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第332章

作者:长亭渡 标签: 生子 种田文 爽文 科举 成长 穿越重生

半个月后,书院蒙学班的大门外站着一个八九岁的哥儿,浑身灰扑扑的,也不知道是从哪里过来的,小脸脏兮兮的。他在门口坐着,小心翼翼的都听着里面的讲课内容。

圆圆也在蒙学班上课,他不怎么爱学习,上课听着听着,注意力就被外面的动静吸引去了。

门外有一个小身影鬼鬼祟祟的,他都盯他好久了。中间小课堂休息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出了门,看到一个跟他差不多大年纪的哥儿,身上脏乱的厉害,在门口小心翼翼的坐着。

圆圆觉得奇怪,问道:“你怎么不进来听课啊?在外面站着做什么?”

他这么一问,对方看他身上白白净净的,怕考得进来把人家的衣服弄脏,往后退了两步。他抓紧了自己手里的这几个铜板,在心里估摸着算了算能够吃几顿饭,说道:“这里可以学几日,然后休息几日再过来吗?”

宋声正巧今天有空过来看看蒙学班的情况,被他听到这话,他走上前去问道:“你是有什么难处吗?可否说给我听听?”

圆圆看到自家爹过来,总想扑上来要抱抱。可阿爹交代过他,在书院这里,看到自家爹要叫大人,不能喊爹。圆圆无奈的撇了撇嘴,乖乖的叫了一声大人好。

刚才说话的哥儿听到圆圆喊大人,扭头一看,认出这是知府大人,在家里跟爹娘吵架的那股子劲一下子消失不见了,他紧张起来,结结巴巴的说道:“回、回大人,我,我钱不够,爹娘不给钱,这是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自己赚来的,只够吃几天的饭。”

宋声沉默了,蹲下身来仰头看着他,伸手帮他擦了擦脸上的灰,温和的笑了笑,说道:“有一颗求知求学的心,已经很好了。以后在这里吃住不收你钱,回去把身上洗干净换身干净的衣服再来吧。”

哥儿的眼里一下子变得晶莹闪烁,他感激的点点头,“多谢,多谢大人,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

“你叫什么名字?”

“回大人,我、我叫徐嘉。”

“徐嘉,是个好名字。”

徐嘉眼睛更亮了,第一次有人夸他的名字好听。爹娘偏袒大哥二哥,让他们来读书,刚才他都看到了,他们就在里头坐着跟夫子读书,为什么他们可以自己就不可以?

半个月前与爹娘闹了一场,说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挣钱给自己读书,可他还是低估了他自己,以他现在的年纪,能够找到的活少之又少。而且人家看他年纪这么小,很多都不愿意要他,最后愿意要他做工的,也只勉强给了一半的工钱。

就是他手里的这些铜板,他都算好了能吃几顿饭了。打算到时候如果钱没了,他就请几天假,再去干活去赚钱,大不了回来他再辛苦一点把之前落下的课都补上。

没想到他今日遇上了传说中爱民如子的知府大人,天知道刚才他有多紧张,知府大人让他免费在这里吃住读书,他上辈子是积了多少德才能有这样的好运气呀!

他得更加努力读书,虽然参加不了科举,但他坚信身为哥儿并不只有嫁人相夫教子这一条路可走。

他听说知府夫人也是个哥儿,可是他开了好多家陆记食铺,慈幼院也是他在经营。并不是完全依附于知府大人生活,他自己也很厉害,活的很精彩。

他也想成为那样的人,不想一抬头只看到围着灶台的柴米油盐,不想看到的只是后院那一小块四四方方的天地。

俗话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徐嘉,这个名字在多年后将成为一个传奇。

第305章

肃昌府附近的滑县,苏家大郎正顺着滑县去肃昌府,他之前都在外求学,听说慈溪先生出山了,还开了肃昌书院,如今他就在书院里当院长,到肃昌读书还方便一些,他干脆就来了。

他年底回来后听说了肃昌的事,去年又是修路,又是办厂,肃昌跟以前大变样了。

他在路上走,还碰见了三三两两的商人,看着不像是专门来肃昌做生意的,像是路过这里。

这几个商人已经好几年没有来过肃昌了,对路也有些不熟,走了一段之后,发现这里的路修得平平整整,路上行人也多,两边修剪的花草也好看。跟他记忆里的那条路完全不同,还以为是走错了,就去问了路边茶摊的老大爷。

“大爷,这是去往肃昌府城的路吗?”

