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长亭渡
今年年底宋成便跟着苏袖回去了,他得跟苏袖的家人提亲,该走的规矩流程还是要有的,不能让街坊邻居看轻了他家阿袖。
苏袖的老家在济州,比宛平府城到京城近一半的路程。他的家庭有一些复杂,要不然也不会一个人扮男装去从军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宋成都铁了心要娶他。苏袖也是一颗心都贴在了宋成身上,旁人再怎么好,都比不上他的成哥。
宋家,年夜饭的饭桌上,张杏花看着如今大团圆的场景,想起了还在外面没有回来的四郎宋成,转头问二媳妇儿赵氏,“四郎说什么时候回来了吗?这都几年了,就知道写信,人都不回来一趟。”
赵氏的精神比往年都要好,虽然儿子没回来,但想到儿子是去提亲了,愁了这么多年的大龄儿子终于要娶媳妇儿了,她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说道:“说了,年前还收到了四郎的来信,说是先去阿袖家一趟,等征得人家家里人同意之后,就带着阿袖回来办喜事。娘,您可又有一个孙媳妇儿了。”
宋成这个年纪,是宋家唯二的大龄青年,原先赵氏担心的不行,甚至怀疑自个儿子喜欢上了个男人,担忧的整宿整宿睡不着觉。没成想对方是个哥儿,哥儿也好,反正不是男人,不然他们二房要是在四郎这里断了香火,可叫她怎么担起这个责哟。
世上也有人好南风,只是少数,赵氏的思想传统,还是希望自家儿子能够娶个女人或者哥儿,以后生个孩子像平常人家过日子。
现在儿子写信回来说年后就回来成亲,可给她高兴坏了。
张杏花笑道:“这个四郎,一走就是好几年不回来,终于要回来成亲了,等年后可要把家里办的热闹些。”
大伯母林氏笑着说道:“那是肯定的,咱们家也好久没办过喜事了。还不知道四郎相中的这个阿袖长得什么样子,能把四郎的心拴住,我到时候得看看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好替咱们四郎把把关。”
赵氏这个马上就要升级做婆婆的捂着嘴轻笑,“差不多就行了,别再把我未来儿媳妇儿给吓跑了。四郎好不容易相中一个人,得赶紧让他成家,省得下次又写信回来跟我说他喜欢上了个男人。”
大家又想起了曾经宋成写信回家闹的那个乌龙,纷纷哈哈大笑起来。
宋成的人生大事有着落了,他们这一辈儿的唯二没成婚的两个人,就剩一个了,那就是宋夏。
宋老三愁的没办法,这个女儿丝毫不听他的话,虽然她在别人眼中现在是个老姑娘了,但亲哥是当朝首辅,身份地位摆在这,想要求娶她的人还是有很多的,挑一挑捡一捡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
可偏偏宋夏不乐意,她现在可是京城陆记商行的女掌柜,下面掌管着大大小小几十家铺子,手底下好几十号人听她使唤,每年还有大把的银钱进账。自己挣的钱自己花,想干什么干什么还没有人管束,就算是闯祸了上头还有亲哥兜着底,这种神仙日子为什么要让她成婚给自己找不痛快?
宋老三这个当爹的说破嘴皮子都没用,他去找宋声说过好几次想让他劝劝这个亲妹妹,偏偏宋声在这事儿上也不听他的劝,反而支持宋夏。
宋老三一气之下跺了跺脚,再也不管她的事了。如今这个年纪也到了含饴弄孙的时候,他还是去哄孙子玩儿去吧。
年夜饭吃完之后,就到了孩子们最期待的环节,那就是给长辈们拜年。
最先拜的就是张杏花,她是家中最年长的,辈分也是最高的,如今宋声做了首辅,外头哪个小辈儿不得尊称他一声老太君。
但在他们宋家,没有这些规矩,都是阿奶阿奶的叫,小辈们就是叫祖奶奶。
张杏花坐在主位上,由宋承业带头,开始跪下磕头拜年。
张杏花把提前准备好的红包拿了出来,红包里面塞的都是碎银子,用红纸包的严严实实的,看不出来里面有多少,但掂量一下也能掂量出来大概。
小辈们挨个磕头领红包,张杏花小呵呵的发红包,宋家大房和二房的孩子拜完年之后,轮到宋声和陆清跟前儿的宋明翊和宋明欢了,宋明欢还跟小时候一样讨喜,这一串孩子里面,数他最会说话哄人开心。
张杏花最偏爱的也是这个孙子,就连给他的红包,都比给其他人的要沉一些。宋承业他们也不吃醋,欢欢是个哥儿,他们也很喜欢他。他们这些当哥的得让着这个弟弟。
最小的宋明琛才刚学会叫祖奶奶,这么大的孩子最惹人喜爱,张杏花没有给红包,而是准备了一个长命锁给宋明琛戴上了。
“以前咱们家里条件不好,过年过节也没有什么贵重东西给孩子。以后你们谁在给咱们老宋家添丁添喜,过年的时候这长命锁啊每个都有!”
