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第320章

作者:长亭渡 标签: 生子 种田文 爽文 科举 成长 穿越重生

信都读完了,宋平还在旁边问,“儿子,你小叔有没有在信里说啥时候回来看看呀?”

承业摇摇头,“阿爹,信里没说。”

宋老大道:“没事,你们要是想他了,以后就自己过去看他。虽然离得远了些,但咱们家跟以前可不一样了,这马车都能买好几辆,完全不是事儿。”

“是啊是啊!”一家人又热热闹闹地说着话。

年初二的时候,宋冬带着夫婿沈大郎回来了,还带了好多东西。

宋冬是宋声的亲姐姐,宋声在信里还提到了她,说是寄回来的那些特产里,还给姐姐寄了一份。

宋冬知道了之后高兴的不得了,她这个弟弟离这么老远都还想着她的好。

沈大郎这两年也跟着宋家挣了不少钱,宋冬是宋家的女儿,虽然已经出嫁了,但毕竟是宋声的亲姐姐,自家人他们还是要帮衬的,总不能叫宋冬在婆家的日子不好过。

“三郎在那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阿奶,等过完年你们给他寄东西不?要是寄的话,连我这一份也一块寄了吧,我给三郎做了两身新衣服,还给他的两个宝贝疙瘩也做了身新衣服,都是用上好的料子做的,穿着柔软不磨人。”宋冬说道。

张杏花一听她给宋声做了新衣服,笑着点了点头,“寄呢,我听说他们那边的大蒜特别贵,打算给他们寄过去一点,你把做好的衣服抽个空拿过来,我让老大有空去驿站给寄了。”

宋家村这个年过得也还算热闹,虽然家里有些人不在,但小孩子多,就显得热闹一些。孙氏又给宋平添了个儿子,李氏给宋峰添了个儿子和女儿,家里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人丁兴旺是家族兴旺的基础,张杏花看家里添丁进口的,心里高兴,便是越活越年轻,也看不出来年长了两三岁。

宋家村过的热闹,京城玉哥儿他们过的就没这么热闹了。

玉哥儿和李满是在京东自己的小宅子里过的年,如今三年过去,玉哥儿的儿子也已经三岁了。一家三口也算是其乐融融,李满在成婚后的日子里对玉哥儿还是一如既往的好,玉哥儿汕头没有公婆伺候,后宅也没有什么小妾争宠,日子过的还算惬意。

他在京城走动最多的就是宋英一家了,宋英和薛君堰如今日子也过得不错,薛君堰今年从通州调职回来,宋英跟着他一并回来了。

两个人早先成亲之后,怕宋英有所顾虑,担心两个女儿受到委屈,薛君堰在那种事上一直都有意的采取措施,没要孩子。

他对宋英的两个妞妞视如己出,两个孩子本来就年纪小,原先的父亲又是程度那种人渣,懂事的她们从来不敢闹着要找爹爹。

现在有了新的爹爹,爹爹还十分宠她们,两个孩子很喜欢跟他一起玩,这些宋英都看在眼里。今年年底宋英有了身孕,月份不大,三个月左右,玉哥儿经常去看望她。

只是这两年京城的局势越发不好了,敬王府和长孙府上的摩擦越来越厉害,只因景帝年纪大了,身体不大好,很多大臣都被迫站了队。

尤其是前一阵子敬王被景帝在朝堂之上当着众大臣的面斥责了一番,弄得人心惶惶,生怕自己受牵连。

不过这些与李满和薛君堰这种武将没有太大的关系,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和弯弯绕绕大多都是文臣之间的事,只要不涉及到兵权,他们这些武官一般只要恪尽职守就行了。

三年的时间京城也发生了不少事,宋声虽然人不在京城,但与李满往来频繁,京城的局势他多多少少知道一些。

他如今远在肃昌,正好远离这场风波。而且他本人就是外来世界的灵魂,知道这个世界大概的历史走向,所以并不担心会被那些政事波及。

不过他特地叮嘱了李满,如果皇长孙有需要他帮忙的地方,不用拒绝。

他是知道历史走向的,书里面写了,后来皇长孙登基为帝,还娶了个夫郎做皇后,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才是这本书的重点,官场上的事情详写的并不多,毕竟这不是权谋文。

如果李满能在皇长孙有所需要的时候帮上一把,等以后他登基为帝,李满自然能够跟着沾光,对他的仕途大有好处。

李满是个直脑筋,不懂那些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和弯弯绕绕。对于官场上的事情,他最信任的就是宋声了。宋声告知他要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从来不问为什么。

年后春耕结束后,宋声让官府发布了征调民府干活修路的告示。

这次不是征徭役,上面写的是招工。

官府招工,百姓们还是头一次见。就连之前的粉条厂跟砖厂招工,官府也只是放出消息,并没有张贴正式招工的告示。

“宋大人要征调民夫了!”

