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铁匠夫郎 第42章

作者:邀之 标签: 生子 种田 甜文 穿越重生

  乔远禁不住笑了,这名字倒也贴切,可不就黑不溜就胖的跟只球一样!

  家里有了狗崽之后,柳哥儿和俞善文俞善武是一天三时的往这跑,家里欢声笑语多,眼瞧着乔王氏也高兴了不少。

  年初八,乔远收到了裴骃和褚黎的来信。

  裴骃信上大概就是说先前乔远告知他用粪便给土壤加温的法子已经研究的大有成果,待这茬蔬菜和花卉收割卖了钱后便分账于乔远。火锅也已在盛京和别的府城开了铺子,日进斗金,第一笔钱已换做了棉衣送往了西北,西北军上下感念他的大义之类的。

  褚黎的信就比较有意思了,开头先是跟乔远狠狠吐槽了他那臭不要脸的竹马将军。

  中间则是幸灾乐祸温景年那厮被回京复命的裴佑狠狠揍了一顿,如今还在床上爬不起来。

  最后才说起了正事,点心铺子在盛京一举成名,因为挂的是他的名号,无人敢来找茬,简直是横着走,特先奉上一千两银票,给您拜年!

  乔远扑哧一下笑出声来,“他可真有意思。”

  褚黎出身尊贵,涉及朝堂,乔远在得知他的身份后其实无意深交,但架不住这人实在热情异常,性子又软乎乎的,乔远总难狠下心。

  这一千两加上这些日子挣的,乔远惊呼,“我们有一千七百两银子了!”

  激动过后,乔远就开始计划这笔钱怎么花,“开春暖和了之后,第一要紧的事就是盖房子!”

  虽然他和俞大猛两个人把这个小院子拾掇的挺温馨的,但和他的梦中情屋差距还是很大的!

  “然后要重新订制一套家具。”乔远想了想补充道:“咱们自己设计。”

  沙发、推拉式橱柜、青砖地板通通安排上!

  “县城里还要买个宅子。”既做投资理财,又便于孩子日后上学。

  “还要多买几亩地。”既种粮食又种些他爱吃的水果!

  乔远美美的想着他和俞大猛日后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生活,喜得他一把将俞大猛扑倒,逞能道:“快!我们来生个孩子!”

  ......

  乔远取了二百两孝敬俞老爹和林翠芬,他们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肯收的。

  如今铁铺相较以前一年已经能赚双倍的银子了,林翠芬在家偶尔做做发糕也能贴补家用,乔远日常贴补孝敬他们就够多了,他们不愿再收这个钱。

  乔远几番劝说无果,便与俞大猛商量今年铁铺的分红就不要了,好让俞老爹他们手里多存些钱。

  年初十,鱼乔记和十里香复工。乔远给员工们都准备了红包,每人一个,里面有六十六文钱。不多,全图个喜庆。

  乔远本以为过年期间各家各户囤地好吃的多,铺子第一日开工卖不出去多少东西的。没想到,今日不管是鱼乔记还是十里香都是客满的景象。

  其中几个老顾客还道:“你家铺子开工太晚了,我老早就馋这一口了。”

  乔远为回馈这些老顾客,通通都打了八折。

  年十五元宵节,乔远以为早亡的父母祈福的名头在城内安济院设了粥棚施粥,并给安济院捐了二百两银子。

  因此一事,颇得美名,连带的之后鱼乔记和俞家铁铺的生意都更好了。

  当下,施粥结束之后,乔远和俞大猛正逛灯会。

  元宵节是难得没有宵禁的日子,闲了半冬,人人都想来城里凑热闹。

  但凡看看路上,要么是妇人或夫郎牵着孩子,夫君走在一侧,要么是夫君抱着孩子,妇人或者夫郎伴在旁边,也只有他二人是毫不避讳夫妻手牵手的。

  俞大猛略有些羞窘,但还是紧紧攥着小夫郎的手,人这么多,万一被挤着碰着就不好了。

  乔远兴致很高,这等古色古香热热闹闹的元宵节以往也只在电视剧里见过,现在他亲身体验,最爱的人还就在身边,人生是何等的快意!

  鞭炮烟火阵阵,街边上的灯简直是五花八门,许多乔远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甚至有大型的灯树灯楼。到处都是管弦丝竹之声,每走几步便能看到头戴花冠、身着彩衣的歌女跳舞,乔远看得正起劲,被俞大猛黑着脸拉走。

  “干嘛啊?”乔远不大乐意,他还没欣赏完呢!

