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谢
短短十几日,朝臣们被接二连三的重磅炸弹轰炸得精神疲劳,觉得身陷古怪的循环圈挣不出来,最后终于得出了一个醍醐灌顶的结论:
皇帝都不担心豫王拥兵自重,他们担心个头啊!万一豫王日后真走了辽王的老路,举兵谋反,那就叫举荐他的苏十二去平叛呗!
《靖北定边策》就这么通过了朝议。
皇帝做事雷厉风行,当即下旨,命豫王朱栩竟奔赴离大同不远的太原军镇,接手治军权。同时调拨附近的宁夏、榆林两个军镇的精锐骑兵,与太原镇精骑共计十万人编入一个兵团,重新赐予“靖北军”称号。还加封豫王为“靖北将军”,要求他务必守住河套地区,击溃犯边的北漠大军。
其他藩王得知这些消息后,不少人气得七窍生烟,只差没当众跳脚骂娘。
圣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用大白话说就是: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大家都不好,他也不好没什么,但凡有人比他好,他就受不了了。
尤其是那些早年率军镇守过九边的亲王们,未必还记得当时肩负的责任,倒是对曾握在手中的权力念念不忘。听说辽王被杀,油然生出兔死狐悲之怨惧,又听说豫王掌兵,更是满心人有我无的嫉恨。
于是弈者加倍趁虚而入,利用真空教残余的影响力,与卫王、谷王等藩王的往来愈发密切。
就连宁王新立的世子朱贤,也热衷于穿梭在各地王府之间,拿着天潢玉牒与信王妃留下的信物,向亲王们自证其“信王遗孤”的身份,游说众位好叔叔支持他为父亲翻案,夺回本该属于他的人生。他将曾经“苏府小厮苏小京”的身份视为人生耻辱,绝不许有人提起。偶有外派去地方的京官认出他,便被他亲手毒杀了。
宁王知道朱贤不安分,但一来这是大哥唯一的血脉,自己发过誓要视如己出的;二来也的确是病体不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教,也只能由着他去。
谷王被辽王的下场吓得再也不敢提增设府兵之事,但一肚子的憋屈郁闷消不掉,巴不得有人听他吐苦水,新侄子来串门正合他意,至少有人愿意和他一起骂娘。
卫王世子却不能理解父亲对朱贤的热络,觉得信王都死了那么久,就算还有血脉留存,也翻不起什么浪花,何必去搭理这个送上门来的便宜侄子?
卫王一边摇着纯银与人骨打制的转经筒,一边不紧不慢地道:“年轻人精力旺盛心气高,能蹦多欢就让他蹦呗。朱贤是与先帝有杀父之仇的,又坚信紫禁城里的那个是鸠占鹊巢的假龙种,这日后要是真拼起死活起来,由他去做先锋军,岂不是顺理成章?”
卫王世子恍然大悟:“父王这是想让朱贤去当那只捕蝉的螳螂啊!高,实在是高!到时我们这俩黄雀就可以……”
卫王闭目不答,嘴里喇嘛经念得更虔诚了。
且不论中原腹地如何暗流涌动,诸位亲王各自打的什么小算盘;就说远在边塞的豫王,前后接到苏晏的两封来信,再对比着皇帝下达的两份表彰、授命诏书,看出了不少门道。
“王爷不生气?”王府侍卫统领华翎问。
豫王反问:“生什么气?”
“卑职可没帮王爷给朝廷送过告密信。”华翎做了个头上顶缸的动作,“皇上硬把辽王伏诛的功劳扣在王爷头上,是想做什么?”
豫王哂道:“看不出来?是想把我绑上他的那条小破船,生怕我跟那些怀了异心的宗亲们搅和在一起。”
“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皇上如此信不过王爷,恐怕就算当下因着局势放还了兵权,日后边乱平定了也会再收回去。”华翎略一犹豫,还是把藏在心底的话说出了口,“卑职想知道,苏大人对于这件事是什么态度?”
豫王把手里的两份信递过去,在华翎触碰到信封前,又恶劣地缩回手,把信塞进怀里:“清河写给本王的私信,你想看?没门。我估摸他这回也被朱贺霖摆了一道。那兔崽子近来越发狡猾肖父,再没有小时候傻乎乎的可爱劲儿了。不过有一点朱贺霖还是漏算了€€€€兵权他可以收走,军心如何收?”
“皇上还是低估了王爷在军中的号召力啊。”华翎对此深信不疑。
“从今以后别‘王爷王爷’了,”豫王扬了扬诏书,“叫‘将军’,靖北将军。还有,皇帝不是要给我派监军么?可以,让苏清河来督战,别给我派什么阴阳怪气的老太监,否则来一个我就叫他殉国一个。”
华翎觉得这个要求皇帝不太可能批准,毕竟苏大人是内阁辅臣,又刚刚回的朝。再说到时跟北漠打起来,边塞兵荒马乱的,咱家王爷€€€€不是,咱家将军舍得让苏大人冒这份险、受这份罪?
