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越拎过来他的小鸡,“要给它们喂什么吗?”

姜竹:“要拌麸子,先给它们泡点儿粟米粒,回去再问问大嫂。”

“它们喝水吗?”

“不能喝水。”

“哦。”沈青越伸手很轻地摸了摸,刚刚人多,他怕那群孩子把小鸡玩儿死了,没敢摸。

好柔软。

热乎乎的。

第42章 豆沙包

这一天姜家村赶草市的人回去都比平时晚一些。

一来, 今天带的东西比往常多。

二来,平时他们是看时间差不多, 卖不完也就收拾东西了,省得路远天黑路上不安全。

今天不一样,他们是结伴来的,人多,遇到啥都不怕。

也因为这样,都有底气一直卖, 卖到天色快暗了才商量着一起走。

有人卖得快,也有人卖得慢,到下午卖得差不多的还帮东西多的吆喝,遇到来采购的大户, 人家要什么东西多,两家三家的还能凑一凑, 也省得对方来回找了。

若谁那卖什么差一点儿想凑个整斤整两, 也能互相凑凑。

他们回去晚, 还赶上有些卖吃食的摊子收摊便宜卖货, 捡便宜买了些熟肉好菜和一些散碎了的点心。

不送礼, 不上供, 拿回家自己吃, 没差, 还实惠呢。

一个人招呼, 好几个凑上去一讲价, 把点心摊那些剩的碎块渣渣包圆了。

从里面分到几块儿还挺完整的, 村里的女人们开心得不得了。

回去能拿给孩子们吃了。

套好车,将装豆腐的箱子放好,再把今天换回来的粮食、剩下的东西都捆好, 姜家俊、姜树喊和他们比较近的亲戚和邻居过来坐车。

姜田和江顺子早上都是走过来的,可累惨了,这会儿都爬到姜家俊他们车上。

姜家俊还给了他们一人一块儿糖,叫他们和家业玩。

今天带的豆腐都卖光了,附近两个摊子还和他们家定了豆腐,说下个草市找他买两板。

不管人家是不是口头客气,都是个好信号,下次他好多带点儿。

也就是这阵子了,天再热一点儿,豆腐就不好这么卖了。

别人讨厌冬天,他们家卖豆腐却喜欢。

冬天豆腐不爱坏,还有人专门爱吃冻豆腐,窝冬时候炖锅白菜豆腐,也是道好菜。

要是能多放点儿油渣就更香了。

今天他们买了肉,回去先熬油,捞出来油渣明天就能炖豆腐。

姜竹生意也不错。

临到收摊有人东西买多了不好拿,到处找筐子篮子,他带来的仨筐和俩大篮子,都是最后卖掉的。

干菜、笋干卖得也不错,几乎都卖完了。

原本卖到中午时候他们还怕卖不掉了,得改天往码头试试,不想几个老太太结伴过来,瞧见他们家菜干嫩,直接分了快两包。

野菜也就这一阵子,山下的野菜都开始老了,她们怕买到老的苦。

姜树打通了任督二脉,带着一群小孩喊“山上的嫩野菜尖了”,还故意让他们跑去其他摊子附近随便找个方向虚假地大声喊“奶奶,那边有嫩野菜!”“娘,那边那家野菜都是嫩芽!”,往他们村儿招揽了不少生意。

就是搞得他们亲娘亲爹有点儿脸红臊得慌。

野菜干带的笋干卖得也不错,最后大家东西都卖了个七七八八。

有个专门扫尾的采购过来讲价,想便宜买。

姜竹没卖。

他们家干菜干笋还多,都是同一批的,回头凑凑重新卖就是了,没必要降价。

几家就剩一点儿的就卖了。

一斤便宜一两文,那人给的是铜钱,也不亏多少。

大家都喜气洋洋。

沈青越也开心,东西卖得好,总算没白给姜树工钱,最后那几个筐子篮子的生意也是姜树招揽来的,他就不给姜四山打小报告了。

他坐在车边,挨着他的两只小鸡,还有买的一堆零零碎碎听车上孩子大人闲聊。

“鱼丸子好吃!”

“油炸丸子才好吃!”

沈青越想,都好吃,小油酥烧饼也好吃,芝麻糖也好吃,没能吃成的卤肉面大概也好吃,他们路过闻到味儿了,可惜没肚子吃了。

看来以后还是得积极赚钱,多下馆子。

人家能出来摆摊子的,确实有手艺,他们一路买的小吃味道都挺正的。

反正他和姜竹的厨艺都挺堪忧,一个水平是零,一个比零高不了多少,想提高到厨子的水平有点儿难度,还是出来吃吧。

沈青越问走在车边的姜竹:“镇上赶集也有这种卖小吃摊子吗?”

