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第53章

作者:长亭渡 标签: 生子 种田文 爽文 科举 成长 穿越重生

其实要不是今天无意间听张杏花说起吴老二家盖房子的时候剩了些瓦片,他压根就不知道,不然早就买回来了搭小屋用了,原先烧炭的时候大伯他们也能少受些苦。

有了瓦片,屋子上面原先堆的茅草就全都被换了下来。

有雪水,和泥巴粘瓦片的时候就不用再从沟里挑水了。

烧炭的窖边这屋子很小,不过一天的时间宋老大三个人就给拾掇好了。

自己家还没住上瓦房,这小破屋倒是先整上瓦片了。

弄好之后屋里的地上又撒了一些土沙,把茅草铺好,又把原来屋里的旧床放进去,屋里已经不剩什么地方了。

三个人坐在床上呵呵笑了几声,“还别说,这瓦片做的屋顶还就是暖和。”

四周虽然还是用原来土坯做的墙,但他们就是觉得没那么冷了。

到时候这窖里一烧起来,窖门堵上,炉膛里出来的热气就更暖和了。

宋平这边去村里刚放出家里要收柴的消息,就有一个村里的青年汉子上门了。

汉子名叫李满,长的十分高大,身体也壮实,这会儿一下子带了两捆柴过来。

他敲开了门,出来的是宋声。

雪一停,家里的人都很忙,陆清刚才出去村里人家里买豆腐去了。这会儿只有宋声在屋里温书复习功课。

一米九的壮汉看着吓人,但说起话来却有几分害羞。

李满道:“我、我听说你们家收柴?是真的吗?”

李满住在村后头的山脚下,跟村里人住的都远,大家跟他都不太熟。

见他挑了两捆柴过来,脸上还小心翼翼的看着宋声,生怕宋家收柴的消息是假的。

宋声点点头道:“对,是真的,快进来吧。”

李满脸上一喜,赶紧进来了。

这年头的柴不论斤两,都是论捆。一捆有多少一眼就能看的出来。

李满这一大捆捆的十分满,小捆也有不少。

宋声让他把柴放到柴房,进屋给他拿银钱结账。

结果翻了一圈,愣是没找到他的小夫郎把钱藏到哪里了。

平日里夫夫俩的钱都是陆清保管的,他几乎不用钱,也就带几个铜板够中午在学堂吃饭。

好在这会儿陆清买完豆腐回来了,一看院里站着一个汉子,问了情况后进屋找宋声去了。

“相公,上次不是跟你说了吗?这钱袋就藏在这床边的墙缝里。”

他话音刚落,就从另外一边的那个墙缝里把一个装着碎银的钱袋拿了出来。

“看,这不就是?”

宋声一看,说道:“原来你说的墙缝是那边那个啊,我说怎么没找着。”

宋声从里面拿出二十文钱出去了。

李满还在院里站着,已经是腊月了,他身上穿的还十分单薄,让人看着就冷。

“这里一共是二十文,一大捆柴十二文,一小捆是五文,不过你今天带来的柴捆的要更多一些,就再给你加三文。一共是二十文,你收好。”

李满没想到能卖二十文,还多出了三文,面色一喜,干裂的嘴唇动了动,说道:“谢谢。”

拿了钱他就走了。

等到晚饭的时候家里人都回来,宋声提起这个事。

张杏花道:“你说的是后山脚下住的那个李满吧?长的高高瘦瘦的,一身的力气,不过不太爱说话。”

宋声点点头,“应该是他。”

“那也是个可怜的孩子,他今年应该跟大郎差不多大,好像比大郎还大个一岁,我记不大清了,就是二十一二的样子。”

“他啊,早年没了娘,他爹就给他娶了个后娘,后娘后来生了弟弟妹妹,慢慢对他就越来越苛刻。寒冬腊月还让他上山砍柴下河摸鱼,出去做工的钱全都被后娘搜刮走了。在家不干活就没有饭吃,一年到头都是在柴房睡的,人养的干瘦的跟皮包骨头似的。”

“只是前几年,她这后娘又动了歪心思,想给他娶个傻子媳妇儿,人家那头给的嫁妆多,后娘贪钱,却没想到一项闷不吭声的李满转头找了里正,说要分家。”

“里正也知道他家的情况,看着这孩子过的实在苦,就做主帮他们分了家。说起来,他这后娘你应该听说过。”

“是谁?”宋声道。村里姓李的人家也多,他实在猜不出来到底是哪一家。

“就是村里的何兰香。”大嫂孙氏道。

“何兰香?上次跟王婶子扯皮的那个?”

“嗯,就是她。”

“这分家的时候何兰香可是连一亩地都不肯分给满小子,就连个住处都差点没有。要不是满小子他爷爷从前当猎户的时候在山脚下留了个破屋子,他更没地儿去了。”

“那里正不管管吗?”