这回他学乖了没有问出口,但豫王已从他的神情中读出疑虑,卷起诏书敲了敲他的肩膀:“你以为京城里就安全?也许还不如山西。”
“怎么说?”
“你觉得辽王真是皇帝赐死的?”
“难道不是?”
“若辽王举兵造反,我们这位新帝或许还能当机立断地镇压。但只凭信中的一些怨望之言,朱贺霖真的就能毫不顾念亲情、不给悔改机会地斩杀辽王,那么当初他就不会放我出京。”
华翎沉默了,思来想去,喃喃道:“难道是有人设计挑拨皇帝与宗室间的矛盾冲突,想从中渔利?”
“……京城要变天了。我就算远在大同,也能嗅到阴谋诡计的那股子恶臭味。”豫王面上隐隐露出不屑€€€€
治国不行嘴炮很行惯会拉帮结派的本朝文官们、心怀不臣觊觎龙椅的各路藩王、打着替天行道旗号妄图谋朝篡位的王氏乱军、兴风作浪唯恐天下不乱的弈者与鹤先生,还有再怎么努力催熟也仍嫌生嫩的少年皇帝……清河上辈子是造了孽还是怎的,非得去殚这个精、竭这个虑?不如随我从军,有我护他万全!
豫王将赐封的诏书满不在乎地往身后一丢,招呼门外亲卫:“走了弟兄们,去太原!去长城外的瀚海,会一会那个野心勃勃的北漠可汗阿勒坦!”
府兵们心痒难耐地扭着手腕,似乎迫不及待想要上阵杀敌。
站在豫王身后的崔长史赶忙接住诏书,边追边叫:“王爷……将军,圣旨可不能随便丢啊,这是掉脑袋的大罪!再说,您去了太原,还得靠它来接管兵权呢!”
-
“豫王这是脑壳坏了?简直异想天开!”朱贺霖把大同来的奏本往桌面一摔,“你堂堂一位内阁次辅,去给他当监军,把朝政都丢掉不要了?再说,监军惯例都是由太监担任,朕之前打算派个能文能武、不拖后腿的太监过去,已经够给他面子了!要不然朕把蓝喜派去,让豫王日日睹仆思其主,好好回忆回忆我父皇从前对他的训诫?”
苏晏无奈笑道:“蓝喜公公一把年纪了,皇上怜悯,就别让他奔波边塞了吧。”
朱贺霖反问:“那你觉得派谁去合适?”
苏晏想来想去,觉得豫王或许是因为替皇帝背黑锅心里恼火,所以才非要把他从皇帝身边撬走;也或许另有考量,但并未对他明言。
其实凭心而论,他对驰骋疆场颇为向往,上辈子就是军事论坛的常客、经典战例研究的业余爱好者,这世若非投舍到一个弱鸡躯壳里,搞不好也投笔从戎了。这一世他考过科举做过官,养过剑侠隐过居,下过江南出过塞,可说是人间风景几看透,如果有机会能见识冷兵器时代的宏大战争场面,也算了无遗憾。
但他刚回京复职没多久,就要再次丢下朝堂与皇帝,跑去边关监督一个手握重兵的亲王将军?似乎也说不过去。
苏晏一声轻叹,说:“派富宝公公去吧。”
在旁服侍的富宝吓了一大跳,手捧的香炉险些摔在地上,登时带上了哭腔:“苏大人,奴婢何德何能啊,也就只能给皇上跑跑腿、干干杂活。督军责任重大,奴婢真真担不起……”
苏晏忍不住笑起来:“逗你玩的!谁叫你如今对我客套了许多。”
富宝这才松口气,擦了擦汗,难为情地向皇帝告罪。
朱贺霖不在意地摆摆手:“本来就没考虑过你。朕本想派御马监的掌事太监去,可又担心豫王犯浑,真把人骗去前线送死,战事正酣时朕是惩罚他还是不惩罚他,都是朝廷的难堪。”
苏晏表扬道:“皇上考虑问题越发全面了,的确该走一步,看三步,想十步。所以……”
“所以朕绝不能助长豫王这种歪风邪气。”朱贺霖接口,“谁去都行,你不准去!”
苏晏有些遗憾,但也没有强求的意思,觉得就顺其自然吧,说不定以后还有机会。
朱贺霖见他答应得挺痛快,还窃喜豫王小算盘打尽也白瞎,清河不吃那一套!
结果没过多久,这个机会就啪的一下砸在了苏晏的脑门上。
第361章 他想丢就丢呗
胡天八月即飞雪。如今正是十月底,中原江南或许还残留着秋的余韵,塞外却早已是雪原皑皑,霜草茫茫。
下了一夜的小雪终于止歇,云层仍是灰蒙蒙的,压得山岭上的边堡轮廓模糊不清,仿佛湿纸上晕了墨。
两名军中运粮官,正在负责押送粮草的队伍旁缓骑闲聊。
“……听说了吗,朝廷要派监军来督战了。”
“不会吧,咱们将军不是早就放出风声,说哪个死太监敢来军中对他指手画脚,直接扔去阵前扛大旗?”
