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导演 第95章

作者: 标签: 爽文 娱乐圈 业界精英 穿越重生

  他们以为秦砚在邀请函上标出角色片酬就已经够大胆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砚居然在最后面的部分,罗列出了投资预算。

  特效制作,3,000万美刀,已经与光魔公司签订合约。

  制作设计,50万美刀,已与诺尔曼雷诺签订合约。

  服装设计,20万美刀,已于安德森约翰签订合约。

  版权费用,100万美刀,已经于贝塞尔签订合约。

  ……

  服装设计师、道具师、导演组、灯光组、摄影组……重要的电影工作者都被列在上面。

  也并不是每并不是每一个位置都已经签约,也有很多位置属于“尚在接触中”。

  其中也有华国的电影工作者,比如秦砚的老友:

  音效师,15万华币,已经与任越签订合约。

  而可怜的刘正文,因为只是灯光师中的一员,所以名字直接被略去了。

  整个策划中,还有设备费用、场地费用、群演费用等等。

  与其说这是一份试镜邀请函,不如说它更像是未来电影市场更加规范的招商引资说明书。

  秦砚把这些详细情况罗列出来,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让所有人都看到《地球要塞》项目的态度与质量。

  毕竟这些都是响当当的名字,只要上网搜一搜就可以看打他们的累累履历。

  这份邀请函其实是秦砚对《地球要塞》和自己野心的展示。他是在告诉所有人《地球要塞》绝对不是闹着玩,他把大量的预算都投入电影制作环节中。

  所以很多演员和公司又陷入了纠结,到底要不要放下自己的身段去拍摄,他们的直觉已经在告诉他们,《地球要塞》很有可能会火。

  无论是光魔、诺尔曼还是安德森,这在国际上都是业内顶尖人士。他们的名字就是科幻电影质量的保证。

  业内人士还在纠结,旁观路人已经开始在鸡蛋里挑骨头,以邀请函来攻讦秦砚。

  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就是,什么是制作设计、服装设计……他们凭什么能够拿到50万美刀的天价合同,这已经和最主要的华人演员片酬持平了。

  这合理吗?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圈内的电影人士在思考,同时也引发了整个社会的讨论。

  从来没有人把电影工作者的收入展露在人前。

  秦砚做法的确是开了业内的先河,但实际一想,其实这样的行为又不算是违规。

  其实行业内部都知道,每一个工作岗位的收入情况。哪怕圈外的普通人,只要稍微打听一下总能猜个七八分。

  资金预算之所以会引发如此激烈的讨论,还是秦砚和《地球要塞》的双重加持。

  国内影迷们已经发现秦砚就是一个特别爱搞事情的导演,似乎一段时间不闹出一点动静,就浑身不舒服一样。

  这一次公众真正不满的地方在,为什么其中黄色人种的报酬,和白人比起来,差距会那么大。

  音效师的报酬一般是服装设计师的一半,从数字上也的确对得上。可安德森的是“美刀”,而任越的却是“华币”。

  网上立刻有人开始辱骂秦砚:

  “秦砚就是在崇洋媚外,把那么多的钱给外国人赚,对于自己同国的人完全不照顾。”

  “为什么要把3000万美刀给一家外国公司赚啊!你用华国自己的特效公司不行吗?”

  “国内就没有科幻吗?为什么要找外国人的来改变。还要用那么多的外国演员。”

  “外国人了不起啊!”

  甚至不少网民开始呼吁,要求秦砚把电影工作组的所有外国人全部换成华国人。

  “难道华国凭借自己的力量就拍不出一部分好的科幻电影吗?”

  这样的声音在网上甚嚣尘上。

  这些言论,可以说是各方势力共同推动的结果。

  因为秦砚在透露出要拍《地球要塞》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国内的从业人士,电影特效等很多工作已经确定了人选。

  很多业内人士原本以为《地球要塞》是华国的项目,这次肥水不会流入外人田,结果他们发现煮熟鸭子,又飞了。

  哪怕他们知道自己和外国公司之间的实力差距在哪儿,也知道就算自己再怎么不爽,秦砚也不可能真的把这些电影工作交给他们,除非秦砚这一次的电影就不想成功。

  这并不妨碍他们宣泄个人的情绪,能够给秦砚添堵,他们也乐意。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们发表了个人言论,又爆料了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给记者之后,舆论形势的发展趋势,完全不受自己的控制。

  原因很简单,像刘永长一样的人可不少,他们一直在暗中盯着秦砚,看到秦砚有难,自然出来跟风批评秦砚。

  当然这些流言蜚语,能够变得如此浩大,还是因为秦砚刻意的放纵。

  秦砚现在的地位可不比以前了,很多报刊发表秦砚负面新闻前,都会先和华砚公司的宣传部门联系。

  万一一不小心得罪了秦砚,那以后他们杂志社或者是网络渠道都没有办法获得秦砚的一手资料,那才亏大了。

  但是华砚公司对此的态度十分明确:只要你们不编造资料,不恶意诽谤。你们随便报道,我们不会对此进行任何的追究。

  得到华砚公司的这个回复,这些媒体就像得到了免死金牌,开始疯狂兴风作浪。

  他们对于秦砚以及《地球要塞》的报道都有一个标杆,那就是“怪味豆”上豆友们的评价。

  这些报刊这些媒体人士都是老狐狸,早就成精了。

  他们心想:既然连秦砚名下的“怪味豆”都能够说这么多的坏话,那他们这些外人是按照这个尺度去报道,应该不为过吧?