“啥,是要服徭役吗?去年不是才服过,啥情况?这还跟去年一样不仅发工钱还管饭吗?”

“不一样不一样,你去看看,官府已经张贴了正式的告示,这次征调民夫是为了修路,就跟招工一样。要比服徭役的待遇好多了!”

“我勒个乖乖哩,比去年服徭役的待遇还好?!”

“你没仔细听那衙差说嘛,中午管一顿饭,别看没有服徭役的时候管饭管的多,这工钱高,一天给三十文呢!”

“三十文?!!!”这人说完这句转头急吼吼的就要走。

旁边的人拉住他说道:“哎哎你急着干啥去啊?”

那人急忙说道:“去报名啊!这么好的事儿去晚了说不定就排不上了。”

“我说你着啥急呀,都不仔细听人说,这招人也是有要求的,你得看你符不符合呀。”

这次征调民夫修路的确有要求,宋声提前让人把路线规划好了,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中间路过哪几个村子,附近有哪几个村子等等,这些信息都有。

他这次打算就近征调民夫,比如从崔家营到卢家湾这一条路,划成几段,分段进行修路。附近有哪几个村靠近哪一段路,就从这几个村里面征调民夫修这一段路。

这样的话,这些民夫离家近,早上吃过饭后可以来干活,晚上还能回家休息,十分方便。

而且这样可以多组人共同施工干活,效率高,工期短。

肃昌府的百姓们说起来这个事儿,一开始是惊讶,等完全了解过情况之后,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现在春耕刚结束,田里没啥活了,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吃饭都还得浪费粮食呢,要是能够有个活干,那不是还有钱赚?

宋大人说要招工干活,那肯定是好事。虽然这两年,肃昌本地的老百姓日子过得比以前好了一些,但这只是跟以前相比罢了。

从前太过穷困,以至于生活有一点点向前的步伐就能明显看到。但实际上,百姓们的生活与其他的府城相比差距还很远。

年初多干点活挣点钱,也好给媳妇儿和孩子改善改善生活,不能一年到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肉,要是平时的饭桌上也能多上两个荤菜,那全家人都会高兴的不得了。

这次招工的范围不再偏向于城内了,更多的是偏向于下面的那些小村子。

毕竟修路到时候征调的民夫都是来自附近的村子,他们才是干活的主要劳动力。所以当附近村子里的老百姓进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有些人东西都不买了,火速赶回家中,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村里的里正。

听说修路需要招不少人,路线都已经规划好了,村里的人打眼一看就知道这是离他们村子不远的路,个个都欣喜极了。

这意思肯定是要征调他们附近村的人去干活了,但是附近的村落密集,除了他们村还有别的村呢。这事儿得抓点紧,让里正赶紧去问清楚,最好是把这个名额给定下来,能够分配到他们村的人头上。

而且他们这么高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这条路修好以后,他们进城就更加方便了。他们这里出门最难的不是没有交通工具,而是路不好。

尤其是下雨天,满地坑坑洼洼,全是泥泞和水坑,不仅人容易滑倒,鞋子衣服都会弄脏,就是赶个板车,还容易翻倒。

如果这条路修好了,他们就可以把村子里种的菜或者是别的其他东西拿到城里去卖,就能多一项收入。

况且路修好了,来来往往的人肯定就多了。那他们夏天的时候还可以在路边支个茶摊,供来往的行人喝茶,也是一项收入。

这么多好处叠加在一起,百姓们怎么能不激动?

里正听说了这事儿之后,一刻没停,找了个村里的牛车直接就进了城,进城之后直奔府衙打探情况。

不过去府衙他们也不敢去问里面那些当官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脉,所以这个里正跟自己相熟的衙差打听了一下。

衙差跟他关系还不错,就实话实说道:“你说的这条路,的确是宋大人贴出来的规划路线图里面的,这事儿的确是真的,会从附近的村子里征调民夫,都是自愿报名,宋大人说不会强迫人来干活,中午会管一顿饭,早上跟晚上都是回家吃,每天三十文工钱。”

里正得了准信儿之后,高兴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要说他们村可是距离那条路最近的了,他得赶紧回去把这事安排下去。

他又马不停蹄的赶紧赶回村里,把这事儿跟村里的大家伙说清楚。

村子里人不少,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多,春耕刚过,很多人本来打算去外面找活干的,这个时候还没出发,刚好都能去报名去修路。

村民们听完里正说的话,七嘴八舌的议论了起来。有些村民这几天进过城,听到了一些消息,但知道的都不是很清楚。

“去年服徭役的时候不是还管三顿饭的吗,这次怎么只管一顿饭呀?”