大爷笑呵呵的点了点头,“是啊,就是去咱们肃昌府城的。”

这几个商人十分震惊,肃昌不是有名的穷地方吗,怎么还能修这么好的路。

见他这么惊讶,旁边有路过的本地人热心的说道:“老哥,你肯定不是本地的。本地人都知道咱们肃昌修了路了,去年就修好了,这路走着得劲儿着呢!”

“看我们家,之前就是做赌石生意的,我这一板车拉的都是石头,全都是要到城里铺子里面现开的。这玩意儿沉,平时意思也就运一袋过去,费劲的很。再碰上不好的石料,压根挣不着啥钱,还白费力气。”

“现在可不一样了,这一拉就能拉一车,赚的也多了。”这人说的实诚,应该没少在山上拉石头,整张脸晒得黝黑,咧嘴一笑,一口白牙显得十分突出。

苏家大郎也在这茶摊歇脚,自然听见了他们的对话。他虽然早就听家里人说过了,但这还是头一遭亲眼所见,心里头说不震撼是不可能的。

茶摊的老大爷也跟着说道:“那可不,咱们这里的路跟以前可不一样了,齐整整的好看又好走,宽敞又明亮。”

说完后老大爷想起最近城里的热闹事,又说道:“你们还不知道吧,马上就是春日上的花朝节了,咱们知府大人在城西靠近码头那块搞了一个灯会,那里沿着河建了许多小房子,卖什么的都有。晚上灯亮起来可好看了,好多人都去哪儿逛,还可以游船。你们要是去了有空的话也可以去看看。”

老大爷说的这个花朝节灯会游船,是宋声刚规划建起来的商业街,房子改造的自然是古香古色,还添加了一些比较特别的建筑特色。

两边的店铺卖什么的都有,才开放没多久,就已经热闹起来了。还有很多附近的人慕名而来,专门来游湖看景。

宋声想打造一条文化商业街出来,能够吸引游客前来消费,把文化旅游业做起来。

这些外地人听到老大爷说的话,对这个花朝节灯会以及游湖的热闹更感兴趣了。

宋声也想把地方打造的更好,耗费了不少精力和银子进去,毕竟这以后有可能就是肃昌的门面或者地标性建筑了。

一传十十传百,肃昌附近的人最近的人都有一项新奇的事,那就是去看花朝节灯会,一连有十几天,错过就没了。

一波接一波的人去,行商的人来来往往,他们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别致的景色,在外面可劲儿的吹嘘自己看到了多么美的场景,很快吸引了不少外地的人前来旅游打卡。

这一来他们就发现了这个地方别有商机。

有家陆记的铺子卖的酸辣粉格外的好吃,还有从石料铺子买的石头开出来的翡翠料子也好的紧,首饰铺子里的首饰样式跟其他地方的也有所不同,都很有当地的特色。

一时之间慕名而来的人更多了,肃昌一下子变得人挤人起来,商业街也有了个别称,叫做锦绣街。锦绣街不但人多了,这一片得老百姓挣的钱也多了。

而锦绣街外正停着一辆十分金贵的马车,马车上的人撩开帘子看了看,这地方当真热闹。不过他已经见过了江南各地的繁华,对他来说这么热闹还真不算什么。

但有一物吸引了他的注意,他注意到这条街上盖的房子全都是红墙黛瓦,整整齐齐看着十分特别。

杨二郎下了马车,车边的小厮跟上去,一块进了锦绣街。

这里卖的东西的确有些特别,大多都是当地的特产,别的地方没有一模一样的。

尤其是那个酸辣粉,闻起来很香,但是看着好辣,他有点怀疑这东西吃了真的不会拉肚子吗?