这话一说,就算孙氏和李氏还有其他人心里有什么不舒服的也烟消云散了。想要长命锁,那就再生个娃啊。
宋家三房的孩子拜完年之后,开始到了外嫁女儿这里。宋冬的两个孩子也过来给张杏花拜年,每个孩子都拿了一个沉甸甸的大红包。
紧接着便是宋英的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也来上前半年,最小的才两三岁,晃晃悠悠的学着前面的哥哥姐姐跪下拜年说着吉祥话,惹的人一阵一阵的笑,张杏花给他们每个人都封了红包。
再往后便是玉哥儿家的孩子了,如今他只有李颍这一个儿子,先前从陆清这里听来的说是能生孩子的偏方,他试了好几个,还十分听劝的换了各种姿势,也不知道是偏方起了效果还是姿势起了效果,年前检查出怀有身孕了,如今将将好三个月,不然过年他也不敢出门。
一连串的孩子拜过张杏花之后,每个人都领了一个红包。接下来做到主位上被孩子们拜年听他们说吉祥话的是宋老大和大伯母林氏。
夫妻俩也早就准备好了一堆红包,分量要比张杏花准备的轻一点,不论多少都是个好意头,孩子们拿了也高兴。
他们两个结束后轮到了宋老大和二伯母赵氏坐着听孩子们拜年,给他们发红包。
再接下来是宋老三,他至今都没有找老伴,只能一个人坐在上头笑呵呵的听着下面的孩子们热热闹闹的给他送祝福。
还有陆寻,俨然已经是宋家人了,大家相处的十分融洽,他也单独坐在上头发了一轮红包。
爷爷奶奶辈儿的发完红包之后,轮到了爹娘这一辈。宋平和孙氏、宋峰和李氏,宋声和陆清,宋玉和李满,还有大姐宋冬和大姐夫沈大郎,宋英和薛君堰,每个人都没少得了发红包。
这么一整圈走完,宋承业他们这些拜年的孩子们手上拢了一堆红包,数不完的压岁钱。
宋平在一旁开玩笑的说道:“四郎还真是聪明,不然今天晚上这压岁钱跑不了他的!”
宋峰在旁边接话道:“年后回来也跑不了!到时候还要办喜事呢,咱们家这一堆娃娃得去给四郎他们俩压压床,到时候这压岁钱得问他要双倍!”
“哈哈哈哈说的好!回来让四郎好好出口血,谁让他这几年都不回家,那军营里一次假都请不下来吗?我看呀他这就是有了媳妇儿忘了娘!”
“二弟妹,你听见没有,四郎现在还没成亲这一颗心就全挂媳妇儿身上去了,等成了亲之后肯定把你忘得光光的了。”
这话是宋老大说的,他直球的性子爱开这种玩笑,赵氏也不生气,反而笑呵呵的说道:“他能成亲就不错了,别的都随他吧。以后的日子都是他跟媳妇儿过,总想着我干什么?”