  俞大猛挎着脸,闷声闷气的说:“那有什么好看的?”

  “不是吧?”乔远简直怀疑俞大猛的审美,玉貌花容、袅袅婷婷的小姐姐,她不好看吗?

  但他转念一想,脸上随即挂了笑容,狡黠灵动的,“你吃醋了?”

  俞大猛粗声粗气的立刻回答,“没有。”

  眼睛却瞟向了别处。

  乔远脸上的笑容进一步扩大,扑到了俞大猛怀里,叽叽喳喳的,“你有,你有,你就有!”

  俞大猛红着耳朵气哼哼地将小夫郎紧紧抱在怀里。

  他想,夫郎是他的,谁也不给看才好。

  而后,乔远总算不再沉迷于欣赏小姐姐的歌舞,转而拉着俞大猛四处闲玩。

  套圈、投壶、射箭、猜灯谜,乔远都玩了个遍,虽说投入和收获不成正比,但个中快乐可是难得的!

  夜半时分,乔远的精力消耗殆尽,俞大猛驮着他回家去。

  今夜是要宿在城里租的院子里的,路程算不上多远。

  此前实在欢乐的紧,乔远的兴奋劲还没过去,他伏在俞大猛背上,不大老实,两手撩着俞大猛耳朵,嘴巴还时不时的吹气,换着花样叫:“相公、夫君、大官人。”

  俞大猛终于忍无可忍,在一个无人的小巷街道里将人放下,把他狠狠惩罚了一顿。

  乔远软着身子被俞大猛抱出来,是再无嬉闹的精力了。

  正月二十,俞老大动身前往府城,他这次是直奔三月科举去的。孟秋身子重了,这次便在家中由林翠芬照料着不跟着去了。

  乔远好奇地问了一嘴,“那张书生怎还在家里?”

  听说过几天便要与乔莹莹成婚了。

  孟秋解释,“你大哥因为守孝一再耽误科举,这次不仅是春闱,秋闱也要参加。那张书生想必只是考取秀才,所以书院要求不同。”

  乔远点了点头,暗戳戳的诅咒那张文生考不上秀才才好!

第52章

  良辰吉日、锣鼓喧天,张文生心不甘情不愿地迎娶了乔莹莹。

  俞大猛乔远收工回家,牛车还正与他们的迎亲队伍碰了个正着。

  乔远觉得晦气,催促俞大猛快走。

  坐在高头大马上的张文生看着正和俞大猛撒娇的乔远暗下决心,定要他百般后悔才行。

  ......

  开春渐暖,一切都可以动工了。

  村里人眼见乔远家青砖、木材是一车一车的买,猜测他们是要盖房子了,便私下商议,各家出一个壮劳力来给乔远家帮忙。

  “俞家给咱们村捐钱建学堂还凿了井,他们家盖房,我们理当都出份力。”

  “是这个理。”

  除了极个别和俞家有过节的人家,几乎没什么人反对。

  不过,乔远并不需要他们帮忙,他在城里请了专门的建筑队。领头的人姓梁,叫梁上,手下带着一群人专以给人盖房子谋生,在城内名声很好。

  乔远起初想盖个二层的小楼,可后来考虑到站在楼上就能看到邻居家的院子,冒犯别人隐私就放弃了。后来他想盖个二进的小院,可是又想若是住在后院,别人在大门口喊一嗓子都听不见,不太适合在村里住。

  于是,最终便选择起了五间砖瓦房,图纸是乔远自己画的。进大门之后便是宽敞的大院子直对着堂屋客厅,堂屋两侧各有一个带着浴室的卧房,门是单独对着院子开的,不会再出现从堂屋就能窥见卧室的情况。

  东侧有四间房子,其中三间做厢房,一间是茅厕亦带浴室。西侧三间分别是灶房、粮仓和杂物房。正门左侧搭牛棚,右侧搭的棚子留着备用。

  从堂屋向两侧都带走廊,下雨天出屋子方便不必担心淋湿。堂屋走廊两侧各开了一扇门,东侧通往乔远现在住的小院子。

  西侧通着之前为做蜂窝煤搭的棚子,这边是好大一片空地。乔远打算都围起来,只坐北朝南起一排屋子,既储存蜂窝煤,又做粮仓,再劈出来一间专给俞大猛做工具房。院子空的地方,靠墙的做菜地、搭鸡棚,中间的则留着将来晒庄稼。

  梁上拿着图纸都沉默了,这是个多大的房子!