可是看排队的人那么多,他又忍不住想尝一尝。

“客官,来一碗不?”店门口的小二热情的招呼着。虽然他们店里面已经有很多人了,但对他们来说当然是客人越多越好啊,所以要不停的招呼着,这样才能赚的更多。

“主子,要去尝尝吗?”

“你们这上头有雅间吗?”杨二郎问道。

小二摇摇头,“抱歉客官,咱们这里都是小座,没有雅间的。”

要知道他们这块的地皮可贵了,楼上只有两件雅间,其他全都是堂客散座,这样容纳的人多。雅间早就被人占了,后面还排了好几桌客人呢。

“罢了,找个空地方先坐吧。”公子发话了,小二看他的衣着不似寻常百姓,赶紧麻溜的收拾桌子将他引进门。

“我想问一下,你们这里的房子,为何墙都是红的?”

小二一边忙一边说道:“因为是用红砖砌的墙啊。”

“红砖?”

“对啊,你是打外面来的吧?我跟你说,我们这里可是有外面买不到的好砖的!这红砖是用我们知府大人琢磨出来的法子烧的,听说是用泥巴烧制的,成本低价格也低,用它来盖房子,那是再好不过了。而且它硬度也高,盖出来的房子又结实又好看,这砖现在可抢手了。”

杨二郎十分惊讶,他从前在外面游学,也算是见过不少世面了,还是头一次看到有这种砖。

看他脸上的惊讶,小二脸上的表情隐隐自得起来,像是与有荣焉一般,开始吹嘘着这几年肃昌的变化。

“你知道大名鼎鼎的慈溪先生吧?他现在就在我们这里的书院当院长呢!厉不厉害?”

杨二郎听完之后,果然更加震惊了。

慈溪先生他当然知道,因为他曾经就拜过他的门下,想让慈溪先生收他做学生,可惜被拒绝了。

只是不是听说他已经隐居多年了吗?怎么会在这里的书院任职,这小二莫不是在说大话吧?

第306章

很快杨二郎就知道店小二不是在说大话了。这么大的事情,他随便一打听就能知道,更何况他压根没有打听,就听到客栈大堂里的食客们提到了慈溪先生。

“你们说,慈溪先生怎么会同意去教授蒙学班的那些毛孩子呢?他冠着书院院长的名头,不应该以书院的学子为主么,咱们这些学子才是未来的国之栋梁啊,要是他多指点一二,说不定今年明年科举咱们书院中举的人数就能超过隔壁那几个书院,也叫咱们肃昌扬眉吐气一番才是!”

说这话的是身上穿着的衣服一看就是书院里的学子,只是话语里十分看不起蒙学班,一脸义愤填膺的样子,还在这种人来人往的场合里说这种话,也不怕被有心之人听了去。

他们这一桌坐了好几个人,都是一样的着装,应该都是书院里的学子,逢休出来吃饭的。

他旁边有个人拽了拽他的衣袖,低声说道:“你快小点声吧,再怎么样慈溪先生也是咱们的名誉院长,要是被别人听到了不好。”

这人嘟嘟囔囔地说道:“我也是心里抱不平嘛,本来就是因为慈溪先生才来咱们书院的,结果去了之后教咱们读书的却不是他,他反倒去教那群毛孩子去了。也不知知府大人是怎么想的,这不是大材小用吗?”

“是啊,蒙学班都是一些八九岁的毛孩子,甚至都没几个童生,我也搞不懂为什么慈溪先生要去教蒙学班。咱们知府大人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说动的他,都下山来了,怎么还不教书院呢!”

