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头:“胡说八道!他才几岁怎么能……”

沈青越:“怎么不能?原本是我教,我连蒙书都没念过,说不定还不如他呢。”

众:“……”

这下连赵老头都蒙了。

蒙书都没念过?

还教书?!

沈青越:“就随便教教,识字就行,等他们到了能进蒙学的程度,你们帮忙看看谁是个读书苗子,我们好让他爹娘送他去镇上或县里的书院读,谁不是那个苗子,我们就劝他家里也别花那冤枉钱了。”

赵老头听他这一派邪论,气得胡子都要翘起来了:“一派胡言!未至蒙学,怎么能断定谁是不是读书的料子?!你这是,你这是……误人子弟!”

沈青越:“那你来教。”

赵老头又颓然下去:“不。”

他不搭理沈青越,向姜竹道:“小兄弟,你去找别人吧,我有两个学生……”

沈青越:“不,你比较便宜。”

小孩听得气极了:“你怎么这样啊!”

沈青越没忍住,笑出声,劝道:“你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你孙儿考虑考虑吧,你多大年纪,他多大年纪,等你死了,他无依无靠地给人为奴作婢吗?既然辛辛苦苦把他带出来,你就该对他负责。跟我们走吧,叫他和村里小孩儿一起读书,有一起长大的情谊,他也好有个地方立足,至少还能是良籍。”

第72章 开工

出去一趟, 捡了个先生,一起坐骡车回去的姜正、姜树恍恍惚惚。

看见先生那箱子书, 姜正不要韶宗升要送他那筐野菜了,也不让姜树要那堆兔子皮了,腾出位置,给先生放书!

菜和皮子哪有先生的书重要!

姜树一脸憋屈,因为沈青越不能碰毛,他找树叶码了一层又一层, 好不容易把皮子都包上了,容易吗他!

他忍了忍,皮笑肉不笑地客气问:“先生,您教书厉害吗?”

车上的沈青越、小孩儿和赵老头都看他。

姜树:“您头发都白了, 肯定教了很多年书很厉害吧?有没有教出来过那什么……童生?秀才?还有什么来着?”

小孩儿一听这话,有点儿替爷爷生气:“我爷爷教出过……”

赵老头制止他:“舒云!”

姜树眨眨眼。

哎呀, 这反应, 说童生、秀才还生气了。

看不起童生、秀才呀?!

那不是……

教出过更厉害的吗?!

姜树瞬间就变了表情, 殷勤道:“这大老远的, 坐一路多颠得慌啊, 来来来, 小弟弟, 你和爷爷坐我包袱, 够不够软乎?不够我去把兔皮捡回来几张你们坐着?或者叔叔抱着你?我家有个侄子, 可聪明了!就是村里从前没条件耽误了读书, 以后你们一块儿玩!晚上你们住哪儿啊?要不上我家住去吧?我娘、我嫂子做饭可好吃了!”

……

村里来了个正经先生, 里正二话不说就把人先接家里了。

又是让买肉又是让捞鱼的,还专门给蒸了白米,拿出来平时舍不得喝的好酒。

往席上一坐, 赵舒云看着满桌子的热饭热菜,有鱼有肉还有米饭,眼泪啪嗒就掉下来了。

“这是怎么了?”里正媳妇吓了一跳。

赵郁川摆摆手,“不碍事,小孩子……一会儿就……就好了……”

说话间,他也哽咽了。

回想这一路的艰辛,再次看到热腾腾的白饭,别说孙儿,他也是恍如隔世。

里正媳妇赶紧掏手绢给擦擦,赵舒云泪眼婆娑地说:“谢谢奶奶,我没事。”

可越说没事,眼泪越是落个不停。

来瞧热闹、打听消息的,瞧见他们爷孙俩坐在桌前沉默地掉眼泪,一个个都看得难受不舒服,家里有孩子的更是瞧得心头一片酸涩,什么都不想问了。

有人回家给他们端了碟菜,还有给点心的。

一顿饭赵舒云都是含着眼泪吃的,吃完饭含着块儿糖,看上去也呆呆的。

这情况沈青越和姜竹也没叫他们上山,生怕万一小孩年纪小情绪大起大落晚上会发烧,住村里找大夫还方便点儿。

回去路上,沈青越和姜竹商量:“我看还是让他们在山下住吧。”

