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 第126章

作者:寓风 标签: 布衣生活 种田文 市井生活 轻松 治愈 穿越重生

第91章 秋社(二更)

几天后, 一行人从山里出来,对沈青越的先见之明十分感激。

这孙大夫是真能惹事啊。

和人家村里的土郎中聊着聊着药性, 就骂人家庸医,说人家那么配药是杀人,给老头气的,七八十岁的人了差点儿没气厥过去。

那老头在他们村里年纪、辈分都数一数二的大,本来就不大的小村子人人都喊他爷爷、伯伯、太爷爷,孙大夫还一点儿不会看气氛, 人家村里人表情都那么不友善了他还说,眼看没法收场了,多亏江修文机灵,站到老头那边以是药三分毒, 要是用药就算下毒杀人,那孙大夫也是在杀人辩倒了孙毅成。

这方面孙大夫倒是好说话, 都没反驳一下就同意了江修文的说法。

但是还是觉得人家老头用药不对, 叽里呱啦一番医理药理, 都快把老头说哭了。

又是江修文打圆场, 说老大夫之所以用药不如孙大夫稳妥, 那是因为山里药材匮乏, 他可用的种类太少。

只靠山里产的这些药能治病活人证明老大夫并不是医术差, 只是为条件所困而已。

老头感动坏了, 他辛辛苦苦学医, 自己采药给大伙儿治病, 都没收过药钱, 难不成还是能是为了害人?

江修文他们安抚了老大夫一番,姜竹顺势提起了集市的事,问老大夫需要什么药, 他会想办法帮他们找,集市那天能找来的都带来。

孙毅成还想在人家村子里多住两天交流医术,被他们赶紧给带出来了。

遗憾的孙大夫只好计划过几天到镇上和他们镇的大夫交流,然后再到附近其他镇子去,最后再去县里。

不过他们也听得出来,这位年轻的孙大夫应该是医术比山村里的老大夫水平更高,要不然也不至于把人家给说哭了。

趁着他还在村里教姜竹、江宏明学药理,村里谁有个头疼脑热不舒服,又不想花钱去镇上、县里看大夫的,就来找他问问。

孙毅成对看病很热情,只要给他看,穷人他不收诊金。

虽然他说话像个假郎中,但是看病是挺有效果。

而且只要他们说没钱,他就会嘟嘟囔囔地开便宜点儿的药。

没几天,隔壁村的人都跑来看病了。

他本来是嫌爬山累才借住在江宏明家的,结果越住越久,都快把人家家搞成医馆了。

不过江宏明、江宏亮兄弟俩还挺高兴的。

从前他娘不爱出门,经常一个人唉声叹气地发呆发愁。

现在好了,不用她出门,天天有一群人往他们家跑。

来了人,她想不应付都不行。

尤其是村里沾亲带故的,人家来看病,也会顺便瞧瞧她,拉她说说话,聊聊天,聊聊病。

他娘一直对自己身体不好拖累孩子耿耿于怀,现在一瞧,好家伙满眼都是病友啊!

原来不只她一个人有毛病,生病的人这么多!和别人一比,她那点儿体虚的毛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病了。

因为来看病的都穷,还有些纯粹就是没钱看病一直拖着,把小毛病拖成老毛病、大毛病的,孙毅成天天边骂边看,边看边骂,遇到他都开好药了,对方一听药价就不想抓药了要走,或者说自己去镇上抓药,但是出门就回家了的,他就要暴躁地骂大半个时辰。

然后孙大夫就开始自己弄药了。

反正他守着江宏明、姜竹,本地药他们俩库房就有,村里和附近山上就能挖到的都不用花钱,外地的,还能找马五这药贩子收。

仗着都是熟人,他只给成本价,品质不好的还不要。

为了省钱,他买的大多是需要自己加工的,得自己晒、自己切、自己碾,他又没有人手,江宏明娘就被他抓了壮丁,每天得给他晒药、切药,江宏亮下了学,都得给他兼职药童,人手不够时候,还得满村子抓小孩儿回来当壮丁。

一来二去的,江宏明娘天天在太阳底下晒药干活儿,人都比从前健康了。

有一群今天来明天走的临时药童,孙大夫还能掌握村里病人的一手资料。

谁不按时吃药,谁抓一次药熬好几回,谁病了不来,他都知道。

然后他们就支起了两个药炉,那些抓一包药要煮好几回的,都得在他这儿喝完了再走。

这阵子沈青越每次下山,都能听到孙毅成中气十足的骂人声。他赶过去瞧热闹,一准儿是谁家有病人没去看病的事。

有的是老头、老太太舍不得花钱。

有的是家里穷不愿意让病人去看。

也有觉得不是什么毛病,喝点儿水,躺一会儿就能好的。

除了个别奇葩,大多是真的没钱看,或者确实不严重。

遇到奇葩的,孙毅成就骂的特别凶猛,他专门捡着吃饭的时候去,这时候大家都在村里,有空瞧热闹的也多,他一开嗓子身后就能聚集一群看热闹的小孩儿,真有想把他撵出来的,再喊几句“大家评评理”“谁谁谁不孝顺想害死他爹娘”“谁谁谁好狠的心想害死自己的孩子”,就能凑到一堆吃瓜群众。

邻居们更是边在厨房做饭边探着头张望,还有举着个杂粮饼子就跑过来看的。

这业务最近还有要往隔壁村蔓延的趋势。

姜竹他们又一次进山回来,就赶上村里人在学昨天看的热闹,他们隔壁村有名的混子被堵在家里坐地上嚎,让他娘赶紧跟孙大夫过来看病,别再往家招惹这个瘟神麻烦精了,他受不了了。

姜竹他们叹为观止。

从前和那混子打过架的,简直震惊:“那狗皮膏药还有受不了别人的时候?”

