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将军押送敌方献上来的物资回京,不很正常吗?”
听这语气,时将军还真的打算亲自去?陆修远连忙阻拦,“别!经过之前那些过节,再加上都监之事,京城就是龙潭虎穴啊,万万去不得!”
时将军想了下,好像的确有这个可能,于是叹了口气,“那我让亲信他们去,皇帝会不会觉得不够重视?”
“亲信最好也别去,”陆修远解释道:“运送马匹回京,这就是有去无回的活计,时将军还不如找几个不对付的人,让他们去,这样不管京城那边什么反应,也影响不了边境。”
时将军捏过一块糕点扔嘴里,声音含糊不清道:“真麻烦,老子干脆就一辈子呆边境不走了,就守着这一块地,管他天王老子,谁来都不怕!”
陆修远见对方难得抱怨一次,连忙赞同道:“时将军只要在龙门关一直待着不出去,就算皇帝也奈何不了你,除非他不想要他的江山了。”
时将军忍不住白了他一眼,“现在的朝堂如何腐朽不堪,你也看到了,现如今还要继续去考科举吗?”
听到这个问题,他先是看了眼旁边的时云琛,才回答道:“这并不冲突,不管以后做什么事情,考个功名在身都是首要的必备条件,更何况,”他笑了笑,“考上考不上还不一定呢。”
“怎么会考不上!”时云琛着急打断他的话,”你不要乌鸦嘴!”
陆修远也没办法,这段时间一直没有空闲,现在都马上要四月了,八月份就考试,他这复习的进度,自己都觉得没谱。
四书题目是随机出,没办法预测,只能全文复习,而策论那些,倒是可以拿出以前考试押题的精神,好好研究一番,万一就押中了呢!
反正不管什么,尽力一搏吧,实在不行,三年之后再战。
时云琛见他这副态度,着急的围着房间转了两圈,突然停下一拍手。
“有了!突然想到大哥好像有收录乡试优秀文章的习惯,等回平安镇后我帮你找一找。”
陆修远听了这话有些惊讶,他见时云章一直很敌视朝堂,为此还不惜弃文从商,想不到竟然还会收集这些文章。
“那等时大哥一会过来的时候,我自己开口向他借吧。”
他们三人闲着无事又坐那聊了会天,一直等到外面天快黑了,时云章这才姗姗来迟。
四个人坐一桌,吃了一顿气氛有些微妙的晚餐。
等吃饱了饭,办妥了事,陆修远就着外面朦胧的月光,回了吴老板那边。
他回到院子的时候,许大夫正在躺椅上边喝茶边看星星。
陆修远看到这样子,忙上前摸了摸对方衣服,外衫已经有了湿气,他劝道:“师父,夜深露浓,还是赶紧回房间休息吧。”
许大夫斜了他一眼,“你以为为师坐这边是看星星的吗?还不是某人出去一整天,都这么晚了还不回来。”
陆修远尴尬的摸了摸鼻子,“今天跟时将军聊得有些久,忘了时间,下次我提前打招呼。”
对方哼了一声,起身拿过茶壶,“你先跟我过来,”
陆修远跟着对方去了自己房间,他关好门后,见许大夫在怀里掏出了一本书。
“这边病人马上就看得差不多了,我们过不了几天就要回平安镇了,你这段时间有空就将这本书先背下来,等回去途中,为师再慢慢给你讲解。”
陆修远接过书,大概翻了几页,发现是灵枢小针运用的手抄版,闻着上面浓重的墨香,估计是才写了没多久的,他内心感动,将书捧到胸前。
“明天我就开始看。”
“嗯嗯”许大夫赞赏的抚了抚胡须,“以你的速度,这两天应该能轻松背下来吧。”
这,陆修远神色有些为难,去掉他复习科举书籍的时间,呆在家里不出门,满打满算每天也就两个时辰背这本医书。
看他这副模样,许大夫抚胡须的手掌一顿,“你今年不会还打算继续考科举吧?”
