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导演 第4章

作者: 标签: 爽文 娱乐圈 业界精英 穿越重生

  谁知道曹飞鸿突然站了起来,然后从自己的书包之中拿出了厚厚的一摞材料说道:

  “没事儿何班,我这儿刚好准备了一份更详细的资料,原本准备之后私下给你,既然秦砚想当面对质,那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曹飞鸿知道秦砚和何建华之间的关系密切,担心何建华会在这件事情上包庇秦砚。于是他才想出了一个当面逼宫的方法来推动这件事。

  与此同时,他还提前想到了何建华可能提出的各种借口,随身携带了一份所谓“更详细的材料”。

  看得出来,这次班会他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在华国举报抄袭可不是一件小事,他想要一次将秦砚彻底打死,背上“抄袭”的罪名,一辈子抬不起头。

  秦砚都想夸曹飞鸿心思缜密了。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前提,那就是秦砚真的有抄袭。

  秦砚先是拍了拍自己身边几个对自己投来关心眼神的室友,伸了个懒腰,然后慵懒地靠在椅子上说道:“那就麻烦你把材料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说这话的时候,秦砚一脸风轻云淡的表情,明明今年才18岁的秦砚此刻竟然展现出一种上位者的气势,仿佛他就是一个领导,在指使曹飞鸿上台给他汇报一样。

  曹飞鸿气地咬了咬牙,他想不到秦砚在这种时候居然还给他摆脸色,愤怒与嫉妒把最后的理智全部吞没。

  班上除了和秦砚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外,此刻都一脸看好戏的表情,甚至有人已经开始喝倒彩,唏嘘声不断。

  何建华知道这件事情已经彻底脱离了他的控制,如果今天强行制止曹飞鸿的话,那秦砚抄袭的传闻就会彻底坐实。

  甚至他想亲自阐述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都遭到了班上学生们的制止,他只能选择让曹飞鸿上台。

  曹飞鸿倒是没有丝毫的怯场,他走到讲台上,先是从自己手中的资料堆里抽出一组照片说道:

  “秦砚,这是你上一期摄影课提交的课程作业对吧?”

  秦砚点了点头说道:“是的。”

  作为一名导演,有两个最基本的能力,一是要讲好一个故事,二是要把这个故事呈现在镜头之下。

  这就要求了导演起码要具备基本的画面审美水平,尤其是摄像审美。如何利用光线、如何寻找角度、如何进行构图、如何进行色彩搭配,这些都是一名导演的基本功。

  上学期的专业课中便有摄影课,而课程的期末作业,便是要求学生们拍摄一组照片,作为最后考试成绩。

  而这一组照片正是秦砚当时交上去的期末作业,受到了当时任课老师的赞叹。

  照片拍摄的就是平影的景色,每一张照片的景色结构、光线效果都已经算得上十分优秀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组连贯的照片。

  秦砚当初在平影最高的办公大楼天台上,环视整个校园,将360°的景色全部囊括其中。

  所有照片都拍摄于黄昏时刻,北方的秋天本就天高云阔,太阳落山的时候西方还是红霞璀璨,而东边则已经月牙初上。

  在拍摄的过程中,秦砚运用了很多景深、曝光、对比的技巧。以及后期洗照片的时候,通过控制感光物质的方式让每一组照片之间过渡十分流畅,将所有照片摆放在一起,黄昏时刻天空的割裂感被完整铺开在眼前。

  这才是最精妙的地方,将光线的连贯性被展现地淋漓尽致,这一组照片被命名为《黄昏》。

  因为任课老师过于喜欢这一组照片,所以直接在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对整组照片的构图立意、拍摄技巧进行了讲解,全班同学都知道这是秦砚的作品。

  而且这组照片的拍摄花费了秦砚不少时间,虽然秦砚一开始就已经完成了空间构图,但是光线、云彩、星辰完全无法控制。为了拍摄出自己满意的黄昏,秦砚在天台上守了大半个月。

  学校规定不允许学生上天台,秦砚还专门写了申请,这件事大家都很清楚。可以说这一组照片,是在所有人的关注下诞生的,怎么可能是抄袭作品呢?

  看到秦砚爽快地承认了,曹飞鸿脸上浮现出无法隐藏的笑容:

  “如果这组照片真的是你拍摄的话,那要不你解释一下,这组照片又是怎么回事?”

第5章 质疑

  曹飞鸿拿出一本彩色封面的杂志,标题是是三个英文单词。说实话,这年头大学生的英文成绩真不怎么好,如果换几个词儿,他们还真不一定认识,但是“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众人实在太熟悉了。

  这不就是上学期摄影老师疯狂吹捧的杂质《国家地理》吗?

