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导演 第64章

作者: 标签: 爽文 娱乐圈 业界精英 穿越重生

  ……

  反正报道已经把秦砚的《大笑江湖》给描述写了一部低俗的笑话集合,完全看不到任何的思想闪光点。

  还有不少的电影工作者、影评人、学者也站出来说话:电影应该表达超越现实的人文关怀,而不应该像《大笑江湖》这一样仅仅只有低俗的笑点。

  言语之间虽然肯定了《大笑江湖》的商业成功,同时也将《大笑江湖》描述成为一个空洞的产品。

  然后一群看上去有文化的作家、学者出来站台——我不愿意去看这么肤浅的作品。有这时间与金钱,我为什么不去看其他更具有深度的电影陶冶情操。

  仿佛《大笑江湖》就是下里巴人,看了《大笑江湖》也会低人一等。

  为了塑造这样的舆论环境,某些资本可是花了大力气,他们就等着秦砚服软,然后向秦砚的新电影注资、签下谢北杨和奚芊芊,最好把华砚也收购了。

  砸了不少的钱,《大笑江湖》的票房的确受到了影响,4000万的投资,起码要1.2亿才能回本,秦砚不可能坐视不管。

  于是秦砚便立刻联系上了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一位教授。

  同时他也找上了华影集团的有关部门,很快一篇专业性十足的文章便出现在《公民日报》上面。

  “《大笑江湖》一个关于‘社会建构’故事”

  这篇文章写了很多《大笑江湖》内在的联系,为什么韩元彬、沈期梦、顾子维他们会对于江湖、自己的人生有着强烈的刻板映像。

  原因从小到大的故事、江湖盛传的话本、父母的谆谆教导都是这么告诉他们的。

  江湖应该是什么样,少侠应该做多少好事,女子应该喜欢文质彬彬的书生,正派掌门应该要德高望重……

  说到这些名词的时候,每一个看过《大笑江湖》观众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鲜明的形象,一个让他们捧腹大笑的片段,可见电影对于角色和情节的塑造有多么成功。

  但这些都是社会对于个人的定义与期许

  但谁规定了年轻英俊的侠客,就一定要善于与别人打交道,一定要日复一日的铲奸除恶。

  难道他就不能是一个害羞、内向、腼腆的男孩吗?

  谁说女子最好的归宿就是浪漫的爱情,难道不可以拥有独立而传奇的人生吗?

  虽然《大笑江湖》看上去,只是通过武侠作品的刻板印象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制造笑点。但它实际上却是在表达着“普世观念对于人们发展的限制”。

  而这就是20世纪在社会学领域兴起的理论——社会建构主义!

  谁规定了男子一定要阳刚威猛?谁规定了女子一定要相夫教子?谁规定了老师就一定要默默奉献?谁有固定了医生一定要先人后已!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观点,那么这篇文章还远远不足以登上《公民日报》这种带有官方性质的报纸,因为还有更加深刻的观点在后面——

  为什么国际偏爱华国的武侠、农村电影,实际上就是西方文化对于华国刻板、片面的认知。

  他们认为华国应该是落后的、应该是贫穷的,大量的农民在华国土地上依然吃不起饭,依然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他们同时又羡慕华国数千年未曾断代的文化,所以他们只允许强大的侠客、优美的武侠出现在古代。

  为什么华国其他类型的电影作品在国际山没有出路,因为到现在为止他们依然不了解真正的华国。

  活寡必须要正视自己的形象问题,向西方世界展现出另外一个强大而昌盛的国家。

  而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大笑江湖》也告诉我们了,那就是像韩老爷一样,用金钱击碎那些掌握着江湖规则的门派。

  我相信华国入世之后,一定能用强大的经济实力洗刷西方国家对于我们误解。

  这才是《大笑江湖》隐藏在一连串笑点后,想要表达传承给我们的思想。

  没有错,“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建构主义”便是秦砚,从剧本创作之初便一直藏在整个剧本背后的暗线。

  秦砚之前在创作《大笑江湖》剧本的时候,就一直在想着哪怕是商业片,也希望能够通过它来表达一点自己内心的思考。

  就像是其他的武侠片,依然在努力的表现着正义公平、拔刀相助、兼济天下等各种观念。

  但是如何在完全反套路的喜剧电影中表现出一个深邃的主题,秦砚思考了很久所得到的结论就是刻板形象,然后再由刻板印象上升到现实社会的建构理论。

  其实有很多影视作品都讨论这些命题,比如1953年的《和莫妮卡在一起的夏天》可以说是开山之作,讨论了女权问题。

  包括2003《大鱼》、2018《绿皮书》、2006《通天塔》[1]等等,有太多太多的作品都有类似的思想内核。

  女性为什么就一定要怀孕生孩子?为什么一定要以柔为美?老年人就一定德高望重?包括为什么白种人就一定比其他肤色的人更加高贵?

