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玩家,重建大魏 第42章

作者:西枫 标签: 天作之和 爽文 穿越重生

荀凌扫了他两眼,疑惑地接过信件打开。

看过半篇后,他倏然睁大眼,不可置信地看向华辛:“密阳已被夺回?”

华辛沉默地点点头。

荀凌无意识地收紧眉头,继续看信。

少时,他放下信函,神色复杂道:“此事当算得上好事,只是,那姜三郎也未免太过胆大妄为了,数百人夜袭敌军军营,二百人夜取敌城,这简直……”

简直离谱至极!

“但他的确做到了,不论是昭南县外夜袭之战,还是密阳夺城之计,都设计得极为精彩绝妙!”

华辛冷静地做出评价:“最难能可贵的,便是他敢做,有谋之人诸多,此等魄力却非一般人所有,姜令尹此子不仅聪慧通透,且胆识过人,可谓是少年英才,卓尔不群。”

听闻此言,荀凌更觉得耳根发烫,为自己之前的想法而感到羞愧。

他太过狭隘了,分明之前姜殊就为他们化解过一次粮草危机,送来的地图亦是在数次与匈奴军的摩擦对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却依旧将对方归为那不学无术的少年郎,不曾想过,人都是会成长的。

而在如此跌宕逆境之中,当初那碌碌无能的少年郎君显然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了令他荀凌也不由为之侧目的青年才俊。

“对了,”华辛再次开口,“信中所提及的那个步幢主乃是巽阳郡兵,你可知晓此人?”

荀凌回过神来,摇了摇头:“未曾听说过。”

“假若信上所言不虚,两次战役皆是由他领导,率两百人而夺一城,此子能耐不俗,若有机会,当见上一见,趁其名声不显,尽早招揽至麾下。”华辛缓慢而清晰地分析道。

荀凌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将信折叠放回信封中,回道:“当下最为重要的还是密切关注匈奴动势,正如姜三郎信上所说,密阳被夺回,呼延老奴必有反击,我等需与密阳守军配合,牢牢锁住匈奴南下之径。”

€€

白兰陉与密阳距离较近,骑马送信半日便可抵达,于是荀凌在姜舒寄出书信的当晚就收到了消息。

而相比之下,巽阳与密阳却是相距甚远,姜恪收到姜舒来信时,已是四日之后了。

近日来,巽阳郡府一直沉浸在低气压中。

自从两日前收到姜舒来信,说准备进行一个大胆的夺城计划,姜恪便一直提心吊胆着,工作吃饭皆坐立不安,一想起那荒唐的夺城计划,就气得恨不得立即将小儿召回,家法惩戒之后再关他数日禁闭不得出门。

然而以巽阳至密阳所需时日,如今再派人赶过去也来不及阻止此事发生,因此姜恪这两日格外忧心忡忡,夜间都未怎么睡过觉。

他合不上眼,也不敢合眼,一旦入睡,必然又会梦见两年前收到吴兴县城破消息时的沉痛场面,梦见他那长子,面对鲜卑大军攻势,一步不离地守城至最后一刻,死后尸体与军士堆叠一起,被鲜卑胡一把火焚烧的骇人场面。

姜殊与姜澈离开前的景象何其相似,姜恪唯恐再一次收到噩耗,这两日连听到昭南来信,都会止不住地心慌手抖。

然而该来的注定躲不过,姜恪甚至都已经做好了听到坏消息的准备。

谁知当再次收到幼子家书时,信使所说的却是密阳来信。

姜恪当时便有种预感,儿子总不可能在匈奴占领之地给他送信,莫非,这孩子那异想天开的夺城计划竟成功了?