陆修远神情认真,“是有这么个打算……”
对方听了这话,第一反应就是疑惑,“就你这段时间的所见所得,这腐朽的朝堂,还有什么必要考科举做官?跟着为师治病救人不好吗?”
好是好,可是跟他的理念有些不符,这如果是太平盛世,在老家做个快乐的老中医,那肯定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但自从他来到了龙门关,见识到了在战争下那些无辜百姓的生活。
他内心就彻底改变了想法。
“行医济世,救治的只是个体,而考科举做官,若有朝一日能帮这个腐朽的朝廷,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制度,便能够救更多的人。”
“你可知官大一级压死人?官场上的事情可不是过家家,那里面水可深着呢!”许大夫担心他这个性格在官场上吃亏,只能苦口婆心劝道。
陆修远神情严肃认真,“这些我都懂,跟那些人相处没必要硬碰硬,逢场作戏,隐忍克制,必要时还可以做一些伪装。”
谁知道对方听了这话,仍然不赞同。
“还是太年轻,”许大夫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你要知道有些面具一旦戴上,就很容易再也摘不下来了。”
“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摘不下来又如何。”
陆修远说罢,干脆上前两步来到书桌前,提笔蘸墨写下一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写完,将笔放置案台,他站的笔直郑重的望向许大夫。
“这是我的决心。”
作者有话要说: 男主现代来的,对昏君自然是没什么敬畏之心,不过经过了时将军的举例后,他吸取教训,以后哪怕在自己家,也不乱说了。
附小剧场:陆修远做了大官后,一直恪守谨言慎行的规则,晚饭后,小少爷拉着他八卦朝中某某人物。
陆修远作嘘状:“隔墙有耳,在自己家也最好不要讨论。”
小少爷的八卦之魂熊熊燃烧:“那我们回房后在被窝里讨论应该没事吧?谁会躲床底偷听!”
陆修远挑眉:“上了床我还能给你机会讨论这个?”
第71章 晋江独发
清明将至, 杨柳依依,难熬的寒冬已经过去, 街上人员往来,在准备几天后过节的祭品。
侥幸从龙门关捡回两条命的兄弟俩,此刻正用牛车拉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往金山村走去。
年轻的那个叫丁二,他坐在慢悠悠的牛车后面,看着两边不断倒退的风景,内心有些按捺不住, 转了个身, 问向前面的人。
“大哥, 你确定我们走的这条路是正确的吗?怎么都这么久了, 还没见到他们金山村的影啊?”
赶牛车的丁大,听了这话, 回头训了一句,“这才从镇子走了没多久, 你在这边急什么?”
丁二不好意思的抓了抓头发,“我这不是怕你走错路耽误了时间,咱们今晚不是还要赶回去进货呢么。”
“呵呵, ”他大哥冷笑一声, “还不是你自己非要跟过来的?你要是自己先去进货, 那我们时间也不至于这么紧了。”
“陆秀才也算是救了咱俩的命,我这不是想去当面谢谢他的家人嘛!”
丁大在前面哼了一声, 继续赶牛车, 没有再讲话。
时间渐渐流逝,他们也赶在正午之前,刚好到了金山村。
清明前后, 种瓜点豆,这时候正是农忙时节,他们赶着牛车一进村子,就引来了一群人的注意。
大家见牛车上大包小包的礼品,都在纷纷猜测着他们的身份,来这边做什么的。
丁大驱赶着老黄牛来到其中一户田地里,冲地头上的一名老者打听道:“老大哥,跟您打听一个事儿。”
老大爷停下手里的锄头,擦了把额头的汗,“打听啥事你直说吧。”
“这里是金山村吧?村里陆秀才家要怎么走啊?”丁大客气的问道。
原来是找陆二郎的,老大爷听到这个问题转过身,指了指大山脚下最远处的位置,“喏,就这条道,你顺着一直走,走到尽头就是陆二郎的家了。”
“好嘞!多谢老大哥了!”丁大抱拳道谢,随后驾着牛车,顺着对方指的方向走去。
旁边的村民见对方离开后,都忍不住凑上前来询问道:“大爷,他们刚才跟你说啥了?拉着一车东西是来找谁的呀?”