“慈溪先生可能有自己的考量吧,咱们毕竟刚来没多久,也许他想考察一下大家也说不定。其实咱们书院的夫子们教得还可以,都是咱们知府大人从别的书院挖来的,我觉得即使没有慈溪先生,有夫子们教咱们也够了。”这人劝说着。

心里有意见的其他几个学子都没吭声了,他们也知道知府大人请来的学院夫子水平都不错,教他们绰绰有余了,可毕竟慈溪先生这么厉害的人在这里,没有得到他的授课,他们心里总是愤懑不平的。

好在他们吃饭的地方声音嘈杂,大家各自聊各自的,没什么人关注旁的人说什么,不然旁边肯定有人跟他们吵起来。

杨二郎却不然,他坐大堂里吃饭就是想多打听打听信息,进了城之后他发现这里的变化太大了,跟曾经他来的肃昌简直不是一个地方。

他的座位刚好离那几个说话的学子不远,就在他们后面,刚才他们的谈话他自然是听到了。

此时令他更加好奇的是,蒙学班是什么?听他们话的意思不难推测,这个班里的孩子年纪都不大,慈溪先生下山后是去给小孩们当夫子去了吗?

还有一件事让他颇为在意,原来慈溪先生不是自己想通了下山来的,而是被这里的知府说动才下山来的。他更好奇了,这个知府到底是何许人也,竟然能说动慈溪先生下山。要知道他当初来的时候可是带着满满的诚意和谦卑恭敬,慈溪先生也没有同意他的建议。

他来的路上就知道肃昌换了新知府,就是不知道是何人,他本来想打听一下知府的名讳,可惜路上遇见的茶摊大爷和过路的行人言语间对这个知府很是恭敬,一说他的名讳,他们都避而不答,说知府大人的名讳他们不敢直呼,怕冒犯了他。

于是这一路走来,杨二郎听说了不少事情,百姓们一口一个我们大人咋咋咋,我们大人如何如何,除了很少的言辞是叙述事实情况的,其他大多数言论都是吹捧的,诸如我们大人英明神武才高八斗……巴拉巴拉一大堆,甚至都不带重样的。

而且还不是一个人这么说,一说起这个知府大人,就会有几个百姓扎堆一起吹捧,听得杨二郎人都麻了,他是想探听一些有用的信息,不想听他们一个劲地吹他们知府大人的彩虹屁。

但这也让他领悟到一个让人讶然的事实,那就是这个知府大人,在肃昌百姓心中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在这些百姓的眼中,他们知府大人做什么都是对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管跟着知府大人就对了,他说干啥他们就干啥,简直就是指哪打哪,还不允许别人说他的坏话。

他在入城的路上就见到过一个经商的人,不知道他先前遭遇过什么,就随口说了一句天下当官的心都一般黑,没准这个知府那些好的表象都是用来欺骗人获得民心的。

就这么一句话,这人就连糟了好几个白眼,就连开茶摊的老大爷都不给他倒茶了。

这里的民心所向可怕得吓人。

可杨二郎实在想不出,这到底是哪位爱民如子的官员,能得如此民心,按道理说肯定都传得老远都知道了啊。

他在这里的铺子坐着吃了碗酸辣粉,把他辣得直喝水,不可否认,这味道是真的好吃,和他吃过的所有吃食都不同,怪不得这铺子的生意如此火爆。

这个杨二郎出身是很不一般的,乃是弘农杨氏的嫡次子,姐姐是陈王妃,姑母在宫里当妃子,是四妃之一的宜妃,单从家世来看他的出身比着旁的世家子来说还是尊贵不少的。

但他们杨氏一族并非什么文人底蕴深厚的家族,也是后来居上的,但在读书一道上还是比不过那些百年传承的家族,比如清河崔氏,这才是真正的清贵。所以杨二郎十几岁就看遍家中藏书出去游学了,他是世家子,不需要考科举就可以蒙家族荫庇入宫做官,是以这几年他一直游学在外遍访名师,就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施展才华抱负。

如今游学归来,大好河山他也看了个遍,从江南走到江北,再从豫州走到北地,绕了一圈路过肃昌,打算从这里去青州,再走通州回京。

没想到在肃昌停下了脚步。

他不是没有来过肃昌,几年前他就来拜访过一次慈溪先生,那时候的肃昌他很是看不上,也很心疼这位博学多才的先生,觉得他在这里隐居不仅是浪费了自己的才华,生活条件也不好,时间长了会疾病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