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 第243章

作者:寓风 标签: 布衣生活 种田文 市井生活 轻松 治愈 穿越重生

还剩下这些。

沈青越:“……”

姜竹:“今年开荒没咱们预计的多,正在盖的讲堂赵先生说先不买明瓦了,窗户先用好些的纸浸桐油糊上,以后书院开始赚钱了再换……哦!县令大人还给了三百两呢,够盖房子了,而且仓库还有六百来张竹帘呢,等《幼学童蒙》和整本的《长腿鸟》开始卖了,又会有新的银票进来。”

沈青越点头。

开荒花销确实比他们年初预计小。

先是山下翻修房子,又是山上盖房子,再是村里家家户户收拾房子,再到现在村里盖客栈,主力都是村里开荒那一批青壮。

别处忙,他们就不能到梯田开荒,同样的,他们俩出的工钱也少了。

不过开荒进度变慢,今年开出来的田亩也没年初预期多了。

什么都得靠人力就是会有这种弊端啊!

算一算他就有数了,还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他们竟然这么有钱了,拿着这些银票他还有点儿恍惚。

沈青越提议:“要不然,把琴室、画室也都盖了吧,再盖个藏书室,反正早晚都得盖,早盖早完工。”

姜竹点头:“嗯。”

沈青越:“那就让张师傅他们继续盖吧?我猜明年村里人手还是不够。”

按现在这架势来看,说不定明年得有好多人家要翻修房子,他们想从村里找人上山盖书院不大可行。

池远舟介绍来的人手艺也挺靠谱,他们里面好些自家没多少地,连农忙时候都是出来做工的,能持续稳定地在山上盖房子。

姜竹也应了一声。

沈青越:“就这么决定了,回头跟张师傅说一声,下雪咱们就停工,开春继续,明年山上应该一直有活儿干,让他们就不接别处的活儿了。”

“好。”姜竹顿了顿,问:“我们要不要给书院弄个账本?”

沈青越:“嗯?”

姜竹:“赵先生说,别的书院都有账本。”

沈青越:“好呀,你想让谁来记?”

姜竹:“贾先生吧?”

沈青越:“行呀。”

他知道姜竹不在的时候,都是贾文彬帮着管书院盖房子的事,张师傅找不到姜竹,就是找他,贾文彬不愧是富过的,房子怎么修漂亮他很清楚,起先还怕沈青越和姜竹觉得浪费钱,后来发现他提了几次怎么修他们俩都没什么意见,他就大胆和张师傅沟通了。

如果他们俩沟通起来都觉得可行,姜竹他们往往也是认同的,要是他们俩意见相左了,就找姜竹、沈青越和赵先生一起商量,贾文彬也能画几笔,工具方便时候会把大概的效果画出来,然后几人一起投票。

沈青越还是挺认可贾文彬的审美的,就是和赵先生一样,有点儿费钱。

他的写意画画得很有感觉,谈不上到大家的水准,但已经能到拿去宝峰的书画铺子卖钱的水平了,偶尔灵感来了画一幅,细品起来还颇有意蕴,不知是不是和经历有关,他的画有种破败后的通达感。

沈青越还琢磨着等画室建好了,他和贾文彬一起教画,冬天不好上山的时候,也能石生跟他学学。

他们书院,工资不高,一人多职,三五两银子的花出三五十两效果,真是非常初创了。

简直被海康县那些教书先生对比得凄凄惨惨。

年底得多发点奖金福利,明年给大家多涨涨工钱。

沈青越:“那就……先记上三百两,支出的也都记上,不够的咱们先垫,回头书院赚钱了再还回来。”

虽然转一圈儿还是他们家的钱,但他们也得看看书院几年能自负盈亏才行。

“嗯。”

沈青越:“对了,咱们过冬买东西的钱要省下来。”

姜竹笑:“嗯,我记着的。”