  地主老爷有钱在县城里买个宅子不成吗?

  不过细看,这宅子若是建好必是极宽敞通透的,可比县城里的那些低矮的屋子住着舒服、心里敞亮多了。

  而且这各个屋子里面的内部设计也大有门道,例如灶房,两面墙都有砌的操作台,还要用打磨平整的大理石铺在上面;浴室,有专门设计的排水出口;地面上都要铺地砖等。

  他这房子要费些功夫,只建房的人工费就需要二十两。

  乔远预先打听过行价,知道他没要谎,便预付了定金。

  良辰吉日,动工之前俞大猛操持着放了挂鞭。鞭炮声落,众人一声吆喝,热火朝天的盖房子便开始了。

  村长一见,连忙也安排起了村里盖学堂的事情。

  这都不需要他多操心,村里人自己就上紧的很,巴不得立刻盖好,娃娃们马上进去念书。

  因此乔远这头才刚开始砌墙,学堂那边已经上梁了。这房子是按照乔远的建议盖的,一共四间房。

  北面一间最大最宽敞亮堂的做教学的屋子,旁边紧挨着一间小一点的做“图书馆”,供学生私下读书用。

  东面一间是专为教学先生小憩留的屋子,一间是灶房专为先生热饭、学生喝热水备的。至于茅房,未免天热时不好闻,建的离这里稍稍有点距离,也做村里人的公厕。

  另外,学堂左右两边还有好大的空地,方便日后扩建。

  学堂落成当日,村长自掏腰包买了一头猪做杀猪菜为学堂暖房用,各家各户也自发带了自己做的东西来。

  乔远还被村长请上去讲了两句,“我捐钱建学堂的初衷是为了给我早逝的爹娘积累功德,盼望他们来世平安顺遂。”

  他这话一说完,林翠芬和吴婶子等几个妇人就忍不住掉了眼泪,暗叹这孩子不容易。

  乔远又道:“但我也是真心盼着咱们仙河村好,咱们这代人,大多就这样了,一辈子和庄稼打交道。但孩子们不一样,未来还有无限可能,多识得几个字出路总是多的。远的,像我大哥那样要考科举的我就不举例了。比较实际一点的,就拿村长家的根生大哥和我们邻居江奶奶家的江大伯来说,都是因为识字会算账才在县城里找到好差事的。”

  村里人听罢,顿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了,“是这个理,城里跑堂的小伙计都得会算账哩!”

  “那摆摊卖东西的小贩也会算呢!”

  乔远摆了摆手,示意安静,接着又道:“我们蒙学的教授内容,以识字和算学为主。束脩一年只要一百文,若是成绩名列前茅的还可减免束脩获取奖励。所以我鼓励村里的孩子,不管是小哥儿还是姑娘,都能来读一读蒙学,多识些字,懂些道理。”

  县城里的蒙学私塾普遍一年束脩都在五百文以上,逢年过节还要给老师送节礼。如今,村里的学堂只要一百文,离家还近,当天便有三十多个孩子报了名。

  柳哥儿得知过几天他也能去学堂念书了,高兴的不得了,总算不用羡慕每天早出晚归去学堂的哥哥们了。

  仙河村的动静这般的大,附近几个村的人得了信,也纷纷来打听学堂收不收他们的孩子。村长与几个族老商议了一番,最后决定还是收,但是外村的束脩费一年需要二百文。

  即便是二百文也是比县城里便宜许多了,外村的人没什么意见,有条件的就把孩子送过来。

  这一下使得仙河村在周边村子的地位都提高了,村里人出去做个什么事,一说自己是仙河村的,别人都待他客气不少,没准还得抓把花生瓜子的塞他兜里。一时,无不赞叹乔远,赞叹俞家人的。

  学堂这一茬一共收了六十五个孩子。开学当日,孩子们在学堂里落座念书,家长们坐在院子外往里瞧却也不敢弄出声音。有那善感多愁的家长,听着孩子们郎朗的读书声,竟还落了泪。

  林翠芬亦是不能免俗,一整天都走坐不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