“就是问陆二郎家怎么走而已,也没说啥,”老大爷说完又继续开始锄地。
“那人找陆二郎做什么?还带这么多看着就很贵的好东西?”那人好奇八卦道。
老大爷听了不耐的将锄头竖起来往地上敲了敲,“打听那么多干嘛,赶紧干你的活!今天不把这些地翻个遍,你中午别想吃饭了!”
“大爷你也太狠心了吧!”那人拉着一张脸,不情不愿的继续回到地里干活。
而此时的张氏,正带着自家儿媳妇在门口的菜园子那边种菜。
得益于之前的竹管引水,他们现在不缺饮用水,平日张氏在家针线活做累了,就会出来刨地,日积月累之下,也开辟出来了一片不小的菜园子。
“大郎说老是吃萝卜白菜,早就吃腻了,今年我们空一片地方,过两天买点黄瓜苗种上吧。”张氏环顾了下菜园子大小,划分好区域。
旁边秀兰大嫂笑了笑,“娘太惯着大郎了,萝卜白菜有什么不好的,就他一天天的挑嘴,有些人想吃还不定能吃得到嘞。”
“害,反正黄瓜苗也不贵,到时候咱娘俩去镇上一趟,顺便把这段时间绣的帕子拿去卖掉换点东西。”
“好的娘。”秀兰大嫂笑着应了一声。
她们这边正在浇菜园子,那边的丁大丁二也赶着黄牛快到她们家门口了。
大嫂秀兰远远就听到车轮子吱呀吱呀的声音,她放下手里的葫芦瓢,站起身往远处望去,正好看到丁大冲这边招手。
“娘你快看,那人正冲我们打招呼,是咱们家的什么亲戚吗?”
张氏听了这话,也起身看过去,她眯着眼打量了一番,摇了摇头,“不认识啊,咱家哪有这号亲戚,也不知道来干什么的,先过去看看吧。”
说完放下手里的木桶,擦了擦手,迎了上去。
“两位大哥你们这是?”张氏询问道。
丁大指挥着老黄牛停下,然后下车客气的问道:“这边可是陆秀才的家?”
张氏眼神在车上面的礼品上转了一圈,神情疑惑的回道:“正是,不过我家二郎现在不在家,不知道两位大哥找他有何事?”
丁大一听是陆秀才家后,高兴地一拍手,“那就找对了!我们兄弟俩这一趟是特意来道谢的。”
说完连忙冲后面丁二使了个眼色,两人就开始大包小包的往院子里搬。
“哎哎哎!你们这是做什么!这可使不得!”张氏一看这样傻眼了,连忙撸起袖子过去阻拦。
旁边的秀兰大嫂一看这样,也赶紧扔下了手里的葫芦瓢,小跑过来给张氏帮忙。
院子里拄着拐杖正在复健的陆大富,一看两个陌生男人抱着东西冲进了自家院子,瞬间愣住了。
“你们是谁啊?拿这些东西来这边做什么?”
张氏这时候也冲了进来,将东西抱着就要往外送,这些来历不明的,还是少往家里收!
“哎!大嫂别别别!”丁大连忙阻拦,“我们是来道谢的,这些东西都是谢礼,你们别往外推啊!”
张氏拒绝的态度很坚决,这两个莫名其妙的人,来到问了姓名就送东西,她虽然不识字,但有些道理还是懂的。
“就算道谢哪有送这么多东西的,你们快拿回去吧,我们家不要。”
上一篇:沙雕影帝觉醒了
下一篇:反派总是对我垂涎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