动力了。”

  “他疯狂地在学校里求老师,让老师给他想办法,说他想继续读书,读高中、考大学,想离开这个小小的县城。”

  “学校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他家里的父母是打死都不同意,觉得我们学校就是想赚钱。”

  “当时我们那儿九年义务教育根本就不强制,说着免费,但书本费依然照收。”[1]

  “家里让他回去种地,过几年就娶媳妇、生孩子。这就是农村数千年来形成的,没有办法抵抗的惯性吧。”

  “我,真的没有办法啊。”

  说实话,王长勇在他的教育生涯之中,像这样的孩子没有看到过一百个,也有几十个了。

  习惯了,冷漠了,而且也无能为力。

  毕竟王长勇就是一所城镇中学的老师,从农村来读书的孩子不要太多。

  按照正常情况,再等两三年,王长勇就会彻底忘记这个人。

  如果说这个孩子当初为什么能够让王长勇记住,就是因为这个孩子是真的聪明,而且特别善良、特别开朗。

  哪怕王长勇教了那么多年的书,有那么多的学生,但是这个小孩子的成绩在王长勇所教过的学生之中也是出类拔萃的,而且特别的懂事。

  真的特别有天赋一小孩儿。

  所在他退学之前,王长勇还专门找上他,和他聊了几句。

  “我还记得当时我给他说:只要你好好的努力奋斗,这个世界始终不会亏待你的,你一定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现在我还记得特清楚,他听了我的话之后,很认真地对我点了点头。”

  “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我一定要成为一个有钱人,然后我还要会学校读书。”

  “这件事情就这么也过去了,类似的学生实在太多了,我根本记不住。”

  直到很多年,很多年之后,王长勇突然听到当地农村有一个男人犯了杀人抢劫罪,最后被判了死刑,而且就在他们当地执行。

  本来就是个小县城,杀人犯这种“大新闻”立刻闹得满城皆知。

  那个时候的报纸根本就没有什么隐私权,立刻把事情始末都报道出来,这个男孩从小到大的经历都被扒得一干二净。

  甚至这个小孩当年在他们学校读书的经历也全部写了出来,甚至还专门找上了王长勇进行采访。

  王长勇才感觉到有多么的荒唐。

  也是和记者的交流,王长勇才这个小孩从小到大到底接受了多少的痛苦,有多少次不甘与挣扎,结果一次次被现实击倒。

  这件事情,也就成了王长勇内心中的一个心结。

  到现在王长勇都记得,记者的话筒就像耳光一样,扇在王长勇脸上:

  “你是人民教师吗?这明明可以避免的悲剧,你到底做了什么呢?”

  “一个出生于社会底层的孩子,真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走,让自己的人生走到一个更好的台阶上吗?”

  也是从这件事情之后,王长勇越发坚定,自己一定要在教师岗位上继续干下去,而且自己不能再想以前一样无动于衷。

  从那之后,王长勇赞助了十几个因为没有钱而准备退学的学生。

  这也是秦砚为什么会如此敬佩王长勇的原因。

  在王长勇的故事里,他把自己给描述成为了一个没有师德的老师,因为他的疏忽,因为他的冷漠,让这样一个孩子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言语之中,全部都是对于自己的憎恶。

  说完之后,王长勇还特别抱歉地说了一句:

  “哎,不好意思,又让你们这些年轻人听我这个老头子抱怨当年往事。”

  秦砚知识默默提起茶壶,很慎重给王长勇斟满茶水,说道:

  “王老师,您做得已经很棒了,有的事情我们真的没有办法改变而已。”

  秦砚说这些话的同时,给旁边的谢北杨递了一张纸巾。

  从一开始,谢北杨就坐在旁边听王长勇讲这个故事。听着听着,谢北杨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哭得稀里哗啦。

  谢北杨的共情能力实在是太出色了,这也让他特别敏感。

  虽然谢北杨对于故事中所描述的那种底层生活并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一个好的故事拥有极其强大的感染能力,瞬间把谢北杨带到了无法挣脱的泥泞中去,让他没有办法隐藏自己的情绪。

  王长勇很慎重地说道:

  “所以秦导这个剧本我一定要拍,我一直想把它拍出来,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曾经所发生过的一切。”

  “也只有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孩子有多么的苦。不是他们想要变成一个坏人,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成为好人的机会啊!”

