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导演 第207章

作者: 标签: 爽文 娱乐圈 业界精英 穿越重生

  就算《生于淤泥》能够获得三大奖,真正会去电影院看的人也不多,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秦砚去年就把《生于淤泥》寄送至康城电影节,并且表示自己愿意在康城电影节上进行首映。

  其实康城电影节的组委会,在接到秦砚电影的时候也挺惊讶。

  在他们的印象中,秦砚一直都是商业片导演,天然就和他们康城电影节气场不合。

  再加上秦砚所说在电影节上首映,这对于商业片来说更不可能。

  但是当他们看完生《生于淤泥》,毫不犹豫答应了秦砚的各种条件。

  看得出来,康城电影节的评委们很喜欢《生于淤泥》,而且很多评委都各种都向秦砚表示过他们对于《生于淤泥》的看好。

  果不其然,在4月份康城电影节名单公布的时候,《生于淤泥》入选了康城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便在华语影坛中引发了剧烈的讨论。要知道国人对于国际性大奖的追求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当然秦砚可不认为《生于淤泥》就已经稳坐钓鱼台。

  一方面是《生于淤泥》的质量在参赛作品中,绝对算不上碾压。

  另一方面,哪怕是自许纯粹追求的三大电影节,中间还是有太多的利益瓜葛。

  康城电影节是三大电影节中商业性最明显的一个,和好莱坞影业公司之间关系匪浅。

  秦砚之前和华纳交涉的条件中,有一点就是华纳一定要全力支持《生于淤泥》在康城的宣传工作。

  宣传造势,并不一定是弄虚作假。

  比如少数群体运动比较盛行的年份就会比较青睐LGBT主体的作品,肤色问题爆发的年份,有色人种参与的电影作品获奖可能更高。

  《生于淤泥》明显是反应阶级固化的问题,以华纳的能力完全可以操纵部分媒体讨论西方阶级固化的情况。

  而且很多社会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会有完全不同的答案。这更是媒体们最擅长的本领。

  别小瞧媒体,它们被称之为无冕之王,可是有原因的。它们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类的三观,哪怕是康城电影节的评委们,也不例外。

  秦砚不允许《生于淤泥》有任何的失误,与谢北杨便提前大半个月的时间来到了康城电影节,帮忙进行宣传。

  要知道康城电影节和奥斯卡这种大锅饭的奖项不一样,而是奥斯卡的评委有400人,而康城评委有9个人。

  这九个人的艺术审美将决定着最后奖项的归属。

  这一届康城电影节的评委主席便是一名女性,她对于细腻电影有明显的偏爱,《生于淤泥》明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秦砚在拍摄的时候,把很多情绪都演绎得很委婉。

  这也是《生于淤泥》得天独厚的优势。

  的确如同秦砚所猜测,之前《生于淤泥》入选主竞赛单元,评委主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保密规格最高的会议室内,9位评委坐在一起,讨论着主竞赛的名单。他们每个人都审阅了数十部电影,评委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活。

  “所以对于这次入选名单大家还有什么意义?”

  “华国这一次入选两部电影,是不是有点多了。”

  “怎么,你觉得《回忆录》不够资格吗?”主席带着微笑说道。

  “当然不是。”

  “那你就是对秦砚导演的《生于淤泥》不满了。”

  “秦砚导演的年龄未必也太小了吧。”

  “对,我们只是觉得应该更慎重一点。”

  “如果因为年龄、国别以及第一次拍文艺片这种理由而拒绝这么优秀的作品,那才是康城电影节的耻辱。”

  当然,秦砚注定无法知道评审主席对于他的支持。

  他现在正带着谢北杨到处宣传《生于淤泥》,随着开幕式的逼近,全球电影人都汇聚到康城之中。

第116章 颁奖

  5月12日,雄鸡国康城。

  “怎么你们确定要让我走中间吗?”奚芊芊看着一旁明明穿着情侣西装的谢北杨和秦砚说道。

  秦砚带着一脸正气的微笑说道:

  “这肯定是当然的呀,您可是我们的奚芊芊大小姐。您走中间,这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

  谢北杨也在一旁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但是奚芊芊一眼就拆穿了两个人的想法,说道:

  “你们两穿着一身情侣西装,我还以为你们俩准备红毯上公开你们的感情,把我一个人扔出去呢?”