满屋子的人都在打趣着宋成,但不管说什么,都能听得出来家里每个人都在为他感到高兴。
宋声看他们高兴,想了想说道:“等过完年我寻个机会,看看能不能把四郎调回京城任职。”
听到他说这话,二伯母赵氏脸上一喜,“三郎,这能行吗?劳你多费费心了。”
儿子总离那么远,当娘的心里实在是难受。宋声说道:“四郎有军功在身,调任应该不是难事,等年后他成完亲,我着人安排一下。”
“行,那就麻烦你了,二伯母在这里谢谢你。”
“您客气了二伯母,四郎是我弟弟,我肯定是要照看着些的。”
如今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一日比一日稳固,把人调回京城做起来要比以前简单多了。只要符合正常流程,旁人拿不着话柄,这事就妥了。
压岁钱的环节结束之后,时候已经不早了,一家人坐在屋里围着炭火守岁,大人们还好,一个比一个精神,说的都是喜事。小孩子可是熬不住的,张杏花看他们困的直点头,就让各自的大人待带着他们去睡觉了。
离得近了就是好,出嫁的哥儿和闺女想来便来了,不过就是坐一个时辰的马车。宅子大了也好,等他们回来了也都有地方住,就是得挤一挤。
大年初一要出门拜年,宋声一家是举家搬迁过来的,在这边没有什么亲戚,最亲的人都在这里,也就只剩几个京城这边的好友可以拜个年走动一下。倒是宋家,一大早就有人上门拜年。
第352章
身为朝中新贵,即便那些百年的世家大族依旧看不上宋声的出身,但仍旧有一些出身一般地位一般的官员上门巴结。
虽然他们上门拜年基本上是见不着宋声的面的,但最起码人来了,拜年礼带到,刷一刷存在感,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也导致大年初一一大清早,宋家就门庭若市,往来之人络绎不绝。郑昀带着宋乔他们在门口迎礼,这哪家官员送了哪些东西拜年,都得一一记录在册,日后都是要还礼还回去的。
过了初一,从初二就开始走亲戚了了。宋家这下落得清闲,自家人基本上全都在这,也没什么亲戚可走的。难得有这么清闲的时候,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话的说话,打叶子牌的打叶子牌,各有各的玩法,日子过得十分畅快。
年后十五刚过,朝廷开始正式上早朝,宋声又开始忙碌起来。
家里的几个孩子也没闲着,宋承业和宋明翊他们都要参加童生试,今年的童生试在三月举行,距离考试也就剩两个月的时间了,他们都在跟着慈溪先生努力读书。
二月中旬的时候,赵氏终于等来了多年不见的儿子,宋成带着苏袖回来了。
宋成如今在军中已经是个五品的军官了,像他这种从底层熬起,一不靠人脉二不靠巴结奉承,如今做到五品官职,已经是寒门出生的典范了。
这还要多亏他灵活的经商头脑,每次一到打仗的时候,收集粮草运输粮草的任务他都能圆满完成,还都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在军中任劳任怨,一次长假都没有请过,这么多年下来,熬到了五品的位置。
苏袖如今已经从军营中退了下来,宋成之前写信给宋声,让他帮忙收个尾,不然以后苏袖的事情暴露于人前,总是不好的。
京城中宋家的宅院赵氏之前就写信告知过宋成,他从济州赶来,归家心切,进了城门就开始奔着宋家的宅子过来,京城这么大,稍微问一问就知道宋府怎么走。
到了宋府门口下了马车,宋成有些呆愣住了,眼前这么气派的宅子真是他们老宋家的吗?要不是上面写着宋府两个字,他都以为自己找错地方了。
给了车夫这次的车马钱,他就把人打发走了。宋成牵着苏袖的手走上前去敲门,手刚抬起来,门突然从里面打开了。
赵氏和林氏今日正准备出门去集市逛逛,听说集市从西域来了一批稀罕物件,她们从前没有见过,别想着去开开眼界。没想到这一打开门,自家儿子正直愣愣的站在她眼前。
赵氏眨了眨眼睛,差点怀疑自己的眼睛出现了幻觉,怎么这一大早的看到儿子了?
