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第248章

作者:长亭渡 标签: 生子 种田文 爽文 科举 成长 穿越重生

看他们牛车上装得满满的,还有那个骡车,上面拉的可全是东西,堆的鼓鼓的。

看他们搬了好一会儿还没搬完,有一些热心的乡亲们主动上来帮忙,一边帮忙搬一边问:“这包袱和箱子里都装的啥东西啊?怎么感觉比你们走的时候拉的东西还多。”

张杏花在旁边看他们搬东西,一边看一边清点着数目,生怕丢了什么东西。

听到有人这么问,说道:“是三郎和清哥儿在京城给我们买的绸布,还有一些衣裳,说是咱们这乡底下没有这种样式,就多给装了一些。剩下的就是一些京城的特产了,三郎这孩子孝顺,一下子准备了这么多。”

还有一些是玉哥儿成亲的时候买的东西,没用完,在京城放着也是浪费,就一并都带回来了。

乡底下的消息传得飞快,刚才宋老大在田埂间说的那些话村子里就有不少人已经知道了。

这会儿听到说玉哥儿成亲的事,也纷纷感叹道:“玉哥儿也挺不容易的,等了这好几年了,终于跟李满这小子成婚了。”

“可不是嘛,谁让他参军去了。都是这打仗耽搁的了,这一拖就拖到了现在。”

四五年的时间过得飞快,当初村里跟李满宋成他们一道参军入伍的人,有几个都已经回来了。

宋老大这个有眼色的,看到刘全的老子娘都在这站着,乐呵呵的说道:“好不容易打仗回来了,可得抓紧时间多生几个娃了,以后给你们老两口抱孙子,享享福。”

刘全就是他们村之前一起参军入伍的人,虽然在战场上没立什么军功,但好在福大命大,全须全尾的回来了,就光是这一点,就能让他们老两口高兴好几天。

刘全的爹娘也笑着应道:“那可不,都不容易,现在可回来了,那是必须的!”

宋老大站在门口一直在跟乡亲们说话,那嘴上就没停下来过。

眼看着板车上的东西搬完了,村里人也知道他们赶路辛苦,舟车劳顿的,就先都回去了,也得让人家好好休息不是?

宋老大还没说够呢,看乡亲们都回去了,总算是停了下来。他可算是体会到了上次宋老三从京城回来之后那副显摆劲儿,还别说,真挺得劲儿。

家里已经三四个月没有开过火了,孙氏和李氏打了水把灶房简单清洗了一下,烧了点热水出来,给家里人洗脸洗手用。

好久没回来了,院子里头的灰尘积了一地,更不用说屋里头了。今天晚上想要住,还得费工夫把屋子再打扫一遍。

不过这会儿自然是都没动,大家全都在屋里坐着歇着。

回来这一路虽然走的慢,但路途奔波确实容易让人疲累。只有小孩子不知疲倦般,一回来就出去玩儿了。

宋家的人多,孩子也渐渐多了起来。张杏花大眼一扫,不仔细数数都瞧不出来少了谁。

这一趟去京城,张杏花感觉自己老了不少,出门在外都有些力不从心了。

好在儿孙们都懂事孝顺,想起从前的苦日子,拉扯着一大家子不容易,吃喝都是从指甲缝里抠搜出来的。现在瞧着家里头的势头一日比一日好,她心里头满满都是成就感。

现在就只差四郎还没成亲了,等到四郎成亲之后,再生上几个小娃娃,家里头就更热闹了。

人丁兴旺,是家族兴旺的起点,家里头热闹,张杏花越想越高兴。

只是四郎年纪也不小了,先前她一直寻摸着给四郎相看人家,没遇见有合适的。后来四郎又从军入伍了,这下更没着落了。

张杏花感叹道:“就差四郎了,也不知啥时候能成亲领个媳妇儿回来。”

赵氏一听这话,笑了笑说道:“娘,您就别操心了。三郎都说了,四郎现在不是在外头待的挺好的,说不准哪一日他就自己给您领个孙媳妇儿回来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赵氏算是看开了。只要他儿子健健康康活蹦乱跳的,其他的就都随他吧。

她反正是不担心四郎的婚事的,从前在家的时候,四郎就总是嚷嚷着要娶媳妇儿。就在家里头不给他张罗,他能忘了这事儿?

“你说的对,没准哪一天四郎就自己领了个媳妇儿回来了,他这个小子,是断不会让自己吃亏的。”

张杏花想到四郎那个性子,也忍不住笑了。从前就他不害臊的总是把讨媳妇儿挂在嘴边,现在他自己都不急,她这个老婆子跟着急什么?