  谢北杨和谢北杨身上的正装,无论是服装细节还是颜色选择,都相互映衬。简而言之就是,情侣装。

  如果他们两个单独穿着这一身衣服走红毯,肯定会引来非议。不过如果中间放上一个奚芊芊,那一切就会显得如此顺理成章。

  “你们看秦砚和谢北杨的衣服像不像情侣装?”

  “别想太多了,他们服装都是在衬托奚芊芊吧。只能说他们三人关系是真的好。”

  这就是秦砚的计划。

  秦砚尴尬地笑了两声。

  要说他脑海中完全没有想法了,那就有点虚伪了。但最终友情还是战胜了爱情。

  康城电影节的开幕自然需要走红毯,而像《生于淤泥》这样进入了主竞赛单元的电影,整个剧组都是媒体关注的重点。

  至于秦砚、谢北杨、奚芊芊他们几个人更是自带话题。

  虽然三个人私下相互吐槽、揭短,其实他们三人都很期待今天的红毯。要知道他们三个上一次走红毯还得追溯到《守门人》了,一晃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了。

  那个时候的他们,也就才刚刚崭露头角,当时参加港城金像奖,还得想方设法借衣服。

  哪怕是平时的活动,都有无数的奢侈品牌愿意给他们提供衣服。当《生于淤泥》入围康城电影主竞赛单元的时候,更是伸出橄榄枝,当季的高定随便他们挑选。

  不过奚芊芊作为罗塞尔[1]形象代言人,衣服已经定了下来。而秦砚和谢北杨一直都没有服装类代言,最后在送来的服装的挑了两套特别适合他们的西服,也就是奚芊芊口中的“情侣装”。

  今天奚芊芊穿了一身鹅黄色的长裙,丝毫不显凛冽,而秦砚和谢北杨的藏蓝和深灰色的礼服,让二人看上去更英挺了。

  因为今天奚芊芊穿的是长裙,在在红毯上稍微有一点影响。二人就在一旁很细心的扶着奚芊芊,同时也把最耀眼的位置让给了奚芊芊。

  周围的媒体一边拍照,一边感叹三人的关系是真的亲密。

  秦砚他们三人,的确引发了一小波高潮。

  哪怕秦砚站在最右边,相对而言最为低调的位置,更多的镜头都直接对准了秦砚。

  这些记者来康城电影节,还有很多人是想询问《地球要塞3》的信息。

  虽然康城电影节也很有名,但毕竟这是一个艺术类的奖项,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还是商业大片《地球要塞3》更加有趣,媒体自然也会追捧新闻焦点。

  这几天无数媒体询问过秦砚《地球要塞3》的消息,只要秦砚随便吐露点什么,都足以成为头条。

  不过秦砚可不会犯这种傻事儿,在康城电影节上突然谈起自己的《地球要塞3》,或许能够带来一波热度和关注,但样也会分走康城电影节的关注度。

  这些评委们、甚至主办方可不是多么心胸宽大的人物,在康城电影节宣传与电影无关的电影,你这不是在找死吗?