指望着沈青越操心这些,他们俩冬天就要缺吃短穿了。

往年这时候他都开始给冬天储备东西了。

今年完全没空。

先前江家几个年轻人喊了他好几次一起进山打猎,他都没能去成。

上次进山赶集还是江宏明自己带人去的呢。

不过已经进十月了,按照往年经验,最晚再过半个月山里就该下雪了。

这回进山可能是年前最后一次,他得和江宏明一起去。

今年的猎物他打算就进山收了,然后再看看村里谁家要杀猪,再买半扇猪找四伯母和会做熏肉的猎户帮他们做成肉干、腊肉、腊肠和熏肉。

去县城采买进山的东西时候多赶辆车,顺便把他们过冬的东西也一起置办一下。

到了进城那天,沈青越也一起去了。

没有孙毅成在,入冬前他得再到恩济堂号个脉,买些冬天可能用得上的常备药。

今年夏天他也喝了一个月药,家里也常年挂着马五后面从海康给他们捎来的药丸当香囊挂着,整个秋天他都没犯病,连感冒都没得。

不过冬天还是要小心些,一下雪,下山都不方便了,他们村没大夫,冬天又难免会风寒感冒。

有了去年的经验,无论沈青越囤药,还是姜竹他们采购东西,都比去年有条理多了。

布料、麻絮、丝絮、棉絮,防冻的香膏,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盐糖调料等等。

沿着街一样一样往车上搬。

他们每月来采购,常去的铺子都熟了,买东西又快又便宜。

月初刘三家有亲戚成婚,他回家喝喜酒了,布料店的伙计和姜竹他们也都熟,给他们推荐了不少划算的旧布,还有实惠的新布。

便宜些的旧布适合做冬衣被褥,应季的新布适合做外衣,过年穿新衣服充门面。

他们村干“民宿”的多了,今年好些要做新被子的人家,这些素色的旧布光他们村里就能消耗一半。

再加上有几户冬天要办喜事的人家要的红布,东西差不多就买齐了。

吕香梅也要给家俊缝喜被,沈青越给挑了两匹,一匹织花的,叫花团锦簇,一匹织喜鹊和碎花的,叫喜上眉梢,都是才运来的新布料,颜色很正,红彤彤的看着就喜庆,他们先拿回去给吕香梅挑,他们不用的卖也行,拿回来退也行。

沈青越和姜竹还到刘三开的裁缝铺去买了几身成衣。

姜竹长高了,肩背也比从前宽了,穿沈青越的衣服都开始有点儿不合身,迟早要做,干脆趁着来了一起买了算了。

单衣三身,冬衣三身,沈青越也各买了一身换着穿。

等采购完,他们装满了三辆车。

不过瓷器还没买,他们打算上码头买去。

江宏明听人说梨台镇好几家瓷器作坊这阵子在码头新盖的大房子里卖瓷器,很便宜,他们想去看看。

沈青越一听就知道说的是展馆那儿,只是最近姜竹忙着书院的事都没怎么往码头去送药,他们俩还不知道那边建成什么模样了呢。

他也挺好奇的,想去看看。

要是县令给他们留了地方,将来那也有他们家店铺了。

晚上到家,沈青越还问姜竹:“如果码头开个铺子卖咱们作坊的东西还有山货什么的,你觉得让谁去当掌柜比较合适?”

姜竹:“咱们俩不去吗?”

沈青越:“开头去看看,后面不去,要是咱们得一直去,那我还不如把摊子扔给池远舟代管呢。”

姜竹笑,想了想:“那……家俊?”

“我也想到家俊了。”家俊是肯定值得信任的,对他们要卖的东西也熟悉。

除了他们家的东西,姜竹四伯家肉干、走马灯、村里小姑娘们打的络子都能在码头卖。

家俊甚至每天能带些他们家的豆腐、豆皮什么的到码头卖给做吃食买卖的小铺子。

就是姜家村到码头不近,天天来回跑也挺辛苦的。

而且家俊明年春天还要成婚呢。

沈青越:“池远舟说最晚年前那边就能用了,家俊还得准备成婚的事,能有空吗?”

姜竹:“我问问他吧。”

沈青越点头。

其实姜树是个好人选,奈何姜树现在去当了官差。

若是家俊不能去,他们就得问问姜竹另外的几个堂哥了。

沈青越:“明天咱们叫上家俊一起去看看吧。”

“嗯。”

第二天一早他们叫上家俊出发。

家俊路上还在操心他走了作坊的竹子不够用可怎么办。

然而到了码头,他就被占地十来亩的展馆惊得顾不上竹子了。

“这是啥?!宝峰什么时候有这么大的房子了?!”

第173章 码头

看到了实物, 沈青越也很震撼。

确实好大啊!

还是沿着江,从码头一路延伸出去的。

宝峰码头本来就没多大, 这么一盖,感觉这一个展馆就快占了半个码头了。

这可是没机械的古代,所有砖石木料都靠人和牲口运,弄这么大的工程相当需要魄力了。

他们走过去,展馆也还没完工,靠近旧有码头这儿已经建好了, 但往东延长出去的部分还在上梁扣瓦,最东侧似乎墙都还在修着,施工的木匠、泥瓦匠热火朝天的还在忙,沈青越披风都披上了, 那些工匠有人还打着赤膊干活儿。

两米多高的“宝峰欢迎你”已经竖到店前了,面向清川江的窗户都开着, 挂的大幡子像彩旗似的迎风招展, 说好要低调呢, 结果成品比他概念图用的酒旗、幡子和彩旗更大, 被风吹起来招摇又漂亮。

透过朝码头方向开的门窗, 能看到展馆里面摊位还不多, 除了卖瓷器的, 才只有几个免费的茶水摊, 有些看打扮像是船夫的人在吃饭, 其余地方暂时都被卖瓷器的占据了。

瓷器摊从展馆内摆到展馆外, 有不少货郎打扮的小贩儿在挑, 还有些挎着篮子来挑的,应该是附近的村民。

码头停了不少小船,看上去都是宝峰县或者邻县的, 正一捆一捆往船上搬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