展开书信仔细阅读到结尾,姜恪从一开始的眉头紧皱,到缓缓舒展神经,随后又皱起眉来。

看完信件,他长长叹出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

夺回密阳固然是好事,但姜殊想要留在密阳,又是一项令他万分纠结为难的请求。

独自思索许久,姜恪始终难做决策,便唤来二子,询问他的想法。

姜显看完信后同样眉头不展,对弟弟这番胆大作为既佩服又担忧,客观分析道:“连秦刺史都折损在了密阳,朝中怕是难寻其人敢去密阳任职,阿弟哪怕不愿接手此事,应当也躲不过去。”

姜恪自然知晓这个道理,不过倘若幼子当真不愿,他也会动用人脉将幼子安排得安全妥当,可问题就在于,是姜殊自己想要担此职位……

“既然阿弟有此意愿,阿父何不相信他这一回?”姜显看出姜恪忧虑之处,开解道:“阿弟说要解决昭南危情,他便做到了,说要夺回密阳城,两日前密阳业已重归国土,如今,阿弟说要守住密阳,拦截匈奴大军进攻之途,阿父何不信他一回?”

姜恪语气沉重缓慢:“可当初秦刺史带领两万军队亦未能守住密阳……”

“那是因为出了田玮此等急功近利之徒,”姜显气息不乱,条理分明道,“密阳本身易守难攻,匈奴奸计难使第二回 ,只要城中粮草武备充足,密阳未必不能守。”

“他还太过年轻,为官也不过数月……”

“荀都尉初上战场,也才成童之岁。”

姜恪摇了摇头,尽管心中已有了答案,口中却依旧下不了决定。

姜显明白他心结所在,毕竟当初大哥便是惨死于边境之地,连尸骨都未能寻回。

经历过一次就再难忘怀那等丧子悲痛,姜恪会轻易答应姜殊的请求才是奇怪。

尽管心中同样忧虑,但姜显却有一股无以名状的直觉€€€€密阳交给他人,难保不会再经历一次城破溃败的危机,但若是交给他的弟弟来守,或许能够创造奇迹。

于是,沉默片刻后,他再次劝说道:“阿弟曾言,他日若有机会,也想为江山社稷献一份力!

“‘宁为兰摧玉折,不做萧敷艾荣’,此乃阿弟心之所向。”

或许是姜显的劝说戳中了姜恪的心中某处念想。

老人回忆起幼子当初在后堂说出此言时的坚定神情,犹豫良久后,终是低下了头,同意道:“好吧。”

“阿父决定了?”

“嗯。”姜恪严肃地应声。

既然下了决定,也就没有必要再分神顾虑其他,姜恪随即便沉下心为幼子谋划起了未来。

转身坐到书案旁,姜恪展开信纸,就夺回密阳之事书写上报朝廷的奏章文书,抬首对姜显道:“去替我请张子房先生来。”

姜显心领神会,立即点头称“诺”。

€€

与此同时,城东鸱鸢里谢府。

刚落完一场淅沥小雨,微弱的阳光洒落院中,池面茫茫雾气飘渺,朦胧黯淡若远山幻影。

谢€€坐在窗旁,默不作声地听完手下人汇报,沉静的黑眸望着庭外池子假山,不知在思索什么。

徐海窥视着主子神色,试探着夸赞道:“这姜郎君可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看主人没有反应,他又继续道:“竟能以两百人之兵夺回密阳,实乃令人敬佩!

“有这等才能,倒也配得上与您为友了!”

“徐海。”

“奴在。”

谢€€冷不防地开口,令管事心头一颤,连忙低头应声。

然而随即,却见青年抬起他那白瓷般光泽白皙的脸庞,看向自己道:“如今我身体大好,是否也该出去走走?”

徐海愣怔几秒,陡然反应过来:“郎君,莫非是想……”

谢€€微微点了下头。

“万万不可啊,”徐海慌忙劝说,“密阳何其凶险,郎君金贵之身,留在巽阳已是无奈,怎可去那等危险之地?您去问太傅,他也必然不会答应的。”

谢€€冷漠地收回目光,安静片时后,口吻平静道:“前段时日送去衡川的翻车图纸,如今应已到了阿父手中。”

“是。”

“那取信笺来吧。”

徐海仍想再劝,在看到谢€€凛然不带丝毫笑意的神情后,终是闭上了嘴,乖乖取来信纸,替主人磨墨。

凉风刷过窗口,掀起纸面轻轻浮动。

在谢€€换纸之际,徐海扫着对方弧度优美的眉眼,还是憋不住幽幽询问:“郎君,当真要去密阳?”