姜竹点头。

沈青越:“镇上都有什么好吃的?”

姜竹被问住了。

坐在车上的大娘直乐。

她家摆摊位置离姜竹摊子不远,可算瞧见了沈先生是个什么脾气。

那整个一小孩儿嘛!

好家伙,这一天,不是在吃,就是在玩儿,要么就是给俩小鸡崽子相面。

谁家二十多大小伙子是这模样啊,成亲早的,像他这么大娃娃都能跑了,他自己还是小孩儿性子呢。

不过人家靠谱起来又挺厉害,张口就敢说话敢要价,一把扇子卖十文钱,可是吓死人啦。

大娘有点儿好笑,又有点儿羡慕,插话道:“咱们镇上鸭子、鱼丸子、酥饼,听说前大街有家馆子的卤鸭子好吃着呢。”

姜树边赶车边道:“刘记卤鸭!他们家鸭杂汤也好喝,山阳的鸭子,长庄的鹅,咱们山阳镇上烤鸭子、卤鸭子、酒闷鸭子,都好吃。还有刘家村的蒸饼,三坡村的酒,大伯家豆腐,在咱们镇上也算有点儿名气。”

姜竹还真不知道。

不过从前在镇上摆摊,别人问他是哪个村的,他说姜家村,人家会说一句“哦,你们村豆腐好吃”。

沈青越:“你都吃过?”

姜树:“我吃过大伯家的豆腐!”

车上众人哈哈笑。

“别的咱没吃过,不过那刘家村的蒸饼是好吃,人家蒸的又白又暄软,也不知是怎么蒸的,饼子一层一层的,吃起来甜着呢!”大娘回想着从前走亲戚尝过的蒸饼,回味无穷。

“白面多嘛!”

“听说人家也搀着杂面呢。”

“上西坡村买一篮子尝尝嘛!”

“哎哟,谁家吃个蒸饼还买呀,那钱是大风刮来的?”

“你这老太太忒小气,你拿麦子换嘛。”

“我还不如磨了面擀一锅面呢。”

“哈哈哈!”

他们这儿也就谁家过大寿,或有钱人家添了孙子吃满月酒,才上刘家村买蒸饼,若舍得花钱,人家还能给做花样子,据说镇上王财主过寿时候,弄了个大寿桃饼呢。

沈青越问姜竹:“你吃过吗?”

姜竹摇头,不过他听得有点儿馋了。

两人默默对望一眼——改天去买!

今天不用了,他们一到家,吕香梅已经做好了一大锅饭等着他们。

姜四山更是在村口转了好几回了,远远瞧见有驴车过来,高声问是谁,听到姜树他们喊声,不等他们靠近就骂上了:“怎么这么晚,也不怕狼把你们叼走。”

众人嘻嘻哈哈,瞧见自己村的灯火,可算是彻底放心了。

姜竹从车上取了给姜松、姜壮壮买的东西,跟姜家业一起去送。

姜四山:“要吃饭了,他们俩这是往哪儿去?”

沈青越:“姜壮壮托家业给他买了东西。”

“哦。”姜四山欲追问,见沈青越忽然转了转头,又嗖地转回来,可眼睛一直往刚刚的方向瞟,他狐疑扭头,瞧见姜树正抱着个小坛子猫腰往他们家溜呢,腰间也是鼓囊囊的。

“回来!兔崽子!”姜四山抬脚就追上去。

姜松家已经吃过晚饭,他坐在屋檐下正拿篾条练编篓子,但编着编着就有点儿稀疏。

“不碍事,甭拆了,明儿我背这个去打草。”他爷爷坐在旁边看,乐呵呵地给他递篾条,“要是再宽点儿,还能下河里捞鱼。”

姜松看看,好像是编高了。

“姜松!”院外传来一道喊声,姜松一怔,好像是姜家业。

说话间,姜家业已经跑进来了,“给你,小叔给你买的肉丸子。”

姜松懵:“啊?为啥给我买丸子?”

姜竹后一步进来:“扇子卖了钱,沈先生给你买的,姜壮壮也有,这个也是。”

他将两个荷叶包递给姜松,“你们忙,家业,回去吃饭了。”

“哦!”姜家业急刹车转弯再往外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