  这些其实都是整个社会构建的结果,是社会形成一整套的观念,强加于每一个个体之上。

  只不过其他的文艺电影中,这些主题讨论的更加深刻,而且也更加赤果果,往往会以撕开现实的方式,让观众们去直面这些问题。

  其实秦砚曾经也拍过类似的电影。但这一次他并没有走老路,并没有选择以用说教的方式去告诉观众们应该怎么认知这个世界,该如何评判每一个独特的个体。

  秦砚给这个深邃的主题套上了两层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外衣——武侠与戏剧。

  他在《大笑江湖》的世界之中告诉所有人:我们从话本上、从江湖传闻中、从父母长辈教育中,所获知的世界运行规则,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

  而这就是秦砚一直埋藏在《大笑江湖》之中的暗线——打破世俗观念。

  当初编写完剧本,秦砚把这条暗线告诉谢北杨他们。每个人都在为秦砚的想法而惊叹,没有谁觉得有任何的突兀。

  所以当有人把这一切展示在观众面前,观众们才发现:哇,说得这么在理。

  当然还有一些媒体和资本并不愿意就此放手,他们继续叫嚣到说:这完全是意外巧合与过分解读。作为秦砚一个二十岁不到的编剧,根本没有想过如此深邃的主题。

  这个时候已经不用秦砚出手,自然会有影迷帮他解释。

  比如为什么电影开始的第一幕就是说书先生,而且还出现了两次。为什么沈期梦是一个酷爱读通俗的女侠,为什么顾子维反复提到自己师门对于自己却又从未出现。

  根据剧本创作的基本理论“契科夫之枪”——故事中提及的每一个元素都应在后文出场,不然就没有必要提及[3]。

  秦砚作为一名专业导演,他肯定不会犯下这么愚蠢的错误,那说书先生以及话本的存在就只有一个解释,他们象征着“社会规则”,束缚着着江湖上的每一个人。

  当然最主要的证据其实还是秦砚亲出演的彩蛋,也就是那名撰写江湖话本的书生。

  作为导演与编剧,《大笑江湖》的创造者,他难道不就是在设定着每一个人人生的上帝?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书生那句“这有何难,他们喜欢什么,缺什么,在故事里给他们就好了”,就完全和社会建构主义契合在一起。

  这些细节串联在一起,让秦砚那句不露面的台词有些震耳发溃。

  也是这句话让各种对于《大笑江湖》质疑和批判的声音瞬间消失。

  同时越来越多被社会所束缚、所定义的普通人,走进了电影院去看《大笑江湖》。

  在一边欢笑的同时,又一边反思着自己,是否也同样被世界上的种种规则所束缚。

  《大笑江湖》本来都已经开始逐渐走低的票房,再一次反弹。

  在第四个周的时候,《大笑江湖》的票房正式突破1亿,甚至第五周依旧取得了2200万的票房!

  很多年之后有人回过头来评价秦砚的电影,如此说道:

  从《大笑江湖》开始,秦砚导演就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导演的路。

  他善于把一些文艺片才表达的深邃主题放入商业片,而且将二者结合得十分融洽。让人们在快乐观影的同时,去反思这个世界。

  如果问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秦砚与其他导演不大一样,恐怕大多数影迷都会回答《大笑江湖》。

  作者有话要说:  [1] 从电影《通天塔》看文化冲突对社会建构的意义

  “社会构建主义”真不是我瞎扯,很多电影其实内核都是这个。

  关于《大笑江湖》的主题,我一早就定下来了,虽然有一点点的牵强附会,但这也是我想表达的内容。

  这个社会给了我们太多标签与期待,女孩子要温柔,男孩子要阳光,到了年纪要结婚生孩子,女性在事业上不用那么努力……

  我只想说,每个人应该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权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我呀,希望每一个读者,无论未来是在jj还是盗文网站上看到这篇文章,以后都可以成为一个不被世俗所定义、快乐的人!当然唯一的前提是不伤害别人。