说起宋成,宋家人又开始有说不完的话了。

看着全家其乐融融的场面,张杏花十分高兴,又有些欣慰。想着自己就算是到九泉之下见到自己那亡夫,也算跟他有个交代了。

一家人歇了会儿,就开始动手收拾屋子了 。几个月没住,屋子里头哪哪都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李氏她们特地打了水过来清洗,还得抓紧点时间,晚上还要住呢。

第212章

宋家人说干就干,家里人多,全都下手干活,男的端水,女的擦桌子,麻利的赶在天黑之前把屋子都收拾干净了。

不过这晚上做饭可就犯了难,先前家里的菜本来就剩的不多,毕竟要出远门,赶在出门之前,能吃的就都吃了。

现在他们回来了,家里头就只剩一些白菜和萝卜了。

还有一些白菜过了个冬冻坏了,没剩多少能吃的。不过这一段凑合凑合,多少还有两棵能吃的。

晚饭是孙氏和李氏一块做的,孙氏去了周婶家一趟,拿了一些从京城买回来的东西换了一点肉回来。

好在家里头还剩了些白面,和着水可以煎几个面饼子,再配上大白菜和肉熬上一锅白菜汤,凑合凑合能填饱肚子。

剩下的就要等明天去镇上买了,还得买一些其他的东西回来,现在灶房基本上空空如也,他们还要做饭吃呢。

吃过晚饭之后,一家人就先回屋歇息了。

毕竟赶车走了一个多月,这一路上路途奔波,虽然走的慢了些,但还是十分劳累的。

等到第二天起来,宋老大他们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的牛和骡子喂食,就算自己饿着了,也不能让它们饿着。

吃过早饭之后,张杏花提了点从京城带回来的布去了里正家里,走之前拜托人家帮忙照看着家里头,人家挺尽心的。回来一看家里的大黄狗都比之前肥了,这个年过的吃胖了不少。

家里也不缺这点东西,人情做足了,以后才能好办事。

到了里正家里头,里正媳妇儿李氏瞧见张杏花拿来的布,眼睛都移不开了。

村里人都知道老宋家从京城回来,带了不少好东西,大家也就是晃了一眼,没看清楚都拿了啥。

这会儿看到这绸布,李氏眉眼弯弯的笑着道:“哎呀杏花,你咋还恁客气嘞,来都来了,还拿啥东西。”

嘴上这么说,但看得出来,李氏心里很是欢喜。

张杏花道:“这不是从京城回来了嘛,也没带啥好东西,走的时候清哥儿给买了一些布带回来了,说是这是京城里头流行的花色和样式,过年的时候我们没在家,家里头多亏你们帮忙照应了。这点布嫂子你拿回去给家里头的孩子做两身衣裳也是使得的。”

这颜色和花式的绸布颜色明亮,花纹也好看,很适合年轻人和孩子做衣裳。

李氏的孙子孙女也都大了,怎么说这布也是从京城拿回来的,放在整个宋家村,都是稀罕的东西。

李氏没再推拒,笑呵呵的接了过去。

这边宋老三吃过早饭之后也出门了,他去的是宋冬家里。

这个出嫁的闺女,是最不用他操心的,现在在婆家的日子过得很好。

他们这趟去京城,走之前跟宋冬说了一声。她跟宋英的情况不一样,宋英是因为和离之后又回了宋家,算是宋家人,就跟着一块去了。

但宋冬已经嫁人了,有婆家,还有自个的丈夫和儿女,按照乡下的说法,她已经是丈夫沈家的人了,再跟着一块去京城有些不大好。

而且婆家还要倚仗她,两个孩子也离不开她,所以即便宋家人都去京城她很羡慕,但也走不开。

走之前跟她说的是过完年四五月份就回来,现在才刚四月初他们就到家了,宋冬还不晓得他们已经回来了。

从京城里带回来的东西,宋老三把每样都给她收拾了一些。她是三郎的亲姐姐,从前三郎读书的时候,她可出了不少力,宋老三怎么说也不能亏待了这个亲闺女。

从宋家村过去约莫要一个时辰,宋老三是赶着骡车去的,骡车上放了不少东西,就是路有点儿颠簸,赶着骡车也只比人走路快了一点点,他照样走了半个多时辰才到。

宋老三到的时候,宋冬正在院子里头哄孩子。她的两个妯娌一个在洗衣服,一个在院子里头锄草。

从前宋冬在家也是要干活的,两个妯娌还会给她使绊子,现在不一样了,有个状元郎弟弟给她撑腰,她从前受的气全都讨回来了,腰杆立的笔直笔直的。

就这,现在两个妯娌还要巴结着讨好她,沈家一家子人都敬着她。

宋冬听见院门响动,走出来一看,是她爹来了。

她惊喜道:“爹,你怎么来了?你们从京城回来了?怎么回这么早啊?”