虽然山上住宿条件好,但山下小孩儿多,有同龄的玩伴儿。

姜竹点头。

“就当是咱们雇的先生,每个月给他们些钱,等以后地弄好了,再给他们两亩地。”

“嗯。”

“你是不是觉得他们俩可怜才想带他们回来?”那群开荒的难民里,有好几个穿得一看就是读书人。

“嗯……”姜竹牵着酱酱沉默地走了一会儿,才道:“别的小孩都有父母,他太小了,他爷爷要是死了,他就自己一个人了。”

“嗯。”沈青越笑了笑,抬手揉揉他脊背。

真是个温柔的小朋友。

“等以后有了钱,咱们就在山上盖个孤儿院,有钱就盖大点儿,没钱就盖小点儿,旁边再盖个小书院,遇到了没有亲人的小孩儿就捡回来,教他们识字。”

姜竹愣了愣,笑道:“好。”

沈青越:“那说定了,我当第一任院长,你当第一个被我招收的小朋友。”

姜竹笑着点头。

虽然明明是他捡了沈青越。

“你再教他们点儿手艺,我教他们画画,如果我还活着的话。要是我死了,就让石生教,记得给他们每人发一本儿《长腿鸟》,就说是院长的杰作代表,让他们全文儿背诵,将来不管走到哪儿,都要记得被全文儿背诵支配的恐惧。”

“不会的。”

“那是你没背过。”

“你好好吃药……”

“我好好吃着呢。算了,还是别喊我初代院长了,叫他们喊我爸爸吧,这样显得亲切。”

“……”

“宝贝儿,你要不要先喊一声我听听?”

“…………”

没过成当爹的瘾,到了家沈青越还被灌了一碗苦药,睡觉梦里都是苦的。

第二天一早,往粥里加了大半勺糖,沈青越总算是涮干净一嘴苦味儿了。

等姜竹喂完酱酱和两只宝贝小鸡,才一起下山去里正家。

今天他们得商量三件大事。

一是赵先生和他小孙子的住处安排在哪儿。

二是村里私塾安置在哪儿,小朋友们还去不去山上上课。

三就是大伙儿最关心的,梯田开荒。

第一件事里正昨晚已经问过他们爷孙俩的意见了,他们愿意住在村里,不过他们是姜竹带回来的,还得问问姜竹同不同意。

姜竹没意见。

顺便说了不用大家给束脩,每个月由他来给赵先生钱。

想到要给束脩和没想到要给束脩的都舒了口气。

有正经先生是好事,但是要是也像外边那般给束脩,还是很多人给不起。

这样就好。

他们可以放心了。

不过先生都住村里了,他们也不好意思只让姜竹一个人掏钱,暗自打算着隔三岔五地给赵家送点儿菜送点儿柴。

里正和大伙儿商量,从族田里分出一片儿地来给赵先生当菜地,只要他还在村里教书,就一直给他用。

大伙儿也没有意见。

村里空房子有三家,赵先生没要最大最好那家,而是选了一处小房子,正好位于冯奶奶和卫元家旁边,俩小孩差不多大,也能一起结伴玩。

里正宣布:“一会儿咱们就一块儿过去把房子修修。”

“那娃娃们以后上哪儿念书呀?”

先生都住山下了,难道叫白头发老头天天也往山上爬?

赵郁川昨晚也借了里正孙子、孙女用的“教材”和“作业”,听了他们说以前怎么上课,对沈青越的印象改善了不少。

虽然昨天他听得出来沈青越是为了让他过来教书故意胡说,但他张口闭口地没读过蒙学,搞得他慌慌的。

等看过他教的内容,赵郁川放心多了,沈青越实际上比他表现得还是靠谱些的,至少没瞎教,教的虽然不成章法但都是实用的东西,听说他还一直画画给他们看,可见还是挺用心的。

村里人商量来商量去,也没选好地方,赵郁川想了想道:“我听说上山要过一片竹林?”

众人静下来看他。

赵郁川:“不如就在竹林吧!幽静,无庞杂的事物干扰,景色也好。”

众人都觉得有点儿不靠谱:“那能行吗?”

从前在姜竹家院子里,太晒了、下雨了,还能进屋躲躲,那竹林,也不是个事儿啊。

姜竹:“砍片竹子,盖个竹屋吧。”

“行!”这工程量不太大,竹子也是现成的,只用来躲雨应急,也不用盖多大。

终于到了第三件大事。