  好了,作话就不说得这么深沉了。

  爱你们哟~

  [3] 契科夫之枪:一种戏剧创作理论,“请将一切与故事无关的事物都从故事中移除。如果你说第一幕中有把枪挂在墙上,那么在第二幕或者第三幕中这把枪必须发射,不然就没必要挂在那。” 摘自契诃夫与亚历山大?拉扎列夫的信件来往:“如果一把装满子弹的枪不开火,就不要把它放在舞台上——正如如果不遵守诺言就不要允诺。”

  明天上午监考,下午还有课。所以明晚的更新有可能会推迟,但我不会请假的!放心吧!

第58章 哥哥

  “七爷,好久不见,最近身体怎么样?”

  没错,秦砚这段时间又来港城了,毕竟《大笑江湖》在大陆所取得的成绩人尽皆知。港城的几个发行公司自然盯上了这一块肥肉,尤其是当初曾经和秦砚合作过的华国星公司,早就联系上了秦砚。

  毕竟当初华国星公司给秦砚引荐了袁七爷,现在《大笑江湖》的武术指导梁永丰也是华国星公司的人,所以秦砚便直接把《大笑江湖》港城放映权卖给了华国星。

  其实这些年大陆出征港城的影视作品成功案例并不算特别多。电视剧市场还有《还珠格格》这样现象级的作品,但是电影市场就没那么好说话了,上一部还得追溯到有哥哥参演的《霸王别姬》,而去年的《英雄》在港城同样反应平平。

  但《大笑江湖》在港城的呼声意外不错,这还是因为之前《古宅》的成功。

  如果单论市场欢迎度的话,《古宅》在港城甚至比在大陆更加火爆。

  毕竟港城经济更加发达、盛行自由主义,年轻人也更喜欢追求刺激。像《古宅》这种带有华文化元素的恐怖电影,可以说是直接命中了港城青年的癖好。

  《古宅》让港城很多年轻的观众们,记住了秦砚、谢北杨、奚芊芊的名字。

  看着秦砚他们在港城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又担心《大笑江湖》在难以打开局面,华国星公司便直接把秦砚他们三个以及其他主要演员都请到了港城,举行电影宣传和首映。

  这几天电影工作都已经结束了,谢北杨、奚芊芊他们几个年轻人已经跑去购物或者景点打卡了,而秦砚则来拜访袁七爷。

  依然是当初他们第一次见面的闹市小茶楼,但这次却有很多的不一样。

  秦砚态度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功而有任何的膨胀,他拿起茶壶,在给七爷沏茶,泡茶的动作相当标准,看得出来对于茶道有所了解。

  在给七爷斟茶的时候,双手稳如雕塑,没有洒出任何一滴茶水。

  看着秦砚的稳重,袁七爷感叹了一句:“以后果然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啊。”

  “你说如果当时我要是不考虑那些条条框框,答应你的邀请。那个打戏的镜头能不能完成的更好?”

  《大笑江湖》还没上映的时候,袁七爷就已经看完了全片。作为一个武术指导,袁七爷最关心的自然是其中的打戏。

  电影前半部分的武戏只能算中规中矩,虽然梁永丰有根据整个《大笑江湖》的喜剧特点,进行动作上的夸张处理,本质上依然是他所熟悉的风格。

  但是当他看到秦砚和梁永丰拍的打戏长镜头的时候,他也被震撼了。

  哪怕在他看来,这个长镜头的动作部分还有很多设计不合理的地方。

  但拍摄技术绝对不比李桉差,最后呈现出的效果完全可以媲美《卧虎藏龙》中的经典片段,袁七爷确信这个镜头一定会在华语电影留下自己的名字。

  作为一个一辈子都在为武戏付出的工作者,袁七爷同样也是个完美主义者。自然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自己参与动作设计,那这个镜头会不会表现得更完美?会不会超越《卧虎藏龙》?

  当然这些都只是假设,他也只是在秦砚和自己的徒弟面前随意抱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