说闲话的村里人哼一声,“他娘也是活该,小时候惯着他偷鸡摸狗,不喊着他正经干活儿,到现在天天耍滑就算了,还染了赌钱的毛病,家里钱都赌了,一家子饥一顿饱一顿的,听说老太婆闹的就是胃的毛病,饿的。”

“可怜他那孩子。”

“走啦!他前阵子把老婆孩子给输了,他们村有人听到信儿赶紧跑回来跟他老婆说,他老婆收拾了东西就领孩子回娘家了,人家仨兄弟过来把他打了一顿,把嫁妆抬走,跟他和离了,孩子都不给他留。”

众人好一番唏嘘,感慨起自己家可得好好管孩子。

纵子如杀子,娇惯是害子。

现在他们村就不错,他们经常能听见赵先生给孩子们讲道理,现在村里的小孩儿说话都比从前听着顺耳了,也不爱骂人了,讲礼貌了。可见有个靠谱的先生是多么重要。

说着说着,有人问道:“等下雪了孩子们上哪儿上课去?”

山上那竹屋躲雨没问题,但下雪肯定不行,太冷了。

“里正说秋社时候大伙儿商量这事呢。”

“好像是江大爷说把他们房子先借给村里用着。”

“哦,他家呀!”

那地方是够的。

回家后姜竹也和沈青越说。

“是个省事的好地方,”全村就江修文家最大了,而且他们家人口也不多,有空房子,平时一家人又住在县城里,他们家又喜欢读书人,“就是你们姓姜的不会不愿意吧?”

沈青越语气中充满看戏的幸灾乐祸。

姜竹心想,他没意见,但是族里确实有些人好像挺难受的。

沈青越:“想不开。”

有什么好介意的,江宏明都和姜竹一起进山了,他们那批年轻人这会儿和姜竹相处的也挺好的。

江家不少人也在山上开荒准备种地了,日子总要往前看嘛。

何况真往回看,多看几眼,吃亏多的也是江家人。

不过这样倒是也好。

他们俩的书院和孤儿院计划现在也没钱落实,能缓一缓,让他们再攒攒钱也是好的。

想到这儿,沈青越就想催催池远舟和张叔阳了,尤其是张叔阳,石刻师傅偶尔还上山上或者去池远舟家书坊和其他师傅交流技术,张叔阳人直接跑了个干净,自从茶市后再也没瞧见过人影。

他得抽空去问问,到底还急不急了?

他们不急着印,他还急着要钱呢。

等下雪了,谁还下山催债啊?

稿费还没收到,姜竹先去把秋社的钱交了。

他们这儿秋社祭祀没固定的日子,只要村里各家各户的粮食都收了,就可以开始了。

内容主要就是庆祝丰收,祭祀土地神,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而祭品和花销主要是族里出,其他的各家各户自愿捐就行。

捐钱也行,捐东西也行。

没上限也没下限,都是个心意。

实在条件不好的,抓一把米也就行了。

村里会组织大伙儿一起做点心、做菜,素的、肉的流水席一样地摆。

谁家有好桌椅,有大铁锅,这会儿都要拿出来用。

这一天要有鱼有肉,有足够的食物,祭祀完土地神,还要让全村每个人不管贫富,不管老幼,都能吃上肉,吃上一顿饱饭。

若是哪个村里吃的好,祭品多,那都是附近村子能谈上一个月的大事。

猫冬时正是说媒的高峰,哪个村子秋社吃得好,还有表演,连娶媳妇嫁女儿名声都好。

今年江大爷高兴捐钱多,姜竹和江宏明先前也捐了,赶收钱时候,姜竹又去捐了一两银子,还有其他富户半两一两的,几百文的捐,他们村今年不但有鱼有鸡鸭,还买了两头大肥猪,两只大肥羊,另买了不少的肉,把附近村子都轰动了。

他们附近村子往年大家主要是靠鱼当主肉的呢,祭祀也是买猪头,今天姜家村真是发了。

很快江修文考上秀才的事就随着猪和羊传遍了好几个村子。

而姜家村的小孩儿们早早就在村口蹲着,从看见猪就开始流口水,听着猪的惨叫,他们一边不忍心听,一边又忍不住肚子直咕噜。

被请来的赵先生给孩子们讲什么叫君子远庖厨,然而他完全是多虑的。

这里没君子。

只有猎户家和农户家馋肉吃的孩子。

烧猪毛时候火烧到猪皮上的香味儿简直太诱人了,这时候让他们说什么别杀生简直太难了。

做不到,根本做不到。

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他们只想冲过去先来一口尝尝味儿。

第92章 画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