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依石
“二进院子之后是后院,开着个后门,也有一排房子,是给粗使的下人们住的,马厩、茅房还有放马车的棚子也在后面,那里脏乱,贵人们就别去了。”
牙人打开主院两边的角门示意,“宅子有东西两条夹道,东边一列是两个一进小院,还有一座书楼,西边一列是一座一进小院和花园,顺着夹道都能过去。”
“西边那个小院还有个单独通往外面的侧门,主家要是有客人,住在那个院子里进出方便。”
正午已过,暖阳当空,秋华年和杜云瑟并肩走在一起,一步一步丈量这座他们未来会在其中生活很久的宅院。
前吏部员外郎刚花重金重新修缮了宅子,十六派人把那人写的门匾、对联和不干净的东西收走了,其余值钱的则留着,秋华年只用重新给院子起名字,做牌匾对联,再花钱补一些家具即可。
东边的两座院子大小一致,虽然只有一进,但面积并不算小,一座庭院里种着数株半人高的紫丁香,一座庭院里有一棵漂亮的凌霄树,现在还是初春,花草树木都干枯着,但秋华年可以想象到春夏花开时满园飘香的情景。
他给这两座院子一个起名为丁香院,一个起名为凌霄院,至于对联写什么,就交给杜云瑟去烦恼。
西边的那座一进院子比丁香院和凌霄院稍小一些,庭院中央种了许多翠竹,墙壁是用竹节纹的砖砌的,看起来别有一番趣味,按照统一的起名方式,它就叫玉竹院了。
玉竹院背后就是新建的花园,西夹道尽头有个小门,可以直通花园,不大不小的园子中间挖了湖,旁边有太湖石和凸起的假山,半山还有一座凉亭,沿湖种着许多花树,该有的都有了。
最后是位于东南角的有书楼的小院,这里是面积最小的院子,书楼坐东朝西而建,除了楼以外,院子紧着地方在北边和南边各建了小小一间房,聊胜于无。
书楼的楼梯是典型的古代楼梯,位于室内,没有扶手非常陡峭,台阶宽度只够踩半个脚,秋华年抬脚犹豫了一下,没有上去。
他怕自己滚下来,还是回头请匠人建一个宽敞的室外楼梯,他再上去瞧瞧吧。
秋华年起了一路的名字,到了书楼小院有些卡壳了。
这座巴掌大的小院里种着一棵杏树,初春天气,气温还未真正回暖,杏树枝条上却已鼓起了透着绿色的小苞,植物往往比人更容易感觉到时节的变化。
会试之榜又称杏榜,待到杏花盛开之时,元化二十三年会试结果也就出来了。
秋华年不太满意“芳杏院”之类的名字,突然心头一动,脱口而出道,“有书楼的院子起个不一样的名字,要不就叫它寸金院吧。”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注1)
作者有话说:
注1:(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宅子写详细一些,因为未来很多剧情都会在宅子不同的地方展开~
第120章 会试放榜
占地接近五亩地的大宅子,秋华年和杜云瑟走了半个多时辰才全部看完。
宅子加上天井一共分为九个大区域,连接区域之间的门足有十几道,东一个西一个的,每扇门都通往不同的地方,不熟悉的人很有可能迷路。
秋华年非常喜欢这座大宅子,心里已经开始计划分配各处院子的用途了。
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这么大的宅子,家里现有的几个下人根本不够用,光是扫地都扫不完。
而且宅子大了,人太少的话会显得空荡荡的,冷冷清清,感受不到人气,像拍恐怖片一样。
两人回到二进的正房,秋华年坐在黑漆缠枝花卉官帽椅上,伸了个懒腰后对杜云瑟说,“看来得多买一些人把宅子填满了。”
“九九已经十一岁了,春生也八岁了,孩子大了,回头让他们各自挑一个小院自己住吧,每个小院都得进几个人。”
“还有前院的、后院的……嗯,至少得十几个。”
官牙的人见机在旁边笑道,“其实太子殿下身边的贵人早就吩咐过了,我们挑了一大批手脚麻利、背景干净、性子也好的人预备着,就等着老爷和乡君有需要呢。”