“那服徭役的时候一天是给你三十文吗?这次给的钱多,咱们大家又离家近,回家吃住也方便,多好的事。宋大人让管一顿饭就不错了,就你还挑三拣四啥呢!”

“哎呀我也就随口一问嘛,一顿饭就一顿饭,总比没有好。而且一顿饭也要好几文钱呢,能省一点是一点。”

“对,一顿饭就一顿饭,这个不重要。工钱发到位就行,三十文一天是真的不?没骗我们吧?”

“没有,我前两天进城看到官府贴的告示了,上面写的就是三十文一天。不过不知道啥时候开始报名啊?里正,咱们咋弄?是现在跟你报名吗?”

“先等消息,等上面需要的人数下来,你们再来我这里报名。”

府衙的事情多,宋声让人把告示贴下去之后,就把这事交给新上任的通判吴大人负责了。

吴大人是从下面的西平县县令位置提拔上来的,他的年纪比宋声还要大上一些,不过他对宋声很是恭敬,办事也尽心尽责。

他让人把所需要的人数按照工程的路段进行了分配,让人通知了附近几个村的里正,开始进行征调民夫报名的工作。

里正得到消息之后,赶紧把村里的人都召集了起来,说道:“刚刚上头给信儿了,咱们村要出六十个人修路,主要修从崔家营到卢家湾这一段路,有想要去的,今天可以来找我报名了。考虑到咱们村分配到的名额不多,每家只能出一个人报名。”

“我报名!”

“我也报名!”

……

“别挤别挤,一个一个来。”

村民们个个都踊跃报名,从崔家营到卢家湾这段路可不短,就算是修的不那么宽,估计也得修上个把月。

如果按照三十天算,一天管一顿饭不说,每天都有三十文的工钱,那么三十天下来,差不多就有将近一两银子。

如果要修两个月,那到时候就能挣将近二两银子。

那可是二两银子呀!

稍微会算的人就知道这活儿好,所以一收到可以报名的时候,村民们都沸腾了,一个赛一个的主动积极,踊跃着举手往前冲。

里正专门从屋里搬出来的用来写名单的桌子被围的水泄不通。

还有一些年纪特别小的,才十二三岁就窜到前面来举手报名。里正看了他一眼,没同意。要知道这招工也是有年龄限制的,太小的孩子官府明确说了不要。况且他眼前这个不仅年龄小看着还瘦弱,这干几天活要是给累倒生病了咋整?

他可不敢冒这个险。

“你一个半大的娃娃来凑什么热闹?赶紧回家去吧。”

没想到这小孩还倔强的紧,执着的说道:“为啥我不能报名?我也有力气,他们能干的我都能干,就让我去吧。”

里正叹了口气,他知道这孩子家里的情况,他爹酗酒还打人,把媳妇儿都打跑了。整天无所事事,也不干活。留下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还得靠自己谋生。

“你要不还是让你爹来吧,每家都只能报一个人,你家这个名额我可以给你留着。但是你不行,官府有规定,必须得年满十八周岁,还得四十岁以下才能报名,这事我也做不了主呀。”

宋大人修路规矩很严格,上次服徭役的时候就是,有谁敢偷偷摸摸违反规定的,不仅会挨板子,还会扣工钱。

这孩子听完之后委屈的很,让他爹来?他压根都不知道他爹去哪儿鬼混去了。

报名的人太多,不能因为他一个人耽误进度,他被拒绝了之后就被别人给挤出去了。

里正忙活了一天,一直到天黑才把报名的事儿解决完。回头一看,白天那个少年又来了,应该是专门在这里等他的。

“里正叔叔,我知道我年龄不够,你能不能跟官府的人说一说,我在一旁帮忙捡石子,或者挑水搬石头,我都能行的。工钱我也不要那么多,一天给我五个铜板就行,可以吗?”

里正又叹了口气,在心里把这孩子的爹又痛骂了一遍。这孩子的确是太难了,他犹豫了一下说道:“叔下次帮你问问吧,不能给你保证一定能去,你看行不?”

少年高兴极了,连连点头说谢谢。

隔壁原州府后衙内。

“又要修路?”原州知府惊讶道。

原州通判道:“是的大人,听说已经开始招工报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