“里正想管也管不了啊,说的多了何兰香就躺地上撒泼,她能松口同意分家就已经不错了。满小子也是硬气,宁愿不要屋子不要田地,也要分家。现在啊,就在那山下的屋子住着,平日里靠上山打猎砍柴为生。”

说到这张杏花叹了口气,“要不怎么说这何兰香不是个好相与的。就是苦了这满小子,怎么摊上这么个后娘。”

“看他今天担了两捆柴过来,应该是缺钱了。”

大雪封山没法打猎,李满的日子很难熬。

而且看他身上穿的衣服,薄薄的一层麻布做的,还是秋天穿的那种。

宋声看他有一把子劲儿,这会儿也有些同情他的遭遇,说道:“奶奶,家里烧炭的窖太小了,一次烧出来的炭不多。我跟大伯商量了一下,准备在旁边再建一个窖出来,这窖多了需要的人手也多,咱家里的人肯定不够用了。要是到时候李满愿意,可以过来帮忙干活,我们给他付工钱。”

张杏花对于新建窖的事没什么意见,家里关于烧炭的事她都听孙子的。

这会儿听见宋声说如果李满愿意,可以来帮忙,给他开工钱。

张杏花叹了一声,“三郎心善,等窖建好了,我去问问。”

又过了一日,这路上的积雪化了不少,加上有行人出行,已经走出了一条路来。

这路既然通了,宋声也要去上学了。

天那么冷,张杏花心疼孙子还要走那么远的路,说道:“三郎啊,最近这炭咱们也卖了不少钱,冬日里太冷了,一来一回走这么久,身子受不住,明天奶奶让你爹跟你一块去进城,看看给你租个房子住,就不用总是来回这么辛苦了。”

宋家以前穷,拿不出多余的银钱在城里给宋声租房子住。

现下不一样了,宋家这个冬天卖炭挣了不少,昨个儿夜里张杏花盘算了一下,这灰花炭加上灶炭,卖了大概有三十六两银子。给孙儿租个房子住肯定是够了。

城里的物价高,普通的一间小屋子,里面只有床,衣柜和一张桌子,好点的还有个小马扎。就这么小小一间,一个月都要六百文到九百文不等。

如果是再在旁边加个耳房能够方便洗衣服洗澡的,那这就更贵了,都要一两银子起步。

租房的事张杏花跟宋老三说了,等明天宋老三就去问问,今天还得忙着建土窖的事,有些走不开。

不过有一点不太方便的事,到时候宋声如果晚上不回来住在城里,家里有个什么的没法找他拿主意,得亲自进城去找他。

宋声点点头,在城里租间房子确实方便许多,最起码寒冬腊月的不用在路上受冻了,还能省不少脚力。

现如今是腊月,这房子住上一月差不多就要过年了。

家里人便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让陆清跟着一块去城里住,方便照顾宋声。

陆清去了,宋声中午就能回去吃饭,不用在学堂吃了。

只是如果陆清也来,那这房子就不能只租一个单间了。得是带灶房和耳房的,那就得租一个带院子的。

带院子的就更贵了,一个月一个小院子一两银子起步。

不过为了孙儿,张杏花直接拍板说租个带小院儿的,让陆清一块跟着去照顾宋声。

宋声本来想着快到过年了,学堂也快放假了,到时候忍到过年就好了,不然过年的那段日子还要交租金。

但这冬天实在是太冷,他都有些受不住了。

第二天一大早,宋老三借了一辆村里的牛车,跟着宋声一块进城了,一起同去的还有陆清。

牛车一路把宋声送到了学堂,宋老三才转道去了牙行。

景朝买房子租房子或者是找下人都会去牙行,牙行里的牙人手里有不少房子租卖的消息。

宋声走之前交代过,说是院子不用太大,可以做饭,有两间卧房,外加一个盥洗的耳房就够了。

要两间卧房,不是他和陆清一人一间,而是专门留出了一间卧房,家里面如果有时间来城里边的话,可以留在这过夜,当个落脚点。

宋老三和陆清跟着牙人转了好几个地方,考虑到宋声来回上下学,他们选的这几处都是离学堂比较近的。

学堂附近的房子价格都不便宜,牙人给找的这几个,一个比一个贵,最便宜的都是一个月二两银子。

家里卖炭虽然挣了不少,但一个月二两,开销确实有些大。

陆清跟宋老三商量了一下,就退而求其次,又把范围划远了些看了看,有两处院子还挺合适的。要价都是一两半银子,不过应该还可以再谈谈。

两个人跑了一上午,看了好几处,等到中午的时候在学堂外面等宋声。

早上跟宋声约定好了,中午在学堂门口碰面,一起去吃饭。

到了午饭时间,一些学子陆陆续续的从学堂里出来,宋老三牵着牛车,陆清站在一旁张望着。

没过一会儿,看到了宋声,他挥了挥手跟他示意。

宋声一眼就瞧见了门口右侧停着的那辆牛车,他爹跟夫郎正在等他。

宋声快步走了上去,说道:“爹,清清,你们等多久了?”

陆清道:“也没等多久,我们也才看完院子回来。”

宋老三知道宋声的时间宝贵,说道:“别在这杵着了,先找个地方吃饭吧。”

三个人就近在旁边找了一个小吃摊儿,摊主是做面的,每个人都要了一碗面。这天儿冷,得喝点面汤暖暖。

宋老三不等宋声问,就边吃边道:“三郎,上午我看了好几处房子,离学堂近的这价格属实有些贵……”

宋声知道他爹的意思,离的近不近的倒是不打紧,平日里从家里走到学堂那么远他都走了,这租的房再远也远不到哪去。

“没事,远近倒无所谓,房子合适就行。”

听到儿子说不介意,宋老三心里舒了口气,他还怕儿子不乐意呢。

“今天我和清哥儿跟着牙人看中两处屋子,一个在城南,一个在城西,牙人开价要一两半银子,挺符合你的要求的。”

“那一会儿咱们过去看看。”

“成,等吃完饭后咱过去。”

吃过饭后又拐到牙行一趟,进去看院子得要钥匙,钥匙在牙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