  所以秦砚对于这些记者的关注完全不予回应,专注于介绍自己接下来要参加主竞赛单元的《生于淤泥》。

  康城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名单所引起的风波那就不用多说了,国内娱乐媒体、综合门户网站,必然是有关于秦砚和《生于淤泥》。

  真正重要的是接下来康城电影节为期两个周的展映期。

  在展映过程中,所有的嗯主竞赛单元的电影都会首次上映,并且在各个展厅循环放映,评审团也会确定最终的获奖名单。

  虽然这些著名的评委们内心都有自己的想法,在电影艺术上各有造诣,但媒体和观众们的反应多少会对他们造成影响。

  更何况这也是《生于淤泥》的公开首映,接受市场和的检验,秦砚当然也会紧张。

  《生于淤泥》作为这一次主竞赛单元最受最受关注的几部电影之一,毫不意外地分配到了最好的时间点和放映馆。

  足足容可以容纳2000人的放映厅,在放映半个小时前就已经坐得满满当当,很难想象这一群人坐在一起是为了看电影,而不是在看什么大型演出赛事。

  整个场地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因为电影的主创人员走了进来!

  根据康城电影节的传统,这个时候已经不再需要主创人员和现场的观众进行互动。

  一方面在康城电影节看来,这种互动更多是一种商业行为,通过电影创作人员的想法、语言乃至行为,去影响观众接下来的感受和判断。

  真正评价电影应该超脱于导演、超脱于演员、超脱于创作团队,单独评价电影本身。

  所以在康城电影节进行首映的电影,主创团队在放映之前都不再和观众交流。

  秦砚他们这些主创人员,已经换了一身更加正式的服装,直接入座第一、一排。

  《生于淤泥》这个故事的逻辑虽然很简单,但因为秦砚化了很多细节去进行描述,所以最后的剪辑版本竟然有130多分钟。

  其实说实话,一开始放映的时候,秦砚也会有一点的紧张,他会猜测在场的观众们会怎么看待《生于淤泥》,会不会喜欢他的叙事风格。

  秦砚也是第一次拍摄风格如此特殊的作品,从本质上这是一部主题深沉的文艺电影。但在叙事和情节方面,秦砚又运用一些商业电影惯用的表达手法。

  但是真正开始播放了后,秦砚却发现自己同样也完全沉浸在电影之中。

  哪怕每一帧、每一个藐都是他和剪辑师商量后得到的结果,最后的成片他也看过无数次,但此时此刻他依然沉醉于自己的作品之中。

  稍微和以往有一点不同的是,这一次秦砚不再是去反思自己作品的优缺点,自己作为导演哪里做得不好,比如电影角色的形象塑造、故事情节的把控、整体情绪的渲染。

  秦砚完全沉入“刘大力”个角色之中,以一份纯粹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电影。

  看着电影之中那个消瘦、无法改变世界的刘大力,秦砚又看了看,旁边已经恢复了年轻体态,此时全神贯注盯着大屏幕的谢北杨,秦砚莫名有些庆幸。

  感谢自己能够遇到谢北杨感谢,同时也感谢自己和谢北杨不用像电影中主角那样被生活所吞噬。

  秦砚原本以为自己会一直维持着这种全神贯注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最后,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还是被影响了。

  从电影中间开始,放映厅内便不断有观众啜泣的声音传出,断断续续、低声哀怨,在放映厅内格外的明显。

  会来到康城电影节参加电影首映的观众,除了专业人士、媒体人员外,都是自身电影爱好者,可以说是观影素质最出类拔萃的一批人。

  他们深知电影观看尽可能不要出声打扰他人,毕竟自己同样不想被打打扰。

  但情绪就是没有办法控制住的,尤其是悲哀、痛苦这些情绪,你总不可能在别人都已经泪眼婆娑的时候,还捂住别人的嘴巴,不允许对方哭吧。

  从第一个擤鼻涕的观众开始,各种痛苦、哭泣的声音还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明显。

  哭得越大声,看得月认真。

  谁让谢北杨和奚芊芊等演员的表演实在太精彩了,他们把现场的观众全部带入了《生于淤泥》去感受着那一个时代的沉浮,去感受着社会现实中的残忍。

  直到电影130分钟放映完的时候,整个放映厅内瞬间爆发出热烈滔天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