  其实《国家地理》是灯塔国国家地理协会出版的图书,一开始它并不是以摄影主题为主,都是关于社会、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文章。

  对于世界风貌展示,往往需要超高的摄影技术。于是一期期的积累,《国家地理》汇聚了大量优秀的照片,也就逐渐成为摄影界追捧的刊物,很多摄影家都以自己的照片能够被《国家地理》选中而自豪。

  秦砚万万没有想到曹飞鸿居然是把这本《国家地理》给找了出来,他已经大概猜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继续点了点头: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听到秦砚居然直接承认,曹飞鸿脸上的笑意越发的明显。

  “既然如此,那你就直接承认你抄袭别人的作品吧!”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曹飞鸿把《国家地理》张开,开始进行追问。

  一般情况下,杂志的封面和封底会选择不同文章的照片,以便展示更多的内容,吸引读者的购买。

  但是这一期的《国家地理》封底和封面是一张照片!准确说是一张用超广角所拍摄的横幅照片。同时用封面和封底展示一张照片,看得出《国家地理》对于这张照片的看重。

  重要的是这张照片同样拍摄华国举世闻名的景点,万里长城!而且是清晨下的长城。

  清晨初阳东升,将长城以南的山脉染成金色,而长城以北则依然黑暗寂静。除了长城天然将大地分割成两个部分外,天空同样如此,东方已经是晨光熹微,而西方依旧群星闪烁。

  单看封面或者封底,已经是极其完美的照片,当发现二者竟然是一张照片两个部分的时候,才彻底为它的构思、主题、技巧所折服!

  《国家地理》把这张照片的名字印在封面上,《m》意为《清晨》。

  在场所有人都在感叹《清晨》的美丽,曹飞鸿大声呵斥道:

  “秦砚,你还不承认你的《黄昏》创意是抄袭《清晨》吗?”

  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黄昏》和《清晨》太相似了,不仅仅是立意与构图,同时也包括其中的拍摄手法。

  因为他们摄影课的老师详细讲解过《黄昏》,所以他们很容易地看破其中种种复杂的技巧。

  其实在摄影界,创意抄袭这种事屡见不鲜,同样的构图、同样的技巧,只要拍摄对象换一换,就难以被认定为抄袭,更难以没有办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国际上基本上没有过维权成功的案例。

  但终归搞艺术的人都爱惜自己的羽毛,如果真的秦砚被打上抄袭的标签,在整个摄影圈之中都会遭受排挤。

  曹飞鸿也没想过奢望过原照片的拍摄者起诉秦砚,但只要“抄袭创意”这件事坐实,秦砚就会背上一个“抄袭者”的骂名,以后在电影圈也必然是举步维艰。

  秦砚眼神依旧很淡定:“两张照片的拍摄手法、构图立意的确相同,因为这张照片也是我拍的。”

  听到秦砚的话,曹飞鸿勃然大怒:“都到这个时候了,你还敢骗人?就凭你哪有钱能够拍出这样的照片。”

  听到曹飞鸿的话,在场其他的同学也有一些懵逼,怎么这件事又和钱扯上关系了?

  曹飞鸿继续开口说道:“《清晨》这张照片所拍摄所拍摄的焦距大概在15mm,视角在110mm左右,不然以《清晨》的拍摄高度,根本没有办法将太阳和星星同时囊括,而且还要保证清晰度。”

  “现在市面上具有这种广角拍摄的相机,就只有尼康、美能达、富士最近图推出几款相机,还得配备专业的镜头。每一台相机的成本都超过10万元,秦砚哪有钱买这样的相机?”

  至于秦砚的《黄昏》,实际上是一组照片,难度小上很多。

  没有等秦砚为自己辩驳,班上其他同学就已经有人开口说道:“秦砚家不是挺有钱的吗?他怎么就买不起相机了?”

  2000年前后正好是摄影作品大爆发的年代,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无论是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每一年都在推陈出新。比如说刚才曹飞鸿所提到的超广角摄影,就只有新机型下才能够实现。

  而每一种新的摄影技术出现之后,如何用这些技术去展现摄影的美,就成为了摄影师们所思考的首要问题。

  居然还有人以为秦砚出身优渥,这个小人欺骗太多人了,曹飞鸿颇为不屑:

  “他能有什么钱,一个从福利院走出来的孤儿罢了。他平时用的、穿的,也许是被哪个富婆看上包养了呢,反正他长得就一副小白脸的样子。”

  没有想到曹飞鸿竟然当着所有的人把秦砚的出生说出来,何建华直接呵斥:“曹飞鸿,你在说什么!”