宋成也愣住了,好几年没见过自个儿的亲娘,感觉他娘比他走的时候老了不少,脸上的皱纹也变多了。
双方都站在那儿没说话,苏袖看了看宋成,在旁边悄悄的拽了拽他的袖子,宋成回过神来,轻声喊道:“阿娘,我回来了。”
真的是自个儿子,赵氏听见这一声熟悉的阿娘,眼里的泪瞬间涌了出来。
母子两个抱在一起眼里都泛着水光,林氏一看这场面就知道今天这街是逛不了了,赶紧在旁边说道:“弟妹,先让四郎进屋吧,站在门口让别人瞧见了不像话,还有旁边这位,都一块进来吧。”
林氏不确定宋成身边这位站着的是否就是赵氏之前收到的信里面写的那个苏袖,只是在大门口站着人来人往的确实不好看,苏袖闻言也赶紧说道:“成哥,咱们先进去吧,有什么话进屋再说。”
李氏从屋里出来看到自家婆婆和二伯母又回来了,正要上前问你们怎么回来了,就看到他们身后的宋成和苏袖。
她脸上浮现一片喜色,原来是四弟回来了,想必身边这位就是带回来的四弟媳了。她赶紧转身又进屋报信:“阿奶,四郎回来了!”
张杏花正在屋里头逗孩子玩儿,听到李氏的话,径直站了起来走出了屋子,看到院子中正在跟二儿子说话的四郎,眼里满是高兴,还真的回来了。
当时年前的时候就听他在信里说年后回来,没想到这么快。
宋成跟自家爹娘说了几句话,看到张杏花出来了,赶紧迎了上去,手上还不忘拿着苏袖,一脸高兴的跟她介绍道:“阿奶,这是我媳妇儿苏袖。”
然后又跟苏袖介绍:“阿袖,这是我阿奶。”
从进院子开始,每看见一个宋家的人,宋成就给苏袖介绍,完全不把他当外人看待。
张杏花不错眼儿的看着宋成,难得夸赞道:“四郎真是长大了不少,变得成熟稳重了。”
想起从前年轻的时候他干的那些事儿,让人气的牙痒痒。现在说话行事都稳重了不少,看来参军是对的。
她又打量了一下苏袖,这孩子模样长得清秀,眼神清澈,应该是个好孩子。
张杏花让他俩都到屋里来,宋老大和宋平他们都去了制炭厂,宋声有公务在身,也不在家,陆清则是去巡查铺子了,宋家剩下的人听说宋成回来了,没一会儿都过来了。
屋里张杏花问了苏袖一些问题,基本上都是一些家常,就是问他家里几口人,父母都是干什么的,济州那边风景怎么样,跟京城相比有什么不同的之类的。
看苏袖的谈吐,十分有教养,不像是乡野出身,像是从高门大户里出来的哥儿。
果然仔细问了之后才知道,苏袖出自济州大户苏家,怪不得周身的气质与旁人不同。
赵氏越看这个儿媳妇越满意,懂事知礼,还会说话,看着比他那不着调的儿子靠谱多了。
如今心心念念的儿子回来了,还带回来了儿媳妇儿,赵氏心里就乐开了花。儿媳妇儿都有了,过不了两年她应该也能抱上孙子了,到了这个年岁,就想过儿孙绕膝的日子。
宋成这次请了很长时间的假,毕竟要成亲,这可是大事,再加上这几年他从来没离开过军营,这次请假跟顶头上司说要回家成亲,上司很大方的给他批了半年的假。左右他是后勤人员,现在边界太平,不需要打仗运送粮草,他休半年的假也无碍。
“我大哥和二哥呢,他们怎么也不在家?”
李氏道:“你还不知道呢,咱们家在京郊外开了个制炭厂,他们都去制炭厂了,年后有大批的订单,他们俩不放心,还有大伯,他们几个都在制炭厂呢。”
“制炭厂?你们都把烧炭的窑开到京城来啦?”
赵氏听到他话里的震惊,捂嘴笑了笑,“你还不知道呢吧,咱们家现在这个炭卖的可好了,多少人上赶着来买呢!”
宋成有些傻眼,本来三哥当上了首辅就已经让他很吃惊了,他跟张杏花的想法一样,都觉得他们家祖坟真是冒青烟了才出了这么一个大官,还是个首辅。
如今告诉他家里面都把原来宋家村的老本行搬来了,大批量的烧制银骨炭,这生意肯定相当赚钱。
毕竟银骨炭的确好用,以前在宋家村的时候,这种炭对于他们家的人来说,那是顶金贵的东西,没想到现在也稀松平常了。
“你姐也在京城呢,跟咱们家隔了两条街,就在那边的薛府。”赵氏说的这个姐姐,就是他的亲姐姐宋英。
上一篇:穿成土匪搞基建
下一篇:小美人在无限游戏里靠钓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