  秦砚很认真地点了点头,他用接近承诺的语气说道:

  “王老师,我答应你这个电影一定会拍,只不过恐怕还得再等一段时间。”

  王长勇心中早就有了预期,说道:

  “我知道。但我还是希望尽快拍摄吧。”

  “毕竟这些事情还是需要国家、社会一起努力,才有可能改变这些孩子的处境。”

  这也是为什么王长勇要写《生于淤泥》这个剧本。他知道自己像自己这样的老师,或许能够改变几个孩子的命运,当然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车水杯薪、蚍蜉撼树,越是努力越是绝望。

  王长勇在坚持自己老师工作的同时,努力成为一名作者与编剧。

  因为他越来越能够理解为什么当年那位伟大的华国作者会说:“学医救不了华国人。”

  学医所救不过是一个人的身体罢了,但思想所能够拯救的却是一个民族的信仰。

  他在学校的坚持,只能够救一两个学生,但是电影可以救更多的学生!

  什么叫做艺术?什么叫做文学?就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把思想传播更多人的作品。

  如果《生于淤泥》能够上映,只要它能够拍得好,它就可以引起很多观众去电影院看它,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些社会问题。

  秦砚突然做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他自己都觉得太过于冒险:

  “王老师,你对于这部电影的拍摄要求有什么想法吗?我也想和你聊一聊。”

  “其实我就是一个小作者,编剧也刚接触不就,对于电影这些东西都不是特别懂。”

  “我就是希望有一个名气大一点的导演,再有几个大牌一点的演员,能够加入。”

  “说实话我并不是特别在意这个剧本最后能不能够得奖,我更在意的是它能不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

  “如果能够保持《生于淤泥》的内核,能够传递一样的思想,就算把它给拍成商业喜剧片又如何,这些我都不在意。”

  王长勇唯一在乎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直达底层孩子生活的苦楚。

  有的人拍文艺片是为了获奖,是为了所谓的艺术成就,而有人拍摄艺术片,只是为了通过艺术的方式传递自己的一些思想罢了。

  很明显王长勇就是后者,比起名誉加身、业内吹捧,他更希望更多人看见《生于淤泥》。

  然而现实却是根本没有那么多人会对文艺片感兴趣,这个时候具有号召力的导演、演员,便是王长勇期待的救星。

  听完王长勇的期待,秦砚最后的犹豫也打消:

  “如果您不介意的话,这部电影我准备亲自指导。”

  这下王长勇愣住了,还没想到秦砚居然想要亲自执导。

  他太清楚秦砚有多么的夸张,别的不说,单单凭秦砚现在的名气,就有无数的观众愿意买票,走进电影院。

  至于从业至今,只拍过商业片的秦砚,能不能拍好《生于淤泥》,王长勇已经不那么在意了。

  王长勇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实在太激动了,忍不住拉着秦砚的双手,然后拍了拍秦砚的手背说道:

  “好啊,那太好了。秦导,如果是你的话,我愿意再再继续等下去。没关系的,只要能够让更多人看到这部电影就行。”

  王长勇都有点语无伦次了,他发现自己的梦想距离自己是如此的近。

  当然秦砚的问题还没问完,他继续说道:

  “《生于淤泥》的主角,你有没有想法?”

  虽然王长勇刚才所讲的故事是那个小孩在学校以及辍学时候的故事。

  但事实上《生于淤泥》剧本的故事线,却写在辍学之后,那一段王长勇没有亲自见证、参与的经历。

  其实是男主角在16~22岁期间所发生的各种悲剧,这是主人公刚刚从学校走出来,然后立刻面对残忍的社会。

  可问题是,这个阶段的演员太难找了。

  你说用童星吧,童星毕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演技上肯定有所缺陷。而且十几岁的小孩子,哪有那么演出主人翁20多岁的状态。

  像《无人知晓》中,那个十几岁就能够直接获得戛纳影帝的少年演员,又不是大白菜,路上随便都能捡到。

  如果选择使用年纪比较大,有一定表演经验的演员,或许知道生活的艰辛,可是太老气、太世俗。

  《生于淤泥》剧本对于主角的描写很详细、很细腻,那些语言又优美又朴素。

  一个对未来怀揣着无限希望的孩子,被现实一步步压垮的脊梁骨,最后不得不跌回泥泞。

  每一次都拼尽全力跳跃,结果每一次都跌回泥淖的痛苦。

  如果换上一个25岁以上的演员,哪怕他演技再怎么好,从形象上也不适合。

  经历过太多的世俗事情之后,人的气质真的会发生变化。

  很多电视剧、电影都会有这样年龄跨越特别大的角色,最稳妥的做法就是少年版主人翁和成年版主人翁。

  偏偏《生于淤泥》也不适用,主人翁的遭遇、成长与堕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容不得有任何的跳跃。

  《生于淤泥》的男主角人选,将直接决定电影的质量!

第105章 消息

  秦砚突然询问自己演员的人选,王长勇心里犹豫了片刻才说道:

  “对于演员这选择,我是真的不太懂。到时候秦导,您觉得哪个演员适合,您自己决定确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