  “怎么了,我说错了吗?他的学籍档案内不是清楚的写着:双亲无,福利院出生吗?”

  “那是别人同学的隐私,你怎么可以当众说出来?”

  “哦,那是秦砚的隐私啊,不好意思,我刚才一不小心忘了,我给你说声对不起啊,秦砚。”

  千禧年“个人隐私”的观念尚且薄弱,起码班上除了何建华和秦砚的几个室友外,并没有其他人提出抗议。

  曹飞鸿继续说道:“那秦砚你还是给我们解释一下你抄袭的事情吧。”

  言语之间,曹飞鸿已经将秦砚彻底定性为“抄袭”了。

  秦砚就坐在台下,饶有兴趣地看着曹飞鸿在那儿上蹿下跳。

  曹飞鸿一点都不傻,他早就知道了秦砚是在福利院长大的事,从而对秦砚平时生活上的用度产生了怀疑。

  也正是这种怀疑,让他看秦砚的时候,总觉得秦砚是在装腔作势,故意装作有钱人,反而让自己这个真正有钱的富家公子被比了下去。

  但是他并没有忙着把这件事情戳穿,因为他知道出生福利院这种事情绝对算不上污点,甚至以秦砚的外貌、才华,反而有可能会把这一个小小的缺陷变为博人同情的经历,让他更加受欢迎。

  所以曹飞鸿其实一直暗中观察秦砚,比如说秦砚是否有和其他人的金钱往来,是否有做一些违禁的事情。

  说实话曹飞鸿可能才是整个导演专业中对秦砚最关心的人,毕竟只有他才会在学期结束后,还拿着秦砚的摄影作品反复研究。

  曹飞鸿并非肚子之中全是稻草的傻子,他知道从实力上赢过秦砚是很难。订阅《国家地理》等国际知名杂志,就是他做的一个准备。

  他家很有钱,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国际上的最新前言,他很清楚现在国内很多艺术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就是把国外的那些东西拿回来抄一抄,然后就当做自己的成果发表。

  他本来是想走这条路子赢过秦砚,谁知道他在翻阅《国家地理》的时候竟然看到了这幅《清晨》呢?

  他立刻就意识到了,秦砚肯定和这张《清晨》之间有什么联系,再加上他以前收集的信息——秦砚出身福利院、不可能拥有高端的摄影设备等等——全部串联起来,他推测出了自己刚才所描述的那个故事。

  甚至他本人都认为这就是整个事情的真相,所以才会选择了强行无视何建华的愤怒,当着全班人的面与秦砚对峙。

  不过他怎么想的秦砚一点都不在意,秦砚说道:“你对于《清晨》拍摄器械的推测很正确,就是尼康FM3A,我还搭配了10MM的超广角镜头。”

  说话说到这的时候,秦砚顿了一下。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很像上辈子他最看不起的烂梗,马上就要直接打反派的脸了。

  谁知道曹飞鸿就急匆匆地开口说道:“你承认了吧,这是你抄袭别人的照片。你可千万不要说你就是《清晨》的拍摄者,别人拍摄者用的可是英文名。”

  “唉。”

  秦砚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在旁边的人看来都好像是秦砚已经后悔了。

  秦砚其实是在苦笑,曹飞鸿都已经把脸送到自己手掌下了,自己这一巴掌不打在他的脸上,好像有一点对不起曹飞鸿的努力。

  于是他选择开口说道:“你都知道《清晨》的拍摄者就是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曹飞鸿的表情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他真没想到秦砚居然敢就这样顺着杆子往上爬。

  “你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就是国家地理的摄影者?”

  不仅仅是曹飞鸿,包括何建华秦砚的室友还有班上的其他同学都一脸诧异的看着秦砚。

  如果说刚才曹飞鸿揭露的和推测的一切,只是让他们感觉到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话,那此时秦砚的话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天方夜谭了。

  他们上学期才学习过摄影课,老师曾经在在国外进修,在课堂上多次提及国外的摄影技术。

  摄影老师并不是一味的抬高其他国家,而是他知道摄影这件事情不仅仅是纯粹的艺术创作,还涉及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科学实力。

  就像曹飞鸿刚才所提到的最新型的摄影相机,在华国很少有摄影工作者能够买得起,但是在国外一些稍微富裕点的业余爱好者都能拥有。

  更不要说相机的研发和生产设计到材料、光学、电子等诸多高科技领域,那更是现在华国的薄弱之处。

  拍100张照片和10000张照片进行比较,从概率学上来说,的确是后者出现优秀照片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