“是真的!难怪朝廷放心不下,我刚来时也吓了一大跳€€€€豫、将军也太狠手了!敌酋一个都还没斩呢,自家官兵先杀了一批。二十几个人头,就这么骨碌碌在辕门滚着,谁看了不心惊肉跳?”
“还有那个后队斩前队、士兵斩将领的新规矩,着实令人后背发凉啊!”运粮官甲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
运粮官乙正要继续搭腔,一名斥候策马飞奔而来,禀报:“前方十里外有一队车马,约有两三百人,打着大铭朝廷的旗号,两辆马车前后还有锦衣卫缇骑护送,正朝这边过来。”
运粮官乙惊道:“看清楚了,真是锦衣卫?”
斥候答:“圆顶大帽、锦衣曳撒、绣春刀,错不了。”
运粮官两人面面相觑:“……说曹操曹操到,莫非就是朝廷派来的监军?”
不多时,那支队伍近到视野中,双方都谨慎地保持了一定距离。
一名锦衣大帽的缇骑驱马靠近些儿,大声喝道:“锦衣卫护送。前方什么队伍?速速表明身份,以免误伤!”
运粮官甲连忙应道:“运粮的运粮的!我们是靖北军麾下!”
锦衣缇骑转身回到马车旁,似乎听车内之人吩咐几句,旋即又上前说道:“我等护送的是朝廷所派的监军大人,正要前往靖北军大营。你们能否拨出个一两个人带路?”
运粮官自知无权验证对方的身份,而且大营所在的边堡城墙极为坚固,城外关卡重重、绵延数里,自有专人验证往来者身份。便点头道:“卑职派一名斥候为大人们带路。职责在身,不便久留,告辞了。”
两人朝锦衣缇骑抱了抱拳,押粮草车辆继续前行。
两支队伍擦肩而过时,运粮官甲难抵好奇地转头多看了几眼,正好看见前辆马车的车门打开,走下来一个头戴三山帽、身穿御赐蟒衣的中年宦官,抻着双臂舒展筋骨,发出唉唉的叹气声。
运粮官甲和乙再次对视了一眼,同做口型:死太监!
他们没了多看的兴致,匆匆押车走远。在他们身后,蟒衣宦官走到后一辆马车边上,隔着窗子请示:“大人是要下车松快松快筋骨,还是继续行进,前往靖北军大营?”
车窗内传出年轻男子声音:“先赶路,入冬了天黑得快。”
蟒衣宦官应了一声,吩咐护卫:“继续赶路。”
一行车骑在斥候的带领下,向着山岭上的边堡逶迤而去。
-
边堡内,一座石块与土块垒做的平房,从窗户间透出的灯光比其他房子亮得多。
这便是靖北军目前的主帐所在。
当然,大军正在边境游击中,并没有固定的驻地,附近这几座规模较大的边堡也只是暂时的营地。
曾经的豫王府侍卫统领华翎,如今成了新任的黑云突骑长。故而又重新提拔了一个亲军头目,名唤“微生武”的二十来岁青年,原本是太原军镇的一名参军,其父曾在十多年前的靖北军服役过,从小耳濡目染之下,怀着满心崇拜之情,死乞白赖地要给“靖北将军”当亲兵。豫王为了尽快融合这批分别来自太原、榆林与宁夏的兵士,便同意了。用了一阵子,感觉还不错,小伙子忠诚又机灵,就是对他有点热情过头,需要时不时泼点冷水遏制一下。
此刻,满怀热情而来的微生武敲了敲门,获准后进屋,觌面便道:“将军,果然还是来了!”
豫王正在研究军报,头也不抬:“什么来了。”
“朝廷派的监军。”
豫王一挑眉,抬眼盯住了微生武。
微生武被这饱含深意的询问眼神扎了一下,挠了挠眉梢:“哨卡验过文书与身份腰牌了,是京师御马监的掌事,黎满。”
豫王难掩失望地哼了声。
微生武知道自家将军讨厌被人掣肘,尤其是没本事的外行人,便提议:“要不卑职先给他来个下马威?他若是识相,不对军务指手画脚,或许还能留得一命。”
豫王把军报翻过一页,懒洋洋道:“随便。”
出了房门,微生武斜几下眼珠,计上心头,跑去问军需官:“上次我们在草原上逮的那窝小狼呢?”
军需官答:“按您的意思养着呢,如今有点大狼的样子了,今后驯好了,说不定还能当传讯兽。”
“借我两头。”微生武说着,进了狼圈,一边咯吱窝下夹一头草原狼,雄赳赳地走了。
-
负责接待的兵士对新来的监军大人及其护卫颇为怠慢,给领到一处土窑洞前,呶了呶嘴:“边境条件简陋,诸位大人就屈就一下吧,总比露天搭帐篷好。”
黎满本是御马监的掌事太监,在紫禁城里颐养惯了,哪里住过这等陋室,当即就要发怒:“这是人住的地方吗€€€€”
接待的兵士不等他发完牢骚,干脆利落地回了句:“不是!”随即拔腿走了。
黎满气了个倒仰。
上一篇:作精小男友总想分手
下一篇:团宠绿茶穿成炮灰真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