十六真的贴心过头了,秋华年无奈又暖心地想。
秋华年本想说之后挑个时间去看人,杜云瑟却开口道,“柏泉和星觅去一趟官牙,挑合适的人带回来,再拿一笔钱,将缺的东西采买齐全,收拾好后我们再搬过来。”
秋华年愣了一下,反应过来杜云瑟这是要培养柏泉和星觅的办事能力。
柏泉、星觅两人本身很聪慧,在前主家时就有些见识,跟了杜云瑟和秋华年后,一边被秋华年指挥多读书,一边被杜云瑟提点,又有了不小长进。
去官牙挑人和买东西收拾宅子这两件事,确实可以交给他们,既能给他们机会培养能力,也能让自己轻松一些。
秋华年笑道,“那就让柏泉和星觅去吧,先算好要买哪些东西,把账单子列出来,再来找我支钱。”
柏泉和星觅心里都很高兴,他们俩的前主家官位都是比现在的主家高的,但两人很清楚现主家的潜力有多大。
他们来了还不到半年,现主家就已经从襄平府来到京城,有了这么好的大宅子,再过一个多月殿试之后,老爷中了进士封了官,更是了不得。
他们占着先来的机会,被主家委以重任,真是再好不过了。
秋华年还想在宅子里逛逛,柏泉和星觅先跟着官牙的人出去办差事。
穿过穿堂走到前院后,星觅用手肘撞了撞柏泉,“喂,你怕不怕来了新人把咱们顶下去。”
柏泉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星觅不依不饶,“老爷和乡君让咱俩一起办差事呢,你不理我,小心我去告状。”
柏泉只好开口,“乡君喜欢你,不会把你换下去的。”
星觅满意了,美滋滋地说,“看在你会说话的份上,万一老爷不要你了,我可以帮你美言几句,老爷只听乡君的话。”
……
柏泉沉稳,星觅机灵,两人办事效率很快,三四天时间就挑好了人,并把两进主院收拾了出来。
其他院子先不着急,回头主家人全来了再收拾。
正好贡院边的院子一个月租期快到了,秋华年和杜云瑟打算直接搬过去。
两人把这事告诉王引智和邓蝶,弄得这夫妻俩一愣一愣的。
来京城快一个月了,他们自然知道南熏坊是什么地方,宅子价格有多贵。
邓蝶捂着胸口道,“真不愧是齐黍乡君啊。”
秋华年笑了笑,“那边离皇城近,地方也大,不住白不住,你们跟我们一起过去吧。”
王引智和邓蝶无法推辞,被秋华年一起打包了。
时隔几日再来宅子,柏泉和星觅已经把缺失的家具补上,各类生活用品布置好了,主院多了许多生活气息。
新来的下人一共有十六个,总共四家,考虑到要干活,年龄没有过大和过小的,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不等,一共六个男人,六个女人,四个哥儿。
一部分住在后院的排房里,一部分住在前院的倒座房里。
为了方便称呼,大家习惯把一进主院叫前院,二进主院叫内院。
邓蝶和王引智住在前院的东厢房,秋华年和杜云瑟作为家主,自然是住在内院的正房。
内院正房做了火墙,屋里没有盘炕,而是放了一座做工精致的六柱架子床。
架子床是中式古典家居的经典款式,床上竖着柱子,撑着上方的承尘,四周围上一圈一尺多高的镂空雕花围栏,正面是中间开着的门围子。
秋华年和杜云瑟住的正房的这张架子床是黄花梨木打的,正面的门围子做成月洞门样子,是大半个椭圆形,两边雕刻着镂空的仙鹤和祥云的图案。
床大概有一米五宽,床屉分为两层,下面一层是棕绳编的,上面一层是藤皮编的,结实的同时还带些弹性,秋华年双手撑在上面按了按,满意地点了点头。
土炕的好处是冬暖夏凉,坏处是太硬了,哪怕垫上厚厚的褥子也有些硌人,这个架子床的床屉弹软程度刚刚好。
床上的被褥、枕头、绢帘这些都是新买的,新来的下人里有位非常擅长做菜的阿叔,秋华年问了问后,让他挑两个人一起负责厨房。
柏泉去大门口放了串鞭炮,秋华年和杜云瑟一起祭拜过灶神和土地,所有人分几桌吃了顿开灶的乔迁宴,便算是正式住了进来。
此时会试结束,杏榜尚未公布,大几千位参加会试的举人齐聚京城,免不了互相交际。