宋老三把骡车赶进院里,扶着车辕下来说道:“昨个下午回来的,还不是你奶奶,担心家里头的地,怕耽误了春耕,着急的很,我们就回来了。”

沈家两个妯娌看到宋老三来,骡车上拉了不少东西,赶紧洗了洗手站起来迎了上去热情的打招呼。

宋冬帮忙把骡车上的东西拿下来,说道:“你来都来了,拿这么多东西作甚?赶着骡车挺累的,过几天估摸着日子我就回去了,还叫你跑这一趟。”

宋老三笑呵呵道:“没事,你爹我身体好着呢。你快把这些东西都拿屋里去吧,这些呀,都是三郎和清哥儿让带回来的,这是给你的那一份。别看他们俩远在京城,干什么事可都想着你这个亲姐姐呢。”

这话说的倒是实在,这次宋冬没有进京城,宋声还问起她了。听家里人说她日子过得不错,在婆家不会受气,宋声心里踏实了许多。

而且宋老三说这个话,也是有一部分为了说给另外两个妯娌听的,让他们知道宋冬下面有一个有出息的弟弟给她撑腰,让她们不敢骑到宋冬头上去。

他们在院子里还没说几句话,沈家的沈老太从外面回来了。她其实是听到村子里有路过的跟她说她家里头来人了,还赶着骡车,拉了不少东西过去。

沈老太这才着急忙慌的从外面赶回来。一进门看到宋老三来了,立马笑脸相迎的将人引进了屋,脸上的笑容都快拧成一朵菊花了,赶紧让另外两个弟媳妇儿去倒茶。

坐下来之后,宋冬问道:“爹,三郎他们在京城怎么样?日子过得好不好?”

她心里也挂念着这个亲弟弟,从前挂心他读书,现在人去了京城,她挂心他在京城过得好不好。

一提起这个,宋老三说不出来的神气,挺直了腰杆儿和胸脯说道:“这个你就不用担心啦,三郎和清哥儿在京城过的好着嘞。他们买的那个院子呀,咱们一家人去了都挤得下,晚上都在那睡,地方可宽敞了。”

宋声住的那个宅子算不上特别大,但胜在房间多,宋家的人去了,稍微挤一挤,确实住得下,但也没宋老三说的那么夸张。

不过这个时候可不就是要显摆呢吗?

宋老三把这次去京城的见闻又都说了一遍,然后又道:“咱们三郎可有出息了,就连皇上都很看重他。现在京城里流行的那个纸,是咱们三郎想法子造出来的,厉害不?”

宋冬连连点头夸道:“厉害的很!就说咱们家三郎是个聪明的,呵呵呵呵……”

“清哥儿在京城还开了个奶茶铺子,那个奶茶我尝了,甜甜的,还挺好喝。听说生意特别好,这次咱们全家过去啊,吃喝拉撒都在三郎那,硬是没花咱们一分钱,都是清哥儿出的钱。”

这个夫郎娶的好!宋冬笑眯眯的说道“还是奶奶的眼光好,一瞧就给咱三郎瞧了个旺夫的。”

宋老三又说了玉哥儿和李满成亲的事,“李满这小子别看他不起眼,人家到了战场上打仗还挺厉害的。我听三郎说他现在当了禁卫军的小头领,神气着呢。以后在京城,三郎他们俩也算是咱们老宋家扎的根了。”

“三郎还问起你了,问你现在在婆家过得咋样?有没有受欺负?我都跟他说了,让他不用惦念着家里头,你这边有啥事儿,咱们老宋家都看顾着呢。”

宋冬听的眼眶热热的,这个弟弟自己真是没白疼他。

宋老三细细的说着在京城发生的事儿,这一聊眼看就到了晌午。沈老太没让他走,留他在家里吃了个饭。

一直等到下午,宋老三陪自己的两个外孙玩了一会儿,这才回去。

等他走了之后,沈老太和两个妯娌眼神放光的看着宋冬,想要看看宋老三给她拿来的布还有一些别的东西。

这可都是从京城内带回来的京货!他们家真是沾了宋冬这个儿媳妇儿的光了!

再说宋家村,李满当了五品官的消息一下子传的飞快。

何兰香一家子自然也听说了这件事,她眼红的都快滴血了。她埋怨老李头,说他当初怎么那么糊涂,非要答应李满签什么断绝书,现在好了,他们就在想上门认亲都没得认了。

老李头心里也委屈,当初不是想着参军入伍很大可能就回不来了嘛,他还不是为了全家着想,把这个大儿子推出去了。

可谁成想,这个儿子这么有本事,到了军营里头混得这么好,还在京城里都当了京官,算是他们整个宋家村第二有出息的了。

现在村子里有不少人都在笑话他们,说他们家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当初还不是老李头怕死,又偏心自家小儿子,才把李满给推了出去。

现在人家有出息了,在京城做官,本来应该是他们沾光享福的,还有宋家什么事?可现在瞅瞅,人家眼里哪有他们夫妻俩?那简直恨不得直接入赘到宋家了,什么东西第一想着的都是宋家,而不是他们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