  短时间内,秦砚和《地球要塞》便成为了整个网络、社会舆论轰击的对象,秦砚都快被打上“华奸”的标签了。

  然而在这个时候,谁也想不到另外一股网络势力突然站了出来维护秦砚。

  并不是秦砚或者是几个演员的影迷,也不是官方媒体。

  而是在华国群众之中数量特别小的科幻爱好者们。

  如果说《地球要塞》要开始拍了之后,国内最兴奋的是哪一个群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影迷,也不是电影圈内的其他工作者,而是国内的科幻爱好者们。

  华国的科幻爱好者其实挺可怜的,也挺弱小的。

  科幻文学在华国出现得比较晚,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才走上正轨。

  虽然华国拥有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期刊,但是华国的科幻文化发展一直让人颇为痛心疾首。

  原因很简单,科幻和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国民文化水平无法分开。而科幻电影更是现代科学的结晶。

  科幻迷们到了网络时代更是第一批拥有电脑的人,毕竟哪个喜欢科幻的人不会尝试去接触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呢?

  这也就导致了,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科幻迷,都是一个内部抱团紧密的团体。他们平时特别低调,不争名不争利,在网上有自己的论坛,真正意义上的圈地自萌。

  不过华国科幻迷们其实也会幻想华国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科幻电影,什么时候才能拍出《星战》、《黑客帝国》那种特效大片?

  到目前为止,华国有那么多优秀的科幻,都没有办法被改变成电影。这成了科幻谜心中的一个痛。

  因为渴望,便会不断去了解华国和好莱坞的电影水平、特效公司、工业产业链的差距。

  他们心中对科幻电影抱有最热切的期待,同时也是最现实的一群人。

  他们很清楚,以现在华国的电影工业水平,绝对不可能拍出一部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出彩的科幻电影。

  哪怕华国不计成本的拍摄,把华国现有的科幻改编成电影,拿到国际上去也没有办法被国际所接受。

  因为华国科幻的文化内核深受华文化的影响,前两年银河奖作品《乡村教师》、《六道轮回》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就在他们感觉到对华国科幻电影都快绝望的时候,秦砚带着《地球要塞》出现了。

  所以最近科幻迷最大的论坛“科幻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帖子与支持的帖子,比如最火的——

  “论秦燕导演拍摄《地球要塞》的意义”

  “从目前看来,我国的电影产业没有条件独立拍摄世界级的科幻电影。

  并且我国的科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文化内核依然传承着华国文化,主要人物依然都为黄色人种。

  如果强行进行推广我们国家的科幻,国际不会认可我国的科幻电影……

  秦砚导演很明显是想先拍一些国际上比较认可度比较高的科幻电影。而且才能够他选择《地球要塞》可以看出,秦砚导演绝对没有放弃华国的科幻市场。

  大家可以看看网上透露出来的试镜邀请函,看看华人演员那几个角色就懂了!

  《地球要塞》肯定不可能一部就拍完,秦导截取的部分就是和华文化关联最密切的部分,看看人物出场就知道了。

  而且大家仔细看看秦导邀请的合作对象,那可是拍了《星球大战》诺尔曼,制作了《加勒比海盗》、《星战》、《哈利波特》的光魔啊。

  这应该是我们距离国产科幻大片最近的一次了。

  我相信只有让这个市场看到科幻电影的赚钱的能力,才会有更多的资本涌入这个市场。

  我们必须支持秦导的努力,所以大家一定要赶快去帮秦砚导演澄清这些情况。”

  华国的科幻迷真的是一个特别具有组织性的群体,于是论坛版主的呼吁之下,越来越多的科幻迷意识到秦砚的努力,主动为秦砚进行澄清。

  他们也知道,如果《地球要塞》真的交给华国特效公司制作,然后全部运用华国的演员,起码在2005年绝对不会成功的。

  这些科幻迷各自运用自己的渠道进行宣传与澄清,有的会在自己的博客,有的会在门户网站,还有的在“怪味豆”上开始攻城略地。

  科幻名迷发扬出作为一个科幻爱好者的特长,那就是较真。

  各种各样详实的数据、不同电影,尤其世界上各个知名特效公司的电影特效截图,进行了全方位的搜集与对比。

  在他们发表的帖子、博客,有大量的表格、数据、图片,再加上严肃的逻辑推理与知识科普,它们的说服力远远大于媒体或者普通网名的无端猜测。

  这样一来,秦砚挑选《地球要塞》、选择光魔和其他西方电影工作者的原因,就赤果果摆放在人们的面前。

  电影的特效,那是没法弄虚作假的。

  一张截图、一个视频片段,就足以证明一切。不存在任何审美的差异,好就是好,坏就是坏。

  哪怕再吹捧华国电影工业今非昔比的业内人士,面对这些证据也不敢再发声。

  在证据面前越是狡辩,越是证明自己的心虚。

  科幻迷们如同神兵天降、浩浩汤汤,立刻荡平了各种无端的猜想。

  最近一段时间,秦砚密切把控着网络上舆论的走向,看到这一幕,总算是放松了不少。

  一旁的丁畅面露出好奇对秦砚说道:“老秦,你怎么知道国内的科幻迷会站出来帮你说话。”

  “其实我也不确定。我只是觉得他们会意识到,我是目前国内最有可能会拍科幻电影的导演。”

  这倒不是秦砚自大。

  以现在华国电影圈的规则,要想用几千万美刀的投资去拍电影,只有那几个第五代的导演才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