杜云瑟本身在京城有一些好友,作为辽州解元,又是大儒文晖阳的弟子,还有许多人想要结交,每天都奔波在不同的邀约里。
秋华年也没闲着,眼看春日来临,气候回暖,京城的地也该规划如何耕种了。
秋华年打算将离京城远一些的六十亩地大庄子划为“大本营”,生产供他们一家食用的肉油果蔬,种些赚钱的东西,开设一些制作商品的工坊,同时修好宅子,偶尔去踏青度个假。
而城门边靠近皇庄的那三十亩地,秋华年把它们规划为“实验田”,蹭着皇庄的人手和财力物力,多做一些不一定有成效的尝试和实验。
秋华年再次去皇庄旁边的地时,皇庄上的户部官吏闻讯找了过来。
原来元化帝曾令皇庄上的人找秋华年询问能榨糖的甜菜根的情况,他们打听了一下,知道秋华年初春会陪杜云瑟进京赶考,怕恰巧错过,索性在京城等人。
反正这一大块子地都是齐黍乡君的,不怕他不来。
上一次秋华年刚来就被太子“劫”走了,这次负责皇庄的户部官吏终于找到了机会。
这位官吏姓田,单名一个稷字,功名只考到举人,因为擅长农事且当时恰巧有空缺,被吸纳入户部做了个不入流的小官,派来管理京城外皇庄上的种植事务。
虽然是个连九品都算不上的不入流小官,但毕竟是在京城做官,办的还是自己擅长的差事,田稷已经十分满足了。
秋华年和田稷交流了几句,发现他确实懂得农事,不是那种只会胡乱发号施令的官员。
“齐黍乡君,您上奏给圣上的折子里说,甜菜好好培育可以像甘蔗一样榨糖,这究竟是真是假?”
秋华年笑了笑,“当然是真的,我可担不起欺君之罪。”
田稷吓了一跳,连连摇头,“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之前从未想过甜菜竟可以培育到如此程度。这样的话,岂不是其他五谷菜蔬也可以?”
秋华年露出孺子可教也的表情,“田大人说到了点子上,确实如此。”
“大人应当知道良种的道理,丰产的庄稼留下的种子,会更容易出苗,这个道理放在所有植株上都是一样的。只要找对方法,不仅可以往丰产上培育,还可以用环境诱导植株产生其他变异性状,培育几代后保持稳定,就能获得不一样的种子了。”
秋华年的一些用词比较奇怪,但放在语境里,田稷可以理解意思,他只当这是秋华年习惯性的方言用语,没有在意。
——好端端的,谁闲着没事去挑一位圣眷颇浓的乡君的语病呢?
况且比起用词,秋华年话里的信息才叫田稷心神震荡。
他当然知道良种是怎么来的,皇庄的一大功能就是培育良种,但他从未更深层次地想过,没有想到用这些方法培育更多东西。
麦穗更大的小麦、味道更甜的瓜果、棒子更长的玉米……田稷的心咚咚跳,突然觉得他什么都能尝试一下了。
秋华年对田稷的反应乐见其成。
他上辈子毕竟不是正儿八经搞农业科学的,也没有神奇的金手指,许多东西只能说个大概,想要成功,一定要借助古人的智慧,寻找更多有能力的人一起努力。
人多力量大这个道理亘古通用。
田稷听秋华年说甜菜已经在辽州培育过两轮,成功得到了更甜的甜菜根,迫不及待地想问细节。
秋华年索性把魏麦的信息告诉田稷,甜菜培育主要是魏榴花的弟弟魏麦负责的,田稷去问他更方便。
田稷当即打算向上禀报,请上司考虑请魏麦进京,这事如果成了,魏麦一家就有大造化了。
秋华年这次来并没有见到太子和十六,但皇庄上派了人过来,帮他规划测量土地,秋华年选定了两亩半的地用来盖宅子,把大概样式定好,钱一交,直接当甩手掌柜,皇庄的人手不用白不用。
佃户更不用愁,这三十亩地原本就是有佃户的,和地一样从皇庄里划出来就行了。
秋华年又留了一亩半的地给佃户们盖房子居住,二十几个佃户的身契已到手,一座庄子当即落成,从头到尾只花费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上一篇:在年代文里卖美食
下一篇:被渣的老实人是万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