谢€€顿笔,凝眸注视着纸上墨字:“毕竟,那有医我之药。”

第四十三章

因为姜恪再三嘱咐要尽快将物资送达密阳,护送物资的车队全程赶路不敢停歇,约莫七日后,数辆装运着粮草武备的大车便抵达了密阳。

姜舒对巽阳车队的到来也是盼望了许久。

这半个月来,他拼着熬夜头秃的危险,日日处理政务到深夜,总算勉强将城中秩序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然而随着百姓的生活渐渐恢复,库中的粮食也在以飞快的速度被这座大城消耗着,再不送点粮食过来,怕是连守军的日常所需都要维持不下去了。

于是,在当日车队抵达官府后,姜舒收到消息便立即来到了官府门外迎接。

本想再履行一次自己身为仓曹掾的职责,亲自清点物资入库,但很快他就没了这个心思,因为这一次随车队而来的人实在太多了。

姜恪不愧是个负责任的好爸爸,不仅明明白白看懂了他信中的暗示,将诸曹中办事得力的官吏都抽调了几个过来,还说服了张子房来此做他的幕僚,辅佐他处理各方面的政务。

除此之外,还有当初主要负责教民耕种政策实施的葛建,木坊参与过水车制造的木匠,铁坊参与兵器改良制造的铁匠,甚至连顾逆风砖厂和水泥厂的工匠都派了一些过来。

按照姜恪给他的回信上所言,送砖厂的人过来是为了让他在密阳再建一座砖窑,方便就地烧砖,在周围修建坞堡等防御工事。

总而言之,有了这些巽阳过来的专业人士,姜舒总算不用一人身兼数职,每天绞尽脑汁地给玩家布置任务了。

作为官府的最高领导,他只需在府中发布政令指示,而那些繁琐稀碎的事务自然都可以交给下级安排处理。

不过还是老问题,目前他并没有收到朝廷的正式任命,因此也只能暂时充当一个指挥官,而无权给予手下人官职权利。

当然这些被分配过来的官吏也不在乎,敢于接下这项任务的,哪个不是带着一些拼搏狠劲的。

前线固然危机四伏,但伴随着危险的往往还有巨大的机遇。

被分配过来的官吏大都出身低微,在巽阳有士族压着,也许再过几年十几年,他们都只能待在那个小小的吏员位置上。

纵使姜恪已经是个相当不错的上官,很多时候提拔人才都只看能力,而不论出身,但一些规矩约定俗成,他也难以改变。

例如整日在官署中饮酒度日的户曹掾王昱,这般懒散不务正事之人,本不该坐在这一曹主管的位子上,然而就因为他出身于北地四大高门之一的定山王氏,哪怕只是个旁支子弟,姜恪也无法将他挪位。

而相比之下,密阳情势就很附和他们这些寒门人士的心意。

如今的密阳城中已经没有了世家豪强,且官府刚组建,正是用人之际。

这便意味着,只要他们这些巽阳过来的吏员能够办好公事,展现出自己的能力,不出意外,待到姜殊被朝廷任命为密阳县令,他们便可随之升至各曹主事。

诚然,在此做官,最高也只是县府曹掾,说出去似乎还不如在郡府做官有面子。

可既然姜殊能夺回密阳,为何不能夺回兴郡其他诸县?

指不定有一日,他们就成了兴郡的诸曹主事了呢?

任何时候,有希望总比看不到希望来得好。

因为有这么一个念想吊着,来到密阳的官吏做事都十分认真,一个个化身工作狂,短短几日,便将县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整个官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

官府诸事安排自然十分重要,但当下最为关键的肯定还是城防。

在车队抵达的第二天下午,将所有巽阳而来的官吏安排妥当后,姜舒便同张子房与步惊云一起去了武库,查看巽阳运来的新武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